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

一种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通过将主导管上设置三个支导管,分别对壁层胸膜切口处的上、下方的各一根肋间神经以及切口处上侧第2、3根肋间神经与下侧的第2、3、4根肋间神经进行有效的阻滞,切口上下侧的各一根根肋间神经可直接通过中间支导管进行麻醉作用,无需再在上下两根支导管上开设该处的漏液微孔,避免出现药液误入胸腔而导致对切口上下各一根距离切口最近的肋间神经阻滞不充分的问题发生,通过采用三根支导管,保证了壁层胸膜下方的7根肋间神经均可得到有效的麻醉止痛,减少病患手术后的疼痛,避免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减少患者的就医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074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67834.1

  • 发明设计人 倪斌;

    申请日2012-12-24

  • 分类号A61M25/14;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常亮

  • 地址 215006 江苏省苏州市十梓街18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54: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2-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M25/14 授权公告日:20150819 终止日期:20171224 申请日:2012122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8-19

    授权

    授权

  • 2013-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25/14 申请日:20121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胸部开放手术用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肋间神经阻滞 用导流管。

背景技术

开胸术后切口疼痛是非常剧烈的,文献报告开胸术后用于止痛所需麻醉 剂的消耗量是所有外科手术中最大的。由于剧烈疼痛,限制病人的深呼吸及 咳嗽,降低患者肺功能,严重者会导致肺不张、肺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 上升。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开胸术后疼痛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 加以关注。长期以来,临床医生一直在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止痛方法,目前 常用的镇痛方法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口服镇痛药、芬太尼透皮贴剂、 静脉或硬膜外置管自控止痛泵止痛、肋间神经冷冻、肋间神经阻滞等。这些 镇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如芬太尼透皮贴剂难以达到有效镇痛要求;传统的 开胸术后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最为普遍,但其用药间隔时间长,血药浓度波 动大,有效止痛时间有限,常常不能及时止痛,难以为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 效果,而加大止痛药剂量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嗜睡等副反应,且长期大量应 用的患者有成瘾可能。静脉止痛泵镇痛是目前较为普遍应用的一种止痛方法, 可以提供较为持久和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但常常引起 恶心、呕吐、尿潴留、头晕、嗜睡,甚至呼吸抑制,其在临床上用量一般不 超过2~3天,撤泵后患者的疼痛常加重。硬膜外置管注射止痛药常可以取 得较满意的止痛效果,是目前开胸术后镇痛治疗的金标准,但也存在着操作 复杂、麻醉平面不易控制、止痛效果不稳定、有低血压、尿潴留、胃肠功能 恢复慢等并发症可能的风险。肋间神经冷冻需要特殊的设备装置,虽然能有 效缓解开胸术后患者近期疼痛,但在相当一部分患者中会增加术后切口的中 远期疼痛和不适感,其推广及应用受到严重限制。

肋间神经阻滞包括单次阻滞、间断阻滞和持续阻滞三种方法。单次阻滞 一般是指关胸前在切口及其上下肋间的肋骨小头处下方的肋间神经处注射药 液,以阻滞该处的肋间神经及其分支。临床上从二战时开始使用,一直沿用 至今,足以证明其生命力的强盛,普遍认为其拥有操作简单、止痛迅速、镇 痛效果确切,局部用药对全身影响小,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和 全身毒副反应的优点。但存在问题是只能术中注射一次,作用时间短,镇痛 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h;如需维持效果,则需在术后从胸腔外反复注射, 可能出现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的风险、且效果不再确切,无论是患者还是医 生都不能接受。故近十余年来有关开胸术后单次肋间神经阻滞的应用和报告 已越来越少,如开展也仅仅是作为一种辅助性方法存在。

近年来国外开展了通过术中壁层胸膜下埋管、术后间断注射布比卡因阻 滞的研究,可取得比静脉镇痛泵更好或相似的疗效,还有单位开展了超声引 导下胸壁穿刺神经阻滞的研究,因操作复杂或技术上的不成熟,目前还无法 在临床上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普遍开展。但肋间神经阻滞所表现出的良好镇痛 效果和更少的全身毒副反应应能提醒我们应该寻找到更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来 提高肋间神经阻滞在术后镇痛中的应有的地位。

如果能够利用某一特殊的装置可靠地在壁层胸膜下埋入一导管,连接微 量泵后实现术后肋间神经的持续阻滞,将会极大地延长镇痛时间、改善的镇 痛效果。这种局部用药一般不会出现静脉和硬膜外镇痛泵使用中因全身用药 而存在的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头晕、嗜睡,甚至呼吸抑制等并发 症的可能;另一方面,静脉和硬膜外镇痛泵用药量大和胃肠道及泌尿道副反 应的存在,限制了其术后镇痛的时间一般不超过48h,而肋间神经阻滞局部麻 醉药使用量少,直接阻滞、镇痛效益高,可以明显延长术后使用时间达一周 以上,使许多患者术后不再有疼痛的烦恼恐惧,并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 床活动和早日出院、节约医疗花费;并且能够实现开胸术后镇痛由以麻醉医 生为主导向以手术医生为主导的回归,此举将有可能在胸外科临床上受到极 大的欢迎,得到迅速的推广。

国内对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的研究开展的单位很少,目前开胸术后的镇痛 方法仍以麻醉医生使用的静脉和硬膜外镇痛泵为主导,对持续肋间神经阻滞 方法的报告仅有零星几篇,目前国内无专门的胸膜下置管装置,所有开展研 究的单位所使用的导管均由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现场用导尿管、深静脉置管 或硬膜外导管改造而成,本单位也在开展这项研究,所使用的导管就是经自 己开孔的深静脉置管。因此急需开展此项研究,填补空白,为患者谋福利。

目前存在一款胸部开放手术的椎旁持续阻滞装置(专利号: 201120301333.X),该专利文件中提及通过采用顿头空心针的助行作用使得两 根微孔导管可进入壁层胸膜与胸壁间,通过导管上的微孔将药液进入肋间神 经处进行麻醉,由于在壁层胸膜切口处,切断其中一根肋骨,该肋骨两侧的 肋间神经同样通过微孔流入药液进行麻醉,而由于该处的肋间神经靠近切口 处,由于胸腔存在负压的问题,药液易通过切口进入胸腔内,导致麻醉效果 不理想,药液进入胸腔易引起其他并发症的产生,使得患者的疼痛不能很好 的控制。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可有效对切口处的肋间神经进行麻醉,同时避免 微孔漏液进入胸腔内,起到有效的止痛作用,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有效对切口处的肋间神经进行麻醉的肋间 神经阻滞用导流管,同时避免微孔漏液进入胸腔内,起到有效的止痛作用, 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的一种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其特征在于,包 括主导管与用以伸入壁层胸膜与胸壁间的支导管,所述支导管分为经所述壁 层胸膜切口处向上伸入的上行支导管与经所述壁层胸膜切口处向下伸入的下 行支导管,以及用于伸入所述壁层胸膜切口处上下两肋间神经间的中间支导 管;

所述上行支导管用于麻痹壁层胸膜切口处上方的肋间神经,所述下行支 导管用于麻痹壁层胸膜切口处下方的肋间神经,所述中间支导管用于麻痹壁 层胸膜切口处上下两根肋间神经;

所述各支导管的前端均开设有多个出液的微孔。

优选的,所述主导管与所述支导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便于观察所述各支导 管位置的透明接头,所述各支导管通过所述透明接头平行分布于所述主导管 的前端,使所述各支导管出液均匀。

优选的,所述各支导管的前端均设置有便于所述支导管移动并定位的配 重块。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还包括驱动所述各支导管移动的导丝。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后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导丝前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 相匹配的凸块。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为铝块或铅块。

优选的,所述主导管上还开设有用于注射药液或供所述导丝穿过的侧孔。

优选的,所述中间支导管伸入交感神经下2cm。

优选的,所述各支导管前端4cm处均分布有微孔。

优选的,所述上行支导管与所述下行支导管长度为10-12cm,所述中间支 导管长度为6-8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的优点是:通过 将主导管上设置三个支导管,分别对壁层胸膜切口处的上、下方的各一根肋 间神经以及切口处上侧第2、3根肋间神经与下侧的第2、3、4根肋间神经进 行有效的阻滞,切口上下侧的各一根根肋间神经可直接通过中间支导管进行 麻醉作用,无需再在上下两根支导管上开设该处的漏液微孔,避免出现药液 误入胸腔而导致对切口上下各一根距离切口最近的肋间神经阻滞不充分的问 题发生,通过采用三根支导管,保证了壁层胸膜下方的7根肋间神经均可得 到有效的麻醉止痛,减少病患手术后的疼痛,避免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减少 患者的就医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中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主导管  2、上行支导管  3、下行支导管  4、中间支导管  5、肋骨 6、肋间神经  7、微孔  8、透明接头  9、侧孔  10、配重块  11、凹槽  12、 输液泵  13、流量控制阀  14、导丝  15、凸块  16、交感神经  A、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椎旁持续阻滞装置包含两根多微孔导管,在使用过程 中易出现药液在切口处的测漏,导致药液流入胸腔,导致麻醉效果不理想, 药液进入胸腔易引起其他并发症的产生,使得患者的疼痛不能很好的控制等 问题。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的一种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通 过在主导管上设置三个支导管,切口上下侧的两根肋间神经可直接通过中间 支导管进行麻醉作用,无需再在上下两根支导管上开设该处的漏液微孔,避 免出现药液误入胸腔的问题发生,通过采用三根支导管,保证了壁层胸膜下 方的肋间神经均可得到有效的麻醉止痛,减少病患手术后的疼痛,避免其他 并发症的产生,减少患者的就医成本。

请一并参见图1与图3,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中导丝的结 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使用时的结构示 意图。一种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包括主导管1与用以伸入壁层胸膜与胸 壁间的支导管,支导管分为经壁层胸膜切口A处向上伸入的上行支导管2与 经壁层胸膜切口A处向下伸入的下行支导管3,以及用于伸入壁层胸膜切口 上下侧两根肋间神经6间的中间支导管4;上行支导管2用于麻痹壁层胸膜切 口处上方的肋间神经,下行支导管3用于麻痹壁层胸膜切口处下方的肋间神 经,中间支导管4用于麻痹壁层胸膜切口处的两根肋间神经;切口处的两根 肋间神经直接通过中间支导管进行麻醉作用,无需再在上下两根支导管上开 设该处的漏液微孔,避免出现药液误入胸腔而导致对切口上下各一根距离切 口最近的肋间神经阻滞不充分的问题发生,通过采用三根支导管,保证了壁 层胸膜下方的肋间神经均可得到有效的麻醉止痛,减少病患手术后的疼痛, 避免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减少患者的就医成本。

各支导管的前端均开设有多个出液的微孔7。微孔7主要用于将支导管中 的药液漏出对肋间神经进行麻痹。多个微孔在支导管上呈螺旋线分布,便于 支导管上各个方向同时出液,此外,微孔还可在支导管上呈一字型分布方式 或其他分布方式等,具体不做限制。

其中,上行支导管2与下行支导管3的长度为10-12cm,中间支导管4 长度为6-8cm。微孔7分布于各支导管前端4cm位置处,中间支导管伸入交 感神经16下2cm,保证对各肋间神经的有效作用。

主导管1与支导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便于观察各支导管位置的透明接头8, 将主导管1与三根支导管进行有效连接,各支导管通过透明接头8平行分布 于主导管1的前端,使各支导管出液均匀,方便主导管1中的溶液同时均匀 的流向三根支导管中,经微孔漏出的药液弥散至各肋间神经处进行作用。

各支导管的前端均设置有便于支导管移动并定位的配重块10。通过设置 配重块便于支导管的移动,同时,当支导管移动到一定位置时,通过该配重 块重力的作用,便于其有效定位固定在壁层胸膜与胸壁间。其中配重块可为 铝块或铅块。将支导管伸入壁层胸膜与胸壁间定位后,可通过缝合的方式将 支导管的前端固定在身体上。

导流管还包括驱动各支导管移动的导丝14。配重块10后端开设有凹槽 11,导丝14前端设置有与凹槽11相匹配的凸块15。

主导管1上还开设有侧孔9,侧孔9的作用在于,根据病人的需要加大药 量时,可经侧孔9向主导管1内注射药液;还可供导丝穿过进行牵引支导管, 将导丝经侧孔伸入其中一个支导管中,使前端的凸块与配重块上的凹槽相匹 配,带动支导管前移至壁层胸膜与胸壁间相应位置处,在胸腔内透过胸膜用 手按住支导管端部将导丝抽出,分次进行另二支导管的置放。侧孔9的端部 通过封帽盖塞避免漏液。

由于该导流管用于开放手术中,因此无需在各支导管上设置标记孔也可 确定支导管的伸入位置。

一种椎旁持续阻滞装置,包括输液泵12与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主导 管上还设置有流量控制阀13。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开胸手术关胸前,先根据胸廓的弧度将导丝14进行折弯,导丝14经 侧孔9伸入中间支导管4,使得导丝14前端的凸块与配重块的凹槽相匹配, 通过导丝带动中间支导管4经切口处伸入交感神经16下2cm,对切口A处上 下各一根肋间神经进行阻滞控制,按住中间支导管前端,将导丝抽出。

导丝根据上胸廓的弧度将进行折弯,导丝14经侧孔9伸入上行支导管2, 带动上行支导管经切口A处向上插入,在壁层胸膜下潜行剥离,向上形成一 个跨越2个肋间,开口向下的壁层胸膜与胸壁间形成的“口袋”,对切口上 方第2、3根肋间神经进行作用,按住上行支导管前端,将导丝抽出。

导丝根据下胸廓的弧度将进行折弯,导丝14经侧孔9伸入下行支导管3, 带动下行支导管经切口A处向下插入,在壁层胸膜下潜行剥离,向下形成一 个跨越3个肋间,开口向上的壁层胸膜与胸壁间形成的“口袋”,对切口下 方第2、3、4三根肋间神经进行作用;按住下行支导管前端,将导丝抽出。

后将各支导管的端部缝合在身体上;之后通过控制输液泵12将药液通过 主导管1与各支导管进入壁层胸膜与胸壁之间。

主导管1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13。通过设置流量控制阀,可有效控制输 液泵单位时间内的输液量,还可根据个人的体质不同进行调整等,使用方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肋间神经阻滞用导流管,通过将主导管上设置三个支 导管,分别对壁层胸膜切口处的上、下方的各一根肋间神经以及切口处上侧 第2、3根肋间神经与下侧的第2、3、4根肋间神经进行有效的阻滞,切口上 下侧的各一根根肋间神经可直接通过中间支导管进行麻醉作用,无需再在上 下两根支导管上开设该处的漏液微孔,避免出现药液误入胸腔而导致对切口 上下各一根距离切口最近的肋间神经阻滞不充分的问题发生,通过采用三根 支导管,保证了壁层胸膜下方的7根肋间神经均可得到有效的麻醉止痛,减 少病患手术后的疼痛,避免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减少患者的就医成本。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 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 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