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右旋糖酐40

右旋糖酐40

右旋糖酐40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18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9369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食品与药品、微循环学杂志、医学信息(中旬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2008生物医药学术论坛、2007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等;右旋糖酐40的相关文献由17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印爱、李冉、王志伟等。

右旋糖酐40—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9369 占比:99.70%

总计:29456篇

右旋糖酐40—发文趋势图

右旋糖酐40

-研究学者

  • 吴印爱
  • 李冉
  • 王志伟
  • 蒋邦好
  • 谭然然
  • 金青
  • 刘献棠
  • 姜荷英
  • 徐永寿
  • 杨胜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会彦
    • 摘要: 目的 探讨右旋糖酐-40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孕晚期羊水过少的效果.方法 选取嵩县妇幼保健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孕晚期羊水过少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治疗,观察组接受右旋糖酐-40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S/D)、羊水指数(AFI),并对比两组剖宫产率及母婴结局.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FI[(7.73±0.49)cm]高于对照组[(3.97±0.41)cm],S/D[(1.68±0.41)]低于对照组[(2.77±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20.00%(9/4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6.67%(3/45)]较对照组[44.44%(20/45)、24.44%(11/4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右旋糖酐-40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孕晚期羊水过少,可提高患者羊水指数,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 师金玉
    •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右旋糖酐-40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9例.2组均采用右旋糖酐-40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试验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7d后羊水指数(AFI)、脐动脉血流收缩末期峰值(S)与舒张末期峰值(D)的比值、羊水深度(AFV)、血小板黏附率、血浆黏度及母婴结局(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7d后AFI、AFV值均明显升高,S/D值和血小板黏附率、血浆黏度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试验组剖宫产率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右旋糖酐-40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可明显增加患者的羊水量,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母婴结局.
    • 柳莲
    • 摘要: 本文从赋形剂甘氨酸、甘露醇、右旋糖酐40中进行筛选得出5%甘露醇作为赋形剂每瓶用量为50mg对注射用盐酸奈福泮赋形效果最好.
    • 谭然然; 金青; 李冉; 陈传秀; 王兴娜
    • 摘要: 目的:研究右旋糖酐40甘露醇复方注射剂和甘露醇单方注射剂中甘露醇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关系,建立其在家兔体内的PK‐PD (药动‐药效)模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样中甘露醇的质量浓度,以规定时间内家兔排尿量作为甘露醇利尿效应指标。结果甘露醇静注给药后其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单方组和复方组均出现最大利尿效应滞后于血药质量浓度的现象,复方组药效明显高于单方组;甘露醇的药理效应和效应室质量浓度的关系符合Sigmoid‐Emax模型,且该模型所得预测药效值与实测药效值接近。结论建立的PK‐PD模型预测所得甘露醇静注给药后的血药质量浓度及药理效应准确可靠,为改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mannitol after Mannitol Injections and Compound Mannitol Injections prescribed ,and to establish the PK‐PD model of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nnitol in plasma were detected by GC and the output urine volume was taken as indexes to analyze the diuretic effect of manni‐tol .Results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s of mannitol fitted to double chamber model;The delayed effects were existed between diuretic effects and drug concentra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drug combination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single drug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icacy and chamber concentration accorded with Sigmoid‐Emax model ,and the predicted values of this model were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Conclusion This PK‐PD model could accurately predict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annitol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providing reliable theory basis for improving clinical administration .
    • 黄清青
    • 摘要: 目的:对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实验中心饲养的16只家兔为 A组,将 A组家兔分为两个亚组(1组、2组),每组8只,先后分别注射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和甘露醇注射液。对复合剂的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另选18只家兔为 B组,同样分为两个亚组(1组、2组),禁食后分别注射甘露醇和右旋糖酐40,而后抽取家兔不同时间段血液,对两种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进行调查。结果:A组家兔体内甘露醇和右旋糖酐甘露醇的药物浓度相似,两组药物动力学参数比较无差异。B组家兔在注射药物后0.25h、8h比较中排尿量无明显差异;但在注射药物有0.5h、1h、2h、4h比较中,排尿量存在明显差异,说明甘露醇的利尿效果要好于右旋糖酐。结论:右旋糖酐40联合甘露醇使用效果要好于单方用药的效果,联合用药后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缩短,能够达到快速治疗的目的。
    • 黄清青
    • 摘要: 目的:对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实验中心饲养的16只家兔为A组,将A组家兔分为两个亚组(1组、2组),每组8只,先后分别注射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和甘露醇注射液。对复合剂的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另选18只家兔为B组,同样分为两个亚组(1组、2组),禁食后分别注射甘露醇和右旋糖酐40,而后抽取家兔不同时间段血液,对两种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进行调查。结果:A组家兔体内甘露醇和右旋糖酐甘露醇的药物浓度相似,两组药物动力学参数比较无差异。B组家兔在注射药物后0.25h、8h比较中排尿量无明显差异;但在注射药物有0.5h、1h、2h、4h比较中,排尿量存在明显差异,说明甘露醇的利尿效果要好于右旋糖酐。结论:右旋糖酐40联合甘露醇使用效果要好于单方用药的效果,联合用药后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缩短,能够达到快速治疗的目的。
    • 刘春莎; 李文圳
    • 摘要: 通过总结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出现过敏性休克的诊疗过程,了解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致该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影响因素等,掌握监护要点和防范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降低医疗风险.
    • 徐占青
    • 摘要: 目的 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 54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7例.患者均经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 治疗组患者行腹穿抽液术+静脉滴注白蛋白和右旋糖酐40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平均尿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1.48%、(607.52±51.13)ml、(9.02±1.14)d, 与对照组的59.26%、(378.59±50.02)ml、(20.03±2.32)d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上腹穿抽液术+静脉滴注白蛋白和右旋糖酐40效果较为理想.
    • 陈锡创; 洪远; 叶建林
    • 摘要: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死亡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文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过敏性休克的转归因素进行探讨。结果纳入文献180篇,患者共218例,好转或痊愈194例,死亡24例。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44.880,P<0.05)、妊娠(OR=3503.930,P<0.05)、肝胆胰脾疾病(OR=44.016,P<0.05)、胃肠道疾病(OR=14.596,P<0.05)、联合用药(OR=5.117,P<0.05)是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的高危风险因素。结论年龄越大,存在肝胆胰脾、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联用其他药物,会使过敏性休克死亡的风险成倍增加。该类患者临床应用应谨慎,妊娠患者建议禁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