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专利文献1495673篇;相关期刊30种,包括中国医疗设备、护士进修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磊、孙鹏、栗静等。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95673 占比:100.00%

总计:1495747篇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发文趋势图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研究学者

  • 刘磊
  • 孙鹏
  • 栗静
  • 王虎杰
  • 陈安伏
  • 黄汉雄
  • 刘霞
  • 加内什·斯里
  • 史铭宇
  • 吴柄成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邹泉; 郑洪玲; 程蕾; 宋超; 朱冉
    • 摘要: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给出术后不同时间点拱高的预测方程。方法分析2020年8月至11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拟行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患者32例63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记录患者的前房角度、前房深度、前房容积、角膜厚度、白到白间距(WTW)、睫状沟直径(STS)、术前等效球镜度和自然晶状体厚度,同时记录术中植入的ICL尺寸,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患眼术后1 d、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拱高,分析上述观察指标对于术后拱高的影响。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去除存在共性的变量,筛选出独立因素。以独立因素作为自变量,ICL术后拱高作为因变量,分析各因素对于ICL术后拱高的影响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入组患者年龄为(26.59±5.73)岁,术后1个月拱高显著低于术后1 d,术后6个月拱高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拱高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房深度和自然晶状体厚度均是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拱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拱高与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和ICL尺寸均呈正相关,与自然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均为P<0.05)。影响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1 d、1个月、6个月、12个月拱高的回归方程分别为术后1 d拱高(μm)=258.226-435.606×自然晶状体厚度(mm)+291.971×前房深度(mm)+75.134×ICL尺寸(mm)+0.166×前房容积(mm^(3));术后1个月拱高(μm)=545.797-391.858×自然晶状体状厚度(mm)+221.224×前房深度(mm)+44.786×ICL尺寸(mm)+0.505×前房容积(mm^(3));术后6个月拱高(μm)=208.770-287.950×自然晶状体厚度(mm)+254.127×前房深度(mm)+30.280×ICL尺寸(mm)+0.619×前房容积(mm^(3));术后12个月拱高(μm)=0.999-251.694×自然晶状体厚度(mm)+250.972×前房深度(mm)+36.120×ICL尺寸(mm)+0.599×前房容积(mm3)。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ICL植入术后12个月内拱高呈降低趋势,前房深度、前房容积、ICL尺寸、自然晶状体厚度均是影响术后拱高的重要因素。
    • 李军; 谷峰; 刘哲丽; 宁宏; 孙鹏
    • 摘要: 目的评价Gore-Tex缝线四点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患者29例(30眼),其中20例(20眼)采用传统聚丙烯缝线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对照组),9例(10眼)行Gore-Tex缝线四点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四点式组)。对术后裸眼视力、验光值、裂隙灯检查及眼压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四点式组于术后1个月开始裸眼视力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于术后3个月开始裸眼视力明显提高(P<0.05)。术后1、3、6、12个月时,四点式组较术前裸眼视力提高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和1、3、6、12个月时,四点式组眼内残余散光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眼部并发症。结论Gore-Tex缝线四点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通过四点固定,使术后人工晶状体不易发生旋转和偏斜,显著降低术后眼内残余散光,更早改善术后裸眼视力,手术安全有效。
    • 施立新; 刘彦; 施炜; 吴豪; 胡天明
    • 摘要: 目的观察中央孔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矫正中高度近视的有效性,评估ICL V4植入术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5~12月期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接受ICL V4c植入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33例(66只眼),随访患者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曲率、屈光度、眼压、拱高、内皮细胞计数至术后1年,随访时间为术后1、6、12个月。结果术前UCVA、等效球镜(SE)与术后1、6、12个月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6、12个月之间拱高比较,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拱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拱高无统计学差异。角膜曲率(K1、K2)在术前与术后1、6、12个月之间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眼压较术前眼压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6个月较术前眼压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眼压与术前眼压无统计学差异。术前BCVA为0.9±0.14;UCVA术后1个月为1.04±0.12,6个月为1.05±0.12,12个月为1.10±0.14。术后的3个时段的UCVA与术前BCVA相比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V V4植入术能有效提高中高度近视患者裸眼视力,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稳定性好,手术安全性高,是中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矫正方式。
    • 李红惠; 李芳芳; 张卉卉; 谢军; 周鹏; 周进
    • 摘要: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长期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试验研究.选取2013-01/2014-12于成都爱尔眼科医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ICL)植入手术患者64例107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6、12mo及术后每年随访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数、眼压、拱高、角膜内皮计数、眼轴以及手术安全性、有效性等,所有患者随访至2019-12均完成术后5a或以上的末次随访.结果:术前BCVA(LogMAR)为-0.08(0,-0.08),术后1a裸眼视力为0(-0.076,0),末次随访裸眼视力0.096(0,0.221),较术后1a,末次随访裸眼视力有所下降,这种视力改变主要与眼轴较术前有明显增长有关.BCVA在术后1a及末次随访结束较术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末次随访的手术安全指数平均为1.19±0.24,有效指数为1.00±0.29.散光晶状体在眼内长期稳定性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旋转等.拱高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术后1a内,其后变化缓慢.眼压、角膜内皮计数无明显变化.本研究中2眼分别于术后3、5a出现晶状体前囊下混浊,无青光眼、色素播散等并发症出现.结论:ICL植入术矫正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预测性.
    • 吴柄成; 戴红梅; 周奇志; 孙鹏; 李兰; 漆东方
    • 摘要: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及有晶状体眼后房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le col1amer lens,TICL)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及近视合并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高度近视患者共计30例(51眼)植入ICL/TICL后,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3月时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月复诊随访时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BCVA相同的有18眼(35.29%),高于术前BCVA 1行的12眼(23.53%),提高2行的11眼(21.57%),提高3行以上9眼(17.60%),无BCVA下降的病例.术后UCVA优于术前BCVA的患者合计20眼(39.21%),术后平均眼压(15.21±3.09) mmHg,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0,P> 0.05).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稍有减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5,P> 0.05),术后均未发生眼内感染、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等并发症.1例TICL术中损伤旁中央前囊膜约0.3 mm,皮质无明显损伤,评估后植入晶体,术后3月随访患者裸眼视力保持在1.0前囊膜损伤处瓷白色,局限.1例TICL患者(一眼)术中前房填充粘弹剂后在植入人工晶体过程中发现人工晶体破损,手术终止,未予以植入TICL,术后常规滴眼液点眼,随访观察至术后3个月未发现特殊并发症,BCVA与术前相同.结论 ICL/TICL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特别是高度近视合并中高度数散光的患者具有良好的光学矫正效果.
    • 吴柄成; 戴红梅; 周奇志; 孙鹏; 李兰; 漆东方
    • 摘要: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及有晶状体眼后房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le col1amer lens,TICL)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及近视合并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高度近视患者共计30例(51眼)植入ICL/TICL后,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3月时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月复诊随访时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BCVA相同的有18眼(35.29%),高于术前BCVA 1行的12眼(23.53%),提高2行的11眼(21.57%),提高3行以上9眼(17.60%),无BCVA下降的病例。术后UCVA优于术前BCVA的患者合计20眼(39.21%),术后平均眼压(15.21±3.09)mmHg,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0,P>0.05)。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稍有减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5,P>0.05),术后均未发生眼内感染、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等并发症。1例TICL术中损伤旁中央前囊膜约0.3 mm,皮质无明显损伤,评估后植入晶体,术后3月随访患者裸眼视力保持在1.0前囊膜损伤处瓷白色,局限。1例TICL患者(一眼)术中前房填充粘弹剂后在植入人工晶体过程中发现人工晶体破损,手术终止,未予以植入TICL,术后常规滴眼液点眼,随访观察至术后3个月未发现特殊并发症,BCVA与术前相同。结论ICL/TICL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特别是高度近视合并中高度数散光的患者具有良好的光学矫正效果。
    • 叶阳君; 曾广川; 刘方梅; 廖武; 李萍萍
    • 摘要: 目的 分析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在有无后节灌注下行改良二期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中的并发症情况.方法 71例(71眼)眼外伤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根据外伤后一期手术情况分为对照组(32例,32眼)和研究组(39例,39眼).对照组为一期曾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者给予无后节灌注下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治疗,研究组为一期曾行前段玻璃体或玻璃体全切除术后无晶状体者给予有灌注下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矫正视力为(0.29±0.14),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矫正视力为(0.33±0.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6,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3%(18/32),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4%(6/39);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8,P<0.05).结论 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患者在有后节灌注下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术中更安全,更利于恢复,可推广.
    • 罗艳; 程旭康; 杨慧; 金翼; 冯劼
    • 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辅助下的改良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行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21例(21眼)。术前行UBM检查,了解睫状沟位置结构,选择睫状沟固定位点。在固定位点旁制作口袋样板层巩膜隧道。行晶状体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结扎缝线关闭巩膜隧道,同时将线结埋藏于隧道内。观察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裸眼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通过Pentacam检查及Image Pro Plus软件分析人工晶状体的位置。结果患者术后裸眼视力除2眼外(1眼为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1眼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线结埋藏切口闭合满意。术后1 d人工晶状体偏心量为(0.61±0.26) mm,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偏心量无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偏心量增大,为(0.64±0.27) mm,与其他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术后1 d倾斜度为5. 71°±2. 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倾斜度明显减小,与术后1 d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UBM术前检查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能够辅助选择合适的缝合位点从而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改良的口袋样板层巩膜隧道埋线法,关闭切口及埋线同时完成,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