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油性能

吸油性能

吸油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70735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产化学与工业、西安工程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2015年(萧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等;吸油性能的相关文献由425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双泉、廖建和、徐广标等。

吸油性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0735 占比:99.96%

总计:270848篇

吸油性能—发文趋势图

吸油性能

-研究学者

  • 廖双泉
  • 廖建和
  • 徐广标
  • 王泽甲
  • 王源升
  • 王锦涛
  • LI Wei
  • LIU Shou-xin
  • 代孟元
  • 余红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艳; 周街荣; 王军正
    • 摘要: 以单体苯乙烯(St)和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为油相,以氯化钙和引发剂过硫酸钾的水溶液为水相(内相),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了多孔聚合物,对多孔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吸油性能。结果表明:在m_(Span80)∶m_(TiO_(2))=9∶1、m_(DVB)∶m_(St)=1∶5、m_((Span80+TiO_(2)))∶m_((St+DVB))=3∶10条件下,制备得到内相体积分数为92%的稳定高内相乳液。将高内相乳液在65°C下聚合得到多孔聚合物Span80-TiO_(2)/PS,其对有机溶剂及油品的饱和吸收量为37.8~75.9 g/g,经无水乙醇再生4次后的饱和吸收量仍保持在首次饱和吸收量的90%以上,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 高悦; 姚学峰; 唐焕春; 齐轩
    • 摘要: 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正辛醇与聚丙烯腈(PAN)纤维膜发生醇解反应,制得正辛醇改性PAN(C_(8)-PAN)纤维膜,然后将一端带六氟磷酸根阴离子(PF_(6)^(-))、另一端带氨基(NH_(2))基团的雪人状Janus微粒接枝到C_(8)-PAN纤维膜上,制得PF_(6)^(-)离子液体([BMIM][PF_(6)])改性Janus微粒接枝改性PAN纤维膜,研究了改性PAN纤维膜的疏水性能、吸油性能,并对其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改性PAN纤维膜比表面积为9.95 m^(2)/g,平均孔径为3.414 nm,孔体积为0.050 m^(3)/g,水接触角为142.1°,与PAN纤维膜相比,均明显提高;改性PAN纤维膜对大豆油、润滑油、煤油的吸附速率均较高,5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倍率分别为22.11、28.06与16.02 g/g,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模型;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在搅拌转速为60 r/min,温度为10°C,盐度为4%的吸油环境下,改性PAN纤维膜对煤油的吸附倍率达到15 g/g;重复使用6次,改性PAN纤维膜仍能保持初始吸附倍率的90%以上。
    • 刘延波; 陈云霞; 陈倩; 周聪; 胡楷; 董超; 杨波
    • 摘要: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BC)气凝胶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循环性,以BC为基材,丁烷四羧酸(BTCA)为交联剂,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交联BC气凝胶,测试了交联前后气凝胶的表面形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热学性能、吸油性、压缩性。结果表明:交联后BC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孔容、热稳定性均显著提高;当BTCA含量相对BC干重为10%时,平均孔径减小到2.2 nm,孔隙率最高为99.8%,线性收缩率最低为5.90%,对石蜡油的吸油倍率最高为115.4 g/g;交联BC气凝胶对乙醇萃取循环20次后,吸附量仅减少了16%,对石蜡油压缩循环10次后也表现出较好的压缩循环性;最大压缩应力达到11.9 kPa。认为:这种可循环使用结构稳定的交联BC气凝胶可用于油水分离纺织品研发。
    • 杨竹丽; 李清林; 关福旺; 江大伟; 王府梅; 邱夷平; 张初阳
    • 摘要: 为充分利用资源丰富的国产木棉,使其变废为宝,将泉州本地木棉从果实、纤维形态、油液吸附能力等方面与印尼爪哇木棉对比:泉州木棉果的形态和内部结构与印尼木棉果类似;泉州木棉纤维长度集中分布于14.5~27.5 mm,略小于印尼木棉,但长度分布更均匀;纤维细度集中分布于15~35μm,蜡质质量分数约为1.660%。泉州木棉对大豆油的平均吸油倍率为41.05,平均保油率为97.48%;对纯机油的平均吸油倍率为37.85,平均保油率为97.97%,均高于印尼木棉;木棉纤维可以重复吸油,但使用次数以少于6次为佳。研究结果表明,泉州木棉具有更加优良的油液吸附性能,可以应用于吸油材料领域。
    • 孙晓艳; 吕振杰; 李园园; 高文元
    • 摘要: 以硅微粉和聚乙烯醇作为主要原料,通过活性剂浸渍将硅微粉进行改性;对改性后的硅微粉在聚乙烯醇溶液中进行原位胶态成型,后涂布成型为薄膜,这是一种吸油材料。通过对产品的吸油倍率测试,对复合改性吸油薄膜的吸油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活性剂处理量、改性时长和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对薄膜吸油性能的影响,并评价了复合改性吸油薄膜的吸油速率和环保性。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吸油薄膜具有稳定的吸油性能,吸油量比改性前显著提高至9.0 g·g^(-1)。
    • 管山; 盖广清
    • 摘要: 本文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电磁屏蔽、电池、环境保护、抗菌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指出了静电纺丝技术的一些不足。
    • 吴进; 余吕宏; 招达明; 杨卓; 刘福生
    • 摘要: 在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碳酸钙(PP/EPDM/CaCO3)体系中,采用熔融共混法掺杂多孔有机骨架聚合物(POFs),经过间歇式发泡釜高压发泡成型得到了开孔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和发泡倍率对成品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4%CaCO3的复合材料在发泡温度152°C、CO2保压压力20 MPa下,可制备出发泡倍率15.4倍的复合发泡材料,且泡孔尺寸均匀、孔壁光滑.引人POFs后,进一步提高了复合发泡材料吸油性能和疏水性能,当POFs质量分数为0.4%时,对90#汽油5 min的吸油倍率达到9.6倍,且对不同的成品油均有较好的重复吸油性.
    • 闫红芹; 郑文瑞; 张桂玉; 王誉; 王梦然; 朱敏慧
    • 摘要: 为拓展丝瓜络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实现农业废弃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对天然丝瓜络进行碱-过氧化氢预处理,包括去除蜡质和增大比表面积;配置了纳米二氧化硅和MQ硅树脂疏水分散液,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法,以预处理丝瓜络为多孔吸附载体,制得疏水/亲油丝瓜络,并测定其对植物油和水吸附性能、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和重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浸渍纳米二氧化硅和MQ硅树脂的分散液后,丝瓜络对水和油的接触角分别为140.3°±6°和0°,对植物油和水吸附量分别为4.86g/g和0.28g/g,表现出良好的疏水亲油性能.改性后的丝瓜络对油和水的分离效率分别为76.5%和95.5%,表现出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由于机械挤压破坏了网络结构及部分疏水层的脱落,经过4次过滤后,丝瓜络吸油性能有所降低,影响其重复使用性能.
    • 蔡佩君; 文鑫; 王小俊; 严坤; 杨晨光
    • 摘要: 系统研究了γ射线辐照对两种聚丙烯(PP)泡沫材料亲油疏水性能的影响规律.等规聚丙烯(iPP)和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颗粒分别经热压制备成厚度为1 mm的片材,然后通过超临界CO2釜压发泡制备PP泡沫材料,利用γ射线对发泡样品进行辐照处理.结果表明:辐照后,两种泡沫的熔点和结晶温度均下降,泡孔孔壁出现裂纹,泡沫断面粗糙度明显增加,出现亲水性缺陷,泡沫断面的抗液滴黏着性增加;iPP泡沫水接触角增加26.4%,HMSPP泡沫接触角从135.2°增长至141.8°,几乎达到超疏水水平;泡孔孔壁裂纹的出现,增加了泡孔之间的连通性,泡沫吸油渗透率变大,吸油量明显增加.这为制备亲油疏水泡沫材料提供了方法.
    • 刘强飞; 黎璠; 杨吉震; 周蓉; 吴韶华
    • 摘要: 探讨多孔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多孔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将制备的多孔聚乳酸纳米纤维膜浸泡在丙酮溶液中进行处理.制备的多孔聚乳酸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孔径测试仪和自动比表面积分析仪进行表征分析,并对丙酮处理前后的多孔聚乳酸纳米纤维膜进行吸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多孔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用丙酮溶液进行处理,可增大纤维表面的孔径,还可增大纤维膜的比表面积.认为:丙酮处理时间5 min时,多孔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吸油性能较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