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教育史研究》 >“村童闹学图”究竟反映了什么?——兼谈图像、谣谚、小说及传记材料在教育史研究中的运用

“村童闹学图”究竟反映了什么?——兼谈图像、谣谚、小说及传记材料在教育史研究中的运用

         

摘要

“村童闹学”是传统社会中一个深受喜爱的画作选题,千余年来诞生了不少作品,既有文人所绘,也有画店所印,都不乏佳作。它们展现了异样的私塾教育。或许是因为画面过于奇幻,后人对它们的解读,也一度陷入奇幻当中,甚至有截然相对的意见,如有认为其为写实之作,亦有认为其乃虚拟之品;有认为其源于教育事实,亦有认为其源于戏剧创作,分歧颇多。本研究从浩瀚的画海中搜集了20余幅作品,发现其可分为“师寐生嬉”“师醒生嬉”和“师出生嬉”三类,而亲历者的记忆、亲见及亲闻者的描述及创作,即谣谚、诗词、小说及传记也能证明是项事实。不过,图像的材料与其他材料还是有所不同,视觉与知觉之间有个颠倒,但这并不妨碍“村童闹学图”乃是教育风俗的真实写照这一判断。由此,“村童闹学图”也间接揭示了私塾教育弊端之所在,儿童处于重压之下,故但遇机会便会尽情地宣泄心中蓄积已久的情绪,甚至不计后果,而这似乎由来已久,且一脉相承。此例也说明,图像证史并非易事,需要结合多种材料才有可能揭示其内涵之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