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二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
第二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

第二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兰州
  • 出版时间: 2016-06

主办单位:;甘肃省中医院;;

会议文集:第二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 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四维牵引调曲法配合本院自制□敷合剂治疗腰腿痛疾患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236例腰腿痛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26例(A组),腰椎滑脱症68例(B组),腰椎管狭窄症42例(C组).3组患者常规给予甘肃省中医院自制□敷合剂外敷及杜仲腰痛丸口服,并配合四维整脊牵引床牵引治疗.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6月、12月分别进行VAS评分、椎管矢状径参数及腰椎曲线指数曲度测量评价. 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1年以上随访.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椎管矢状径参数及腰椎曲线指数曲度测量评价均较前明显改善,有效的矫正了腰椎曲度的恢复. 结论:四维牵引床牵引能有效矫正腰椎曲度的恢复,有助于突出椎间盘的还纳,恢复椎管容积,通过牵引复位能够达到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结构的目的,从而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3例(26椎),记录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术前和术后X线片椎体高度的变化. 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为(7.6±1.5)分,术后24h为(2.6±1.3)分(P<0.05),末次随访时为(2.9±1.2)分.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的(17±0.5)mm、(22±0.6)mm恢复到术后的(23±0.8)mm、(31±0.6)mm(P<0.05)及末次随访(24±0.8)mm、(31±0.8)mm.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或压迫症状. 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及手法整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的OVCF患者157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PKP治疗,73例;对照组:单用PKP治疗,84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椎体高度恢复及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15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20~62min,平均(27.4±15.3)min,椎体骨水泥注入量2.1~8.5mL,平均为(4.4±1.5)mL,骨水泥分布良好,未发生骨水泥泄漏;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5~30min,平均(21.1±6.1)min.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1.7~8mL,平均为(3.8±1.5)mL,骨水泥分布良好,骨水泥渗漏3例,未引起明显不良后果.两组分别行术后、术前比较,术后3d椎体高度增加、后凸Cobb角下降、VAS评分降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h、3d、3个月椎体高度升高、后凸Cobb角降低、术后3d VAS评分下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体位及手法整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OVCF与单纯PKP比较,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且骨水泥泄漏发生率亦相对较少,安全可行,实用性强.
  • 摘要:目的:研究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104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进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在104例患者中90例达到了脊柱解剖高度.其中观察组52例患者中有48例达到脊柱解剖高度,对照组52例患者中达到脊柱解剖高度的患者有42例,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手术中采取前路手术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恢复情况更佳,值得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 摘要:目的:分析和对比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被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分别为20例,常规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实验组使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在治疗,利用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区别.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并且数据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着十分优秀的治疗效果,其具备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腺苷钴铵在治疗腰椎问盘突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注射腺苷钴铵)与对照组(单纯穴位针灸治疗),每一组25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8天);治疗组每天给予腰阳关、志室、肾俞、阿是穴等穴位注射等量的腺苷钴铵,对照组每天给予相同穴位的针灸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及所处环境相同,尽量保证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统一性,降低环境及其他因素导致的误差;经上述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15,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临床有效14例,好转4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由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由以上数据可见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远大于对照组. 结论:穴位注射腺苷钴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针灸治疗可更有效的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中医骨伤发展历史,结合发展现状,剖析中医骨伤发展所面临的题及解决方案.方法:探讨中医骨伤的发展过程中所取得成就与当今社会发展的严峻形势,明确中医骨伤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结果:回顾与现状分析可知中医骨伤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果,尤其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对中医骨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合当今先进技术与方法,坚持中医骨伤的特色优势,是中医骨伤发展的必由之路.结论:坚持中医骨伤发展特色与实践,遵循中医骨伤基础理论与方法,认清中医骨伤发展现状与原因,结合现代技术与理念,继往而不泥古,开来而不失本,中医骨伤的未来定会更加辉煌.
  •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贴敷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狭窄性腱鞘炎患者60例,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贴敷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为80%,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0%,有效率为90%,实验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外冲击波联合中药贴敷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比体外冲击波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更为显效,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疼痛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祛寒逐风合剂对阳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以及血清中透明质酸钠(HA)含量的影响. 方法:收集甘肃省中医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关节骨科门诊及住院病人120例阳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给予口服祛寒逐风合剂50mL/次,3次/d;B组: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ml/次,1次/周,连续5周;C组:给予口服祛寒逐风合剂50mL/次,3次/d,联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ml/次,1次/周,连续5周;D组:不给于任何干预治疗.治疗5周后检测ABC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液和血清中透明质酸钠的含量. 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液中HA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血清中HA含量A、B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B组血清中HA含量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后三组患者膝关节液和血清中的HA含量比较有显著差异,疗效判定为C>B>A>D. 结论:口服祛寒逐风合剂治疗阳虚型膝骨性关节炎能升高患者膝关节滑液中HA的含量,降低血清中HA的含量.
  • 摘要:肱骨髁上骨折常发与4~7岁儿童,在儿童肘部骨折中约占70%,常因摔倒引起的传递暴力引起.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众多,但是无论何种治疗方法均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肘内翻作为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60%,因此该疾病的治疗也成为目前的难点和焦点.随着目前治疗方法和肘内翻预防的进步,并且肘内翻矫形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有望逐渐较小并发症对患者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和肘内翻的预防进展作一综述.
  • 摘要:目的:探讨非手术因素对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甘肃省中医院创伤骨一科治疗的2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探讨和分析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非手术因素. 结果:26例患者获2~2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Mayo评分系统的评定指数评定肘关节功能,其中优9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76.92%.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但肘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屈伸功能障碍. 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肘关节功能障碍,排除手术因素以外,骨折类型、待术时间和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等与关节功能恢复相关.术前综合评定骨折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早期治疗、早期进行运动康复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 摘要:复发性髌骨脱位又称为习惯性髌骨脱位,髌骨反复向外侧脱位是该病的主要表现,并可伴随膝关节不稳定、肿胀等症状,该病的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方法较多,本文主要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发病原因及诊治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急性期可给予下肢支具固定、局部冰敷以消肿止痛,配合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能快速缓解局部疼痛症状,急性期过去后进行臀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的舒缩锻炼、下肢直腿抬高锻炼,局部可进行磁、电、光、热、中药等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痛闽、利于功能锻炼,预防关节粘连。保守治疗只适合于无明显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而临床上大部分患者都存在着明显的解剖结构异常,因此大部分患者需软组织手术或骨性手术治疗。
  • 摘要: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最多发的损伤.中西医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以其特有的优势,被国内骨科医师及广大的患者所接受,并得到国际同行学者的广泛认可.夹板固定疗法的原理主要是对损伤骨骼进行固定,而治疗效果的关键则在于扎带的松紧程度,过紧或过松都不利于骨折的愈合,甚至还会使病情加重,这就要求扎带的松紧程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然而对于扎带的松紧程度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依靠医生多年的经验以及手感确定. 目前,挠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腕部骨折,约占急诊骨折的17%。在临床骨科中,92%的病人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临床最常用的是小夹板,这种骨夹板由四块木板包装组成,能起到简单的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调式快速固定的智能夹板,具有操作更简单,骨折固定更有效,病人感觉更舒适并有助于痊愈后期的功能锻炼,从而达到骨折快速康复。本装置由至少四块不同宽度的固定板和弹性带以及外置尼龙搭扣共同组成。其中,彩色弹性带有四个,不带震动功能的宽板和窄板通过彩色弹性带相连接。窄板有两个,窄板和带有震动器和计数器的宽板通过一端带有排扣的弹性带相连接。高频低能振动器、电池盒和握拳计数器均设置在带有震动器和计数器的宽板上。透气栅格和药槽均设置在窄板上。脉搏器安装在不带震动功能的宽板上,医用衬垫连接在不带震动功能的宽板上,排扣和锁扣均设置在一端带有排扣的弹性带上。尼龙搭扣用于整个装置的固定。
  • 摘要:股骨颈骨折采用内固定固定后,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很高,其发生率因各家统计标准不同,差异较大.包义德(Boyd)和塞尔托尔(Salvatore)报告33%、格登(Garden)报告21%、国内学者报告大多在7.6%~33%之间.其病因是骨折损伤了股骨头血运,使股骨头血液供给受阻或中断,造成骨内微循环发生障碍,骨细胞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密度不均,最后出现股骨头的塌陷,这一病理变化过程伴随着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由于对不同年龄、不同分型的股骨颈的骨折没有选用适当的手术方法,在初次内固定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出现疼痛、跛行等症状,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合理的选则治疗手术方案治疗股骨颈骨折,减轻患者痛苦,对于股骨颈骨折术后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因素的研究探讨就显得至关重要.大多数学者认为头下型错位严重的新鲜股骨颈骨折并且是高龄患者,为避免采用内固定后发生不愈合,可以选择一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摘要:踝关节是人体运动的重要枢纽及负重关节,是本体感觉与平衡功能的综合反映;也是体育运动中最容易发生损伤的关节,其发生率占运动性损伤的10%-30%,尤其是在跖屈和内翻动作时更容易发生,是许多运动员倍受困扰的问题之一.踝关节的稳定性与本体感觉系统关系密切,本文就国内外近几年踝关节与本体感觉的关系做一综述,为预防踝关节损伤及损伤后踝关节的康复提供理论参考.踝关节损伤可导致本体感觉接受器发生功能障碍,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与协调控制能力,进而增加踝关节损伤的易感性。因此,对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评估可有效预测踝关节损伤风险,为预测踝关节扭伤提供参考,并可指导踝关节损伤的患者进行稳定性与协调控制能力训练,以降低损伤的发生率。踝关节本体感觉障碍是导致踝关节损伤的诱因,而踝关节损伤可进一步加重本体感觉障碍,进而引起踝关节继发损伤,所以研究本体感觉障碍与踝关节失稳的相关性及其在运动神经元激活与高级运动控制中的作用机制,将更有意义.
  •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疾病特点,探讨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分析了我科2006年1月~2014年1月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527例,其中男225例,女302例,年龄60~93岁,平均75.2岁. 结果:内固定组优良率:无移位型(83%)、移位型(53%);髋关节置换组:全髋(92%)、半髋(76%);人工关节置换优于内固定;无移位型骨折行内固定治疗优良率较高,移位型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满意率较差;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对于高龄患者来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措施. 结论:三种方法各有利弊,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是分析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讨论出针对每个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法,使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尽可能的得到提高与满足.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探讨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机的选择. 方法:对收治的2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 结果:该组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假体松动,患者髓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及行走能力(46.0±1.3)分,疼痛程度(38.5±5.7)分,髋关节总活动度(189.2±11.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病变并发症少,术后Harris评分显著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摘要:随着膝骨性关节炎的普遍发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中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膝关节功能障碍,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目前手术技术及假体设计做了许多改善,但仍不能保证术后关节活动度达到满意效果.在临床中观察对比后,发现影响术后关节功能活动的因素有很多,手术只是提供了患者改善功能的条件,功能恢复程度直接可以反映手术的成功与否.使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恢复,必须在治疗全程综合干预,通过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有效康复指导才能实现.该文就影响TKA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诸多因素中的非手术因素做了简单综述.TKA的目的在于解除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活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的充分准备、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术后康复锻炼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造成直接影响;术后感染、术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越严重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越差。
  • 摘要: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中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融合的中长期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月-2013年5月采用THA治疗且随访达3年以上的26例(31髋)中青年强直性脊柱患者临床资料.男22例(25髋),女4例(6髋);年龄19~50岁,平均31.5岁.强直性脊柱炎导致髋关节病变距关节置换间隔2~26年,平均11.2年.术前Harris评分(19.0±11.5)分. 结果:术中发生股骨近端劈裂骨折1髋予钢丝环扎固定.术后发生坐骨神经牵拉伤1髋,半年后康复,髋关节后脱位1髋即时手法复位.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123个月,平均36.5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7.1±13.1)分,总被动活动度为(215.0±22.0)°,被动屈曲度为(90.8±9.3)°,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1髋发生髋臼侧透亮线,<2mm;所有随访病例均未见股骨侧透亮线.4髋发生异位骨化. 结论: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导致髋关节骨性融合可获得满意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及优良的假体生存率.
  •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膝骨性关节炎逐成为中老年常见骨科疾病,统计研究表明,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并且中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的预防、早期诊断与治疗迫在眉睫.目前研究虽不能完全阐明该病发病机制,但随着近年来研究的逐步深入,对该病的认识更加深入.近年来较多学者提出,基因位点的突变可能增加该病的易感性,并且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经证实上述观点,该研究成果有望作为膝骨性关节炎预防与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为研究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KOA的发病时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关节组织的代谢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调控作用,因而不同的研究者针对同一基因位点的多态性研究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多种因素可能导致该情况发生,常见的有:种族、年龄、性别、体重、生活环境等由于不同患者的膝关节解剖特点不同、生物力学环境的不同也可能导致同一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研究结果产生较大差异。其中种族、年龄因素十分重要,不同种族的基因本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KOA好发于中老年患者,此时患者常会伴随其它疾病,均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 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外翻畸形形成的病因,探讨膝外翻畸形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假体选择方法. 方法:分析了由我科同一组医师在2007年9月~2014年12月对72例(80膝)合并外翻畸形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病例,其中男性17例,19个膝关节;女性55例,61个膝关节.年龄56~76岁,平均66.7岁. 结果:术前膝关节HSS(hospital special surgery)评分为39±3.1分.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88±4.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软组织平衡及选择适合的假体对手术后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软组织松解与平衡技术、选择适合的假体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谢兴文主任医师多年来致力于骨伤科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许多疾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关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谢兴文主任医师多采用疾病的分期治疗,临床疗效较好.该文主要从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辩证分期治疗和痛风的治未病三个方面介绍老师谢兴文的宝贵思想.
  •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在膝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康复训练方法,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组应用普通康复训练方法加中医综合治疗.术后3月、6月、12月进行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测定检查.结果:实验组在术后6月与12月本体感觉功能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软组织松解及清理术在非创伤性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方面的应用. 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42~76岁;病程8个月~20年.肘关节屈曲为30°~60°,平均42.5°;伸直角度为-90°~-10°,平均-51.2°.鹰嘴窝狭窄并骨质增生15例,尺骨冠状突增生并肘关节前方撞击13例,桡骨小头增生6例.全身麻醉下,经肘内上、外上入路,行0.5cm长切口切开,关节镜下可见尺骨鹰嘴窝骨赘形成,鹰嘴窝狭窄,尺骨鹰嘴关节面软骨剥脱,关节软骨退变、剥脱8例,关节内增生骨赘伴游离体形成5例,肘关节前方瘢痕骨化2例.刨削滑膜粘连带,取出增生骨赘及游离体,鹰嘴窝、冠状窝成形.检查关节活动度,若肘关节伸直受限,则对前方软组织及关节囊松解;若屈曲受限,则另经后直入路(鹰嘴尖上3cm)进入肘关节,对后方关节囊进行松解. 结果:术后7~14d,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无一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术后HSS肘关节评分:优9例,良5例,失败1例,优良率为93.4%.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0个月,平均14.1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伸直角度为-20°~-5°,平均-13.6°,改善32.9°;屈曲角度为100°~120°,平均110.9°,改善45.3°.术后患者非常满意10例,满意5例. 结论:肘关节镜下软组织松解及清理术可显著改善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体肌腱移植髌骨单骨道对比髌骨双锚钉两种方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我科采用自体肌腱移植髌骨单骨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32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16-28岁,平均22.5岁,病程为4个月至6年.采用自体肌腱移植髌骨双锚钉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26例,其中7例,女19例,年龄16~28岁,平均21.8岁,病程为4个月至6年.术前主要症状表现为膝关节不稳,肿胀,查体恐惧试验阳性,术前IKDC评分为42.3±11.5、Kujala评分为53.4±12.5,最后一次随访评估IKDC评分、Kujala评分、髌骨稳定性和X线片影像学异常发现. 结果:两组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月-30月,平均23.9个月,全部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无髌骨骨折和再脱位发生,关节活动度无受限,髌骨恐惧试验阴性.一组患者1例术后出现髌骨倾斜,余患者髌骨轴位片显示髌股关节解剖关系均恢复正常.二组患者髌股关节解剖关系无明显异常.两组患者末次随访IKDC评分分别为72.3±11.7和83.2±10.8,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末次随访Kujala评分分别为86.3±8.7和87.0±9.8,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自体肌腱移植髌骨单骨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与双锚钉重建可取得相同的临床效果.
  • 摘要:2013年10月~2015年3月,采用腕掌侧切开复位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17例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腕舟状骨腰部骨折内固定方法近年来腕舟状骨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较多,有克氏针固定、可吸收或非可吸收螺钉固定,而最常见的是Herbert螺钉经骨折断端沿舟状骨纵轴加压固定,无论是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或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手法闭合复位往往难求解剖复位,螺钉进钉点及进钉方向不好掌握,且应准确测量Herbert螺钉长度,以上不管哪一方面有误,都会对骨折愈合有不良影响。因此,采用小切口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舟状骨腰部骨折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摘要:目的:观察忍冬藤痛风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腺嘌呤和乙胺丁醇灌胃升高动物血尿酸,并在其基础上用尿酸钠制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HE染色法观察忍冬藤痛风颗粒对各组大鼠踝关节软组织炎症的影响,免疫组化法和PCR法观察各组大鼠HSP70表达的情况.结果:忍冬藤痛风颗粒能明显减轻大鼠踝关节软组织的炎症症状,显著增高模型大鼠踝关节HSP70的表达量.结论:忍冬藤痛风颗粒能明显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体内HSP70的高表达有关.
  • 摘要: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是膝关节后外侧重要的稳定结构,PCL损伤可伴随着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ai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而形成膝关节外侧旋转脱位,PLC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也是最近才得到广泛认识,PLC主要由腓侧副韧带(fibular collateral ligament,FCL)、腘腓韧带(popliteofibular ligament,PFL)、腘肌腱组成.膝关节脱位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其发病率也较低,而伴随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膝脱位老年患者更属罕见,本文将介绍1例外侧旋转膝脱位老年患者的治疗.
  • 摘要:目的:研究阳虚质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coartbritis,KOA)与PKC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从病例调查数据库中随机选取KOA病例组共20例,其中非阳虚质KOA患者10例,阳虚质KOA患者10例;非KOA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PKC在不同组别中的表达. 结果:(1)免疫组化研究显示:PKC在正常关节软骨及阳虚质KOA与非阳虚质KOA中均有表达,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及细胞核内,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2)RT-PCR研究显示:PKC基因在对照组与KOA病例组关节软骨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KC基因在阳虚质病例组、非阳虚质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P<0.05). 结论:PKC基因与KOA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且可能与阳虚质高发KOA有一定联系.研究将中医体质与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相结合,探讨阳虚质KOA与PKC的相关性,从而为中医药利用体质辨识、调体干预并防治KOA提供理论依据及治疗靶点。
  • 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股骨头坏患者高发中医体质类型以及ARCO分期、发病侧别的分布规律. 方法:收集2014年02月~2015年09月于甘肃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NONFH)患者病例资料及血液标本共计152例,其中酒精性股骨头坏死(AIONFH)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收集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建立所有患者及志愿者病例资料数据库.根据数据库资料判定AIONFH患者及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统计分析上述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 结果:AIONFH患者中医体质判定结果显示,痰湿质(频次31,占比62%)、平和质(频次12,占比24%)、阳虚质(频次7,占比14%)、湿热质(频次6,占比12%)等;病例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4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43.3±11.2)岁;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9.8±10.6)岁,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病例组ARCO分期结果显示,Ⅲ期最为多见(52%,其中男性50%,女性2%),依次为Ⅱ期(30%,其中男性26%,女性4%)、Ⅳ期(16%,其中男性14%,女性2%)、Ⅰ期(2%,均为男性),未发现O期患者;病例组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病侧结果为左侧髋关节(18%,其中男性14%,女性4%),右侧髋关节(26%,全为男性),双侧髋关节(56%,其中男性52%,女性4%). 结论:AIONFH患者的高发中医体质类型为痰湿质,并且患者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ARCO分期以Ⅲ期最为常见见,并且多为双侧发病.
  • 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AIONFH)高发中医体质类型与CYP2C8基因多态性关系. 方法:收集2014年02月~2015年09月于甘肃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汉族非创伤性股骨头坏(NONFH)患者病例资料及血液标本共计152例,其中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收集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建立所有患者及志愿者病例资料数据库.根据数据库资料判定AIONFH患者及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采用实验室检测病例组中痰湿质AIONFH、非痰湿质AIONFH与对照组的CYP2C8基因多态性. 结果: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CYF2C8基因rs17110453位点多态性,两组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3,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7,P>0.05);病例组CC基因型的发病风险是AA基因型的1.37倍(95%CI:0.339~5.540),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CYP2C8基因rs17110453位点多态性A>C突变与AIONFH的发病风险无明显联系,未发现CYP2C8基因rs17110453位点多态性与AIONFH明确关系.
  • 摘要:目的:了解甘肃地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方法:2014年2月-2015年6月,在甘肃省中医院关节骨科及骨伤病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并被确诊为KOA的245例患者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签署知情同意书,整理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平和质69例(男20例,女49例);偏颇体质176例,(男12例,女164例);女性患者偏颇体质构成比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前三位的体质是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女性患者前三位的体质是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KOA患者总体前三位的偏颇体质是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 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高发偏颇体质是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女性患者偏颇体质构成比高于男性.
  • 摘要:目的:研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基因rs3736228位点多态性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方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对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3种高发体质的K0A患者进行LRP5基因多态性检测,同时随机选取54例健康非血缘关系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本次研究共检测出LRP5基因rs3736228位点三种基因型,分别为CC、TT、CT.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病例组、阳虚质病例组、阴虚质病例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RP5基因rs3736228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膝骨性关节炎无相关性.
  • 摘要:关节软骨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导致软骨退变是最终引起KOA的主要原因之一,软骨细胞能对关节内环境的变化作出免疫应答,以调整细胞基质代谢,维持关节软骨的生物学功能.软骨细胞所处的低氧环境是引起细胞自噬的主要因素,细胞自噬不同于凋亡和坏死,它可以调节软骨细胞适应低氧环境,进而提高软骨细胞的生存能力,这可能是其阻止或减缓软骨退变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KOA和代谢综合征有密切联系,胰岛素抵抗可能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基础上就自噬和胰岛素抵抗对KOA的影响进行一定的综述,希望对KO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 摘要:目的:检测阳虚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COL2A1基因rs2276454位点、VDR基因TaqI位点的多态性,探索阳虚体质高发KOA的内在机制. 方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选取阳虚质、平和质KOA患者进行COL2A1、VDR基因多态性检测,同时随机选取54例健康非血缘关系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本次研究检测出COL2A1基因rs2276454位点三种基因型,分别为TT、CC、TC.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质病例组T等位基因的发病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934倍(95%CI:1.594□2.349,P=0.035).检测出VDR基因TaqI位点三种基因型,分别为TT、CT、CC.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阳虚质病例组、平和质病例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OL2A1基因rs2276454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阳虚体质发生KOA的危险因素之一.VDR基因TaqI位点基因多态性与KOA发病无相关性.
  • 摘要:目的:研究阳虚质膝骨性关节炎与β-catenin和MMP-1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从病例调查数据库中随机选取KOA病例组共20例,其中非阳虚质KOA患者10例,阳虚质KOA患者10例;正常非KOA患者对照组10例.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β-catenin和MMP-13在不同组别中的表达. 结果:(1)免疫组化研究显示:MMP-13在正常关节软骨及阳虚质KOA与非阳虚质KOA中均有表达,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及细胞核内,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β-catenin在正常对照组关节软骨中表达为阴性,在阳虚质KOA组与非阳虚质KOA组均有表达,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病例组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RT-PCR研究显示:MMP-13基因在正常对照组与KOA病例组关节软骨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MP-13基因在阳虚质病例组、非阳虚质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P<0.05);β-catenin基因在正常对照组中无明显表达,与KOA病例组关节软骨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具有明显差异;β-catenin基因在阳虚质病例组、非阳虚质病例组之间进行比较(P>0.05). 结论:β-catenin基因与KOA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但与阳虚质高发KOA无一定相关性;MMP-13基因与KOA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且可能与阳虚质高发KOA有一定相关性.
  •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关节软骨Sox9、Col2al基因在阳虚质与平和质两者之间的表达水平,探讨膝骨性关节炎中Sox9、Col2al与中医体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方法:2012年10月20日~2014年12月27日,对甘肃省中医院关节骨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同时调查、收集非膝骨性关节炎正常人群的一般资料.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体质KOA患者软骨的病理改变,采取免疫组化及Real-Ti me RT-PCR的方法检测Sox9基因、Col2al在阳虚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细胞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 结果: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在不同体质的KOA患者中,阳虚质KOA患者中软骨内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聚集成团或者局部退化消失,Sox9.在软骨细胞核中表达,Col2al在细胞外基质中表达,在阳虚质KOA、阳虚质非KOA患者软骨细胞内呈现高表达状态,在平和质KOA相对阳虚体质表达比较低,两者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体质危险因素主要为阳虚质.在分子表达水平Sox9及Col2al均呈现高表达,其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的内在相关性,说明体质因素是诱发膝骨性关节炎的高危因素,因人的体质是相对恒定的,某一疾病的诱发是具有时间性的,故阳虚质是膝骨性关节炎中诱导Sox9及Col2al高表达的主要因素之一.
  • 摘要:本文对膝骨性关节炎易感基因及其相关位点多态性作一综述.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该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该病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对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基因被证实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将对膝骨性关节炎易感基因及其相关位点多态性作一综述.
  •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60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 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未出现术后结核复发、断钉、断棒等情况.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回访.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7.97±0.69分改善到术后的4.32±1.26分(P<0.05);ODI指数由术前的43.58±2.08改善到术后的21.33±1.88(P<0.05);胸椎结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40.20±6.23°改善到术后18.80±2.10°(P<0.05);胸腰段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41.59±2.86°改善到术后的20.73±1.64°(P<0.05);腰椎前凸Cobb角由术前的60.38±3.29°改善到术后的44.88±1.89°(P<0.05).Frankle分级术后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并且此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负重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讨论单纯后路手术能在有效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对本院2015年01月~2016年01月资料完整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行MED,56例在小切口下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腰、腿痛VAS评分. 结果:两种术式治疗均能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MED手术切口小、出血少以及患者住院天数少,手术时间比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对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随访记录腰、腿痛VAS评分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摘要: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PLD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其操作简便、有效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稳定,但仍有少数病例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出现椎间盘突出的再次复发.本文通过对PLDD治疗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性别、病变程度及病程和手术操作技巧、术后功能锻炼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中长期复发风险因素,为临床中防治其复发提供理论基础.
  • 摘要: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在治疗腰椎术后残余疼痛的临床的疗效.方法:抽取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5例,手术后进行常规功能恢复训练;治疗组75例,术后进行常规功能恢复训练+口服杜仲腰痛丸.观察患者术后一个月的临床表现.结果:一个月后,对照组的评分好转率的平均值明显低于治疗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术后常规功能恢复训练配合杜仲腰痛丸具有良好的康复恢复的效果,能够很有效的缓解术后疼痛.
  • 摘要: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导致重度脊椎后凸畸形的病例临床极为罕见,术前的诊断必须明确脊椎侧后凸畸形及骨纤维结构不良,因为直接关系到治疗策略的制定、手术方式及入路的选择,尽管脊椎手术的关键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但就其重度脊椎侧后凸畸形来讲,其中术者对截骨方式的选择、理解以及具体实施,是其治疗的关键环节.
  • 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邻近阶段再骨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5年10月在本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前椎体骨密度、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代谢指标、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入路、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情况,并将上述指标作为指标作为可能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得出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289例OVCFs患者行PVP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6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与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术中骨水泥使用剂量、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术后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病程、手术入路、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P>0.05); 结论:OVCFs患者行PV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使用量、骨水泥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史.
  •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脊柱结核的治疗手段也多元化发展,而微创外科治疗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其无可替代的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等的优势,代表了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一种发展趋势,微创理念的为普遍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同时微创思维为脊柱结核的开放性手术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本文以脊柱结核微创治疗的发展慨况、手术方法、国内外临床应用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
  • 摘要:目的:探讨垫枕复位结合单侧PKP与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胸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二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共89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垫枕复位结合单侧PKP治疗43例,单侧PKP治疗46例.统计分析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的X线片测量及骨水泥弥散情况. 结果:患者获随访3~4个月,术后症状缓解,无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小时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垫枕复位结合单侧PKP与单侧PKP均可显著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垫枕复位结合单侧PKP矫正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比单侧PKP好,具有更好的复位效果,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组相当.
  • 摘要:目的:比较PVP术中使用高粘度骨水泥与PKP术中使用低粘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Ⅲ度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7例胸腰椎Ⅲ度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式不同,将其分为PVP组(n=42)和PKP组(n=45).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采用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胸腰椎功能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ODI指数,病椎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天VAS疼痛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测量PKP组病椎高度恢复及Cobb角改善较PVP组明显(P<0.05).术后PVP组发生椎旁软组织渗漏、椎旁静脉渗漏、椎间盘渗漏分别7例(16.66%)、9例(21.42%)、1例(2.38%),骨水泥椎管内硬膜外渗漏、椎间孔渗漏各1例(2.38%);术后PKP组发生椎旁软组织渗漏、椎旁静脉渗漏分别1例(2.22%)、2例(4.44%),未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椎管内硬膜外渗漏及椎间孔渗漏. 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Ⅲ度压缩性骨折中,PVP与PKP均能快速缓解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活动,但PKP较PVP能更好的降低骨水泥椎旁渗漏,有效恢复病椎高度,矫正脊椎后凸畸形.
  • 摘要:疼痛是急性或慢性疾病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在精神和身心上带给患者很多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是临床医师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临床中对疼痛的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包括阿片类止痛药和非阿片类止痛药,其止痛疗效确切,但是其或者存在副作用、或者止痛效果比较局限.祖国医学对疼痛的治疗有悠久的历史且疗效肯定,活血化瘀药就是其中的一类.活血化瘀药物作用机制为疏通经络,使血脉畅通,进而达到止痛效果,经气不通,导致气血流通不畅,血脉瘀积,中医理论为肝主疏泄、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心主血脉,血脉能在全身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输送,活血化瘀药物主入心肝二经,具有调节血液,疏通血脉的功能,因而笔者认为活血化瘀药物的中医靶点为心肝二经。
  • 摘要: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甘肃部分地区回族患者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经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回族患者4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行普通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常规的调节骨代谢、活血化瘀等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金天格胶囊治疗.用药前后测量双能(DEXA)骨密度仪(OsteoSys Co.,Ltd韩国制造编号:AA1VB1211344)进行骨密度测定.用生化仪对患者入院和出院后六月的血钙进行测定,并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分级,对治疗的结果进行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的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测得治疗前后的骨密度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金天格胶囊可以改善回族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而导致胸椎压缩骨折所产生的疼痛,并且可以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侧路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纤维环成形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13年6月-2015年1月,本院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侧路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纤维环成形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18±0.5)岁,均为经非手术疗法治疗5个月以上无效的患者.病变累及L3-4者3例、L4-5者13例、L5-S1者7例(其中1例患者为L3-4、L4-5、L5-S1多节段突出,极外侧突出型3例,椎间孔突出型12例,脱出向上游离型2例,向下游离型6例).病程5~25个月,平均病程13个月.术后随访观察症状缓解、并发症发生及腰椎功能恢复等情况.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 结果: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手术(80±9.2)min.术中出血量10~40ml,平均出血量(20±2.5)ml,未发生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神经根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1.2)个月.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末次随访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疗效,优13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 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侧路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纤维环成形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临床疗效可靠,不破坏脊柱稳定性,术中出血量少、软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缓解腰腿部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 方法:符合标准的65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PLDD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单纯的PLDD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7天、1个月及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疼痛情况,术后6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天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缓解程度相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1月及6月VAS疼痛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月采用改良的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组:优12例,良1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3.94%;对照组:优10例,良13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71.88%,两组优良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近期疗效相比,两种治疗方案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两者缓解疼痛程度无差异;远期疗效比较,PLDD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组的疗效优于单纯PLDD治疗组.
  •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颈腰综合征分期颈、腰椎减压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2006年9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4例颈腰综合征患者,女19例,男15例;年龄52-76岁,平均:61.32岁,行分期颈、腰椎减压手术并进行追踪随访,并从JOA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来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 结果:患者术后3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6-20个月),JOA(颈椎)评分从术前12.34±1.72转变为术后15.11±2.1、JOA(腰椎)评分从术前14.01±1.55转变为术后19.67±1.79,VAS评分由术前8.03±0,97转变为术后3.75±0.41,ODI评分由术前59.16±8.12转变为术后28.37±4.10,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8.24%. 结论:对颈腰综合征患者行分期颈、腰椎减压手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经骨科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总结并探讨颈椎病的手术方式的选择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骨科进行手术治疗28例颈椎病患者,对每个病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术后疗效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和探讨颈椎病的外科治疗方式. 结果:28例患者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JOA改善率>50%的患者17例,改善率在20%~50%的患者8例,改善率<20%的患者3例. 结论:无论是前路还是后路手术,对于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都是存在的,应尽可能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术式.在颈椎病手术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减压节段和手术术式,应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颈椎功能.
  •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ibar interve retral disc hem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396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A组,n=203)给予脊柱调衡手法,对照组(B组,n=193)给予牵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学评分及疗效判断.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调衡手法治疗LIDP效果显著,安全,可以在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PSO截骨治疗陈旧性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采用PSO截骨治疗陈旧性胸椎骨折12例男3例,女9;年龄39-58岁,平均2.5岁;T52例,T82例,T93例,T105例.采用VAS疼痛评分及ODI功能评价系统进行评价.观察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PSO截骨的骨性愈合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术后腰椎不稳定. 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10±1.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3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00□,术前平均cobb角为48°,术后为23°,平均矫正度为26°,患者主观满意度98%,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脑脊液漏及血肿压迫等并发症. 结论:PSO截骨治疗陈旧性胸椎骨折后凸畸形安全有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截骨合适的截骨平面.
  • 摘要:目的:评估芪麝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功能的改善及安全性评价. 方法:本试验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申请立项,采用多中心、1:1分层区组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评价芪麝丸对患者颈部功能的改善.总体样本量为240例,由5个中心分配.甘肃中心完成48例病例收集,试验组24例,安慰剂组24例.治疗4周,观察时间为治疗结束时,3月及6月时随访.干预:试验组采用芪麝丸,对照组为安慰剂.结局指标为:NDI评分、VAS评分. 结果:共纳入病例48例,脱落2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患者基线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治疗结束时芪麝丸组与安慰剂组比较,NDI、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芪麝丸组优于安慰剂组;3、6月随访时,NDI、VAS评分芪麝丸组与安慰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芪麝丸组优于安慰剂组. 结论:甘肃分中心芪麝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表明:芪麝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芪麝丸能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肩臂痛,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项部活动功能等临床症状,长期疗效值得肯定.
  •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痛的原因.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采用椎间盘镜行髓核摘除术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Nakai标准评估手术疗效并对术后残留痛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随访98例,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12-60个月).该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0min;术中平均出血65ml;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切口感染2例,椎间盘炎1例,术后残留痛3例),平均住院时间9d,优良率达到89.58%.结论:利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相对肯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减少副损伤的发生.
  •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运用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PLDD)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总结赵继荣主任医师运用PLDD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治疗LDH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甘肃省中医院接收PLDD及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总结,按不同康复疗法分组,根据1年后的疗效,分析各治疗手段的有效性,总结治疗经验;结果:PLDD治疗后联合练功、手法及杜仲腰痛丸等中医康复治疗的各组病例1年后与单纯PLDD治疗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各联合中医康复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纯PLDD治疗组;结论:赵继荣主任医师在运用PLDD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治疗LDH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摘要: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科常见的一种较为棘手的病症,如不及时有效救治,将给患者带来巨大危害.中医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报道中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特色疗法,对常见的牵引、中药、针灸、手法以及练功等疗法进行总结分析,其疗效显著,在临床治疗该病时,应该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中医药特色疗法进行治疗.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V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6年4月.纳入中医正骨手法对比其他方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4篇RCT,共1394例患者.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5.30,95%CI(3.41,8.24),P<0.00001].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其他疗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96,95%CI(-1.32,-0.60),P<0.00001]. 结论: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率更高,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其他疗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颈部疼痛VAS评分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 摘要:脊源性血压异常症的治疗要从控制血压和改善颈部症状两方面入手,运用西药治疗该病疗效不理想,中医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报道中脊源性血压异常症的中医药特色疗法,对常见的中药、针灸、手法、整脊以及练功等疗法进行总结分析,其有效率均可达到90%以上.因此,在临床治疗该病时,应该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中医药特色疗法进行治疗.
  • 摘要:腰椎病变所引起的下腰痛不断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在治疗上,寻求最小创伤、最小并发症、最低医疗费用的治疗手段为学者们不断追求的目标,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手术器械的不断微创化,椎间盘镜技术不断受众多临床工作者的青睐,笔者将在本文中对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与手术椎体再压缩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本院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65例患者,其中再发椎体压缩11例(A组),未再发压缩54例作为对照(B组).术后65例患者随访3~12个月,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骨水泥注入量、测量椎体前缘椎体高度,手术前、后第1天,术后3月、9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骨折节段数目、年龄、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以及术前骨密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节段的位置及存在"裂隙征"情况方面比较,再骨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椎体"裂隙征"可能是手术椎体再压缩的重要因素,应仔细观察和随访,及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及抗骨质疏松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 摘要:脊索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中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胚胎发育后残余的脊索组织,临床报道发现,在原发性骶骨肿瘤中最常见的为脊索瘤,而脊索瘤占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1%-4%,其中骶尾部占40%~50%.脊索瘤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见于50~70岁老人.一般男性较女性多发,男女比例为2:1.脊索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骶尾部疼痛,也有患者放射至臀部.多数患者伴有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支配区疼痛及麻木,而少数患者的首发表现为骶尾部肿物.既往观点认为,骶骨脊索瘤对放疗及化疗不敏感,所以其主要方式为手术切除.由于骶骨手术存在出血凶猛,术后并发症多,风险大的情况,历来被视为骨科重大挑战.对于骼骨脊索瘤的治疗既往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骼骨脊索瘤对放疗及化疗不敏感,手术切除为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近期通过后路手术治疗1例骶骨脊索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采用后方入路,切口基本位于骼骨后方正中,多呈Y形或倒Y形。如肿瘤范围巨大或预计手术时肿瘤出血较多,则采用前后联合切口。肿瘤的切除,尽可能保留髓3神经根,以免对大小便及性功能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和手法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6例,其中63例86个椎体接受PVP治疗,男23例31个椎体,女40例55个椎体,年龄65~89岁,平均77.9岁;45例57个椎体接受PKP治疗,男19例24个椎体,女26例33个椎体,年龄68~87岁,平均77.5岁,:43例65个椎体接受手法复位PVP治疗,男21例27个椎体,女22例38个椎体,年龄66~89岁,平均79.5岁.3组分别于术前、术后观察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前缘压缩率、椎体矢状面Cobb角变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骨水泥渗漏率、手术时间和手术中患者耐受情况.所有患者均行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 结果:PVP组与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在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在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1=2.712P<0.05;t2=2.608P<0.05;t3=2.579P<0.05).术前组间比较及术后组间比较3组均无显著性差异(F1=2.326P>0.05;F2=2.075P>0.05).PVP组与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在术前和术后1天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1=2.698P<0.05;t2=2.953P<0.05;t3=3.107P<0.05).术前组间比较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F1=2.373,P>0.05),而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率比较三组有显著性差异(F2=2.373,P>0.05),通过两两比较可发现PVP组与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均有显著差异(q1=3.854P<0.05;q2=3.923P<0.05),而PKP组与手法复位PVP组无显著差异(q3=2.169P>0.05).各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例数及发生率结果见表3.经统计学处理表明,PVP组与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在骨水泥渗漏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X2=2.633,P>0.05).三组中PVP组有8例,PKP组和手法复位PVP组各有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主要限于椎体边缘和椎间隙的轻度渗漏,有2例渗漏至椎体周围静脉血管,但均未造成不良后果. 结论:PVP、PKP以及手法复位PVP手术均能迅速缓解OVCF患者的疼痛,能早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PKP能更好的恢复责任椎体前缘高度和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科室2013年3月-2015年12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评分评估疗效. 结果:本组16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06±2.2)分,术后3天(2.65±0.88)分,术后1月(1.45±0.69)分,术后3月(1.45±0.69)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ODI为(40.2±5.5)%,术后1月为(21.2±11.5)%,术后1个月为(15.1±6.4)%,术后3个月为(10.1±6.4)%,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可靠,具有手术切口小、恢复快,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患者更容易接受等优点.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坐姿腰椎定点旋扳手法,是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且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的临床症状上,往往可取得较满意的效疗.近年来,对坐姿腰椎定点旋扳手法作用于腰椎的生物力学等方面的探讨较多,但对于此手法如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的机理探讨相对较少.笔者将在本文中对其机理进行试述.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青少年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可行性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对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1例青少年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手术时间80min,术中出血量约10ml,住院时间6天.腰腿痛VAS评分由6分降至0分,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为优.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青少年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是一有益的尝试,患者术后疗效较佳,且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垫枕复位结合球囊单侧扩张PK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的临床疗效及该技术的安全性. 方法:对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二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应用垫枕复位结合球囊单侧扩张PKP技术治疗4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中男14例,女29例,伤椎共有45个.观察分析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和放射资料,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下腰痛评分(JOA),然后进行数据比较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都安全进行,术后腰背部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并发症未出现;术后24小时VAS和ODI评分低于术前,而JOA评分高于术前;术后24小时伤椎前缘高度高于术前,而后凸Cobb角则低于手术前(P<0.05). 结论:垫枕复位结合球囊单侧扩张PKP技术对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安全且有效.
  • 摘要: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在人体内含量丰富且参与许多生命活动的调控过程.血管新生相关miRNA是其中一个研究热点,研究发现:血管新生相关mi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中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其中miRNA-126在小鼠模型中对胚胎血管生成及维持血管完整性有重要调控作用;miR-210可促进心肌梗死后的血管新生;miR-221/222可抑制血管新生.但其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NONFH)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阐述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血管新生相关机制的关系,探讨miRNA对血管新生的调节作用,以及miRNA与NONFH的关系,希望为临床上治疗NONFH提供新的线索和靶点.
  • 摘要: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是好发于中青年的常见病,其以发病隐匿,不能治愈为特点.现代医学主要以早期保守治疗为主,后期以手术治疗,但是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其真正的疑难点在于病因病机与治疗靶点的不甚明确,为了寻找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新思路,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以"伏邪学说"为切入点,探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发病与"伏邪"理论的相关性,从而发现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机,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与功能障碍,目前本病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随着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部分学者认为本病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及软骨自噬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旨在从脂质代谢和软骨自噬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对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以供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 摘要:酒精和激素是引起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两个常见的原因,随着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部分研究认为酒精和激素可影响肝酶的代谢,从而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细胞色素450酶(cytochrome P450,CYP450)作为肝酶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得到医学研究者的青睐.随着CYP450研究深入,部分研究认为CYP450易感基因位点的变化可能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本文通过综述CYP450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进展,对临床以及实验研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摘要:目的:比较保守和手术治疗老年脆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优劣. 方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保守(A组,50例)和开放手术复位接骨板内固定(B组,47例)治疗老年脆性桡骨远端骨折97例.骨折后6月、12月时摄X光片检查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等,并采用改良GW评分对患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1月,平均15.4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骨折后6月,A组的桡骨高度、尺偏角和改良GW功能评分与B组间有显著差异.骨折后12月,A和B组的桡骨高度和尺偏角仍有明显差异,但改良GW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 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老年脆性桡骨远端骨折在半年时较开放手术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疗效差,但一年后两种治疗方法腕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保守治疗更显经济简便.
  • 摘要: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配合陇中消定膏治疗急性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患者充分休息的基础上,收集96例急性创伤性TFCC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消肿止痛合剂口服+消定膏外敷治疗组,消定膏外敷治疗组,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用对照组,3组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消定膏+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组为93.75%,消定膏治疗组为90.63%,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照组为78.13%,经统计学分析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陇中消定膏外敷配合消肿止痛合剂口服能较好改善急性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患者的肿胀与疼痛,临床疗效较为明显,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 摘要: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发生异常凝结,阻塞深静脉,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在大手术中约为10%,是围手术期及出院后非预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导致患肢严重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甚至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老龄化、交通的发展,因创伤而入院的病人逐年增加,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极骨盆骨折等骨科大手术也随之增多,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患者的危害也日益突出.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骨折术后DV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近年来骨折术后DVT防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病理生理研究表明,发病因素为静脉血瘀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静脉内膜受损以及血液的高凝状态。
  • 摘要:目的:观察陇中骨刺膏外敷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96例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陇中骨刺膏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外敷奇正消痛贴治疗,两组共治疗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在减轻疼痛,缓解肿胀,改善关节活动等方面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控制显效率68.75%,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控制显效率60.42%,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陇中骨刺膏外敷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易被患者接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摘要:近年来,股骨头坏死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更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早中期及中青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当股骨头坏死病程进展至晚期,髋关节置换是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对于年轻及早中期患者,过早行髋关节置换将面临后期多次翻修的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目前保髋疗法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也是最理想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三大类.药物治疗主要作用于病因,通过降脂、扩血管等起到缓解症状的目的.物理治疗通过不同方式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而手术治疗是通过降低局部髓内压,消除水肿,改善股骨头血供;抑制破骨细胞,促进新骨形成,增加软骨下骨支撑力的方式延缓骨坏死进程.无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但还没有一种方法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就保髋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临床保骸治疗手段多样,从药物、物理治疗到手术治疗,总体疗效相对满意。
  • 摘要: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密闭骨筋膜间隔区内压力增高,或空间变小,或间隔区内组织体积增大,导致内部的肌肉与神经缺血性坏死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与体征.常伴发于肢体的挤压伤、血管损伤、骨折内出血、夹板或石膏固定不当及液体渗漏等.筋膜室综合征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小腿、前臂、手足、上臂和大腿.由于小腿和前臂为双骨,有坚韧的骨间膜,所以容易发病;而上臂和大腿的筋膜间隙有弹性且容积较大,很少发生筋膜室综合征由于筋膜室综合征常继发于其他损伤,在临床上经常造成诊断不及时,导致严重后果.筋膜室综合征病情发展迅速,挽救肌肉和神经功能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目的是恢复正常间隔区内压力。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中医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才能提高治愈率,使患肢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科雷氏骨折2种外固定方法的利弊.方法:将治疗的80例患者,按外固定方法的不同自然分为2组,即小夹板组、石膏组.观察每组临床治愈平均天数、关节功能障碍及骨折畸形愈合的发生率.结果:小夹板组治愈率高,发生再畸形愈合及关节功能障碍率少、愈合时间短,与石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夹板固定仍是科雷氏骨折最可靠的外固定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前臂外侧皮神经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临床结果和供区的并发症. 方法: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移植神经的长度,检查记录15名患者供区和受区神经感恢复程度Highet-Sander评分和两点位置觉.神经移植长度平均1.91cm(0.5-3.2cm.).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4.7月(9.3-36月),根据改良Highet和Sander评分,8名患者术后评分S4,另外7名患者S3+.根据改良ASSH两点位置距,5名患者结果优,8名患者良好,2名患者结果中,本组患者1例出现供区轻度的寒冷不耐受,另外1例出现轻度的感觉异常,绝大部分的患者仅仅在前臂桡掌侧远端感到轻度的麻木,无明显不适感; 结果: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与指神经有高度的组织相似性,游离移植修复指神经后供区损害非常轻,术后感觉恢复佳,推荐使用此方法修复指神经损伤.
  • 摘要:肘管综合征的是临床第二发病率的周围神经卡压,临床可有肘关节退变、外伤以及肿瘤、腱鞘囊肿的占位等导致尺神经在肘管处发生卡压而引起,导致尺神经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诱发试验、电生理学表现以及影像学资料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但鉴于各项检查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存在,使得临床医生对做出肘管综合征这一诊断是常存有困惑,本文从各项检查的价值方面来探讨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手术运用可吸收骨钉治疗内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对13例内后踝关节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结果:经3个月-1年随访,除1例患者外,其余12例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治疗效果优良率获得92.3%.结论:运用可吸收骨钉治疗内后踝关节骨折,综合评估,疗效满意.
  • 摘要:(足母)外翻(haltux valgus deformity,HVD)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治疗方法较多,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介绍小切口微创治疗HVD患者的手术操作方法、临床效果及优缺点.对采用微创治疗的患者术前和术后外翻角(HVA)、恢复时间及功能进行比较,发现微创治疗轻中度(足母)外翻患者,术后可在短期内愈合,恢复快、并发症少.
  •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Ilizarov骨搬移、骨延长术治疗长骨感染和肢体短缩,以及感染所致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骨搬运骨延长技术,利用Ilizarov架配合髓内钉治疗下肢短缩及骨缺损病人.结果:2例病人均恢复了下肢功能,临床疗效满意.结论:Ilizarov骨搬移和骨延长技术是治疗下肢短缩,长骨感染及感染性骨不连的一种有效办法,解决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对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pilon骨折采用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4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3岁,左侧17例,右侧29例.闭合性骨折骨折25例,开放性骨折21例.Rüedi-Allg?wer分型:Ⅱ型19例、Ⅲ型27例.软组织损伤程度按Gustilo分度标准,Ⅱ型13例,Ⅲ型8例.按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A、B两组:A组24例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B组22例行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46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4~26周(平均20周),7例皮肤坏死感染,14例出现关节僵硬,Mazur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总优良人数30人.统计分析显示A、B两组在术后Mazur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术后关节僵硬及术后出现皮肤感染坏死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早期治疗在减少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踝关节的功能方面相比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建议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合理使用.
  • 摘要:目的:观察陇中正骨外旋后伸复位法治疗急性肱盂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08月-2015年8月,在门诊诊治急性肱盂关节前脱位32例,采用陇中正骨外旋后伸复位法整复,内收内旋位固定,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肱盂关节前脱位,随访其肩关节功能测定结果及复发情况,疗效标准采用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1].结果:优21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6.87%.结论:应用陇中正骨外旋后伸复位法,内收内旋位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及熏洗.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有效地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观察的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疗效、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进行临床应用评价; 方法:由甘肃省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协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等五家单位,共完整收集桡骨远端骨折并采用非手术治疗病例300例(各单位60例),收集各病患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诊断要点、证候分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经济指标,并对照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指南,对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疗效、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进行评价; 结果:(1)应用符合度评价:中西医诊断、证候分类以及治则上符合率均为100%,方剂应用的符合率占91.7%,药物组成符合率占98.3%;(2)总疗效评价:痊愈260例,显效40例,有效率为100%;(3)安全性评价:很好220例,较好80例,安全率为100%;(4)经济性:治疗平均天数为13.92天,治疗总费用为8106.39元,在经济性评价上很好45例,较好214例,一般41例;经济比率13.67%; 结论: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满意的疗效、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
  • 摘要:目的:研究血塞通注射液对家兔皮瓣移植术后并发症早期影响,并观察其对血清EGF、IL-1β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兔60只随机分为血塞通组、甘露醇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造腹部皮瓣移植术模型,取皮瓣近、中、远端标本,并检测术后第1h、第24h、第7d共3个时相标本MDA、NO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EGF、IL-1β及TGF-β1表达情况. 结果:1、血塞通组术后血清EGF、IL-1β及TGF-β1值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1h、24h、7d三个不同时相,检测皮瓣近、中、远端组织中MDA、NO的含量,发现MDA、NO含量在皮瓣远端处最高,其次是中端,最低在近端,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塞通组标本MDA值和NO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能减轻皮瓣移植术后水肿,改善静脉淤血,降低皮瓣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
  • 摘要:目的:观察锁定解剖加压钢板结合陇中正骨手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64例于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运用"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等陇中正骨手法复位后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完全随访,术后随访7-12月,平均(9.8±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不连,骨畸形等并发症.内固定稳定,未出现松动及断裂.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0分)45例,良(80-89)14例,一般(70-79)5例,差(<70分)0例,优良率92%. 结论:陇中正骨手法结合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疗效好.
  • 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结果:30均例随访12-16个月,平均13.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4例,良6例.结论: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量丢失少、出血少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并推广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9例Bennett骨折患者,手术均采用经皮Herbert螺钉联合钛针内固定方法.结果:手术时间30min~50min,平均41min,经过平均1.2年的随访,术后9例TAM系统评定分数优良率为88.9%;患侧第1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较健侧比较无明显异常(P>0.05).术后无骨折移位、固定松动及严重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透视下经皮Herbert螺钉联合钛针治疗Bennett骨折具有创伤小、坚强固定、早期锻炼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 摘要: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骨折,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后期腕关节功能的康复是一重点及难点,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介绍应用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促进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康复的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Sarmiento评分及PRWE腕关节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患者功能恢复较好,生活质量较高.
  • 摘要:目的:观察麝香外用治疗外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拆除部分缝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内置庆大霉素盐水纱条引流,每日换药1~2次,直至伤口愈合.同时治疗过程中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抗生素.试验组不拆除缝线,挤压伤口排除渗液,内置少量麝香细小颗粒,外用纱条覆盖切口,每1~2日换药1次,直至切口愈合. 结果:切口甲级愈合率试验组为90%,对照组为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5~28天,平均(21.3±0.4)天;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8~16天,平均(12.8±0.3)天.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麝香外用治疗外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有助于切口愈合,并可缩短愈合时间.
  •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焦虑状态的效果. 方法:从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选取1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前、后采用Zu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 结果:实验组干预前(53.7±3.06)分,干预后(38.50±4.67)分,对照组干预前(54.1±2.94)分,干预后(52.3±4.08)分,实验组非常满意的患者有40例,较为满意的8例,不满意的2例,总满意度96.0%.对照组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0例,较为满意的5例,不满意的15例,总满意度为7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干预后的SAS分数均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焦虑的状态,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Braden量表在骨科压疮患者疾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Braden量表对本院80例骨科住院患者进行预防护理以及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按照高、中、低的评分标准对不同患者的压疮症状进行危险程度的评估计分,然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治疗,同时将患者接受临床康复治疗后的实际数据予以分析和比对. 结果:采用Braden量表进行危险因素评估的80例住院患者当中,有21例被评为高危(占患者总数26.3%),25例被评为中危(占患者总数31.3%),28例被评为低危(占患者总数35.0%),6例发生压疮(占患者总数7.4).经Braden量表检测可知,本次临床护理实验中,所有患者均有可能出现压疮,可避免压疮发生率为零. 结论:Braden量表在骨科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及时帮助患者预防疾病症状,在中国今后的压疮预防临床诊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摘要:目的:研究膝关节关节镜韧带修补术的康复护理体会以及给予护理之后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术患者20例,对患者实行关节前、后交叉等韧带修补术,根据患者的资料以及患者个体上存在的差异性制定适当的康复护理方式,以及一系列的训练计划,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康复护理指导,并定期进行随访工作. 结果:20例患者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的1年,有3例患者会出现的活动后疼痛的现象,但是不影响正常出行,膝关节活动程度为(100.80±10.24)度,所有患者无病理不稳定的现象. 结论:根据患者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系统的围手术期康复训练计划,加强出院后持续康复训练管理,对促进关节镜下重建多发韧带损伤术后关节功能的全面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垫枕五点支撑锻炼法法配合中药损伤散内服□敷合剂外敷治疗及护理新鲜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 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二科住院的腰椎压缩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垫枕五点支撑锻炼法配合甘肃省中医院自制中药损伤散(批准文号:甘药制字Z04000841)内服及甘肃省中医院自制中药袋□敷合剂外敷伤痛处;对照在应用中药损伤散内服及□敷合剂外敷伤痛处,应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1个月时的疼痛程度,并在治疗后一个月分别复查X线片,并分别测量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1周、2周、1个月时的疼痛程度及椎体高度和Cobb角等方面的比较(P<0.01)2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结论:应用垫枕五点支撑锻炼法配合中药损伤散内服及中药袋□敷合剂外敷伤痛处治疗护理新鲜腰椎压缩骨折的方法十分有效,其治疗及护理方法兼顾了患者的疾病特点及自身情况,具有简便安全(无创)、费用低廉、疗效显著(后期脊柱功能恢复令人满意)、充分发挥了患者在椎体复位和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优点.为老年及其他不能耐受或不愿选择手术治疗的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护理手段和早日康复的途径.
  •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45例,常规组45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率是88.89%,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24.44%,另外,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前交叉韧带功能恢复率是88.8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4.44%,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进行老年股骨颈骨折牵引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进行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0%,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发生发生少,满意度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