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与湖沼》 >石斑鱼及暂养环境中副溶血弧菌分离鉴定与毒力评价

石斑鱼及暂养环境中副溶血弧菌分离鉴定与毒力评价

         

摘要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存在于海洋环境和海产品中,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某地石斑鱼暂养环境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风险进行评价.结合弧菌选择性培养基TCBS、gyrB基因和16Sr RNA特定片段的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PCR检测毒力基因,血琼脂平板溶血实验、细胞感染实验、KM鼠灌胃实验分别检测各菌株的致病性、溶血性、细胞毒性与肠毒性.共鉴定出4株具有毒力的副溶血弧菌,分别为HS51-5、HS54-4、MJ01-1和M J03-1.所有菌株都检测到溶血素基因(tdh和tlh)、三型分泌系统(T3SS)基因簇1(T3SS-1)的4个效应蛋白基因(vopQ、vopR、vopS和vpa0450)、和基因簇2(T3SS-2)的1个效应蛋白基因(VopA)的分布,同时在HS51-5和HS54-4还检测到T3SS-2中的其他3个效应蛋白基因(vopC、vopT和vopL).所有菌株都具有溶血现象、细胞毒性以及对小鼠的致死能力,而HS54-4、MJ01-1、MJ03-1对小鼠的毒力明显强于HS51-5.因此,从毒力基因检测、神奈川溶血、细胞毒性和对小鼠的毒力等4个方面的结果都表明副溶血弧菌具有致病性,说明石斑鱼暂养环境的副溶血弧菌具有致病风险,应加强对这些环境的监测.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与湖沼》 |2014年第6期|1280-1287|共8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30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鱼病学;
  •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海产品; 污染; 毒力评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