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四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第四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第四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天津
  • 出版时间: 2006-07-25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第四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专题讲座汇编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汉族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肾阳虚证cDNA消减文库.方法 选择汉族人LN且中医辨证为肾阳虚证的患者以及正常人作为其对照组,进行正向和反向消减杂交.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用SMART(Switch Mechanism At 5 end of RNA Template)技术逆转录并扩增总cDNA,用RsaI酶切基因组cDNA成大小不等的片断,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连接,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PCR产物与U载体连接,经蓝白斑筛选后,再用PCR方法插入片段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构建LN肾阳虚证消减文库.结果 用SSH方法筛选出了LN肾阳虚证的差异cDNA片段,得到了480个白色克隆,再经PCR方法快速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从而成功地构建了LN肾阳虚证的cDNA消减文库.结论 SSH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分离差异cDNA片段以构建LN肾阳虚证c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和克隆LN肾阳虚证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 摘要: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治疗手段的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从而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之增加,CHF治疗方法的改进,病情发展到终末期的患者增多.CHF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即所谓心肾综合征,近年来已引起人们关注.
  • 摘要:中说:"盖气者,血主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不通,则血有一息不行".以上医家均强调因气虚而致瘀血的机理.但另一方面,如病程较长,则"久病入络为瘀",这在叶天士中<临证指南医案>中论述: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以经络主气,络脉主血也,此脏腑经络气血,须分晰辨明.中医病机理论中,有"因虚致实"之说,就以"气"本身而言,气虚无力,不单有气虚之象,也会有气滞之征.可见气虚可以导致气滞、血瘀,由虚转实.另一方面,又可以"由实致虚",如血瘀、气滞阻碍生化机能,又由实转虚,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故此形成临床上常见的本虚标实,虚实互见的证候.杨霓芝教授在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治过程中,非常重视气血理论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为慢性肾脏病的中医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提出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祖国医学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治疗肾脏疾病,既要重视现代医学肾脏病的发病规律及其在各个阶段的临床表现,又要遵照中医理论体系及其辨证论治的规律进行分析,因此对同一种疾病,不同医家对同一种疾病存在着不同的分型,从而产生不同的治法,但结果会产生相似或相近的疗效.古代医家唐宗海强调气血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依据<内经>之论在<产血>篇中指出:"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而清代王清任在病机的认识中认为百病皆伤气血,"治病之要决在明白气血."气与血相生相用,"气为血之帅",若气虚则运血无力,气病及血,因虚致瘀,造成瘀血阻滞.如杨仁斋<直指方>中说:"盖气者,血主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不通,则血有一息不行".以上医家均强调因气虚而致瘀血的机理.但另一方面,如病程较长,则"久病入络为瘀",这在叶天士中<临证指南医案>中论述: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以经络主气,络脉主血也,此脏腑经络气血,须分晰辨明.中医病机理论中,有"因虚致实"之说,就以"气"本身而言,气虚无力,不单有气虚之象,也会有气滞之征.可见气虚可以导致气滞、血瘀,由虚转实.另一方面,又可以"由实致虚",如血瘀、气滞阻碍生化机能,又由实转虚,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故此形成临床上常见的本虚标实,虚实互见的证候.杨霓芝教授在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治过程中,非常重视气血理论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为慢性肾脏病的中医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提出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目的:观察芪地五神汤治疗肾虚湿热型慢性肾盂肾炎(C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采用芪地五神汤(处方:黄芪、生地、银花、紫花地丁、土茯苓、车前子、牛膝、凤尾草、猪苓、甘草)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环丙沙星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8%,对照组为71.8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芪地五神汤治疗CPN气虚湿热型有明显疗效,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 摘要: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肾间质病变与慢性肾衰竭关系较肾小球更为密切.补肾活血法是张大宁氏于1978年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大法.我们利用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通过检测角蛋白)、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等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观察该中药对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 摘要: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进行研究,为其预后判断、药物疗效的分析及药品经济学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适性SF-36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调查我院透析中心101例MHD患者和105例门诊体检的普通人群.分析肾性贫血以及营养状况和炎症状态等其他因素与MHD患者肾性贫血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MHD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各个方面的生存质量低下普通人群,差异有显著性,重度肾性贫血组SF-36量表的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轻中肾性贫血组.结论:MHD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差,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肾性贫血是影响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认为,肾性贫血以及营养状况和炎症状态是MHD患者生存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 摘要:本文选择我院1994年~2004年门诊及住院患者,排除其它继发性疾病后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470例.根据性别、年龄、病程大致配对,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0例,男性158例,女性152例,平均病程1.37年,平均年龄24.5岁.呼吸道感染者288例,胃肠道感染者20例,泌尿生殖系感染者8例.肉眼血尿者192例,镜下血尿伴蛋白尿者64例,肾病综合征者64例,高血压者48例,血肌酐升高者32例.对照组150例,男性70例,女性80例,平均病程1.31年,平均年龄26.4岁.呼吸道感染者135例,胃肠道感染者8例,泌尿生殖系感染者5例.肉眼血尿者100例,镜下血尿伴蛋白尿者25例,肾病综合征者25例,高血压者25例,血肌酐升高者15例.
  • 摘要: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相对于儿童及青壮年而而言,老年人肾活检在国内开展较少,为提高对老年肾病综合征的认识,现将我院近6年来所收治的30例具有完整临床与病理资料的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并作一报告.
  • 摘要:目的:观察脂质对小鼠肾足细胞增殖影响,及加减下瘀血汤、强的松龙、缬沙坦对足细胞脂质损伤保护作用观察. 讨论: 肾小球足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但在病理条件下可因功能失调而恢复到可以增生的状态.已证明脂质可同时对肾固有细胞造成损伤,而在诸多损伤中,足细胞可能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本文结果显示,LDL/OX-LDL在一定的刺激浓度和时间内可以引起足细胞的增殖.在诸多肾小球疾病中,FSGS和HIV相关性肾病在肾组织病理切片可见到足细胞增生的表现,而这些疾病往往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研究发现足细胞能摄取脂质,同时用OX-LDL培养可使足细胞TGF-β和FN表达增强.资料表明足细胞在增殖的过程可发生表型的变化(去分化),去分化的足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足突结构,造成足突融合等损害.结合本结果,脂质对足细胞的影响,一方面除有细胞通过摄入了有毒害作用的LDL、OX-LDL等脂质,造成细胞损害、干扰正常细胞功能造成促肾硬化因子分泌增多外,另一方面脂质刺激还促进了足细胞增殖,而这些增殖的足细胞有可能发生去分化,可能也是脂质对肾足细胞损害的机制之一. 足细胞病变,在临床的经典表现是蛋白尿.加减下瘀血汤,强的松龙、缬沙坦都是经临床实践有明确的降蛋白尿作用,本文结果提示上述三药均可抑制脂质造成的足细胞增殖现象.结合以往研究,推测加减下瘀血汤在本研究中抑制足细胞增殖的可能机理有:抑制脂质刺激造成的炎症介质,减轻细胞炎症反应;抑制脂质与胞膜脂质受体结合进入胞内,减少了脂质毒性损害.至于以上药物能否逆转由于足细胞去分化而引起的增殖现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肾炎2号方对IgA肾病大鼠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使用口服和尾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方法进行IgA肾病模型的制作,治疗组、对照组造模同时分别给予肾炎2号(15g/kg)和福辛普利(4.17 mg/kg)至12周末.观察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肾组织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尿常规均未见红细胞.2.治疗组、对照组第7~12周末24h尿蛋白定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的差别(P>0.05).3.各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相比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4.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组织系膜区IgA沉积减少;系膜基质、系膜细胞增生程度减轻,肾小球内α-SMA的表达减弱(P<0.01).但治疗组、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肾炎2号具有降低蛋白尿,抑制系膜区IgA沉积,减轻肾小球系膜内a-SMA的表达,减少系膜基质和系膜细胞增生的作用.与西药福辛普利相比无明显差异.
  • 摘要:本文针对肾病综合征因感染而致病情复发或加重,或长期大量运用糖皮质激素致水钠潴留,免疫功能紊乱,中医辩证属湿热证型者.遴选优化组方:利肾胶囊,通过38例临床观察,客观评价了该制剂临床疗效,为探索治疗难治性肾病有效中药制剂打下一定基础.
  •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不可逆转的肾衰竭综合症[1].由于患者肾功能衰竭,使得一些正常人本可以排于体外的代谢产物滞留在体内,导致机体的一系列病变,涉及到人体的肠胃、免疫、心血管、内分泌、皮肤、骨骼等各个系统.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中分子物质在患者体内的毒性作用开始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由于这类物质成分复杂,至今对该类物质的分离鉴定工作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它们与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及致病机理仍不甚了解.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尿毒症患者血清,得到两个中分子物质峰A和B,其中B峰物质的分子量在700~900之间.经过比较,我们发现不同病程的慢性肾衰患者血清中分子物质B峰浓度随着病情的加重而显著升高,说明B峰物质是患者由于肾衰无法排出而在血液内不断累积的毒性物质,这些物质是正常人可以通过尿液排出的.本文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进一步分离B峰物质,并考察各子峰物质对Na,K-ATP酶的活性抑制作用,发现B-8、B-9亚峰组分对Na,K-ATP酶有明显抑制作用.
  • 摘要:近10余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指出,慢性缺血性肾病(Chronic ischemic renal disease CIRD)可能是中老年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高龄人群不断扩大,CIRD的发病率已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在欧美国家终末期肾衰竭透析病人中,高血压所致良性小动脉性硬化症(简称高血压肾病)几乎占25%,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约占透析病人的12%~24%.我国1999年初步不完全统计,高血压肾病占血液透析患者8.9%,占腹腔透析患者的14.8%.各种慢性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有慢性缺血的因素参与,除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所致的小动脉硬化外,还有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肾小球病变,小管-间质病变,这仅仅说明慢性缺血在各种肾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关于CIRD的定义目前尚不统一,一般多主张采用:因肾动脉硬化或肾小动脉硬化导致的动脉狭窄或阻塞作为始动因素和主要缺血的原因,且狭窄或阻塞≥50%,同时存在因肾血液动力学发生显著改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减退才能认可为CIRD.总而言之,慢性缺血性肾病是一种较以往考虑到的复杂得多的疾病.本文介绍了慢性缺血性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近况.
  • 摘要:据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0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1亿,具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老年人群.但更为严峻的事实也摆在我们的面前.根据美国NIH的衰老分会在2004年的统计,在美国致死率最高的几种疾病如心脏病、肿瘤等发病率正逐年下降,而慢性肾脏病(CKD)等发病率却逐年上升,特别是老年人群CKD发病率明显升高.据美国NHANES Ⅲ(第三次国家健康和营养普查)数据:即使在无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仍有11%的65岁以上人群患有3级以上的CKD.大多数3级以上的CKD患者将发展至尿毒症,而尿毒症巨大医疗支出已是众所周知的.在我国实施血液净化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年均医疗费用在10万元以上.此外,CKD不仅因导致ESRD而增加医疗负担,CKD患者心血管发病明显增加、且死亡率升高.由此可见,老年肾脏疾病正逐渐成为影响我们国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疾病.研究肾脏衰老机制、保护衰老肾脏功能,是国家、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国民健康的重大课题.本文介绍了肾脏衰老的分子机制及干预措施等等内容.
  • 摘要:目的:客观评价益气滋肾颗粒治疗IgA肾病血尿(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益气滋肾颗粒对IgA肾病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中医证候的干预效果,观察临床病例211例,治疗组109例,对照组102例.结果:治疗组IgA肾病患者血尿恢复正常的比率,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性.治疗12周后,血尿恢复正常率、改善1级以上的比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时,治疗组蛋白尿的完全缓解率35%,减少50%者为23.33%,尿蛋白定量平均下降52.54%,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12周时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滋肾颗粒在控制IgA肾病血尿、减少蛋白尿、改善患者症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 摘要:本文介绍了急性肾损伤的定义、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急性肾损伤的预后、急性肾损伤治疗药物等等情况。
  • 摘要: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多种多样的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些相互作用中,细胞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到了认可.然而,人们对细胞与细胞间直接的信号传递在肾脏生理和病理中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细胞间隙连接(gap junction)是一种膜通道,它允许细胞间进行离子、第二信使和低分子量信号分子的传递.大量的研究表明,细胞间信号传递在维持内环境稳定和调节细胞的功能上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的一系列研究结果也表明细胞间通讯在肾脏的生理和病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摘要:PD病人离开医院很容易失去医护人员监控;医护人员数量、精力有限,难以照料;病人水液、营养和毒素等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纠正;病人餐饮缺乏指导,过于宽松;PD到2-3年后并发症多,量变到质变,退出腹透. HD与PD比较的优势:HD病人每周与医护人员见面2-3次;HD时1位护士照料4-6名病人;通过医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使多余水份、毒素和营养不良得到及时纠正;HD病人自觉严格限制水和食量.本文介绍了腹透病人的管理,理想的腹膜透析中心的构建等等情况.
  •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病,我国人群发病率为0.24-0.4%,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之首.本病侵犯全身各器官,故又称类风湿病.既往由于对本病肾损害认识不足,不仅像<西塞尔内科学>这种权威内科学上几乎没有提到RA肾脏损害,国内一些大型肾脏科专著对RA肾损害也重视不够,以致认为RA本身很少引起肾脏病变.但近20年来由于肾活检技术的广泛开展及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RA肾脏损害并不少见.早年对RA肾损害病理改变的认识主要来自尸检资料,认为RA肾损害类型主要是肾淀粉样变、肾乳头坏死、慢性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炎及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但近年来肾活检测发现,肾脏病理改变以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最为多见.国内有人对11例已排除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病的RA进行肾活检,虽然有肾损害临床表现者仅3例,但肾活检全部有程度不一的肾组织形态异常,提示RA患者肾脏损害高达100%.可见RA肾脏损害发生率是相当高的.本文内容包括: 1.免疫复合物肾炎 2.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3.继发性肾淀粉样变 4.药物性肾损害
  • 摘要:我们发现,虽然同是CRF,但不同原发病引起的CRF,其病因病机不完全相同,而不同的病因病机特点又决定了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药.为探讨高血压病所致CRF病因病机特点,为临床提 供准确的治疗原则,我们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选定原发病为高血压病、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马兜铃酸性肾病四种疾病引起的慢性肾衰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四种不同原发病引起慢性肾衰的临床症状特点,探讨湿浊内蕴证在四种原发病中出现的机率及客观依据.现作一报告.
  •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通常指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和系膜区扩张.DN起病隐匿,早期肾功能常正常,通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一旦进展为临床DN,肾功能则进行性恶化.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进展为糖尿病肾病.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5~10年内进展为临床肾病.美国肾移植者中33%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约60%的糖尿病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国外报道DN患病率为25%,国内报道DN总发生率为47.66%,其中早期DN发生率为13.5%~34.58%.
  •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即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典型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死因之一.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持续进展,最终要发展到终末期尿毒症.透析和肾移植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研究有效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方案,特别是不断筛选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既往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的最新研究进展,开展了多中心的中西医综合防治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的优化方案研究工作.现将研究工作和阶段性结果作一汇报.
  • 摘要: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比较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氯沙坦对UPE、BUN、Scr、尿β2-MG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氯沙坦可使UPE、BUN、Scr显著下降,尿β2-MG明显改善(ΔP<0.05,ΔΔP<0.01),无一例出现瘀斑.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疗效,能抑制ET-1诱导的系膜细胞DNA合成,延迟细胞周期进程,抑制MC增殖,从而减轻或延缓肾小球硬化过程.
  • 摘要:中医学是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我国有能力有可能成为站在国际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然而,至今中医理论和临床疗效评价尚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关键问题是缺乏严谨的科研设计和与国际公认标准相接轨的完整科学评价体系.建立一个合理的、能够反映中医药辨证论治特点的、国际公认的效评价体系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瓶颈问题.
  •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和肾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及中药复方糖肾宁的干预作用.方法 所有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24只),造模组大鼠采用反复三次(每周一次)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加福氏完全佐剂(CFA)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三周以后根据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将造模组大鼠分为病理组(8只)、蒙诺组(8只)、糖肾宁组(8只),8周后分别用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的肾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肾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结果 病理组大鼠血栓素B2(TXB2)、TXB2与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a)的比值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显著高于正常组,内皮素(ET)显著低于正常组;病理组肾组织SOD显著下降,MDA明显升高,糖肾宁组和蒙诺组血浆TXB2、、、TXB2、与6-keto-PGF1a的比值显著低于病理组,且糖肾宁组的效果优于蒙诺组;与病理组比较,糖肾宁组的SOD含量显著升高,而MDA显著下降.结论 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存在肾脏高滤过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糖肾宁可通过调节肾血液动力学和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其变化.
  • 摘要:肾组织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迄今仍无有效阻止肾组织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确切方法.现有的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在肾组织的过度沉积是引起肾组织纤维化的主要原因,而肾成纤维细胞是肾组织中产生ECM的主要细胞.因此,能否阻止肾组织纤维化进程关键在于能否阻断肾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分泌.染色体10上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PTEN蛋白具有脂性磷酸酯酶活性和蛋白性磷酸酯酶活性,可以抑制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I3K)信号传导通路并参与负性调控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s)信号传导通路.已有的研究表明PI3K和MAPKs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细胞迁移、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调控等一系列过程,在肾组织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PTEN有可能在肾组织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试验拟通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1)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肾成纤维细胞后,细胞表达PTEN的变化,以及PTEN蛋白对TGFβ1诱导的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Ⅳ型胶原(Collagen Ⅳ,ColⅣ)、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探讨PTEN蛋白在肾组织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肾组织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目的:前期研究表明肾华可以抑制大鼠血清病模型的炎症反应和系膜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聚积.但是肾华对非免疫机制介导的慢性肾损害的作用,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采用5/6肾切除模型,观察肾华对非免疫机制介导的慢性肾损害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论:肾华片可以通过抑制肾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抑制TGF-β1、FGF-2、CTGF以及MIF表达等机制,抑制系膜细胞和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减少尿蛋白排泄,调节脂代谢紊乱,延缓大鼠慢性肾衰的进程.
  • 摘要:最近,国际肾脏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ISN)和国际肾脏基金会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Kidney Foundations,IFKF)联合倡议,将每年3月份的第2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World Kidney Day),第一个"世界肾脏日"就在今年3月9日.开展"世界肾脏日"活动,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医务人员及广大民众充分重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了解其危害,加强防治.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 摘要:本文内容包括: 一、难治性肾病(GPN)的原因 (1)病理类型不佳: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肾淀粉样交等往往疗效较差; (2)患者存在未控制的合并症或伴发疾病:感染、血栓; (3)由于某些原因对激素等药物反应差:用药类型不当、治疗方案不当等; (4)患者自身存在遗传因素而对激素反应差:家族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NPHS2基因突变,可造成肾小球足细胞Podocin蛋白异常. 二、难治性肾病(GPN)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建议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GPN)的体会讨论
  • 摘要:("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中提出,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现代医学许多研究结果提示,肾与骨的联系是通过肾细胞与骨细胞的"对话"或"通讯"(communication)来实现的.在骨代谢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钙、磷、活性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PTH),在骨髓造血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之一红细胞生成素(EPO)等,都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或者该物质本身就是肾脏合成、分泌的激素.晚近发现,骨形成蛋白(BMP)在骨骼生成和肾脏发育中的均发挥重要作用;慢性肾病时则骨形成蛋白减少并出现骨骼病变,而且几乎所有慢性肾病患者都伴有代谢性骨病;而骨形成蛋白对慢性肾病及其骨病则可发挥显著的治疗作用.现代医学的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肾与骨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其生理和病理生理机制值得继续深入探讨. 一.骨形成蛋白在骨骼生成和肾脏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慢性肾衰引起肾性骨病:活性维生素D、PTH和BMP-7的变化 三.慢性肾病骨病的综合治疗:BMP-7的独特作用 四.BMP-7对慢性肾病的治疗作用 五.慢性肾病血管钙化的治疗:"血管保护因子"的作用">众所周知,中医理论认为肾与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医文献关于"肾主骨"的论述最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中提出,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现代医学许多研究结果提示,肾与骨的联系是通过肾细胞与骨细胞的"对话"或"通讯"(communication)来实现的.在骨代谢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钙、磷、活性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PTH),在骨髓造血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之一红细胞生成素(EPO)等,都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或者该物质本身就是肾脏合成、分泌的激素.晚近发现,骨形成蛋白(BMP)在骨骼生成和肾脏发育中的均发挥重要作用;慢性肾病时则骨形成蛋白减少并出现骨骼病变,而且几乎所有慢性肾病患者都伴有代谢性骨病;而骨形成蛋白对慢性肾病及其骨病则可发挥显著的治疗作用.现代医学的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肾与骨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其生理和病理生理机制值得继续深入探讨. 一.骨形成蛋白在骨骼生成和肾脏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慢性肾衰引起肾性骨病:活性维生素D、PTH和BMP-7的变化 三.慢性肾病骨病的综合治疗:BMP-7的独特作用 四.BMP-7对慢性肾病的治疗作用 五.慢性肾病血管钙化的治疗:"血管保护因子"的作用
  •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内科疗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纠正体内代谢紊乱,保护残存肾单位,因此防止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就显得非常重要.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肾脏疾病本身的进展,但常有可逆性的诱发因素存在,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寻找并及时加以纠正,则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临床上常见的可逆性因素有:各种感染、有效血容量不足、高血压及心力衰竭、尿路梗阻、肾毒性药物等.中医在防治这些可逆性因素中,能发挥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优势,而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介绍了慢性肾功能衰竭可逆性因素的中医辨治.
  •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KD)的最终结果,起病隐匿,早期就诊率仅20-30%,许多患者初诊时已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全球CRF的发病率逐年迅速增长,据USRDS统计肾衰竭发病率由1987年的142例/百万已增长至1997年的296例/百万.1999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调查显示国内ESRD发生率为33.16例/百万,新进透析人数为15.3例/百万.上海地区2002年新进透析人数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达240例/百万.由于缺乏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国内CRF的实际发病率远远高于统计数据.本文介绍了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中期检测和防治进展.
  •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非替代疗法,关键在于把握好早中期肾功能下降的肾保护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今天介绍的防治措施,既有初步的专家共识,部分是循证医学治疗建议,有的则是纯系我个人在医疗实践中的经验或体会.今本着相互交流、共同磋商、提高学术、惠及患者的宗旨,做下述发言. 一、重视原发病的治疗 二、饮食营养治疗 三、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与控制高血压及蛋白尿 四、抗炎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思考 五、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尿酸 六、纠正钙磷代谢紊乱与酸中毒 七、纠治肾衰增恶因素 八、中医药治疗
  • 摘要: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本病病因脾肾衰败是导致正虚邪实、虚实并见、最终寒热夹杂,阴阳两虚的基本病机,治疗重点是以脾肾为主,基本处方重用苍术和陈皮;首乌、兔丝子;北芪、白术;赤芍、丹参;金钱草、车前子.辨证加减用药如大黄、土茯苓、萆薢、薏苡仁、茯苓、白茅根、瞿麦、桑白皮、葶苈子、姜半夏、竹茹、白芍等.既要遵循中医理论体系来配伍组方,又要根据现代医学对CRF的认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来筛选中药,真正做到在中、西医理论融会贯通基础上,掌握利用中医、西医各自的长处而避其短处与毒副作用,达到西为中用,突显中医优势.应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长处和较少毒副作用的优点.某些方剂加减配伍中药,能"促进"提高肾功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消除血尿.这些是中药治疗的强项,填补西药治疗上的空白,应发扬光大.西药的降血压、降尿蛋白、降血钾,纠正贫血疗效良好,中药逊于西药,应借助西药长处以补中药的不足;在治疗CRF时出现的消化道症状(恶心、腹胀、便秘、腹泻)、水肿,降低高血磷,抑制甲旁亢,中药、西药均有疗效,可部分地运用中药"替代",减少西药的毒副反应,这样既发扬中药的优点,又可避免西药的毒副作用所造成CRF的恶化与增恶因素. 一、针对西药治疗CRF优势的用药思路 二、针对中药治疗CRF优势的用药思路">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属于中医"水肿"、"关格"的范畴,临床辨证应立足于肺脾肾,肺脾肾三脏与水肿之发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本病病因脾肾衰败是导致正虚邪实、虚实并见、最终寒热夹杂,阴阳两虚的基本病机,治疗重点是以脾肾为主,基本处方重用苍术和陈皮;首乌、兔丝子;北芪、白术;赤芍、丹参;金钱草、车前子.辨证加减用药如大黄、土茯苓、萆薢、薏苡仁、茯苓、白茅根、瞿麦、桑白皮、葶苈子、姜半夏、竹茹、白芍等.既要遵循中医理论体系来配伍组方,又要根据现代医学对CRF的认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来筛选中药,真正做到在中、西医理论融会贯通基础上,掌握利用中医、西医各自的长处而避其短处与毒副作用,达到西为中用,突显中医优势.应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长处和较少毒副作用的优点.某些方剂加减配伍中药,能"促进"提高肾功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消除血尿.这些是中药治疗的强项,填补西药治疗上的空白,应发扬光大.西药的降血压、降尿蛋白、降血钾,纠正贫血疗效良好,中药逊于西药,应借助西药长处以补中药的不足;在治疗CRF时出现的消化道症状(恶心、腹胀、便秘、腹泻)、水肿,降低高血磷,抑制甲旁亢,中药、西药均有疗效,可部分地运用中药"替代",减少西药的毒副反应,这样既发扬中药的优点,又可避免西药的毒副作用所造成CRF的恶化与增恶因素. 一、针对西药治疗CRF优势的用药思路 二、针对中药治疗CRF优势的用药思路
  • 摘要: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缺血和中毒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是急性肾衰最常见的类型.在过去的数十年,尽管血液净化技术和危重症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败血症、休克和严重创伤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死亡率并没有减少,仍高大50%以上[1].其原因之一是肾小管坏死后是如何再生的一直不清楚,从而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因此,如何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后的再生与修复,减少急性肾衰的死亡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医学科学追求的目标.现在国际上肾脏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研究很热[2],新任国际肾脏病杂志(Kidney International)的主编Qais Al-Awqati教授就是研究肾脏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专家.本文介绍了急性肾小管坏死后的修复与再生情况.
  • 摘要:据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肾脏病患者已占人口比例的6.5-10%;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为9.4%,肾脏病的发生呈流行趋势,据美国肾病数据系统的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病率翻了一番,且有进一步增长趋势,且予预后差、花费高.CKD还和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关系密切,尿毒症患者心血管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因此,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非常重要,当引起世人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慢性肾脏病的四级预防与中西医干预情况.
  • 摘要:随著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长寿人群的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老年病的剧增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严重社会问题.美国每年用于老年心、脑、肾疾病的治疗费用高达280亿美元,欧盟为180亿欧元,日本的老年病老龄化更为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占总人口10.7%,并在迅速增长.随着年龄增长,各系统器官逐渐衰老,肾、脑、心的衰竭十分常见,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老年肾病患病率18.7%,老年肾病患者多达2000万人,其中约有60万人已进入慢性肾衰阶段.可见,积极防治老年肾衰是肾科医生的重要课题,今就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和治疗问题作一讨论.
  • 摘要:难治疗性肾病综合征是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经过泼尼松标准疗法治疗后,出现SR、FR和SD病例的总称.包括各种继发性NS但不包括其他因素造成的所谓"难治"病例.这是一个中、西医治疗在某阶段、某环节各有长处,尤需合理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的内科疑难病代表.本文作者结合二十余年使用中西医两法诊治难治性肾病临床,谈谈如何发挥各自长处,弥补各自短处,互增互长体会.
  • 摘要:感染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CRF)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但由于本类病人免疫功能低下,肾脏代谢障碍及内环境紊乱,机体对感染的应答反应异常,抗生素的应用受到种种限制,加之病原体分布的改变和耐药菌株的产生,使这一特殊人群的感染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 为了从中医角度研究慢性肾脏病感染并发症防治措施,建立包括易感人群监测与防护、CKD治疗的一体化流程,我们在对证候信息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国家标准的实验室检测指标,针对临床主要病理环节,进行了中医防治慢性肾脏病感染并发症诊疗规程的研究.同时,以中药为主,筛选、组合具有疗效优势的方案,以基础治疗为前提,根据病程进展的时间窗,设立常见证型的治法、药物和加减原则.明确各种治疗的适应证.以期形成体现最优效价比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并以之作为能够与国际医学接轨,反映中医治疗学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
  • 摘要:我们研究慢性肾炎,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以"肾虚湿瘀"立论,立益肾清利活血法为治疗慢性肾炎的根本大法,本文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益肾清利活血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炎及肾功能不全,对其远期的疗效进行动态观察与评价.
  • 摘要:慢性HBV感染,常有肝外感染及其合并症,包括肾病、胆道感染、胰腺炎、溶血性贫血、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其中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在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中十分常见.我国自1979年开始研究HBV感染与肾脏疾病的关系.1989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专题座谈会,正式将该病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乙肝肾炎.本文介绍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 摘要:目的:探讨CKD5期患者发病、随诊、治疗及生存状况,为系统管理及综合诊治慢性肾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03、11~2004、4期间现有血液透析(HD)患者200例,分析原发病与病情进展原因、HD前的一般状况、HD时机的选择、血管通路的建立、HD后的生存状况.结果:200例患者中,男性84例,女性116例,年龄17~85(平均57.9±13.3)岁.
  • 摘要:目的 观察肾康丸对糖尿病(DM)大鼠模型的肾功能及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大鼠DM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开搏通组、肾康丸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治疗8 w,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一般状况、血糖、尿糖、24 h尿蛋白、24 h尿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肾重、相对肾重,并用RT-PCR法测定肾脏纤连蛋白(FN)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3组均出现DM及肾脏损害,同时肾脏FNmRNA的表达也明显增加.肾康丸可以改善大鼠基本状况、肾功能、降低血糖、尿总蛋白及白蛋白排泄,降低肾脏组织FN mRNA的表达.结论 肾康丸具有保护DM大鼠肾脏的作用.
  • 摘要: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ephrin、WT1和TGF-β1表达的变化,同时应用中药倒扣草干预治疗,探讨其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理. 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0 g,随机抽取45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72小时后尾静脉采血测定血糖,血糖≥16.7mmol/L确定为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B组)、和倒扣草干预组(C组),剩余15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C组给予倒扣草煎液2ml·d-1(相当于生药用量2.5g·kg-1·d-1)灌胃,每日一次,A与B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每日一次.实验期间大鼠自由饮水,标准饮食,不使用胰岛素及其它降糖药物.实验开始后4、6周末各组任取7或8只测定平均动脉压、24小时尿蛋白、血糖、血肌酐、尿肌酐,而后处死大鼠取肾脏标本进行光镜、电镜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肾皮质nephrin、WT1编码蛋白和TGF-β1表达及其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4、6周末,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无差异(P>0.05),B组血糖、肌酐清除率、24小时尿蛋白较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C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肾脏光镜病理切片PAS染色B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嗜PAS物质较同时期A组明显增多,电镜观察B组在4周末出现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系膜区增宽,上皮细胞足突融合,6周时变化更加显著,C组与同时期B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及PT-PCR结果显示,6周末B组nephrin、WT1编码蛋白及其mRNA表达较A组明显降低(P<0.01),C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6周末B组大鼠肾组织TGF-β1及其mRNA表达较A组明显增高(P<0.01),C组的表达较B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裂孔隔膜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内重要的滤过屏障成分,nephrin是第一个被确定的裂孔隔膜蛋白,也是裂孔隔膜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nephrin位置移动、表达下降以及分子损伤等均可导致屏障功能的破坏,进而产生蛋白尿.WT1(Wilms' tumor 1)是一种抑癌基因,在足细胞中编码调控转录因子,调节nephrin表达的变化,对维持正常的足细胞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β1,TGF-β1)的作用与肾脏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其过度表达可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促进ECM的合成、沉积和肾小球的硬化.引起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中药倒扣草,别名牛舌大黄、牛舌头,始载于<岭南采药录>,为苋科牛膝属植物土牛膝的全草,具有"清热解表,利水通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和肾小球性蛋白尿,但由于基础研究较少,药物作用机理不清,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显示,中药倒扣草在降低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方面无明显作用,肾脏病理变化也无显著减轻,但可显著降低TGF-β1及其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因此推测倒扣草可能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起到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但其确切效果和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究.
  •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美国和在欧洲,DN已成为肾移植的第1位和第2位原因,200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回顾性分析表明,在我国Ⅱ型糖尿病并发肾脏疾病占35.7%,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N在逐年呈上升趋势[1].一旦发生DN出现持续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肾小球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到目前为止,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能够防止DN的发生和发展.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之高血糖控制不理想,DN的患病率正以较快的速度上升,因而对DN的深入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中医药对DN的防治显示出一定的优势,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肾脏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一、中医对DN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二、DN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三、DN阴阳证候尿蛋白质组研究的可行性
  • 摘要:"六对论治"的方法是吕仁和教授经过长期诊治疾病的医疗实践总结形成的,它包括对症状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证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对病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六种其高度概括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用于指导临床医疗实践,即简便易行,又行之有效.本文运用"六对论治"方法,总结了吕教授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部分经验,供同道参考. 1.对病分期辨证论治:(1)把糖尿病分为3期13证辨证论治,1期为糖尿病前期(脾瘅期),辨为:①阴虚肝旺,②阴虚阳亢,③气阴两虚.2期为糖尿病发病期(消渴期),辨为①阴虚燥热,②胃肠结热,③肺胃实热,④湿热困脾,⑤肝郁化热,⑥肺化热毒,⑦气阴两伤,经脉失养.3期为糖尿病并发症期(消瘅期),辨为①气阴两虚,痰热瘀结,②痰瘀互结,阴损及阳,③气血阴阳俱虚,痰湿瘀郁互结.(2)把消瘅期的糖尿病肾病分为3期9型11证候辨证论治. 2.对病辨证论治:(1)对糖尿病并发心脏病变,辨为5种证侯论治;(2)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辨为3种证侯论治. 3.对病论治:对病论治是较高层次的论治,主要是针对病因或病机治疗,它适用于对病因明确的疾病或起关键作用的病机的治疗. 4.对症状论治:当一个症状出现时,用一种快速、便捷的方法治疗,使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就需要对症论治.如对口干,口渴,多食易饥,大便干,咽肿痛,腰腿疼,四肢麻,水肿,尿失禁,遗尿等症状均可对症论治. 5.对症辨证论治:(1)对糖尿病病人咳嗽,分4证辨证论治;(2)对糖尿病病人腹泻,分4证辨证论治;(3)对糖尿病病人便秘,分3证辨证论治等. 6.对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如糖尿病病人出现咳血或尿血等,则需要首先辨病,不同的疾病临床表现有不同的特点,明确了诊断后再进行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摘要:本文内容包括: 一、透析低血压的定义及其分型 透析低血压(dialysis hypotension D.H.)是血液透析中一个常见的、重要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并可诱发心血管意外,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 透析时发作性DH是指:HD期间SBP下降30mmHg以上或MAP MAP=1/3(SBP+2DBP)下降20mmHg以上并可伴或不伴相应症状者:如头晕、眩晕、疲劳、出汗、视觉模糊、抽搐……根据发生的特点可分为二型:(1)透析中发作型低血压(episodic type)(2)慢性持续性低血压(Chronic persistent type).透析中发作型低血压常发生于透析后期,HD开始后3-4小时(平均3.7±0.5小时)],多见于尿毒症伴有糖尿病、LVH或心脏功能不良者. 二透析低血压的主要病理机制 三、透析低血压的防治措施
  • 摘要:目前,CRRT治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相关科室的肾性与非肾性危重病人的抢救.CRRT治疗技术有效的临床功效在于:强大的血液净化效应、迅速调节内环境的平衡、组织间隙的置换功能和有效的细胞保护作用. 许多种疾病均涉及到炎症,而炎症对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严重的炎症反应又会危及生命.CRRT介入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有助于消除炎症,争取时间,挽救生命.
  • 摘要:尿毒症心肌病大多数为慢性肾脏疾病久治不愈,迁延缠绵,病损不断进展,最终导致多脏受累.由于疾病初期,患者往往无明显的心脏功能改变,在临床中易被忽略.事实上,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至尿毒症阶段之前,心肌的损害已经开始.国内学者报道慢性肾病合并心肌病者占40.3%,国外学者报道死于尿毒症的50例患者中有心肌肥厚的占100%.因此,明确尿毒症心肌病的致病因素,控制这些因素的发生或发展.减少尿毒症心肌病的发病率,对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果表明,尿毒症心肌病组ERPF显著降低,Scr及BUN显著增高,说明肾功能损害程度与尿毒症心肌病的发病密切相关1.因此,如何及早认识到本病的存在,从西医病因病理变化出发,揭示本病在中医证型方面的特殊性,给予早期干预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本文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心肌病的临床的研究情况.
  • 摘要:据国际肾脏病协会统计,本症自然人群发病率约为98~198/百万人口.全球因慢性肾衰竭进行透析人数由1990年的42.6万人增长至2000年106.5万人,预计2010年将达到200余万人.这一人数的增长,造成用于透析的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由80年代2000亿至90年代约4500亿;1994年美国每年血液透析费20亿美元,但至2001年已增加到100亿美元,日本每年血液透析费则更高达130亿美元;预期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将达至万余亿.在我国,相当多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得不到肾脏替代治疗的机会,北京、上海2个大城市2002-2003年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每年进入血液透析的新患者人数均在4000例左右,表明在我国慢性肾衰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增长.本文内容包括: 一、腺嘌呤诱发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体内MG的产生 二、MG产生机理的研究 三、羟自由基的毒性作用 . 四、中医药治疗的实验研究 五、益肾祛毒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
  • 摘要:肾络癥瘕是以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络病理论和癥瘕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关于肾脏解剖、生理、病理等的相关研究而提出的辨病辨证理论."肾络癥瘕"是在临床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以中医宏观辨证与系统疾病的微观体现互参,中医肾脏病病机理论与临床实践遣方用药相结合而逐渐形成的病机理论,它是对宏观微观结合辨证,辨病辨证结合论治的发展,丰富了对肾脏疾病的全面认识,进而做到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肾络癥瘕属微型癥瘕的一种,是络病的病理产物之一,探讨肾络癥瘕并赋予其现代生物学内涵是升华肾络癥瘕病机理论的根本要求.
  • 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中医药所独有特点,开展对中医治疗经验的总结与发现,寻找其内在的规律性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利用恰当的信息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肾病中医治疗信息系统及其有效的查询功能.作为肾病中医治疗信息挖掘技术的研究前提与基础,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 摘要:目前,规范的肾脏病诊断应包括临床诊断(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和病理诊断(如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等).通过肾穿刺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类型;根据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判断疾病预后;通过重复肾活检,探索肾脏疾病发展规律,修正治疗方案;丰富临床病理资料,发现新的肾疾病.因此,肾脏病理诊断是决定治疗方案、推断疾病预后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肾脏穿刺是获取肾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必须手段. 肾脏穿刺是一种创伤性检查,为了避免意外发生,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其有关注意事项如下: 一、穿刺术前准备 二、穿刺术医嘱 三、穿刺操作注意事项 三、肾穿刺术后注意事项
  • 摘要:目的 探讨日间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日间CVVH)在肾移植术后重症间质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肾移植术后明确诊断为重症间质肺炎患者,早期6例仅以机械通气及内科药物治疗,近期6例在机械通气及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日间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日间CVVH)辅助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后血氧浓度、体温及病情恢复时间.结果 日间CVVH治疗后体温下降,生命体征明显好转,血氧浓度增高、提高抢救成功率、病情恢复时间缩短.结论 日间CVVH辅助救治肾移植术后重症间质性肺炎,可有效缓解症状、为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赢得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 摘要:目的:了解9种中医药期刊近14年糖尿病肾病(DN)文献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从中调查DN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微机和手检相结合,查阅上述期刊中DN 临床治疗性研究文献,选取符合RCT及我们的纳入标准的文献,计算病例总数并统计中医证型.结果;在9种期刊14年刊载的34366篇文献中,DN临床治疗性研究文献共129篇,有7篇符合RCT及我们的纳入标准;7篇文献152例DN中,中医本证以气阴两虚证发生率最高,兼证的总发生率以血瘀证出现频次居首;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出现率高的本证为气阴两虚证,终末期肾病时中医本证以阴阳两虚证发生率高,血瘀兼证则贯穿于糖尿病肾病早、中、晚各期的病程始终.结论:9种中医药期刊近14年的DN临床治疗性研究文献中,RCT所占的比例较低;在糖尿病肾病的不同阶段,其中医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
  • 摘要:肾性血尿是指排除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肾外因素,血液单从肾内随小便排出,以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浮肿,腰痛,或蛋白尿等待症状.显微镜下可见其红细胞有明显的变形、破损,80%以上为畸形红细胞,且大小不等[1,2],棘形红细胞>5%[3].Atlest等按人口统计,血尿发生率为0.1%[1].现代医学对肾性血尿的治疗主要以抗炎、止血、避免损伤肾脏的药物.但临床效果差.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肾性血尿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商用含糖乳酸盐腹膜透析(腹透)液对大鼠腹膜功能和腹膜间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 正常清洁级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糖组(1.5%)和高糖组(4.25%)在4周和8周分别检测腹透超滤量、腹膜对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和蛋白丢失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腹膜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腹膜紧密连接的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1(ZO-1)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低糖组、高糖组腹膜透析8周腹透液超滤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减少(P<0.05);高糖组腹膜透析8周尿素氮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各组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差异.低糖组、高糖组腹膜透析8周后蛋白从腹腔透出液中丢失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光镜观察腹膜透析组大鼠膜组织出现不同程度间皮细胞损伤情况、炎性细胞渗出,高糖组更加明显.电镜观察高糖组造模8周紧密连接消失.免疫组化检测ZO-1表达在4周时无明显差异,造模8周时高糖组(10.88±0.99)和对照组(12.80±2.10)相比较ZO-1表达明显减少(P<0.05),低糖组和高糖组之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研究提示用含糖的乳酸盐透析液尤其是高糖透析液进行长期的腹膜透析可对腹膜间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造成损伤,破坏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抑制ZO-1蛋白的表达,导致腹膜透析超滤减少,对尿素氮等物质的清除率降低,蛋白丢失增加.
  •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妊娠一直是SLE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的相互关系.
  • 摘要:目的 腹膜透析置管术是关系到腹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探讨其成败的因素有利腹膜透析的开展.方法 采用Tenckhoff管经左或右旁正中的切口进入,在腹直肌后鞘处做-荷包缝合,切开腹膜进入,然后于皮下做-隧道将腹透管引出.结果 术前准备与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对于成功建立腹膜透析通路十分关键.结论 防治围手术期并发症出现,对应处理是能够保证腹膜透析顺利进行的.
  •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辨证论治方案、中医辨证论治加氯沙坦方案和氯沙坦方案的证候疗效和安全性,探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患者在饮食治疗、降糖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随机接受中医辨证论治+氯沙坦安慰剂(A组)、氯沙坦+中医辨证论治安慰剂(B组)或中医辨证论治+氯沙坦(C组),对照治疗3个月.对构成糖尿病肾病证候的症状、舌苔、脉象进行观察.观察证候总积分较基线值的变化,及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湿浊证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的转归和变化.证候疗效的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提出的"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评定.安全性评价标准主要指标为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采用SAS 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医本证以阳虚证、气虚证、阴虚证较重,兼证以瘀血证、痰湿证、湿浊证较重.试验各治疗方案共纳入分析221例病例,其中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组77例,显效15例(19.48%),有效45例(58.44%),无效17例(22.08%);氯沙坦方案组79例,显效9例(11.39%),有效34例(43.04%),无效36例(45.57%);中医辨证论治加氯沙坦方案组65例,显效12例,占18.46%,有效45例(69.23%),无效8例(12.31%).证候疗效评定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辨证论治加氯沙坦治疗方案明显优于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和氯沙坦方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明显优于氯沙坦方案(P<0.05).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在改善气虚证、阳虚证和痰湿证方面明显优于氯沙坦方案(P<0.05),中医辨证论治加氯沙坦方案在改湿浊证方面优于氯沙坦方案(P<0.05).中医辨证论治方案与中医辨证论治加氯沙坦方案无差异显著性.结论:建立在饮食治疗、现代医学降糖治疗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证候安全、有效,并在改善患者阳虚证、气虚证和痰湿证方面优于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氯沙坦,在证候疗效评价方面亦优于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氯沙坦.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