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二届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大会暨中法靶向放疗论坛
第二届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大会暨中法靶向放疗论坛

第二届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大会暨中法靶向放疗论坛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08-11-07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大会暨中法靶向放疗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射波刀(赛博刀)是图象引导立体定向放疗机器人,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吸取了以往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全新肿瘤治疗技术,是医学史上唯一精准度在1mm以下、不需要钉子固定头架而能治疗颅内与全身肿瘤的放射外科设备。本文介绍了射波刀的结构,阐述了射波刀的成长过程,浅谈了射波刀的创新点,探讨了射波刀的临床优势,分析了射波刀的适应症。
  • 摘要:新版《剑桥医学史》指出,“医学确实已经征服了许多严重疾病,缓解了疼痛,它的目标已经不再如此清楚,它的授权已变得混乱。它的目的是什么?它在哪里停止?它的主要责任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尽可能地维持人们活着吗?它的变化已经使人们更健康地生活吗?医学有时似乎由主要发展它的技术能力感兴趣的精英领导,而他们很少考虑它的目的和价值,甚至个体的痛苦。”这一论述在我们的肿瘤治疗中,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肿瘤治疗的现状和思考,阐述了人文关怀的定义,浅谈了人文关怀的体现方面。
  • 摘要: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目前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仍是其最主要的治疗选择。近些年来,由于伽玛刀这一微创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垂体瘤患者接受了伽玛刀治疗,本文介绍了作者1996年~2002年对426例垂体瘤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症状的变化,阐述了伽玛刀适应证的选择。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波凝固(PMCT)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可行性。rn 资料与方法:脊柱转移瘤患者10例,共14个椎体,应用PMCT联合PVP治疗.在CT和C型臂X光机引导下分别行PMCT及PVP,观察术后止痛效果、脊椎稳定性及并发症情况.rn 结果:10例14个椎体治疗全部成功.术后患者疼痛在6~72 h内均不同程度缓解,其中CR 5例7个椎体;PR 3例5个椎体;MR 2例3个椎体;NR 0例.病变脊椎稳定性良好,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22月效果良好。rn 结论:PMCT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是确实可行有效的.
  • 摘要:据估计2000年全世界乳腺癌患者超过100万人。我国上海市1999年市区乳腺癌患者发病人数为1615人,发病率为51.9/10万,占妇女癌症首位。随着外科、放疗及化疗的进步,乳腺癌的治愈率已相当高。目前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有两个热点,一为保乳术,二为减少传统根治术及术后外放疗的并发症。rn 本文介绍了组织间放疗、中医、超声靶向无创热化疗与乳腺癌保乳的关系,分析了瘤块切除及相应腋淋巴清除,乳腺及相应淋巴区I-125粒子植入术的保乳手术,阐述了该手术方法。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KRAS基因突变与否对疗效的预测性。rn 方法:对经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方案治疗且可评价疗效的1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其疗效进行分析,并对有蜡块的患者进行KRAS基因测定,分析其突变与否与疗效的相关性。rn 结果:15例患者治疗后取得部分缓解(PR)4例,病情稳定(SD)7例,疾病进展(PD)4例,客观有效率(ORR)26.7%,疾病控制率(DCR)73.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16周.主要的毒性反应是痤疮样皮疹、腹泻和骨髓抑制.痤疮样皮疹发生率为80%((Ⅰ度7例,Ⅱ度4例,Ⅲ度1例).腹泻发生率为46.7%,Ⅰ度3例,Ⅱ度3例,Ⅲ度1例.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0%,白细胞Ⅲ度下降2例,Ⅱ度下降4例,Ⅰ度下降2例,血红蛋白Ⅱ度下降1例,Ⅰ度下降4例,血小板Ⅰ度下降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在出现痤疮样皮疹的12例患者中,PR 4例、SD 6例、PD 2例,ORR 33.3%,DCR 83.3%.12例患者进行KRAS基因检测中,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7例,疗效为PR2例,SD4例,PD1例,ORR28.6%,DCR 85.7%,中位TTP18周;KRAS基因突变的患者5例,疗效为PR1例,SD2例,PD2例,ORR 20%,DCR 60%,中位TTP 12周.rn 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效.除痤疮样皮疹外,毒性作用无明显增加.对于出现痤疮样皮疹患者提示获益可能.对于KRAS基因野生型的患者,预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对于KRAS基因突变型的患者,预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未能增加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草酸铂联合替加氟注射液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效果。rn 方法:12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分别接受方案A(31例)、B(33例)治疗.方案A:替加氟(方克)800mg/m2,CIV(24h),d1-d5:LV200mg/m2,ivgtt(2h),d1-d5,LOHP120mg/m2,ivgtt,d1.方案B:替加氟800mg/m2,CIV(24h),d1-d5,Avastin (15 mg/kg),ivgtt,d1。rn 结果:方案A为CR5例,PR14例,有效率61.3%:方案B为CR6例,PR15例,有效率为63.6%;方案B优于A方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5.9696,P=0.748)。rn 结论:替加氟、草酸铂联合贝伐单抗是治疗晚期大肠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
  • 摘要: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主要依据临床分期,是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本文介绍了1例直肠癌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综合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指出根据肿瘤病人个体情况,确定多种治疗方法合理联合或序贯应用的综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252锎(252Cf)中子腔内配合体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rn 方法:2000年12月~2004年12月,128例未接受过治疗的Ⅱ騛~Ⅲ骲宫颈癌患者首先用252Cf中子腔内照射,宫旁A点剂量8~10Gy/次,1次/周,共治疗4~5次,A点总剂量36~40Gy;中子治疗后第二天用60Co-Y射线盆腔外照射,全盆腔野前后对穿照射,2Gy/次,4次/周;外照射剂量20~25Gy后盆腔野中央挡铅4cm,继续四野照射至总剂量45~50 Gy.rn 结果:近期疗效:CR 95.3%,PR 4.7%.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93.5%,5年肿瘤局部控制率87.9%.3年生存率87.5%,5年生存率70%.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的临床预后有关.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4.7%,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7.8%,阴道挛缩、粘连发生率6.3%,迁延型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5.5%.rn 结论:252锎中子腔内配合体外照射治疗宫颈癌,患者能够耐受,局部控制率较高,放疗并发症较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摘要:宫颈癌是常见妇科肿瘤之一.虽然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应用已使宫颈癌手术率得予提高,但仍有不少患者由于肿瘤局部侵犯广泛致使无法手术切除,只能依赖于放化综合治疗,其中以同步放化疗效果最为确切.多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能改善肿瘤局部控制并减少远处转移机会,能使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提高12%和16%.目前同期化疗推荐以铂类为基础方案,肾功能受损患者可考虑采用卡铂替代顺铂.同步放化疗近期毒性高于单纯放疗,限制性毒性主要为骨髓抑制,但经有效支持治疗多可耐受;远期毒性与单纯放疗相比无明显差异.
  • 摘要:螺旋断层放疗机(TomoTherapy)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治疗肿瘤的CT机。其设计思想从一开始就是受到诊断CT的启发和影响,并由此一步步发展而来。螺旋断层放疗机外形和结构就是一台兆伏级的螺旋CT机,只是将传统CT机X线球管换成了一个小型6MV直线加速器。该加速器可产生双能兆伏级X射线,既可以象传统螺旋CT一样扫描病人,也可以用调强后的射线来治疗肿瘤病人。治疗过程相当于逆向CT重建,可以产生非常精确的,按照肿瘤形状分布的理想剂量分布。rn 本文介绍了螺旋断层放疗系统,阐述了螺旋断层放疗的独特性,浅谈了螺旋断层放疗的临床优势。
  • 摘要: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肿瘤是指通过影像学引导技术(超声、CT/MRI)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直接植入到肿瘤靶体积内或肿瘤周围,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本文介绍了永久性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专业术语,阐述了永久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总则,浅谈了永久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各论。
  • 摘要: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许多国家均居恶性肿瘤之首。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我国每年新增肺癌死亡病例数将超过100万,患病人数将居世界之首。在肺癌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患者就诊时80%已失去手术或综合根治治疗最佳时机。人类与肺癌抗争近一个世纪,然而,肺癌患者总的五年生存率在美国不到15%,我国则更低。rn 我国在肺癌的研究方面无论是基础或临床都做了非常丰富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然而,早期诊断无突破性进展,治疗上无确切有效的方法,多学科规范化治疗方案大多源于欧美经验,缺乏我国自己的能为临床提供正确指导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等一直扰我们,本文拟就目前我国有关NSCLC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探讨了确切的肿瘤分期,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法。
  • 摘要:肝癌是原发性肝痛(PHC)的简称,主要有肝细胞癌(HCC)、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世界范围内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男性为第七位,女性为第九位,每年约有26万人死于肝癌。在我国肝癌是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死亡11万,占世界死亡人数的40%。肝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首选手术切除。但是,我国肝癌患者多数有肝炎、肝硬化的病史,临床有80%左右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近期缓解率高,近年来成为不能手术治疗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TACE治疗的复发率高、远期疗效不理想。近年,现代放疗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治疗肝癌上获得了较常规放疗更好的疗效。因此,采用现代放疗技术综合治疗肝癌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倍受关注。rn 本文指出现代放射治疗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阐述了常规放疗时代治疗肝癌的局限,分析了现代放疗技术治疗肝癌的局限,浅谈了TACE和现代放疗的协同作用,探讨了现代放疗的时间-剂量分割模式,介绍了毒副作用和治疗效果。
  • 摘要:当我们谈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历史,就想到在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专家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目前我们临床工作中放射治疗:它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疗:瑞典静态式珈玛刀、国产旋转式头部珈玛刀、光子放射治疗仪(PRS)、射波刀、质子刀等均属于立体定向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范畴。rn 本文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历史,阐述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现状向更高层次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前进的必然性,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
  •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术在盆腔腹膜后难治性肿瘤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rn 方法:在CT定位、引导、术中实时监测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消融盆腔腹膜后肿瘤。rn 结果:①随访:80例中76例为不完全性冷冻,6例为完全性冷冻,随访最短3月,最长44月,1年生存率58.75%(47/80),2年生存率15%(12/80),3年生存率5%(4/80);平均手术时间172.4min;冷冻前后局部疼痛缓解率83.56%(61/73);②影像学观察:术后3周增强CT显示完全性冷冻者:肿瘤区呈无强化均匀低密度影,3-6月逐渐吸收缩小,多数不能完全吸收;74例不完全性冷冻者冷冻范围≥80%57例,肿瘤坏死区与强化的残留肿瘤组织并存,冷冻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冷冻范围<70%者多无明显获益.③并发症:冷冻术后臀部感染5例,2例并发脓肿;合并直肠上段肠瘘1例,经改道肠造瘘痊愈;冷冻术后一过性排尿困难者5例,经保留导尿3-5天恢复;术后发热反应3-7天,为吸收热;出现肿瘤"急惹"现象3例;皮肤冻伤4例。rn 结论:难治性局限性盆腔腹膜后肿瘤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术较为安全,完全冷冻灭活肿瘤组织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姑息性冷冻范围≥80%者,综合多种疗法临床获益明显.
  • 摘要: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心理状态.rn 方法:2000年7月~2005年7月,67例经药物和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放射剂量中位值是75Gy(70~80Gy),疗效评价采用患者自我报告疼痛的控制以及药物用量的变化,观察伽玛刀疗效,并通过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I-A)了解三叉神经痛患者伽玛刀术后主观感受.rn 结果:66例患者(92.4%)完成了随访,平均随访期33个月(8~60个月),58例患者(87.8%)报告疼痛缓解,疼痛缓解开始出现平均时间为3周(0~24周).1、2、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3%、23%和31%;21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17例接受再次伽玛刀治疗,14例有效;6例(8.9%)患者自觉患侧面部麻胀感,1例(二次治疗者)张口轻度受限.运用LSI-A评定三叉神经痛患者伽玛刀治疗后自我生活满意度改善情况.rn 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显著缓解疼痛以及提高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后2次伽玛刀治疗有效率高,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改善.
  • 摘要:三叉神经痛(TN)是颅神经疾病或神经源性疼痛中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痛。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触电样短暂而剧烈剧痛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将TN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二型,原发性系指隐源性神经系统体征,有病因或者病因尚未阐明;继发性则指目前影像学可查出三叉神经径路及其周围有器质性病变,且随病变发展表现出神经系统体征。rn 本文根据近年来临床观察,病理研究和动物实验等方面的资料,对原发性TN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放射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 摘要:目的:比较131I-美妥西单抗动脉灌注结合化疗栓塞(LTACE)与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rn 材料和方法:本组同期收治晚期肝癌患者72例,男性50例,女性22例,年龄34-86岁,平均57.8+/-12.4岁;其中29例行LTACE治疗,43例行常规TACE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者除年龄、门脉癌栓外,各项观测指标无组间差异.LTACE组,在肿瘤供血动脉缓慢注入37MBq/kg 131I-美妥西单抗后间歇30分钟,再以超液态碘油30ml与表阿霉素40mg混悬液栓塞直至血管铸型;TACE组,超液态碘油30ml与表阿霉素40mg混悬液栓塞直至血管铸型.治疗后,两组均行保肝和缓解栓塞相关症状的治疗.随访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各种生化实验室检查等,影像学随访采用CT和同位素显像.组间比较采用意向性分析,运用COX肿瘤生存模型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P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rn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白细胞的变化无组间差异;ECT扫描显示LTACE组131I-美妥西单抗摄取良好率为55.17%.两组病灶均有缩小,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近期存活率无明显差异.rn 结论:131I-美妥西单抗动脉灌注结合化疗栓塞与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长期疗效有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
  • 摘要:目的:观察氩氦刀冷冻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rn 方法:氩氦刀冷冻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rn 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不良反应轻微.术后1~3月咳嗽、胸痛、胸闷憋气症状均较术前有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有较明显的提高,术后生存期最短1个月,最长已超过48个月,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6.8%、15.7%、8.4%,中位生存期(MST)是19.8个月.rn 结论:氩氦刀局部冷冻联合全身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副作用小,消融效果明显的优点,是一种值得在老年患者群中推广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稳恒磁场旋转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随机选择临床放弃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2例,依据其采用磁场旋转治疗参数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5个组,其中A组者4例,B组者15例,C组者3例,D组者3例,E组者7例,治疗范围包括原发病灶及转移器官和淋巴结;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1~2小时,治疗总天数为30~50天,平均42天。rn 结果:采用稳恒磁场旋转治疗方法后,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显著缓解,其性别、年龄、病种、治疗参数以及既往是否采用过其它抗肿瘤治疗措施等,似乎并不影响旋转磁场治疗肿瘤的效果,但其治疗次数的多少和每次治疗时间的长短却与此治疗方法的疗效明显相关。rn 结论:旋转磁场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摘要:目的:研究高能聚焦超声(HIFU)、光动力(PDT)、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rn 方法:93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单纯化疗、B组给予PDT+化疗,C组给予HIFU+PDT+化疗.对比观察三种方案的疗效和毒副作用。rn 结果:A组,B组,C组有效率分别是10%、59.38%、80.64%;一年生存率分别是30%、56.25%、77.42%;中位生存期(MST)分别是6.9个月、13.8个月、18.7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是1.8个月、3.6个月、6.7个月;肿瘤标记CEA、CA199、CA124治疗前后比较,C组有非常显著差异.结果提示,C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B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改善B组及C组明显优于A组。rn 结论:HIFU、PDT、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临床受益率高,安全性好,无严重并发症,是晚期胃癌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 摘要: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rn 方法:对病理检查确诊的31例皮肤癌患者,给予血啉甲醚注射后,24、48、72小时后给予632.8mn激光照射.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rn 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74.19%(23/31),部分缓解率12.90%(4/31),无效率12.90%(4/31).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rn 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冷冻消融是局部破坏肿瘤的一个有效手段。冷冻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低温下细胞内外冰晶形成,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内外渗透压发生改变,导致了组织细胞的裂解,从而使靶区细胞坏死。对血管微循环系统的损伤是冷冻治疗中组织损伤的另一种重要的机制。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证明:凋亡机制可能亦参与了冷冻所致的细胞损伤。另外,关于冷冻免疫效应以及冷冻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rn 本文介绍了超低温冷冻/复温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阐述了超低温冷冻/复温致血管微循环损伤。
  • 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SRT)治疗肝细胞癌(HCC)的年生存率、总生存时间及其预后影响因素.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坪医院全身伽玛刀中心自2003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55例肝癌患者,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期,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方法检验,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独立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rn 结果:455例HC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60%、26.90%和12.60%.UICC分期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和Ⅳ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月、27月、13月、8月和6月.乙型肝炎病史、肿瘤大小、临床分期、Child分级、AFP水平、门脉癌栓和体质评分均为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大小、门脉癌栓为独立的预后因素.rn 结论:根据SRT治疗结果分析,HCC肿瘤进展程度(UICC-TNM分期)、肿瘤大小以及是否门脉侵犯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临床实践中应根据肿瘤分期、肿瘤体积和门脉癌栓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期改善生存质量和预后.
  • 摘要:目的:探讨冷冻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性胰腺癌的价值。rn 方法:49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进展性胰腺癌患者,其中12例伴肝转移,被予以术中或超声和(或)CT引导下经皮冷冻治疗;同时或术后植入125I粒子。少数患者接受了腹腔动脉灌注化疗。rn 结果:13例和36例病人分别行术中和经皮冷冻治疗。35例患者同时植入125I粒子,另14例则在冷冻术后实施。20例病人接受了局部化疗。治疗3个月后,CT检查,大多数病人肿瘤不同程度坏死,其中完全反应(CR)占20.4%,部分反应(PR)38.8%,病情稳定(SD)30.6%,病情进展(PD)10.2%。不良反应包括:上腹痛、血清淀粉酶升高;6例并发急性胰腺炎,其中1例属重症。经相关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无1例因治疗而死亡。随访中位数18个月(5~40个月)期间,中位平均存活期为16.21个月,有26例(53.1%)存活期≧12个月,8例的存活期≧24个月。12、24和36个月时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4.1%、53.1%、22.8%和9.5%。最长的1例存活已逾46个月,无肿瘤复发征象。rn 结论:冷冻治疗的创伤性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作为多数局部进展性胰腺癌病人的首选疗法。联合应用125I粒子植入能获得更佳效果。
  • 摘要:目的:研究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对瘤荷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该方法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肿瘤局部细胞因子的影响.rn 方法:使用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的方法处理小鼠,观察肿瘤的大小,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各细胞亚群的比例.使用ELISA的方法检测IL-2,TNF-α,IFN-γ的浓度.rn 结果:各组小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CD3+T细胞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以及CD3+CD4+CD25+T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54%、22%和2.91%,其中CD4+与CD8+的比值为2.49,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IL-2、TNF-α、IFN-γ的浓度分别为100.61pg/ml、54.11 pg/ml和44.70 pg/ml,与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rn 结论:异种抗原续贯瘤内注射方法可以增加肿瘤微环境中效应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数量,减少CD3+CD4+CD25+T调节细胞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
  • 摘要:目的:评价人红细胞膜瘤内注射抗小鼠S180肉瘤的抗肿瘤疗效.rn 方法:2%A型人红细胞悬液腹腔免疫小鼠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抗A型抗体效价,复制小鼠S180肉瘤皮下瘤模型.人A型红细胞膜瘤内注射,以生理盐水及未免疫荷瘤小鼠作为对照.第14天比较各组小鼠瘤重,病理切片了解肿瘤内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分离肿瘤细胞Annexin-V/PI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rn 结果: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A型抗体效价为1:128.人A型红细胞膜瘤内注射后14天各组间瘤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瘤内注射人A型红细胞膜组小鼠瘤重低于未免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P<0.05),未免疫瘤内注射人A型红细胞膜组小鼠瘤重也低于未免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P<0.01).无论小鼠是否经过免疫,瘤内注射人A型红细胞膜肿瘤细胞凋亡率均增加(P<0.01).瘤内注射人A型红细胞膜组小鼠肿瘤组织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坏死、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经过免疫的小鼠肿瘤组织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小鼠肿瘤组织可见少量肿瘤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rn 结论:瘤内注射人A型红细胞膜可引起肿瘤内炎症细胞浸润,具有明确的抗小鼠S180肉瘤效应.
  • 摘要: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近期疗效.rn 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OUR-QGD)即体部伽玛刀治疗65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治疗目的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治疗计划,采用50%等剂量曲线,分割处方剂量320~400cGy,每日治疗1次,5次/周,共治疗10~12次,周边照射总剂量3840~4000cGy.rn 结果:治疗前腹痛及腰背部疼痛58例,2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就能感到疼痛减轻,治疗结束后1~12月随访,症状完全消失38例(58.5%),部分缓解20例(30.7%),无效7例,疼痛缓解有效率89.2%.59例患者复查CT,病灶消失13例(22%),缩小31例(52.5%),无变化11例(18.6%),增大4例(6.8%),总有效率93.2%.rn 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通过胸腔移植的方法建立晚期肺癌的动物模型.rn 方法:经C57BL/6小鼠的腋后线第6肋间胸腔或小鼠腋部皮下,分别移植鼠源性Lewis肺癌细胞0.2ml(5×106/ml),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小鼠体重、饲料消耗量,大体观察胸腔、纵隔、胸水等浸润和转移情况.rn 结果:胸腔移植模型生存期离散程度较皮下移植模型小,病程中胸腔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摄食减少等恶病质体征较皮下模型组明显,胸腔模型组小鼠活动减少、睡眠时间缩短、蜷曲、毛发脱落等现象较皮下模型组多见,胸腔模型组小鼠早期可出现胸水和肿瘤转移,而皮下模型组小鼠早期未见胸水和肿瘤转移.rn 结论:胸腔移植模型可作为晚期肺癌动物模型.
  • 摘要:肺是放射敏感性器官,对胸部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时,正常肺组织因受到射线照射而产生的损伤,称为放射性肺病(RP)。早期的RP指放疗后1~3月出现的急性放射性肺炎(ARP),晚期的RP发生于放疗后数月至数年,临床表现为放射性肺纤维化(RPF)。一般来说RPF是由ARP发展而来,研究显示在发生ARP较早的患者组,发生RPF也较早。目前RP的治疗办法不多,尤其是RPF一旦发生就难以逆转,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预防RP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n 本文对一些有助于预测高危RP发生的早期指标加以综述,阐述了放射治疗学早期预测指标,NTCP经验模型、等效体积等内容。
  •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优势。rn 方法:32例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CT模拟机定位,输入TPS(Pinnacle 37.4/7.6),勾画GTV1,先行三维适形放疗36 Gy/18F~40 Gy/20 F,第2次CT定位,勾画GTV2,继续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至66 Gy/33F~70 Gy/35F.全程均按CTV1设置靶区,为Plan 1,为初始计划,为虚拟计划;而前半程按CTV1,后半程按CTV2制定治疗计划为Plan 3,为实际执行计划.rn 结果:NSCLC放射治疗中肿瘤退缩比例为12.3%~57.8%,平均比例37.1%,大于40%的有13例(40.6%),t=2.96,P<0.05.CR 6例(18.8%),PR23例(71.9%),NC 3例(9.4%).1年生存率84.4%(27/32),死亡5例(15.6%).远处转移9例(28.1%).早期放射性肺损伤1级19例(59.4%),2级9例(28.1%),3级3例(9.4%).放射性食管炎:1级22例(68.8%),2级10例(31.2%).后期放射肺纤维化:0级3例(9.4%),1级24例(75%),2级5例(15.6%).rn 结论: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NSCLC过程中,GTV存在明显退缩,再次重新勾画GTV并加量,但对PTV未产生明显影响,但根据退缩后肿瘤重新勾画靶区使心脏接受剂量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肺V20和MLD剂量降低接近统计学意义。
  • 摘要:如何延长进展性癌症,包括不能手术切除的癌症、对化/放疗无反应的癌症、转移性和复发性癌症病人的生存期,是当今最紧迫最困难的课题。在所有癌症中,化疗能使大约7%的患者获得缓解,使另外15%的患者获得较长生存期,但对进展性癌肿患者生存期改善甚小;分子靶向药物中,除格列卫对少数恶性肿瘤患者有良好效果外,其他尚未能被证明对改善进展性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有肯定的价值.癌肿免疫监护或免疫编辑平衡期的阐明,是癌症免疫治疗进展的里程碑.使用免疫疗法,可人为地诱导免疫监护或免疫平衡,使癌细胞处于"休眠"(dormancy)状态,使癌症转化为慢性可控制性疾病.联合应用各种免疫技术,包括细胞因子、过继免疫、树突状细胞疫苗、细胞毒性T细胞和CD4+T细胞,以及非特异性疫苗,已被证明能改善进展性癌症患者生存期.冷冻治疗不仅能原位消融癌组织,且能激发全身抗肿瘤免疫,消除残存的或转移性病变,从而减少或预防复发.将冷冻和免疫疗法结合应用,看来应作为治疗进展性肿瘤,让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策略.
  • 摘要:目的:研究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在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生长及HIF-1的影响和机制.rn 方法:流式细胞仪分析内皮抑素对A549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联合不同时序的内皮抑素(ES)和放射治疗(RT)处理肺腺癌细胞A549,四唑氮篮法(MTT)检测处理前后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处理前后细胞中HIF-1的表达情况.rn 结果:内皮抑素对A549细胞具有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可将其阻滞于G2/M期和S期.各种处理方法对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随时间的增加而加强,其中联合应用放射治疗与内皮抑素治疗对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不同时序联合内皮抑素与放疗处理组间细胞生长抑制率(IR)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差异.联合放射治疗和内皮抑素处理肺腺癌A549细胞,可以使该细胞系HIF-1的含量较单用放射治疗少,其中同时使用两种方法(放射治疗后半小时内给与内皮抑素)对HIF-1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rn 结论: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对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可能来源于:内皮抑素可以使A549细胞阻滞于G2/M期及S期,从而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本身具有的以及放射后诱导的HIF-1的产生,HIF-1是肿瘤细胞耐受放化疗的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
  • 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r,YH-16,恩度)联合放射治疗对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生长及VEGF表达的影响.rn 方法:制作lewis肺癌细胞种植肿瘤的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四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恩度组、Ⅲ组为放疗组、Ⅳ组为联合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后计算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rn 结果:Ⅱ组肿瘤生长与Ⅰ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和Ⅳ组生长较缓(0.29±0.11,0.23±0.03,P<0.05),Ⅱ组和Ⅳ组的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筹异(P<0.05),其中联合组作用尤为明显(P<0.01).rn 结论:恩度和放疗联用有协同效应,对lewis肺癌小鼠有明显肿瘤抑制作用。
  • 摘要:射波刀的设计非常独特,利用灵活的机械臂操控的直线加速器,在影像定位系统引导下实现无框架立体定位放射外科治疗.同步呼吸跟踪系统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动态补偿呼吸运动,使得运动脏器的肿瘤也能够进行放射外科治疗.本文结合射波刀的组成和特点,阐述了射波刀在立体定位放射外科中的临床优势。
  • 摘要:大癌肠(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为常见肿瘤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为排名第一至第四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近年来逐步上升,目前已成为第四或第五的恶性肿瘤,上海市为大肠癌高发区,1995年时大肠癌发病率为39.96/10万,仅次于肺,胃癌而成为第三位常见癌症,对人民的健康威胁极大。本文介绍了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技术的特点,阐述了传统放射治疗技术的不足,浅谈了文献中各种实体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疗效。
  • 摘要: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尽管出现了很多抗癫痫药,但是仍然一有相当比例的患者(20-30%)其癫痫不能通过药物控制,癫痫目前可以通过外科干预进行治疗,外科治疗主要依据三个原则:1)切除原发灶;2)阻断癫痫放电的传导通路;3)提高致癫痫灶的阈值。rn 本文介绍了放射外科治疗癫痫的临床前研究,阐述了放射外科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情况,分析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癫痫的机理,浅谈了放射外科治疗中致病灶的定位及剂量选择,探讨了伽玛刀治疗癫痫的方法。
  • 摘要:垂体腺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0~20%,在随机尸检中,无症状的垂体瘤高达20%。依据内分泌功能可将垂体腺瘤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两类,前者又称分泌型垂体瘤,约占全部垂体腺瘤的70%,此类肿瘤分泌过多的垂体激素而表现为相应激素分泌过多症状;后者称为无分泌型垂体腺瘤,约占30%,此类肿瘤不分泌有生物活性的垂体激素。两类肿瘤都会因为由于肿瘤的占位效应导致视通路或者视神经受压导致颞侧视野缺损;而且非功能性垂体腺瘤由于其占位效应压迫正常垂体组织导致导致垂体功能低下。手术是垂体瘤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或者切除不彻底会导致肿瘤10年复发率为10~40%,经蝶垂体切除术后的长期肿瘤控制率为50~80%。rn 本文介绍了常规放射治疗垂体腺瘤的过程和效果,提出SRS或SRT技术治疗垂体腺瘤,阐述了垂体腺瘤放射外科治疗并发症。
  • 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肺不张的疗效rn 方法:对53例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肺不张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年龄38岁~77岁.rn 结果: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癌性肺不张复张率为77%.rn 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肺不张是安全,有效的.
  • 摘要: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在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作用。rn 方法: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立体定向放射+甘氨双唑钠组)和B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A组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1h内滴注甘氨双唑钠800mg/m2,3~4次/周至治疗结束,B组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周边总剂量采用35~45Gy,疗程1~2周.rn 结果:A组总有效率(86.25%)显著高于B组(65%),而两组远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rn 结论:联合使用甘氨双唑钠可提高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近期治疗效果,对远期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PRL-R表达与肿瘤进展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子。rn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0例乳癌患者原发灶标本蜡块中PRL-R表达并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三大肿瘤进展指标展开相关性分析。rn 结果:把上述肿瘤进展指标均分为从"1~3度"三个亚层(其病期从早到晚依次递进),则存在共同特点:"2度"亚层PRL-R表达阳性率大于"1度"亚层(分别为76.3%VS 55.3%,83.3%VS61.7%,76.2%VS45.0%,P均<0.05),而"2度"和"3度"亚层问PRL-R表达阳性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另外,上述"1度"和"2度"亚层间PRL-R阳性率差异仅限于在ER阴性病例出现(分别为70.3%VS38.9%,85.7%VS42.9%,66.7%VS27.3%,P均<0.05)。rn 结论:在病期较早阶段,PRL-R表达阳性随肿瘤进展呈增高趋势。病期早晚和ER表达是影响乳腺癌PRL-R表达与肿瘤进展间相关性的混杂因素。
  • 摘要:目的:PLR-R结合PRL后所引发生物学效应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进展.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PRL-R表达与ER、PR的关联性,并试图分析CerbB-2表达对此关联性的影响。rn 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1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30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77岁,中位年龄46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患者原发灶标本中PRL-R的表达.采用X2关联性检验分析乳腺癌PRL-R表达与ER、PR的关联性。rn 结果:130例患者中PRL-R阳性表达89例(68.5%).分析发现,全组病例PRL-R表达阳性率与ER表达呈正关联(P<0.05),但此关联性仅限于CerbB-2阳性表达亚层中出现(P<0.05).全组病例PRL-R表达阳性率与PR表达无关联(P>0.05),但在CerbB-2阳性表达病例中,两者却表现为正关联(P<0.05).rn 结论:乳腺癌PRL-R与EP/PR表达间的正关联性有赖于CerbB-2的阳性表达,CerbB-2表达状况对PRL-R与ER/PR表达间的关联性存在较大影响.
  • 摘要:目的:比较宫颈癌全盆腔常规放疗及全盆腔常规放疗加超级伽玛刀治疗的疗效。rn 方法:将6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年龄相似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相同配成对子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全盆腔常规放疗加后装治疗;治疗组采用全盆腔常规放疗加超级伽玛刀治疗,超级伽玛刀DT1600~2000CGY,1次/日,200CGY/次。rn 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RR)明显高于对照组(83.8% vs 67.7%),直肠反应发生率(19.3% vs 63.8%)和膀胱反应(12.5%vs56.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rn 结论:全盆腔常规放疗加超级伽玛刀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副反应小,时间短,方法简便,易于被患者接受.
  • 摘要:基因放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将放射治疗和基因治疗有机的结合,可能实现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高效、副作用少的治疗效果.虽然目前尚未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但基因放疗在许多肿瘤模型以及临床实验中已经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结果.自从上世纪90年代,基因放疗的概念提出以来,基因放疗的实施已经有较大发展.本文就肿瘤治疗中基因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 摘要:现代精确放疗近年发展很快,是对常规放疗的挑战。如何用好新技术和新设备仍然有许多问题要进一步探讨。高度适形放疗技术依赖计算机的过程,包括TPS,摆位,放疗的实施,各种数学模式远用等等。这些进展很容易使我们接受这样的假定:新计算机操作的治疗计划的优化可以使靶区得到更好的剂量分佈;可以给治疗容积更好的剂量分布和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可以提高治疗增益比(TGF);因而也就可以提高局控率和治愈率并有好的生活质量。rn 虽然已有调强放疗临床报告,如鼻咽癌,前列腺癌等,显示局控率有提高,临近组织损伤减少的趋势。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研究和探讨,本文介绍了靶区加量照射、低剂量大容积照射和单次和大分割照射等采用结合放射生物学概念的新放疗技术,阐述了放疗的实施时间。
  • 摘要:目的:转移淋巴结是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残留淋巴结或新的转移淋巴结,往往治疗比较困难.本文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转移淋巴结临床价值.rn 方法:2003年11月至2007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54例晚期肿瘤共67个病灶行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转移淋巴结.54例患者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33~77岁;中位年龄为54岁.全部病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并发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共计67个,直径1.0~5.5cm,其中直径<2cm 23个(34.3%),≥2cm,<3cm 26个(38.8%),≥3cm,<4cm 11个(16.4%),≥4cm7个(10.4%);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2.2~3.3)×107M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cm平面播植.手术结束后1~3月复查CT或PET-CT.rn 结果:治疗前20例有疼痛症状患者16例术后5~14天内疼痛缓解,有效率80%.54例患者42例完全缓解(CR)(77.8%);7例部分缓解(PR)(13%);3例无变化(NC)(5.6%);2例进展(PD)(3.7%),有效率(90.7%).主要的并发症为少量出血8例(14.8%).rn 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好。
  • 摘要:借助于不断进步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人们对于肿瘤的认识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对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掌握已经不再停留到部位和器官形态学水平,而是结合形态和功能改变,并逐渐向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乃至基因组学分类诊断和治疗的方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数字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学与临床肿瘤学诊疗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从而诞生了许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在国内外肿瘤学多学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肿瘤靶向治疗技术不断得到推广,疗效也不断得到提高。rn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自从2004年成立以来,通过举办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多中心协作和多学科合作,不断总结和制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操作规范,使肿瘤个体化、靶向和综合治疗的理念不断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本文介绍了肿瘤靶向诊断技术的进展,阐述了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进展。
  • 摘要:肿瘤功能影像指无创伤性的显示肿瘤的代谢、生化、生理、分子、基因型及表型特征。目前的功能显像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磁共振波谱(MRS)、光学成像等,也包括利用常规影像设备进行的功能显像,如CT灌注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超声造影成像,本文对功能影像技术进行了简介,阐述了功能影像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对功能影像用于肿瘤放疗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 摘要: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癌症死亡的第二位。肝癌治疗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微创治疗、介入治疗等。每一种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如外科手术切除率仅10%~37%,单纯介入治疗大肝癌,肿瘤完全坏死率低,根治疗效不理想,需重复治疗,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反复介入治疗常引起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氩氦刀冷冻与介入治疗联合,可以优势互补,提高疗效。rn 本文介绍了609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的过程和疗效,阐述了氩氦刀治疗的适应症,分析了氩氦刀冷冻消融应注意的问题,对氩氦刀冷冻消融与介入治疗结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
  • 摘要:中国肿瘤放疗设备事业起步于七十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多年历程,中国的肿瘤放疗事业有了巨大进步,目前中国拥有以直线加速器为中心几乎所有放疗设备的生产能力,北京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加速器生产基地,但仍然不能为中国肿瘤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环境和手段。rn 本文介绍了中国肿瘤放疗设备的起步,阐述了中国肿瘤放疗设备的发展,指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加速器工厂,浅谈了中国肿瘤放疗事业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
  • 摘要: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序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以及对远期生存的影响.rn 方法:回顾61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序贯化疗以及同期52例单纯接受化疗的Ⅲb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行疼痛评估,FACT-G量表评估生活质量(QOL).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随访患者生存时间.rn 结果:(1)26例患者术前伴有局部疼痛,冷冻术后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61例患者冷冻术后生活质量FACT-G各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与同期单纯化疗的患者比较,冷冻消融序贯化疗组肿瘤缓解率较高(34.4% vs 15.4%,P<0.05).(3)两组随访资料比较,冷冻消融序贯化疗与单纯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9月和9.5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3.6%和35.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rn 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为一安全、有效的肿瘤局部治疗手段,可迅速降低肿瘤负荷,缓解病人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肺癌可取得较好疗效,尤其对不能根治切除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晚期NSCLC患者,冷冻消融后序贯化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摘要:目的:总结245例体部实体恶性肿瘤射波刀治疗前肿瘤靶区金标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的经验.rn 方法:245例体部实体恶性肿瘤在CT和(或)B超引导下行射波刀治疗前肿瘤靶区金标植入术,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处理措施.rn 结果:体部实体恶性肿瘤射波刀治疗前肿瘤靶区金标植入术的并发症可出现在多系统、多器官,一般程度者经对症处理即可恢复,严重并发症包括气胸及出血等。rn 结论:体部实体恶性肿瘤射波刀治疗前肿瘤靶区金标植入术是一种微创且比较安全的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超级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rn 资料与方法:39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超级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Ⅱ期1例,Ⅲ期7例,Ⅳa期31例,在临床靶区(CTV)边缘外放0~10mm形成计划靶区(PTV),治疗采用深圳海博公司的SGS-Ⅰ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治疗系统,治疗边缘剂量3~5Gy/次,9~21次,5次/周,边缘累计剂量42~63Gy,化疗方案为健择1000mg/m2,第1、8、15天静脉输注,21天为1个周期,休息1周后重复,3~6周期,观察他们的有效率、临床受益反应(CBR)和生存时间.rn 结果:总有效率(CR+PR)53.8%,6例病人进行了手术切除;疼痛总缓解率88%,完全缓解率60%,临床受益反应(CBR)率69.2%;中位生存期15个月,平均生存期14.6个月,1、2年生存率51.3%、23.1%:RTOGⅠ~Ⅱ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8.7%,RTOGⅢ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6%,43.7%(17例)出现1~3度骨髓抑制,以血小板下降为主,经对症处理恢复.rn 结论:SGS-Ⅰ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治疗系统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使一部分病人重新获得手术机会,副作用很低,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 摘要:在众多肿瘤之中,胰腺癌预后极差,尽管针对胰腺癌已有很多治疗手段,但其预后依然不容乐观。由于胰腺癌早期几乎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所以往往当患者发现并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或者存在远处转移,仅有10~20%患者的胰腺癌可以手术切除,多数患者目前只能通过化疗缓解病情,但是即使选用一线的吉西他滨进行化疗所获得的疗效也非常有限,肿瘤因化疗而缩小更是非常少见,因而人们开始努力寻求新的方法治疗胰腺癌,基于这个背景,本文使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冷冻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在CT或超声引导下,对3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经皮冷冻治疗.在治疗后第一个月及以后每4个月进行随访,检测肝功能、肿瘤标记物、肝脏超声和腹部CT,评估病情.对怀疑复发的病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若结果阳性,则予以再次冷冻治疗.rn 结果:本组患者共接受526次冷冻治疗,其中151例肝内、外复发者被予以多次冷冻.治疗后3个月,术前CEA升高的患者中197例(77.5%)降至正常.在接受CT随访的280例病人中,病灶完全消散(CR)41例(14.6%),部分消散(PR)115例(41.1%),病情稳定(SD)68例(24.3%),病情进展(PD)56例(20%).随访中位数32个月期间(7~61个月),复发率为47.2%.复发病例中61%仅见于肝内,13.9%在肝内、外.本组病例冷冻部位的复发率仅6.4%.在随访中位数36个月期间(7~62个月),所有患者中位存活期为29个月(3~62个月).治疗后第1、2、3、4、5年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78%、62%、41%、34%和23%.肿瘤直径<3cm、肝右叶肿瘤、低CEA水平(<100ng/dL)及冷冻后接受TACE的患者存活率相对较高.而肿瘤的数目、冷冻前辅以化疗、发生转移的时间(同步或随后发生)对存活期无明显影响.接受2~3次冷冻治疗的患者较单次治疗者存活期更长.本组无1例因冷冻治疗而死亡.严重不良反应如肝出血、冷休克、胆瘘、肝衰竭、肾功能不全和肝脓肿等的发生率为0.3%~1.5%.rn 结论:经皮冷冻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种安全的疗法。可将之视为肝切除术的替代或补充;当肝肿瘤无法完全切除时,冷冻治疗不失为另一种能根治肿瘤的途径.
  • 摘要:目的:评价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的疗效及安全性。rn 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对18例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试验组,150mg/次)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并与氯甲双膦酸二钠注射液16例(对照组,1500mg/次)进行观察28天.rn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的有效率分别为60%和5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和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在试验观察期结束已恢复正常.rn 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是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肝脏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组织的病理变化,探讨氩氦刀冷冻对第一肝门区域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rn 方法: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经皮穿刺肝脏氩氦刀(cryocar surgical system)冷冻消融,于消融后3d和28d分批宰杀,观察消融靶区和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组织的病理变化.rn 结果:术后门静脉血管壁在肉眼及光镜下未见明显损伤,血管周围肝组织均被灭活坏死.一级胆管系统在氩氦刀冷冻消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见穿孔、胆管壁全层坏死等严重损伤,大部分损害表现为可逆的短暂性损伤.28d时活检消融损伤区大小明显小于3d时(p<0.05).在术后急性期(1-3d),其ALT,AST值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各组p<0.05).而在术后(1-4w)ALT,AST值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氩氦刀冷冻区与病理坏死区范围基本一致(p<0.05).rn 结论:经皮微创近距离的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可以确实可靠地完全灭活门静脉周围的肝组织.门静脉血管壁在热池效应的保护下不致损伤.氩氦刀冷冻消融对于肝门部胆管的损伤较轻.氩氦刀冷冻治疗对于肝功能的影响不大.可用肉眼所见的冷冻区大小预测冷冻坏死范围.肝脏肿瘤的氩氦刀靶向消融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实的微创手术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中长期效应.rn 方法:随访193例伽玛刀治疗后的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分成单纯伽玛刀治疗组与外科手术后加伽玛刀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34.2个月(6~90个月).单纯伽玛刀治疗组68例,手术加伽玛刀治疗组125例,平均周边剂量14.5 Gy.rn 结果:单纯伽玛刀治疗的68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中,肿瘤控制率5.6%.瘤体增大4.4%,伽玛刀治疗后出现垂体功能低下2.9%,视力视野障碍加重2例2.9%.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加伽玛刀治疗的125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中,肿瘤缩小64.9%,肿瘤大小无变化28.0%,肿瘤控制率92.8%,肿瘤增大7.2%,新发垂体功能低下5.6%,未发现有视力受损.本组随访193例肿瘤总控制率93.7%(181/193),出现新的垂体功能低下9例(4.6%).rn 结论:伽玛刀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是有效和安全的.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残留和转移情况以及兔生存期并加以对比,探讨氩氦刀冷冻、射频消融(RFA)及微波凝固(MCT)治疗兔VX2肝癌的疗效.rn 方法:取制作成功VX2肝癌模型的新西兰大白兔(接种VX2细胞株后3周)45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9只,即氩氦刀冷冻组(A组)、射频消融组(B组)、微波凝固组(C组)、手术切除组(D组)和对照组(E组).实验组分别行相应治疗.观察肿瘤残留和转移情况以及兔生存期.rn 结果:1、肝内肿瘤残留在A、B、C、D、E组分别为2、4、5、0、9只,差异有显著性(x2=20.700,P=0.000);肝内转移分别为1、3、4、5、9只,差异有显著性(x2=15.652,P=0.004);腹腔种植转移率分别为2、5、6、0、1只,差异有显著性(x2=13.894,P=0.008);肺部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各组均为9只,差异无显著性。2、平均生存期:氩氦刀冷冻、RFA、MCT和手术切除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F=73.084.P=0.000);氩氦刀冷冻、RFA、MCT和手术切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氩氦刀冷冻和手术切除组显著高于RFA、MCT组;氩氦刀冷冻和手术切除组之间、RFA和MCT组之间平均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在治疗兔VX2肝癌中,无论是在减少肿瘤残留和转移方面,还是在延长实验兔生存期方面,氩氦刀冷冻治疗均优于RFA和MCT治疗;而RFA治疗和MCT治疗疗效相当.
  •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结合神经外科切除或伽玛刀治疗后激素变化和影像学复查来评价肢端肥大症患者治疗疗效.rn 方法:肢端肥大症患者79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28例,分为生长抑素类似物(兰瑞肽lanreotideTM)结合神经外科切除治疗(A组)和长效生长抑素(兰瑞肽lanreotideTM)结合伽玛刀治疗组(B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肌注长效生长抑素,在药物使用结束4周后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并施行经蝶窦手术切除肿瘤或者接受伽玛刀治疗.随访瘤体体积变化及内分泌水平变化.rn 结果: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与垂体微腺瘤组相比,药物治疗对垂体大腺瘤组体积缩小有更明显的作用。手术组微腺瘤组明显优于大腺瘤组;放射外科组结果:肿瘤缩小概率随随访时间的延长会明显提高,而且随访时间的延长,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值降至正常的概率会明显提高.rn 结论:生长抑素(兰瑞肽lanreotide TM)结合神经外科切除或伽玛刀治疗肢端肥大症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效果差的特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介入性灌注化疗加栓塞术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近期疗效,病人存活期大大超过3-6个月。但反复治疗,化疗药物对肝功能的损伤、栓塞引起肝组织缺氧加重肝硬化的副作用,限制了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找到一种即能明确选择性杀伤肿瘤,又不损伤正常肝细胞、不加重肝硬化的药物或方法,成为研究的方向。rn 本文介绍了碘131I发射线的功能,阐述了以美妥昔单抗为运载工具、以碘131I为杀伤手段,研制的碘[131I]肝癌单抗片段注射液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同期双侧多靶点手术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采用螺旋CT定位,对18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同期双侧多靶点射频热凝手术治疗.按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于1990年制定的评定方法进行疗效评定.rn 结果:182例患者术后2周随访:显著进步86例,进步81例,无效15例,加重0例,有效率91.76%;166例术后随访(6~54个月):恢复38例,显著进步59例,进步52例,无效17例,加重0例,有效率89.76%;术后除早期一过性并发癌外,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小于1%.rn 结论:螺旋CT引导同期双侧多靶点手术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治疗短期疗效评估.rn 材料及方法:食道来源肿瘤2例,乳腺来源肿瘤2例,甲状腺来源肿瘤2例,肺来源肿瘤3例,男1例,女8例,年龄4877岁,中位年龄58岁.每例颈部转移淋巴结3个以下,最大淋巴结直径1.5cm6.5cm,平均直径3.0cm.计算机TPS计划系统;Philips MX8000螺旋CT;转盘式全封闭防辐射连击式植入器,18G粒子植入针;125I放射粒子T1/2为59.43天,平均能量27.4KeV,组织穿透1.7cm,初始能率7cGY/h,共211粒.CT自C1水平向下扫描至T1水平,层厚5mm,利用TPS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后,在CT定位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术后2月复查CT及再次穿刺活检.rn 结果:治疗后2月复查CT进行比较,9例患者完全缓解(CR) 0例;部分缓解(PR)2例;无变化(NC) 6例;进展(PD) 1例,总有效率88.9%,2个月内无死亡病例;局部皮肤红肿及破溃1例,经换药后好转;无1例发生血管栓塞.术前与术后2月行淋巴结活检,病理明确病灶内肿瘤活性降低。rn 结论:CT定位引导下能够准确地植入125I放射粒子并有效地控制肿瘤转移灶的生长,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