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6h】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List of Table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Significance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2.1.1 Definition and Structure of MIT

2.1.2 Characteristics of MIT

2.1.3 Significance of MIT

2.2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2.2.1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

2.2.2 Other Theoretical Support of DI

2.2.3 Previous Studies on DI

2.3 MIT-based DI on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3.1 Hypotheses

3.2 Subjects

3.3 Instruments

3.3.1 Face-to-face Interviews

3.3.2 Questionnaires

3.3.3 Tests

3.4 Procedures

3.4.1 Instructional Content

3.4.2 Process

3.4.3 Products

3.4.4 Learning Environment

3.4.5 Assessments on students

3.5 Summary

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Questionnaires

4.2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est

4.3 Pretest

4.4 Posttest

4.4 Summary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5.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Works Cited

Appendices

Appendix A

Appendix B

Appendix C

Publications

展开▼

摘要

在高职教育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以应对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而对于高职英语教育而言,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试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在当前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风格、兴趣、动机极具差异的情况下,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评价标准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有效的教学应该将“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这一理论颠覆了传统的以语言文字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作为核心的智能评价标准,提出人的智能是由九种相对独立又多元共存的智能组成,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生存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及劣势智能,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智能结构,教学应该因材施、充分发挥其优势智能、弥补劣势智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差异教学,即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华国栋,2001)。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上的差异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包括其个性、年龄、性别、智能、学习风格、学习准备等等多方面的差异,在差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多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注重学生的进步,以学生为中心,以差异教学对待有差异的学生。
   差异教学模式在很多国家得到认可和推广。在中国也有很多高校、中学、小学通过实验证明了有效性。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而差异教学能否适应高职这个教育层次以及高职学生这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的群体?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智能特点是什么?差异教学能有效地刺激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和成绩吗?
   我们在两个平行班级中进行实验教学,其中一个进行差异教学,而另外一个班级实行传统方式的教学。旨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对比两个班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兴趣、动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差异,从而论证差异教学的有效性。实验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卷面测试等方式了解两个班的学生在英语准备、学习兴趣、智能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在实验期间,实验班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针对学生的不同的智能结构的多样的课堂活动、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英语水平布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任务和作业、针对学生在各方面表现尤其是每个学生纵向对比的多元评价体系等等。普通班的教学依然实行较为传统统一的教学和单一的评估的方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在两个班级进行后测,从而对比两个班的差异,同时通过在实验班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差异教学的态度。
   根据实验结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内省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差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和成绩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刺激和提高。此外,学生对差异教学也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和支持。
   差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高职院校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差异教学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现有的经验。因此,本文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如何能够更为有效地在高职院校实施差异教学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