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吴茱萸碱

吴茱萸碱

吴茱萸碱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0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9614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中药药理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国际休克·脓毒症高峰论坛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第六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等;吴茱萸碱的相关文献由151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景勍、朱丹、梁华平等。

吴茱萸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0 占比:1.23%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9614 占比:98.70%

总计:30003篇

吴茱萸碱—发文趋势图

吴茱萸碱

-研究学者

  • 张景勍
  • 朱丹
  • 梁华平
  • 谭群友
  • 华会明
  • 李占林
  • 李达翃
  • 胡旭
  • 范霞
  • 郭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春启; 连闻雨; 林毅; 谢光辉; 马增春; 谭洪玲; 肖成荣; 王宇光; 高月
    • 摘要: 目的 基于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筛选左金丸中主要生物碱类组分对肾细胞损伤.方法 采用CCK-8法和高内涵筛选技术筛选左金丸主要生物碱中潜在肾细胞损伤成分.通过细胞形态、乳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释放率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等进行确证,初步确定造成细胞损伤作用的生物碱,为组分中药配伍组方和配伍减毒提供体外毒理学依据.结果 采用CCK-8法和高内涵技术初步筛选,表明吴茱萸碱(EVO)能够显著降低细胞数目,升高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此外,细胞形态、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表达与高内涵筛选结果一致,Western blot实验表明EVO能够诱导细胞凋亡造成肾细胞损伤.结论 EVO可明显导致肾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影响线粒体、细胞色素C及细胞膜通透性诱导细胞凋亡.
    • 宋朔尧; 杨贵前; 陶玲; 沈祥春; 张环; 李和蓉; 王守莉; 石惠云; 刘文
    • 摘要: 目的制备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自乳化药物递送系统(EVO-PC-SMEDDS),并对其进行表征及胃黏膜渗透性考察。方法制备EVO-PC-SMEDDS,检测其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并进行显微观察。考察该制剂在不同pH(1.2、2.0、4.0、7.0)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测定该制剂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并进行体外释放考察。将大鼠胃黏膜组织和尤斯灌流室技术相结合,考察该制剂的胃黏膜渗透性。结果EVO-PC-SMEDDS的粒径为(53.63±1.51)nm、PDI为0.217±0.017、Zeta电位为(-12.20±0.15)mV、包封率为(95.25±0.97)%、载药量为(19.30±1.21)mg/g。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EVO-PC-SMEDDS呈大小均匀的类球形乳滴。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EVO-PC-SMEDDS在不同pH的模拟胃液中,粒径、PDI、Zeta电位均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与吴茱萸碱(EVO)原料药比较,EVO-PC-SMEDDS的体外累积释放率提高了6.83倍,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模型。胃黏膜渗透性实验结果显示,EVO-PC-SMEDDS的累积渗透转运量、渗透速率、渗透通量及累积渗透曲线下面积均高于EVO原料药。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得EVO-PC-SMEDDS,且该制剂稳定性良好,可明显改善EVO的体外释放行为和胃黏膜渗透性。
    • 李有连; 张秉丽; 霍成英; 朱海宏
    • 摘要: 目的观察吴茱萸碱(EVO)对酒精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EVO高剂量组、EVO低剂量组和酪氨酸蛋白激酶2特异性抑制剂(AG490)组。使用药物预处理7天后,除对照组外的大鼠通过灌胃无水乙醇(5 mL/kg)造成酒精性胃溃疡模型。计算各组大鼠胃溃疡面积及胃溃疡抑制率;HE和TUNEL染色检测胃黏膜病变和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黏膜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关联X蛋白(Bax)、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磷酸化的JAK2(p-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磷酸化的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溃疡面积和炎症浸润程度增加,血清TNF-α、IL-6含量增加,IL-10含量降低,胃黏膜上皮凋亡细胞数量增加,胃黏膜组织SOD活力和Bcl-2表达降低,MDA含量和Bax表达增加,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EVO可减轻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损伤和炎症浸润,降低血清TNF-α、IL-6含量,增加IL-10含量,减少胃黏膜上皮凋亡细胞数量,增加胃黏膜组织SOD活力和Bcl-2表达,降低MDA含量和Bax表达,抑制JAK2和STAT3磷酸化。结论EVO能够抑制酒精性胃溃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减轻组织损伤,其作用可能与调节JAK2/STAT3通路蛋白的表达有关。
    • 张超; 荣爱梅; 张磊; 王丹
    • 摘要: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结直肠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白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tor,IL-6R)/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9只BALA/C小鼠随机留取9只作为对照组,其余皮下接种CT-26结直肠癌细胞株建立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吴茱萸碱组和顺铂+吴茱萸碱组,每组10只。顺铂组用15 mg·kg^(-1)·d^(-1)顺铂灌胃,顺铂+吴茱萸碱组用15 mg·kg^(-1)·d^(-1)顺铂+15 mg·kg^(-1)·d^(-1)吴茱萸碱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19周。末次灌胃24 h后,处死小鼠,称肿瘤质量并计算肿瘤体积、肿瘤抑制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肿瘤组织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IL-6R/STAT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从模型组到吴茱萸碱组、顺铂组、顺铂+吴茱萸碱组,小鼠肿瘤的质量依次减轻、肿瘤体积依次减小,IL-6、IL-1β、TNF-α水平依次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可见大片灶性坏死,细胞核增大、深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有异形表现,呈典型恶性肿瘤细胞形态特征,肿瘤细胞密集;吴茱萸碱组、顺铂组和顺铂+吴茱萸碱组的肿瘤细胞核固缩、变小,肿瘤细胞形态破坏,密度依次降低,肿瘤组织内坏死区依次增大,MVD依次减小(P<0.05),VEGF阳性表达依次减弱(P<0.05)。从模型组到吴茱萸碱组、顺铂组、顺铂+吴茱萸碱组,小鼠肿瘤组织中IL-6R、p-STAT3、G 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G 1/S specific cyclin D1,Cyclin D1)、生存素(survivin)的蛋白水平依次下降(P<0.05)。结论吴茱萸碱可能通过抑制IL-6R/STAT3通路,发挥抗血管生成效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 李清; 周秋娟; 瞿发林; 陈颖; 董文燊; 楼欣誉
    • 摘要: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包括药材粉碎方法、黏合剂以及透皮吸收剂对穴位贴敷有效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裸鼠腹部皮肤为体外透皮实验材料,以吴茱萸碱为指标成分,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建立透皮吸收试验方法,收集穴位贴敷的透皮接受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吴茱萸碱的含量,计算其累积透皮量、透皮速率和皮肤滞留量。结果:吴茱萸碱可以透过离体皮肤,药材粉末使用超微粉能显著提升吴茱萸碱的累积透皮量(P<0.01)。醋为黏合剂相较于水,其累积透皮量显著增加(P<0.001);再加入3%氮酮能显著增加吴茱萸碱的累积透皮量(P<0.05)。结论:药材粉末为超微粉,用醋作为黏合剂并加入3%氮酮,所制得的口疳散穴位贴敷透皮吸收效果最佳。
    • 董文燊; 周秋娟; 林芝; 陈颖; 蒋燕; 李逸; 瞿发林
    •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口疮穴位贴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15 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20∶35∶45,V/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0°C,进样量为20μL。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小檗碱的进样量分别在172.10~2151.25μg、93.16~1164.50μg、73.38~917.2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8%,99.91%,100.02%,RSD分别为1.44%,1.56%,1.64%(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口疮穴位贴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小檗碱的含量。
    • 毛佳; 资晓飞; 谭超; 傅缨
    • 摘要: 恶性肿瘤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因此寻找有效应对恶性肿瘤的防治手段已迫在眉睫,我国传统中草药由于其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及安全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及研究。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从中药吴茱萸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来发挥抗肿瘤作用。文章就近年来关于吴茱萸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赵梦; 刘卓雅; 于嘉敏; 王芮; 范铭婕; 乔宏志
    • 摘要: 目的采用生姜细胞外囊泡样纳米粒(EVNs)来源脂质制备载吴茱萸碱(EVO)的脂质体,以改善其成药性。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生姜EVNs,筛选EVNs脂质的提取溶剂。薄膜分散法制备载EVO脂质体(EVO@Lipo),以包封率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粒度电位分析、差示量热扫描(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EVO@Lipo进行表征,并考察EVO@Lipo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筛选出三氯甲烷、甲醇-三氯甲烷、乙醇-二氯甲烷作为脂质的提取溶剂,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载药脂质体的最优制备条件为采用甲醇-三氯甲烷(2∶1)提取脂质,药脂比为1∶50,超声条件60 W、15 min。制得的EVO@Lipo包封率为88.21%,平均粒径194.9 nm,PDI为0.22,Zeta电位为-35.3 mV,并证明EVO@Lipo并非药物和脂质的物理混合物。体外释放实验显示,EVO@Lipo能延缓药物的释放。结论EVNs来源脂质可装载疏水性药物EVO,提高其溶解性,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 白国玉; 戴莹萍; 祝赵静韬; 李开伦; 姜文佳; 徐冬月; 傅青; 金郁
    • 摘要: 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对吴茱萸中的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进行快速定量分析。通过优化后的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条件得到目标生物碱,利用优化后的SFC方法在6 min内完成目标生物碱的分析,并实现了吴茱萸碱与吴茱萸次碱的基线分离。验证结果表明,SFC方法的线性较好,相关系数(r^(2))均为0.9998,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0.50%,回收率为102%~109%。吴茱萸碱的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1.00、3.33μg/mL,吴茱萸次碱的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95、3.17μg/mL。应用该方法检测4个产地的10个吴茱萸样品,目标生物碱的总含量依次为2.95%(广东,1)、0.51%(广东,2)、1.27%(贵州,3)、1.00%(湖南,4)、0.93%(湖南,5)、1.81%(江西,6)、0.73%(江西,7)、0.58%(江西,8)、0.41%(江西,9)和0.36%(江西,10)。尽管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但产地差异显著,且同一产地的药材质量也明显不同。此外,将该方法与2020版中国药典方法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的定量结果相似,但SFC的分析时间明显少于药典方法。研究结果表明SFC在中药活性成分定量方面具有潜力。
    • 梁靖蓉; 麦凤怡; 李陈广; 廖翔; 张治国
    • 摘要: 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从中药吴茱萸果实中分离出的一种吲哚喹啉生物碱,长期运用于传统中医治疗各类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EVO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肥胖、抗阿尔兹海默病和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够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例如EVO通过与TRPV1的相互作用诱导其激活从而发挥抗炎与减肥的作用;与DNA拓扑异构酶I的相互作用抑制其功能从而抑制细菌的增殖;与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NLRP3炎症小体活化,发挥抗肿瘤和抗炎等功能。近年来,随着对EVO的深入研究,其药理研究和作用机制有了长足进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