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模式与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常德市国企改革的实证分析
【6h】

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模式与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常德市国企改革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1.2.1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回顾

1.2.2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现状分析

1.3国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1.3.1国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回顾

1.3.2国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启示

1.4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目的

1.4.2意义

1.5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5.1主要研究内容

1.5.2本文的结构安排

1.6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1.6.1研究的方法

1.6.2主要创新点

第2章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西方产权理论与代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2.1.1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相关研究

2.1.2代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2.2我国国企产权改革的必要性之争

2.2.1国企必须进行产权改革的观点

2.2.2中小国企产权改革的相关论述

2.2.3国企产权改革不必要的观点

2.3我国国企产权改革后的绩效评价

2.3.1产权改革提高企业绩效的观点

2.3.2产权改革与企业绩效没有必然联系的观点

2.4现有研究的评述

2.4.1西方产权理论与代理理论的评述

2.4.2我国国企产权改革研究的评述

第3章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的模式研究

3.1我国中小型国企的界定、特点及作用

3.1.1中小型国企的界定

3.1.2我国中小型国企的特点与作用

3.2我国中小型国企进行产权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3.2.1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的有利条件

3.2.2中小国企产权改革与企业绩效改善的逻辑联系

3.3我国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的目标——民营化

3.3.1国有企业的分类

3.3.2国企分类改革的三类模式

3.4我国中小型国企民营化改革的具体模式

3.4.1股份合作制

3.4.2管理层收购(MBO)

3.4.3出售拍卖

3.5中小型国企产权转让中的产权定价问题

3.5.1中小型国企产权定价的主要方式

3.5.2中小型国企产权转让中产权定价的对策分析

3.6中小型国企民营化后的政府定位与职能

3.6.1提高本地区投资环境的竞争力

3.6.2创造有利于非公有经济发展的竞争环境。

3.6.3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加强政府服务功能

3.6.4在利益独立的基础上进行政企合作

3.7本章小结

第4章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

4.1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中涉及的行为主体

4.2相关行为主体的利益取向

4.3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中各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

4.4产权转让中政府、购买者和寻租者的博弈模型分析

4.4.1政府、购买者和寻租者的博弈模型建立及分析

4.4.2政府、购买者及寻租者的三方博弈结果分析

4.5产权改制中政府、企业与职工的博弈模型分析

4.5.1政府、企业和职工的博弈模型建立及分析

4.5.2政府、企业及职工的三方博弈结果分析

4.6本章小结

第5章常德市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

5.1常德市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前的基本情况

5.1.1常德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5.1.2常德市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前的主要问题

5.2常德市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2.1指导思想

5.2.2基本原则

5.3常德市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具体措施

5.4常德市中小国有企业改革的典型案例分析

5.4.1常德棉纺织厂产权改制方案分析

5.4.2常德市制革厂产权改制案例分析

5.5常德市中小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效益考察

5.5.1改革后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

5.5.2改革后对职工的影响

5.5.3改革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5.5.4结论

5.6本章小结

第6章常德市中小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绩效的实证分析

6.1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1.1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

6.1.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及改进

6.1.3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

6.1.4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

6.1.5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设定

6.2常德市中小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前后的绩效对比分析

6.2.1样本的选取与说明

6.2.2改制前后绩效对比的实证分析

6.3产权改革后中小国有企业绩效改善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产权改革指标量表的信度检验

6.3.2影响因素模型的建立

6.3.3改制后绩效改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4本章小结

第7章总结

7.1常德市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的效果与经验

7.1.1常德市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的效果

7.1.2常德市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的经验

7.2常德市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7.2.1主要问题

7.2.2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从2004年开始的朗顾之争引起了全社会关于是否应该继续进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广泛关注。本文并不直接探讨国有企业改与不改的问题,而是试图通过产权改革的理论分析,以湖南省常德市的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为实证研究,探讨国企如何改、改革后国企效率是否提高来侧面说明国企改制的必要性与否问题。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提出本文的论题,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对国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进行历史回顾并分析其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启示,提出本论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的框架及主要研究内容,最后列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第2章对国内外产权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分别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必要性之争的流派观点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具体措施、绩效评价进行综述,最后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述评,发现现有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弥补这些理论与实证研究中的不足正是本文研究的动力所在。 在第3章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模式研究中,首先分析了中小型国企的界定及其特点,在探讨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必要性基础上,阐述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三种具体模式--国有独资的非法人企业模式、国有国控的特殊法人模式以及民营化模式,并得出了以下结论:对处于非国有控制的竞争领域的中小国有企业而言,采用民营化的产权改革方式是一条适宜的道路。本章接下来还探讨了我国中小型国企民营化改革的具体模式和各自的适应条件,并分析了产权转让中的定价问题,运用资本资产理论提出了一个简单的产权定价模型。本章最后还分析了政府在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的职能及定位,认为政府要强化市场一般化服务职能,从外部环境上保障中小企业通过正当的市场竞争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第4章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中,主要是以即将民营化的中小国企为对象,对其产权改革中所涉及的行为主体及其利益取向进行分析,同时针对产权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重点分析产权转让中政府、购买者与寻租者的三方博弈,并就当前职工岗位和待遇合理安排等热点问题对产权改制中政府、企业与职工三方建立相应的博弈模型,基于模型分析,第四章得到了以下结论:职工支持中小型国企改革、同时购买者给予职工较为满意的待遇使得职工继续留在企业工作才能使得效益最优化。本章还提出,政府、企业购买者应与职工多沟通,使得职工获得较好的利益保障,企业购买者利润最大化,改革的成本最小化,才能使得改革更为有序、顺利地进行。 在前几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第5章对常德市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回顾了常德市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前的基本情况,建立了常德市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改革的具体措施。文章接着以常德棉纺织厂和常德市制革厂为例,对常德市中小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本章最后还考察了常德中小国企整体改制的效果,总结了改革的经验教训。 在第6章常德市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中,论文设计了一套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然后对常德市中小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样本进行选取、说明并进行改制后的绩效评价,对改制前后绩效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由产权改革引导的公司治理、激励制度及政企关系变化对绩效的影响程度,得出了以下结论:改制能显著地提高常德市国有中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产运营效率,能显著地改善其负债水平,能一定程度地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本章还比较了改制前后样本公司总资产报酬率等财务绩效指标的变化,发现从整体来看,四个财务指标都呈良性发展趋势,改制对企业绩效的提高非常显著。 第7章是对全文的总结。首先概述了常德市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的效果,接着分析了常德市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的经验。文章最后对常德市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 本论文有以下创新点:(1)探讨了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的模式,根据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针对常德市的实际情况,提炼出了适用于常德市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指导原则和思路。为常德市国企改革实践的具体化操作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2)运用数理统计研究方法,对常德市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后企业绩效的改进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具有代表性的改制企业展开了深度个案研究,为今后深化改革总结了经验和教训。(3)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研究了常德市国企产权改革所引起的公司治理、激励体制、政企关系的变化,进一步分析了产权改革导致企业绩效提高的深层次原因。 今后本文在完善国企改革后的制度建设、减少改革成本,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上可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使得国企产权改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更为优化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