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哲学形态

哲学形态

哲学形态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249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现代哲学、理论视野、新华文摘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第二届全国学前教育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哲学形态的相关文献由15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学功、郝立忠、黄琳等。

哲学形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2.3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249 占比:97.63%

总计:7425篇

哲学形态—发文趋势图

哲学形态

-研究学者

  • 杨学功
  • 郝立忠
  • 黄琳
  • 何显明
  • 俞宣孟
  • 江怡
  • 王雨辰
  • 聂锦芳
  • 蛰泰
  • 丁立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怡
    • 摘要: 分析哲学是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一种哲学思潮,强调以逻辑分析方法处理传统哲学问题,并提出以科学研究为模本改造哲学的理想。其以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以及维也纳学派为早期代表,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欧洲哲学家大量移民美国,最终在美国得到长足发展,逐步取代实用主义成为美国哲学的主流哲学思潮。本文则试图展现这一哲学进入中国的历史进程,揭示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互动如何造成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分析哲学又是如何逐步影响到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并最终形成“中国分析哲学”这样一种特殊的哲学形态
    • 唐哲嘉
    • 摘要: 仲夏之末,韩焕忠师给我布置作业,要我认真阅读沈顺福先生的大作《人性的历程——中国古代儒家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演变》(山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全书460千字,以下行文简称《人性的历程》)。韩师站在学术史的立场上,对此书评价甚高,他对我说:“80年代,李泽厚先生有一本《美的历程》,在当年可谓是独领风骚;90年代,杨国荣先生有一本《善的历程》,也算是横空出世;如今沈顺福先生出版的这部《人性的历程》,堪称是21世纪以来儒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此著确如韩师所说,是21世纪儒学研究领域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此作以“人性的历程”展开儒学基本问题——“性与天道”的形而上之思,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人性”,可谓是“以点带面,以面成体”,从整体上揭示了儒学在千年发展过程中丰富而生动的哲学形态。我认为沈先生此著体现了以下几个显著的特色。
    • 王路
    • 摘要: 分析哲学是20世纪产生并形成的一种哲学形态,在很长的时间里,它是哲学的主流,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哲学的研究方式。随着分析哲学的推广和发展,它所讨论的问题不断深入发展,产生了著名的意义理论,并围绕意义理论产生各种真之理论;它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承认和接受,并且用于各种哲学问题研究,包括哲学史的研究。
    • 白欲晓
    • 摘要: "玄学"之名最初出现于南朝,随着中国现代思想与学术发展演出新义."玄学"一开始为南朝官私之学的名称,其设立与宋文帝"留心艺术"相关,重《易》之占筮与神道设教,不排除有佛道二教的内容.国子学的"玄学"立有王弼《易》,但无文献证明有《老》学、《庄》学内容.以"玄学"指称魏晋南朝一期学术思想,是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实现的."玄学"语义的现代衍变,经历了由传统语义向哲学语义转换的过程,其结果是以"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指称"玄学".这既影响对"魏晋玄学"的研究及对其哲学形态的把握,也体现了以西释中的紧张与调适.
    • 王清涛
    • 摘要: 迄今为止的全部哲学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与世界相分离相对立的哲学形态,另一种是与世界合一的哲学形态.马克思之前的全部哲学都是形而上学,虽然也曾出现过辩证思维方法,但终究来讲都是知性思维的不同形式,都是与世界相分离相对立的哲学形态,而马克思开创的辩证唯物主义才真正完成了哲学与世界的合一,第一次将哲学与人的生存相统一,将真理变成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历史运动,哲学真正成为了世界,世界真正成为了哲学.哲学与世界的真正统一将世界规定为辩证唯物主义,即革命的运动,这同既往作为精神性存在的全部哲学根本不同.辩证唯物主义开创了哲学的全新形态,实现了哲学形态革命.
    • 黄琳
    • 摘要: 现成派以为良知"现成"即"在",从形上理路以观,潜隐着以良知为一超验纵摄之物,惟通过觅、悟、守得此隐蔽的道德本体根基,这其中涉及工夫论形态与形上形态的逻辑关联.心学语境中的"意"有理想、纯粹的意志,与现实、经验意念的范畴区分:纯粹、理想的意志发自心体、性体、知体的道德本体,心统摄性情、思志,具有统合理与情、思与志,做出现实价值判断的功能与职能.心受情感、思志的干扰,不必然做出符合先天心体"理想意志"的价值判断,良知心体、性体、知体亦不应僭越心自以为做出现实的价值判断.厘清"心体"与"心",是深入理解阳明后学论争纷纭的关节.
    • 黄琳
    • 摘要: 王阳明兼具二重向度:一者偏重于在逻辑推绎中形而上的本体对形而下的情、意、欲、念、物、事的规定,一者偏重于在绵延流动的现实经验世界的生成与开显.心性论的特色,并非仅止于道德主体性的透显,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现实的经验世界中开显良知、心体、性体的道德理性.心统性情,隶属于不同范畴的"情"与"理",惟在绵延俱进的对治对决、感统激励摩荡的一体一元纵贯中开显、呈露先验的道德本体.否则,良知仍只是一先在超验的纯粹形式道德.心有统合、结合、综合"情"与"理"并做出现实价值判断的功能、职能,良知"心体"不应僭越"心"做出现实的价值判断.
    • 刘日明
    • 摘要: 一、作为批判形态的马克思技术哲学.马克思的技术哲学与市民社会的发现相关联。马克思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揭示了现代社会或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即它离不开技术、工业、商业、资本、经济等事实的秘密,因此,马克思的思想必然触及技术的事实。并且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形态批判和表述了现代技术的事实,形成自己的技术哲学。由此可见,对现代市民社会的技术事实的发现,以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形态对技术的事实进行批判和表达,是马克思技术哲学形成的重要环节。
    • 杨哲
    • 摘要: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从事实描述与价值规范相统一的向度研究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从事实与价值的二元悖论批判社会主义的哲学形态和新变种,找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切入路径;从现实的人的经济过程出发揭露无政府状态下的秩序危机并确立自由王国的价值规范,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逻辑论证;从早期文本和最新实践出发作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主体转向和制度转向,提供了社会主义在新形势下坚持科学性的基本策略。由此恩格斯提示出一种在实践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对今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启示意义。
    • 张丽霞; 任平
    • 摘要: 所谓“唯物史观哲学形态论”就是指唯物史观是一种哲学理论,可以成为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谓“唯物史观多元存在观点论”,就是指唯物史观是一种具体社会存在的“解释原则”,属于“哲学形态”较低层次的理论。在中国学术界,与“唯物史观哲学形态论”相适应的唯物史观生成逻辑理论认为,唯物史观一经形成就成为经典,所以,该生成逻辑亦可被称为“唯物史观一次完成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