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研究
【6h】

我国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费雪效应理论

1.2.2代理假说理论

1.2.3货币幻觉假说理论

1.2.4波动性假说理论

1.2.5国内相关文献

1.3本文的逻辑结构

2.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关系的基本分析

2.1股票市场

2.1.1我国股票市场的总体特征

2.1.2我国股票价格近20年波动特征

2.2通货膨胀

2.2.1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形势

2.2.2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形成的原因

2.2.3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回顾

2.3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3.实证方法介绍和数据说明

3.1实证方法介绍

3.1.1平稳性检验和单位根过程

3.1.2 H-P滤波方法

3.1.3 ARIMA方法

3.1.4协整理论

3.1.5多项式分布滞后(PDLs)模型

3.1.6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3.1.7GARCH模型

3.2数据说明

3.2.1变量数据定义

3.2.2变量单位根检验

4.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4.1费雪效应实证检验

4.1.1模型具体形式

4.1.2实证结果

4.2代理假说理论的实证检验

4.2.1模型具体形式

4.2.2实证结果

4.3波动性假说理论的实证检验

4.3.1模型具体形式

4.3.2实证结果

5.实证结论和政策建议

5.1实证结论

5.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热衷研究的问题,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日益完善,大量股民涌入股市,股票实际收益率能否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成为投资者保值、增值的投资品呢?本文应用几种经济计量模型与方法,对我国的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为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第一章导论先阐述本文的写作背景、意义、文章研究内容以及文章结构安排。中国股市始建于1990年12月,我国学者对于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西方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多从费雪效应开始,他们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1970年以前,费雪效应是成立的,但1970年以后,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悖论,许多经济学家都试图找到能够解释该种悖论产生原因的理论,代理假说理论和波动性假说理论就是其中的两个。然后详细介绍了费雪效应,包括它的起源、发展以及如何将其扩展到反映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相关性的公式,接着介绍了代理假说理论、货币幻觉假说理论和波动性假说理论及其相关的国外研究成果,最后,对国内学者就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 第二章介绍了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关系的基本分析。先回顾了我国股市的发展状况,通过数据说明了我国股市股价近20年来的波动特征;然后又回顾了我国最近20年来各个阶段的通货膨胀状况,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状况和形成原因。最后通过基本分析,发现2002年初期到2004年中期CPI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上涨过程,由于资产价格相对敏感的原因,股市已于2001年6月就提前反应了这次通货膨胀,始于2001年6月的股市下跌最终于2004年初期结束。然后2008年中期我国开始又一次通货膨胀周期,而这次的通货膨胀从股市上已被2007年末的6124点的下跌提前反应出来。由此看出,股市对通货膨胀的提前反应周期大约在6个月左右,并且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呈现同涨同跌的长期正相关性。 第三章介绍了测度和检验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关系的模型与方法并且对变量所使用的数据作了说明。首先介绍的是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方法,这是时间序列分析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ADF检验方法。接下来介绍了H—P滤波方法和ARIMA模型,这两种方法是可以分解通货膨胀率,将其分解为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非预期通货膨胀率。再接下来介绍的是协整理论,利用Johansen的特征根检验,判断随机序列之间的协整性,并且获得显著性最高的协整组合。经济时间序列的协整组合一般具有明显的经济含义,它表示这些经济变量共同趋势之间的关系,或者表示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其次,介绍了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PDLs)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PDLs)可以用来估计分布滞后模型,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是用来描述两个变量序列因果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表明一种变量序列对另一种变量序列的解释程度。最后介绍了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p,q),这种模型旨在对因变量(被解释变量)的方差进行描述并预测。 对于文章中所使用的通货膨胀率、股票收益率和产出增长率三个变量,首先对其进行数据说明,然后对三个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为下面的实证研究作好准备。 第四章分别对费雪效应、代理假说理论和波动性假说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第五章给出了本文的实证结论和政策建议。 实证结论:第一、费雪效应在我国并不成立,股票实际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我国存在着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悖论,我国股票收益率不能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换句话说,股票不是通货膨胀的保值资产。第二、通货膨胀率和产出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正的长期关系,而股票收益收率和产出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负的长短期关系,产出增长率作为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传导渠道和Fama所阐述的传导方向正好相反的,代理假说理论并不能解释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的关系悖论,但蒙代尔(Mundell,David)和托宾(Tobin,James)的理论却和实证结果相一致。之后的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通货膨胀率与股票收益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通货膨胀率为因),这也与蒙代尔—托宾的理论一致而与Fama的理论相矛盾。因此,认为蒙代尔—托宾的理论而非Fama的代理假说理论能够正确解释我国通货膨胀率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悖论。第三、对Kevin和Perry(1998)提出的波动性假设理论进行了验证。首先通过GARCH计算出通货膨胀水平值的条件异方差之后,进一步通过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证明通胀率和通胀率的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后,又通过以上海股价综合指数的实际收益率为自变量,以通胀率的条件异方差的水平值为因变量作分布滞后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通胀率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通胀率的波动性和股票的实际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通货膨胀能引起较大通货膨胀的波动性,最终将导致股票实际收益率的降低。因此,波动性假设理论可以解释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悖论。 政策建议:第一、股票并不能给投资者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损失,从而当投资者预期通胀率将升高时,股票并不是保值或增值的投资工具。第二、我国股票的实际收益率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化,这与费雪效应理论中所描述的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率保持不变是相矛盾的。这同时也说明货币政策非中性,货币政策的变化通过影响到通货膨胀的变化来改变实际收益率和投资等实际经济活动。第三、从代理假说和波动性假说的实证研究中得知:适当的高通胀和高通胀所导致通货膨胀率水平值的较大波动,都会增加实际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价格水平波动起到了影响实际经济的作用。目前我国处于通货膨胀的加速阶段,前段时间我国资产价格的上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居高不下,且与PPI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剪刀差。所以政府有必要对宏观经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降低高通货膨胀和高通货膨胀所导致的通货膨胀水平值的较大波动,从长期看,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平稳发展,也有利于增加股票的收益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