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亚洲猪病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
亚洲猪病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

亚洲猪病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武汉
  • 出版时间: 2007-04-22

主办单位:亚洲猪病学会

会议文集:亚洲猪病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介绍了猪场管理和相关法定传染病情况,内容包括:疾病根除的经历;关于动物流动、利益以及道德规范;当局和养猪业所扮演的角色;一些关于"猪场管理"的经验;在亚洲的一些观察等等。
  • 摘要:Draxxin(R)消毒悬浮液是一种新型抗生素,已经在美国、欧盟及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上市,其为兽医及生产者在幼仔期与猪生产的早期完成阶段控制呼吸道疾病(SRD)提供了一条新道路。 托拉菌素(Draxxin的有效成分)是一个独特的新型大环内酯族物质.Triamilides由辉瑞动物保健品公司科学家合成及开发,对家畜呼吸道病害具有较高的疗效。 托拉菌素提供非常卓越的效率来抗击猪身上常见导致呼吸道疾病的细菌病原体,由于其从注射位置快速释放,能够快速作用,以此可以获得更早的抑制病原体在肺组织中浓度的效果。此外,其卓越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提供了治疗效果的延伸持续期.因此在单一剂量的治疗中为猪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治疗过程. 这些介绍检验了Draxxin的科学性,并解释了研究支持产品的卓越临床功效。 Draxxin由辉瑞公司发现、开发,特别用于控制牲畜的呼吸道疾病。在欧盟被同意治疗和预防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肺炎支原体、鸟博德特菌、副猪嗜血杆菌造成的呼吸道疾病。 Draxxin作为一种注射即用型的消毒溶液,作给于单一剂型,证明了其卓越的稳定性和容易注射的性能。 Draxxin可从注射位置快速吸收并分配到肺,浓度比在血浆中高60倍。 Draxxin拥有一个较长的治疗期,用于治疗和防御呼吸道疾病,与其它的注射兽用抗生素比,主要通过减缓托拉霉素从目标组织中的排除完成。这归结于病原物对药物的长时间暴露。 Draxxin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单剂治疗过程,将劳动量和处置压力降到最小,研究表明对治疗的快速反应和卓越效果防御了自然发生的呼吸道疾病。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欧盟在PCV-2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最新成果:控制猪圆环病毒学,改善食品质量及安全性。本研究团体得到了欧盟SSA的支持,旨在进行PCYD的宣传、培训、诊断在欧盟范围内进行。
  • 摘要:猪痢疾和肠道螺旋体病是由短螺菌属种的一类螺旋菌引起的猪特有的肠道传染病。自从1921年由美国首次报道以来,猪痢疾一直被广泛研究,目前对于该疾病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猪痢疾的临床症状显著,以腹泻、下痢时粪便中带有血液或黏液为特征,可持续数天,最终表现为康复、死亡或持续性慢性腹泻.猪痢疾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本病可使猪死亡,在未接受治疗的猪群中,死亡率高达25%。同时它还导致康复猪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降低.在感染过该病的猪场,其断奶仔猪和饲养猪群的经济价值都会受其影响而降低.本病的原发性病原体为猪痢疾蛇形螺旋体,是一种厌氧型螺旋菌,其生理生化特征以及抗原免疫性已经确定,基因组测序也已经完成。实验证明,猪痢疾蛇形螺旋体能够导致猪复发性腹泻.该菌经口感染,污染的饲料和水源,大肠内带菌的粪便、有机物、肠道黏膜等都可以成为感染源.粪便中带有大量黏液,或夹杂有血液或黏膜组织,这些都是感染该病的临床症状。感染后,血清学检测发现猪体内的抗体水平上升,但是体液免疫是不够的。而且产生免疫的猪,对于其它血清型的病原菌也不具有足够的抵抗力。感染后,猪肠道内的病变持续时间长,即使临床症状已经消失了,肠道内的病变还在持续.病猪、临床康复猪和无症状的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经粪便排菌,病原体污染环境和饲料、水源,经消化道感染,从而导致了本病的进一步发生和流行。本文介绍了猪痢疾和肠道螺旋菌病的控制和影响治疗的因素等等内容。
  • 摘要:猪胸膜肺炎和猪革拉斯氏病分别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所引起的几乎所有猪都能感染的主要传染病。本综述将简要的介绍一下澳大利亚养猪业的概况,说明一下做猪病研究的资金来源,然后重点阐述一下作者在猪胸膜肺炎和猪革拉斯氏病上的研究现况和进展。
  • 摘要: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它给包括亚洲各国在内的全球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讨论了疫区疫苗免疫保护机制和成功免疫所需的关键因素。在泰国开展的一系列试验表明,细胞免疫在抵抗猪瘟病毒感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猪瘟弱毒苗可以诱导完全的保护。然而,其中有几个因素,包括母源抗体、首免日龄、免疫方案、其他病原引起的并发症,特别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感染,能够显著影响猪瘟疫苗的田间试验效果。研究结果凸现了抗体监测和其他用于检测猪群免疫状态、配套免疫方案的诊断方法的重要性。
  •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增生性肠病(PPE)有三种主要类型,即慢性型、亚临床型和急性型。虽然该病在不同猪场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同,但其病原都是胞内劳森菌。该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完成。不同猪的身上可能带有自身的胞内劳森菌,但看起来在不同国家不同猪场分离的菌株似乎都为同一株,这可能是通过猪只在全球各地的流通而传播所致。本文内容包括: 慢性型和亚临床型增生性肠病的临床症状 慢性型和亚临床型增生性肠炎的传播 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肠病的传播 增生性肠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 摘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革兰氏阴性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自从1990年该病第一次被发现以来,中国养猪业15年来一直面临着和其它国家十年前所面临同样的问题,即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然而,在大量接种疫苗后,加上有效的治疗和合理的管理,该病的发病率大幅度的减少,养猪户们的利润在不断的增加。本文主要阐述目前中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研究进展及其主要相关技术。
  • 摘要:自蓝耳病第一次在中国爆发以来,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蔓延,给中国的养猪业带来了严重危害。据Yan等人估算:2003年,在中国特别是大农场,这种病的患病率达80%。这篇文章探讨中国十个主要猪养殖区域的4-5个农场中猪的血清学检测状况。通过血清学检测来确定蓝耳病毒的感染状况,为养殖户及兽医制定合适的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 摘要:猪的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由病原体(细菌和病毒),不良的饲养条件以及不当的管理方式等因素所导致的呼吸系统免疫力低下的疾病。通常大多兽医诊断实验室都认为蓝耳病病毒(PRRSv)、猪肺炎支原体(Mh)和猪流感病毒(SIV)是该疾病的原发性病原体,而猪链球菌(S.s)、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Hp)、猪巴氏杆菌(Pm)和猪胸膜性肺炎放线杆菌(APP)则是继发性病原菌。PRDC可以导致平均日增重的下降,降低日粮转化率,并增加病死率和流产率。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Ingelvac(R)PRRSMLV的效价进行评估,同时检测其保护PRDC感染仔猪(5~6周龄)的能力。
  •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自1996年在我国许多规模化猪场引起"流产风暴"以来已过去10个年头了,当前本病仍然是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的首要疫病,危害甚大,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就当前猪蓝耳病流行的新特点与防控技术谈点意见,供同仁们参考。
  • 摘要:控制和根除伪狂犬病已经成为中国养猪业的挑战,尤其对于猪养殖密度较高的场区,尽管gE缺失疫苗已被广泛的接种于不同的猪群.根除计划最为最重要是找出针对伪狂犬的流行病学根除方法,并制定出净化不同种群中伪狂犬病的完美计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精度已经可以达到利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伪狂犬gE抗原的相应抗体鉴别出伪狂犬病毒野毒.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中国多种不同规模猪群伪狂犬病血清阳性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改进其控制计划.
  • 摘要:自从1995年加拿大首次发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以来,这种疾病便在世界许多其他国家陆续被发现,亚洲发表的大多数报告都是关于猪群有或无PCV-2(圆环病毒)临床症状的实验室调查和检测。目前,有些兽医专业人士和猪场农场主有对于本病的所做的口头报道,但是仍然缺乏对于PMWS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开报告.因此,目前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有猪病经验的兽医人士所做的调查来搜集关于PMWS的流行病学信息以及本病对亚洲养猪业的影响。该研究在五个地区开展调查:泰国、台湾、菲律宾、南韩和中国,为了便于该调查问卷在这五个地区顺利进行,把调查问卷翻译成当地语言,总共有61名兽医从业人员参与这项调查。
  • 摘要:2005年12月中旬,原阳县官场乡某养猪场饲养的一批80日龄的育肥猪,出现了以呼吸困难、衰竭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多处治疗,仍不见好转,且大批死亡.最后经诊断,定为猪圆环病毒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本文对这次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了介绍,并且进行了小结。
  • 摘要:重组鸡痘病毒vUTAL3CP1是本实验室所构建的,表达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和蛋白酶3C基因的活载体疫苗。本实验以vUTAL3CP1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观察、病理组织学检测、病毒培养等方法检测在猪体内毒性,病毒存留时间;利用PCR方法检测重组鸡痘病毒的核酸在猪体内分布及存留时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病毒蛋白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验证其生物安全性,为后期大动物试验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 摘要:猪流行性感冒病毒是众所周知的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毒之一。由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影响养殖成本和效率而使得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受到极大的关注.同时也认为,SIV主要影响猪只的增重.用针对猪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疫苗免疫是减少和控制野毒株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菲律宾八打雁市的一个两点饲养模式的猪场进行了一种SIV疫苗的田间试验.该猪场育肥猪呈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并且自11周龄以后猪的生长参数和存活率均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特定条件下GRIPORK?疫苗对猪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猪流行性感冒疫苗免疫能改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减少对生长的不良影响。免疫效果的好坏主要依赖于正确的诊断(特别是血清型的确定)和在特定的情况下共存的其他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病原对猪流感病毒的影响。大多数猪流行性感冒免疫失败与诊断错误或错误估计SIV在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中所占的比重有关。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只有当猪场有猪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且确定其临床症状主要由SN引起时,应用猪流行性感冒病毒疫苗免疫才能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和有效地降低养殖成本。
  • 摘要:猪增生性肠炎(PPE),又叫回肠炎,是猪的一种肠道疾病,此病遍布全球,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慢性感染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和肠腺病,急性感染则表现为出血性肠病。慢性PPE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猪,患病猪最初表现为体重增加减慢.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在饲料中添加林可霉素(林可霉素,辉瑞药厂)的药物疗法和/或接种回肠炎疫苗,对无回肠炎史猪群中经人工感染细胞内劳森菌猪的临床效果和经济作用。 材料和方法:利用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将192头无临床症状的,约3-4周龄的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为:1)感染,未处理的对照组;2)感染,在感染之前,每一吨饲料中添加100克林可霉素,连续饲养21天,然后每间隔3周,每1吨饲料中添加40克林可霉素饲养一周,直到屠宰.3)感染,用硫代硫酸盐处理饮用水,根据开始试验时的标记,用回肠炎疫苗接种.4)感染,林可霉素药物疗法(和第2组的处理程序一样)和疫苗接种(和第3组的处理程序一样)复合使用。根据它们的体重和不同的处理组,用适当的饲料进行饲养,一共大约为167天,一共8个猪圈,每个猪圈的6头猪是在试验中进行处理的,在试验开始时的28天时,用1.4×108个菌的细胞内劳森菌粘膜匀浆对每头猪进行口服感染。记录对猪的饲料摄入量、体重增加、体态和排泄物的粘稠度等临床症状,用5%的显著性水平(p<0.05)评价试验的统计学差异。 讨论和结果:在试验条件下,幼猪在7-8周时人工感染细胞内劳森菌,用林可霉素+回肠炎疫苗或者单独用林可霉素进行治疗比单独用回肠炎疫苗进行治疗,可导致更少的猪腹泻,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 摘要:土拉霉素在治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感染中只使用一次。此时给予2.5 mg/kg体重肌肉注射.本试验中感染前3~11日给予托拉菌素,随后用APP血清-5的鼻内接种,并对猪的临床疾病进行抗菌剂持续效果评估的研究。
  • 摘要:猪用EXCEDE(R)(辉瑞动物保健品公司)是一种独特的即用型头孢噻呋悬浮液,可持续释放.它采用一种完全的处理通过单一的肌肉注射(5mg头孢噻呋等价物(CE)/kg体重)剂量,来抵御主要的猪呼吸病原体。本研究旨在给予猪EXCEDE(R)1~13日前气管接种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高毒力菌株(血清-5),进行临床评估抗菌效力的持续时间。
  •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给猪单一的肌肉注射头孢噻呋自由酸5mg/kg体重(BW)后与血浆中代谢物有关的头孢噻呋、去呋喃甲酰头孢噻呋的药物代谢动力学(PK),给予的是头孢噻呋水晶自由酸悬浊液(猪用EXCEDE(R)辉瑞动物保健品公司)。
  • 摘要:猪回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也称回肠炎,属胞内劳森菌全球性肠道疾病。致病物是劳森菌。PPE发生时,其症状表现为慢性坏死肠炎和猪小肠腺病(PIA),急性的出血形式即为出血性肠病。慢性PPE,最普通的疾病形式,发生在猪生长6~20周时,主要出现短暂重量增加速度降低.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对猪进行林肯霉素(林肯霉素(R),辉瑞动物保健品公司)药物喂养和/或回肠疫苗(Enterisol(R)Ileitis;Boehringer Ingelheim)接种疫苗对经济和临床的影响,这些猪必须无回肠炎的临床史,并未用劳森菌菌株进行过人工感染。
  • 摘要:欧盟于2006年1月1日停止了猪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类的生长促进剂。根据丹麦经验,治疗下痢机会增加,主要是生长猪和育肥猪的回肠炎及毛样螺旋体的混合感染。同时因为停止使用盐霉素,使得我们有机会以支原净(对劳森菌,痢疾螺旋体,毛样螺旋体有效)的治疗剂量做试验,已发展一套针对这些混合感染的策略性控制方法。本试验测定了支原净在一个育肥猪受到肠道混合感染的农场之临床效果以及对生长性能和经济参数的影响。
  • 摘要:在控制霉形体的各种方法中,可在第一生产阶段的饲料中添加药物,以减少病原定植和临床症状的出现.已有几种抗生素对攻毒的仔猪治疗效果的报告,如Thacker E等的金霉素报告;Clark K等的替米考星报告和Morgan等的pleuromulin报告.在所有的报告中,连续使用3~4周药物后,均可部分限制肺炎霉形体的定植.纽弗罗是甲砜霉素的衍生物,在体外试验中,它对霉形体很敏感。本试验的目的是在饲料中添加纽弗罗,评价其治疗接种霉形体猪的临床效果和病理作用。
  • 摘要:本试验目的是评价肌肉注射纽弗罗来治疗猪呼吸道综合症与丹诺氟沙星的效果对比.本试验选取200头有急性呼吸道病症状的育成猪,随机分成2组。纽弗罗组(FFC)(肌肉注射2次,间隔48小时)和诺氟沙星组(DAN)(连续3天肌肉注射3针)。所有猪在0~9天都要进行临床检查。主要观测以下临床参数:腹泻、咳嗽、鼻腔分泌物、精神状态、全身性副作用、局部反应、死亡率。试验中的两种治疗方法都是安全有效的。在试验第4天和第9天,纽弗罗组显示出比丹诺氟沙星组更高的成功率[P<0.05]本试验证实了纽弗罗在治疗猪呼吸道综合症上良好的临床效果。
  • 摘要:随着养猪业的飞跃发展和饲养方式以及规模的改变,使猪病规律发生了变化,猪病的种类和范围也相应扩大,疫情日益复杂,给养猪业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运用于兽医当追溯到人类开始驯化野生动物并将其转变为家畜的时期.目前由于国内外抗生素、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使很多病原菌产生了耐药菌株,同时,药物残留成为食品卫生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药系天然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因而,用中药防治猪黄白痢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中药防治猪黄白痢病的临床应用现状、机理研究进展以及中药防治猪黄白痢病的前景与展望.
  • 摘要: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猪肉的持续需求将继续给全球的猪肉供应带来压力。增加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饲养公猪而无需外科去势。与公猪相比,去势的饲料系数较小,通常生长速度慢且瘦肉少.然而,源于公猪的猪肉有一种令人讨厌的气味和味道,即"公猪膻味"。Improvac是一种控制公猪膻味的疫苗,为猪肉生产者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新型工具.Improvac使养猪生产者不用对公猪施行外科去势,也能获得无公猪膻味的自然生长和畜体质量优势。本研究在于评估Improvac免疫的未去势公猪与外科去势公猪的生长发育状况及畜体质量。
  • 摘要:猪链球菌是现代危害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的病原,目前,共有35种血清型。从荷兰第一例第一例猪链球菌感染报导开始,在所有重视养猪业的国家都有报道,且在很长的一段时期,这类微生物的感染伴随现代化和集约化的管理而发生的。本文对猪链球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临床表现和病变、流行病学等等内容。
  • 摘要:A型猪流感病毒(STV)是一种发现已久的病原.在亚洲,这种病原曾多次导致猪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爆发.几年前,人们并不认为猪流感病毒是引起猪呼吸系统综合症的主要病原,而是认为更为流行、更为复杂病原,如猪繁殖于呼吸系统综合症病毒(PRRSV)、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Ⅱ型猪瘟病毒(PCV-2)是其主要病原.但是,猪流感病毒在育肥猪中似乎越来越流行,在猪呼吸系统综合症中也变的更加常见。越来越多的病例被诊断为SIV,这可能是因为兽医工作者越来越关心流感病毒(特别是因为同时期禽流感的爆发,人们有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去检测SIV),也可能是因为SIV在PRDC中本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事实上,随着SIV的不断发现,人们越来越感觉到SIV威胁的存在。本文对猪感病毒的临床表现进行了介绍、并且对猪感病毒与其他病原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猪呼吸系统综合症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探讨,认为对临床上发生慢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育肥猪必须进行规范的5IV的诊断和检测。
  • 摘要: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在猪场之间的间接传播十分频繁,使得PRRS的防制极为困难,也很难保证PRRS阴性区域的存在,特别是在猪场密度极高的地方更是如此.执行仔猪接种PRRS疫苗免疫方案是减少猪在保育期和育肥期由于感染发病导致经济损失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田间和实验研究结果也表明这种方法是确实有效的。本文简要地总结了部分的研究结果,并且对于疫苗免疫没有得到满意结果的原因做出一定的解释.
  • 摘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给世界各地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分型作为当前菌株鉴定的金规则已经成为流行病学监控主要手段,为进行正确治疗,防疫疾病或实施扑灭计划提供了有用的指导.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有16种血清型(1-4,5a,5b,6-15),在不同区域流行着不同优势血清型。经典的血清分型方法是利用兔血清与不同表面多糖之间发生的免疫反应。传统的血清分型的方法包括补体结合实验,间接血凝实验,ELISA,凝集实验,乳胶凝集反应,间接荧光抗体标记技术,免疫扩散,环状沉淀试验.这些实验都有共同的缺陷:个别批次被检验的血清检验结果重复性不好,而且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有着交叉反应,如在3、6、和8型之间存在交叉反应。为了避免使用免疫学方法,研究们选择了基因分型的方法,如利用多重PCR反应可以鉴定血清型为2、5、6和8型的菌株.现在本文介绍一种3型菌的特异PCR,它可以和Apx Ⅳ基因的特异PCR组合成多重PCR.其他用于流行病学和的鉴定研究方法还有核糖分型,核糖体基因间区域序列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限制酶切指纹,aroA基因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16S RNA的序列分析,RAPD分析和脉冲场凝胶电泳等等。目前,通过分析表达了ApxⅠ-Ⅲ和外膜蛋白OmlA的基因已经用于基因分型。然而通过己发表的三篇论文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进行多位点。酶电泳分析(MLEE)研究,可以推测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将会是这种重要病原菌在流行病学和进化研究中的一个有用的工具.MLST包含互不相邻而分散于基因组中可能和免疫选择相关的7个看家基因的DNA序列.MLST不同与传统实验室技术所产生的含糊数据,它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全世界其他实验室快速分享数据。通过检测从丹麦,中国和英国分离菌株所得到的前期数据显示:MLST在血清分型上更清晰确切,而且在流行病学研究和从微观(动物)与宏观(所有生物)上理解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进化都显示出了重要性。
  • 摘要:自1888年日本首次报道猪瘟以来,该病已给日本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从1996年开始,十年来,在各相关部门及猪场的配合下,日本国内通过对猪群免疫接种一种有效、安全的猪瘟疫苗对该病进行根除.本报告对猪瘟在日本国内的成功控制和根除进行了阐述。
  • 摘要:加拿大的两个农场在控制PRRS方面遇到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出现在从仔猪哺乳至出栏阶段,同时在整个饲养培育体系中的各个环节中都有问题。在其中较小的农场里,通过接种疫苗仔猪死亡率从21%降至2%以内。第二个农场在引进猪之前大约二周,对进行了免疫接种.接种疫苗的17批猪群的平均死亡率是6.1%。在第一次接种的4批猪群的平均死亡率是2.9%。在这两个农场中,使用的疫苗都是Ingelvac PRRS MLV.疫苗株和这两个农场的野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仅为85.9%和87.3%。该结果表明即使在疫苗株和野生株同源性低的情况下,交叉保护也能达到很好的保护效果。有多种方法控制处于生长期猪的PRRS,疫苗接种是其中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加拿大两个农场控制PRRS的经验,介绍减少PRRSV引起的相关损失的方法。
  • 摘要:受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与其它呼吸系统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猪,会出现呼吸道病综合征.支原体感染是影响PRRS严重程度的最重要因素。一般通过饲料、饮水和注射给药来控制支原体感染。然而,在PRRS临床症状期间,猪会减少摄食,从而导致从饲料中获取抗菌素的剂量降低.注射虽然可以确保病猪获得抗菌素剂量,但耗费时间和增加工作量,可能会给感染猪造成应激,导致猪群呼吸系统紊乱的严重程度增加[1].在这种情况下,饮水给药显得更为适合,特别是在热带国家的炎热气候下,病猪仍会饮水,能正常获得抗菌素。该研究将显示感染PRRS的猪群在断奶-肥育阶段饮水给药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饮水给药能减小PRRS的严重程度,减少猪群中混合感染PRRS、支原体和其它细菌所造成的肺脏损伤。饮水投放大剂量药物的良好途径,因为这种口服方式易于减少猪的应激。但本途径需考虑时间和水资源的浪费所带来的损失。在本研究中,通过计算体重,用100-200L饮用水来稀释所有计算好的药物,每天上午8:30-9:00对实验组猪饮水给药,从而解决浪费问题。
  • 摘要: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性病,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迟发性或者隐性感染,急性感染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很好的免疫预防效果,但与此同时,也导致感染野毒猪和疫苗免疫猪难以区分,另外,弱毒疫苗也会由于母源抗体干扰而导致免疫失败.所以,探索一种新的猪瘟防治策略是非常必要的。衣壳蛋白靶向灭活策略(capsid-targeted viral inactivation,CTVI)是最近新发现的抗病毒策略,该策略采用病毒的衣壳蛋白和降解性酶(如核酸酶)的融合蛋白,在病毒组装时随着衣壳蛋白的装配将降解性酶定位到子代病毒粒子中,并从内部降解病毒核酸,从而达到灭活病毒的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索CTVI策略应用于抗猪瘟病毒感染的可行性。本研究表明,融合蛋白Cap-SN具有核酸酶活性。并且能够在病毒组装时装配到子代病毒中,导致病毒RNA的降解,从而使感染猪瘟病毒的PK15细胞的子代病毒滴度降低((100-1000倍以上)。因此,猪瘟病毒特别适合于应用衣壳蛋白靶向灭活策略。结果表明,衣壳蛋白靶向灭活策略可作为一种抗猪瘟病毒感染的新型抗病毒策略。
  • 摘要:猪瘟疫苗的乳前免疫,又叫超免,一般认为猪场受到猪瘟危胁时应对初生仔猪进行超免,以保护仔猪免受猪瘟的感染;但从免疫学原理上分析,超免可能会破坏初生仔猪的免疫系统,影响仔猪的后续生长发育.初生仔猪的超免或不超免,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为摸索适合本公司的免疫程序,特选择4个猪场(A、B、C和D场)用于超免与不超免的田间试验,按不同时间段采血检测猪瘟抗体,进行免疫效果的评估.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肺炎支原体肺炎(气喘病),是猪呼吸道综合征中发病率最高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猪产品的产量。猪肺炎支原体疫苗可以减少气喘病的发生。不过如何制定最合理的猪肺炎支原体免疫程序一直是各猪场讨论的热点。为了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首先了解多大年龄的猪最易感猪肺炎支原体是十分重要的,在临床上保育猪患气喘病已被广泛认知,现已证明猪肺炎支原体同样感染幼龄猪.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去评估在一个同时有仔猪和成年猪的猪场中,24-42日龄的猪的肺中是否存在猪肺炎支原体。这一研究可以为建立最合理的猪肺炎支原体免疫程序提供供参考。本试验在菲律宾12个不同的拥有仔猪到成年猪各年龄段猪的猪场进行,而且这些猪场保育猪已被确诊感染了猪肺炎支原体。这些猪场有母猪400-6000头不等。各猪场从健康猪群中随机挑取28-42日龄(平均年龄34.3日龄)仔猪并检测,平均每个猪场的检测9.3头(7-20头不等)。把被检测的肺组织送到菲律宾兽医诊断中心,肺通过支气管拭子和肺软组织采样做PCR,如先前描述那样处理样品,提取DNA做PCR扩增和样品检测。本研究建议对仔猪使用猪肺炎支原体诊断技术,以建立更好的保护措施和治疗方案,另外本研究支持在猪场重点对仔猪使用猪肺炎支原体疫苗,从而阻止气喘病在后期带来不必要的损坏。
  • 摘要:戊型肝炎病毒是Hepeviridae家族Hepevirus中的唯一成员.人类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亚洲、非洲和墨西哥许多地方急性散发性肝炎的主要原因。戊型肝炎病毒分布全球,经消化道传播,也能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全球有几个种戊型肝炎病毒,这意味着戊型肝炎病毒可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第一株动物戊型肝炎病毒,即猪戊型肝炎病毒,是1997年美国学者从当地仔猪上来的。从那时开始,人们就在思考戊型肝炎病毒是否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类与猪的戊型肝炎病毒分离体在核苷酸序列上有极高相似性说明了戊型肝炎病毒在种间传播的可能性,而且在交叉物种实验中,猪戊型肝炎病毒可以感染黑猩猩,人类戊型肝炎病毒可以感染猪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这项研究的目标在于评价泰国西部的猪戊型病毒抗体,而这一地区的大型综合猪场将为今后的生产研究提供有利条件。这项研究表明,所有被测的猪(1-4个月龄)都对戊型肝炎病毒杭体呈阳性,而以前的研究报告表明只有3月龄或比三个月大的猪血清呈阳性(Meng et al.1999)。
  • 摘要:猪肺炎支原体(MHYO)增加了感染期猪Ⅱ型环病毒的复制,加重了PCV-2刺激损伤和断奶后多系统消耗综合症。一些研究报告显示,与安慰剂或水助剂相比,油佐剂MHYO疫苗可能会增加PVC2的复制和损伤,或PMWS的出现几率。然而,其它报告未证明MHYO接种疫苗或油佐剂与PMWS的临床症状表现相关。本研究评估MHYO接种疫苗在临床参数上的效果和使用MHYO及PCV-2猪的经济性能。
  • 摘要:猪增生性肠炎是由一种专性的胞内寄生菌-胞内劳森菌引起育肥猪及成年猪的一种传染性肠道疾病。为了更好的治疗和控制猪增生性肠炎,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在世界范围内分离到的LI菌株很少,所以关于它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报道也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测定从美国及欧洲地区感染猪分离到的10株LI菌在体外试验中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在本研究中,卡巴氧、泰妙菌素和沃尼妙林对胞内劳森菌的体外活性显示出了一个最低抑菌浓度,而林可霉素对大多数LI菌株都表现出较高的MICs,然而,用组织培养法测定细胞内生物的MIC检验标准还没有被报道过。因此,在被关注的药物中,哪种抗菌药物浓度是最为敏感,目前仍然不清楚.基于此MIC结果,可以发现欧洲分离株比美国分离株在细胞内外均显示更低的MIC值更为敏感。总之,体外活性结果表明每一株胞内劳森菌对不同药物都有不同的敏感性,总的来说,在体外,胞内劳森菌对卡巴氧,泰妙菌素,沃尼妙林最为敏感。
  • 摘要:源于各方对养猪产业的外界压力,导致猪肉生产者在提高环境性能和动物保健的同时,不得不比以往更有效率。Improvac(R)(辉瑞动物保健品公司)是第一个用于去除公猪膻味的商品化疫苗,为猪肉生产者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新型工具.本文报道了澳大利亚市场调查的主要发现--消费者对公猪膻味和应用Improvac(免疫疫苗)对其进行控制的态度。
  • 摘要:一些非去势的公猪肉可能有一种令人讨厌的气味及味道,即"公猪膻味"。因此世界上大多数的公猪采用外科去势。与去势公猪相比,非去势的饲料转换系数较小,通常生长速度慢且瘦肉少,并产生较多的废物.涉及去势的动物福利及也有增加.Improvac是一种控制公猪膻味的疫苗,为猪肉生产者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新型工具.通过提供动物福利和环境友好选择,Improvac使生产者获得非去势公猪自然生长和胴体质量优势(但无膻味)。本研究比较了Improvac免疫公猪与母猪、去势公猪的感观品质及消费者可接受性。
  • 摘要:在美国,猪肉生产者的主要目的是以低廉成本获得高质量产品.增加效率的一个主要途径是以饲养未去势的猪代替去势猪.然而,未去势的公猪肉可能存在这一种令人讨厌的气味或滋味,即"公猪膻味"。公猪膻味所含的化学物质包括5α-酯酮(5α-雄甾-16-烯-3-酮)、睾丸类固醇、粪臭素(一种内脏中色氨酸崩解的产物)。本次通过在美国调查进入食物链的背后脂肪猪肉中的化学物质5α-酯酮、粪臭素的化学调查、嗅觉评价来评定公猪膻味,决定嗅觉评价是否与这些化学物质有关联.来自阉猪、小母猪、大母猪、公猪的背后脂肪用于建立膻味量化基线并确定这些化合物.
  • 摘要:Improvac(R)是第一个控制公猪膻味的商品化疫苗(辉瑞动物保健品公司),为猪肉生产者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Improvac疫苗刺激猪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以抑制GnRF,抑制睾丸功能,减少屠宰时公猪肉的膻味.与外科去势相比,其通常在猪的早期开始,Improvac免疫去势安排在接近屠宰时进行,使生产者利用饲养未去势猪的自然生产效率。然而此项新技术可能会引起人们对猪肉中可能残留的免疫原存在疑问.本研究将评论证明Improvac不是全身分布或口服后无抗原性,即使增加剂量,但仍可安全食用的资料、在对猪和老鼠进行的研究清晰证明,Improvac抗原不是全身利用或通过口服产生抗原的,即使在超量口服时也是如此。考虑到抗原的蛋白质特性以及易于消化的特点,这些结果在意料之中。这些资料是安全的一部分,已提交至国家管理机构,以支持源于用Improvac免疫的公猪肉对人类消费是安全的。截至日前,许可Improvac应用的全部注册机构己经给予Improvac绿色通道待遇。
  • 摘要:猪2型圆环病毒不但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还与许多其它的重要猪病密切相关,比如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增生性和坏死性肺炎(PNP),先天性震颤(CT),围产期心肌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以及母猪繁殖障碍等。自1991年PCV2首次在加拿大暴发后,PCV2在全世界迅速蔓延,目前世界上主要养猪国家都报道了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发生,Allan G在其撰写的文章中将PCV2称为一个"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猪2型圆环病毒已经成为世界养猪业的大敌,PCV2的高带毒率及其引起的免疫抑制及消耗性疾病,给全球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PCV2免疫保护基因ORF2的真核表达、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应研究等等内容。
  • 摘要:养猪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生猪的存栏量和出栏量均占世界第一.但近年来,我国养猪业的传染病愈来愈复杂,在众多的病因中,病毒引起的疾病首当其冲,如猪瘟、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等。疫苗由于免疫程序、运输、使用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部分病毒性传染病无法用疫苗控制,而且疫苗对传染病没有治疗作用。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猪病毒病一直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干扰素(Interferon,IFN)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已有一些基因工程干扰素产品,在防制人类和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上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本实验对猪α干扰素进行研究,旨在能将之用于预防和治疗猪的病毒性疾病。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地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出猪α干扰素,该表达蛋白能够干扰VSV病毒在Vero上的复制。用该干扰素紧急预防和治疗以蓝耳病毒为主要病原的猪病毒性传染病,获得了80%的治愈率。表明该干扰素在猪病毒性传染病的紧急预防和治疗方面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对2周龄以内仔猪高度致死率为特征,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具有感染性。全长约28.5kb,包括8个功能基因,可编码4个结构蛋白(纤突蛋白S、外膜蛋白sM、膜蛋白M、核衣壳蛋白N)和4个非结构蛋白。病毒感染细胞后,首先在自身编码RNA复制酶的作用下产生负链RNA,然后在转录酶的参与下,合成子代RNA和7个亚基因mRNAs.基因组5'端20kb为ORF1,编码复制酶聚蛋白,即PP1a和PP1ab,其余3'端8.3kb包括mRNAs表达的全部基因,病毒基因组顺序为5'-ORF1-s-3a-3b-sm-m-n-7-3'.迄今GenBank仅公布了2株TGEV全基因组序列(PUR46-MAD,NC002306和TS,DQ201447)。目前,国外学者己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拯救出了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然后在体外对病毒基因组进行人工操作,研究病毒复制、致病机制及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关系。本文对TGEVSC-Y株基因组进行了克隆和测序,这为SC-Y株的亲源关系判定提供了分子理论依据,也为研究病毒基因功能及进一步开展TGEV反向遗传打下了良好基础。
  • 摘要:中国养猪业发展迅速,已在世界养猪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近5年来中国养猪存栏量年均递增14%,到2005年中国养猪存栏数已达到世界总存栏的51%。目前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猪传染病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和繁殖障碍性疾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为猪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乙型脑炎病毒,以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大肠肝菌等。为防制传染病,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研制了针对各种传染病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包括基因缺失疫苗、活病毒/细菌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同时研制了胶体金诊断试纸条、ELISA和乳胶凝集等快速、简便、适于基层和现场使用的诊断试剂盒,适合进行高通量检测的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技术,以及可用于区分免疫动物和野毒感染、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试剂盒.
  • 摘要:从2006年6月起,一场被称为"高热病"或"无名高热症"的疫病在中国的一些猪场以不同数量和规模呈灾难性地爆发,造成对养猪业的巨大恐慌.起初,这种疫病在南方的好几个省出现,然后又通过几个主要的猪生产地区迅速蔓延.直到现在,此病仍然无法控制,而且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同时在一些流行地区,如华北地区,疫病形势依然严峻.甚至在一些此病源发的地区,有大量猪场在9月后仍被感染。这一疫病的出现和流行给中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一些严重爆发此病的地区,猪的总量下降了60%,而一些中型和小型的养猪场则因此被迫关闭.据官方估计,有超过1000万头猪在这场疫病爆发中死亡和被销毁.本文对该病的传播特点和可能病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