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酵参数

发酵参数

发酵参数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57983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微生物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猪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第二届全国牛奶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暨“金宇保灵杯”奶牛养殖效益与牛奶品质安全提升学术研讨会等;发酵参数的相关文献由46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书杰、孟庆翔、郝力壮等。

发酵参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7983 占比:99.92%

总计:158102篇

发酵参数—发文趋势图

发酵参数

-研究学者

  • 刘书杰
  • 孟庆翔
  • 郝力壮
  • 黄沧海
  • 丁洪涛
  • 侯先志
  • 冯宇哲
  • 唐贤华
  • 夏冬华
  • 孙红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庆; 金艳梅; 尹凤旭; 张继泽; 王梓凡; 潘强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荨麻草块饲粮对藏系绵羊瘤胃细菌群落结构、发酵参数及生长性能的影响,为荨麻资源在藏羊养殖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选用1岁左右、体重相近的彭波半细毛羊公羊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分别为自由放牧组(G组,对照组)、混合荨麻草块饲粮组(M组)和单一荨麻草块饲粮组(N组)。M、N组饲粮的精粗比分别为40∶60和8∶92,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9.61%和19.48%。试验期共57 d,其中预试期18 d,正试期39 d。结果表明:1)M、N组的的瘤胃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显著低于G组(P<0.05);M、N组的瘤胃细菌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G组(P<0.05),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G组(P<0.05)。2)M、N组瘤胃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la_1)、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相对丰度显著高于G组(P<0.05),而瘤胃厚壁菌门(Firmicutes)、瘤胃球菌属_2(Ruminococcus_2)、瘤胃球菌科_NK4A214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相对丰度显著低于G组(P<0.05)。3)N组瘤胃pH显著低于G、M组(P<0.05),M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G、N组(P<0.05);M、N组瘤胃丙酸比例显著高于G组(P<0.05),而瘤胃乙酸/丙酸和丁酸比例显著低于G组(P<0.05)。4)N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G、M组(P<0.05);M、N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G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低于G组(P<0.05)。由此可见,将荨麻应用于藏系绵羊养殖中,单一荨麻草块饲粮不利于瘤胃发酵,而混合荨麻草块饲粮不仅符合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正常模式,优化了瘤胃细菌群落结构,而且提升了绵羊生长性能。因此,由60%西藏荨麻+40%精饲料构成的混合荨麻草块饲粮更适合在当地推广应用。
    • 耿明阳; 姚闰晨; 范守民; 孔宪龙; 张雪敏; 李涛; 张志东
    • 摘要: 文章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以30头生产性能相似的泌乳中期奶牛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5头)和试验组(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YC100g/d·头。结果表明:(1)试验组奶牛DM与NDF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试验组奶牛DMI、奶产量与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乳中体细胞数、乳糖率与乳蛋白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试验组瘤胃中乙酸与异丁酸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100g/d·头的YC可显著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奶产量及乳脂率,并提升奶牛DM与NDF消化率。
    • 杨梓曼; 聂春桃; 尚相龙; 陈环; 陈豪; 宋小珍
    • 摘要: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广藿香油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选用4头健康、体重为(300±15)kg的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体外采集瘤胃液。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25%、0.5%、1.0%、2.0%和4.0%广藿香油,体外发酵24 h后测定发酵参数,并应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进行评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25%组和0.5%组的干物质(DM)降解率显著升高(P0.05)。MFAEI从高到低排序为1.0%组>0.25%组>0.5%组>2.0%组>4.0%组。以上结果表明,在体外发酵条件下,添加较低水平(0.25%~1.0%)的广藿香油可提高瘤胃对日粮的养分降解率,促进瘤胃发酵,使发酵模式向丙酸型转变,但过高的添加水平(2.0%~4.0%)可抑制瘤胃发酵,降低养分降解率。
    • 李炯
    • 摘要: 多粘菌素E是由多粘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动物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一般通过发酵法来生产。通过控制摇瓶的装液量和玻璃珠的添加量,研究溶氧、剪切力对发酵的影响程度。在7 L罐的放大试验中,系统研究了搅拌转速、溶氧、CER、残糖等因素对效价的影响;优化流加补料工艺使得效价提高到37.5×10^(4)U/mL,实现了粘菌素E的高产。
    • 丁子悦; 薛白; 蔡凌云; 任伊凡; 王之盛; 王立志; 彭全辉; 胡瑞; 邹华围
    •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发酵法探讨7种中草药及其不同添加剂量对肉牛瘤胃发酵及甲烷(CH_(4))等温室气体产量的影响。以3头体况相近的健康筠连黄牛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7×3+1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7种中草药(野葛根、荆芥、柴胡、金银花、钩藤、仙鹤草和五香血藤)和3种添加剂量(分别为每200 mg底物额外添加15、20、25 mg),并设置1个不添加中草药的对照,共计22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测定体外发酵24 h后的产气量(GP)、瘤胃发酵参数以及CH_(4)、二氧化碳(CO_(2))和氢气(H_(2))产量。结果表明:1)中草药种类对GP,氨态氮(NH_(3)-N)、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值以及H_(2)、CH_(4)和CO_(2)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金银花和仙鹤草具有降低体外发酵温室气体产量的作用,且不会对瘤胃发酵造成不良影响。
    • 彭述宇; 曲永利; 高伟星; 曲嘉晨; 刘红志; 苗人方
    • 摘要: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来探究常规玉米与湿贮玉米不同比例组合对奶牛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组合比例。以常规的玉米面作为对照组(100:0),将常规玉米与湿贮玉米按照不同比例组合(70:30、60:40、50:50、40:60、30:70、0:100)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各组合的48h体外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pH、氨态氮及营养物质降解率,计算出单项组合效应值和综合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8h产气量随着湿贮玉米组合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不同比例组合间差异显著(P0.05);乙酸/丙酸随着湿贮玉米组合比例的增加而增加,0:100最高为2.02mmol/L;各比例组合体外发酵液pH在5.66~5.85(P>0.05);氨态氮浓度稳定在0.16~0.17mg/dL,70:30组合最低为0.11 mg/dL;干物质降解率和粗蛋白质降解率随湿贮玉米组合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各组合间淀粉降解率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70:30组合的综合组合效应值为负值,其余组合均为正值,50:50组合为最大值(0.597 6)。本试验通过奶牛体外发酵对常规玉米与湿贮玉米组合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证明,50:50的组合效应较优。
    • 刘俊斌; 张利平; 宋淑珍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育肥期湖羊胃肠道发育、瘤胃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择(60±10)日龄、体重为(19.51±2.07)kg的健康湖羊断奶公羔45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枯草芽孢杆菌Ⅰ组(T1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活菌数≥1×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Ⅱ组(T2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试验期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湖羊胃肠道发育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与C组相比,T2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瘤胃液乙酸/丙酸值显著降低(P<0.05)。3)与C组相比,T1组和T2组瘤胃内容物内切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且T2组瘤胃内容物内切纤维素酶活性极显著高于T1组(P<0.01)。4)与C组相比,T1组和T2组瘤胃内容物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嗜淀粉瘤胃杆菌以及乳酸菌相对丰度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促进湖羊瘤胃发酵,改善瘤胃发酵环境,提高瘤胃消化酶活性,提高瘤胃有益菌相对丰度,其适宜的添加量为200 mg/kg。
    • 郝生燕; 王国栋; 顾娴; 邹凤轩; 董俊; 杨发荣; 张兆杰
    • 摘要: 为了探讨玉米(Zea may)秸秆、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秆、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配比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对饲粮组合效应的影响,试验利用体外发酵法测定在精粗比为40:60时,精料: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或苜蓿干草):巨菌草比例分别为40:60:0、40:50:10、40:40:20、40:30:30、40:20:40、40:10:50、40:0:60的21种饲料组合及5种单一原料(精料、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苜蓿干草、巨菌草)分别培养2、4、6、8、12、24、36、48 h并计算其产气量,培养结束后的上清液用于pH、氨态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发酵后的残渣用于干物质降解率的测定,并计算各指标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多效组合效应指数。从单一原料发酵48 h结果来看,产气量表现为精料>苜蓿干草>小麦秸秆>巨菌草>玉米秸秆;从组合类型来看,各个时间段的平均产气量为:精料+苜蓿干草+巨菌草组合>精料+小麦秸秆+巨菌草组合>精料+玉米秸秆+巨菌草组合。精料+苜蓿干草+巨菌草组合类型中,发酵12 h时,A6P0、A5P1、A4P2组产气量显著大于A3P3、A1P5、A0P6组(P <0.05),表现为苜蓿干草比例越高,巨菌草比例越低,产气量越高;精料+小麦秸秆+巨菌草组合类型中,发酵12 h时,W3P3、W2P4、W1P5、W0P6组的产气量显著大于W6P0、W5P1、W4P2组(P <0.05),表现为小麦秸秆比例越低,巨菌草比例越高,产气量越大。综上可见,精料+玉米秸秆+巨菌草组合中,比例为40:20:40时组合效果最优;精料+小麦秸秆+巨菌草组合中,比例为40:20:40时组合效果最优;精料+苜蓿干草+巨菌草组合中,比例为40:50:10时产生正组合效应更好。
    • 李宏; 宋淑珍; 高良霜; 郎侠; 刘立山; 宫旭胤; 魏玉兵; 吴建平
    • 摘要: 为研究饲养水平对阿勒泰羊胃肠道发育、瘤胃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月龄相近(3~3.5月龄)、体重均一(19.16±0.54)kg、臀型一致、健康状况良好的阿勒泰母羔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自由采食60 d后,参照NRC(2007)饲养标准中维持能量(Em)需要,3个组分别按1.5Em(0.75 MJ·kg-1 W0.75)、1.0Em(0.50 MJ·kg-1 W0.75)和0.5Em(0.25 MJ·kg-1 W0.75)饲喂30 d.结果表明:1)随饲养水平的降低,羔羊全胃、瘤胃、小肠的重量逐渐降低,且1.5Em组全胃、瘤胃、小肠重量和瘤胃指数显著高于1.0Em和0.5Em组(P0.05);2)随饲养水平的降低,绵羊瘤胃液pH先升高后降低,1.5Em组pH显著低于0.5Em和1.0Em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以及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异戊酸含量1.0Em组最低,且1.0Em组TVFA、乙酸、丙酸含量显著低于1.5Em和0.5Em组(P0.05),α-淀粉酶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白色瘤胃球菌1.0Em组最低,显著低于1.5Em和0.5Em组(P0.05).由此可见,饲养水平对阿勒泰羊胃肠道发育、瘤胃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及瘤胃微生物区系都具有显著影响.
    • 黎凌铄; 彭忠利; 陈仕勇; 柏雪; 苗建军
    • 摘要: 为研究添加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年龄为4周岁左右、体重水平相当、健康状况良好的麦洼牦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Ⅰ、Ⅱ、Ⅲ组在TMR基础上分别添加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试验结果表明:(1)四个处理组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st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小肽和酵母培养物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从属水平分析,拟杆菌科的BS11菌属(Bacteroidetes BS11 gut group)、理研菌科RC9菌属(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 1)、克里斯滕森菌科的R7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 R 7 group)为四个处理组共有优势菌属.添加小肽和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理研菌科RC9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疣微菌科UCG-010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0)、帕匹杆菌属(Papillibacter)、柔膜菌纲RF9菌属(Mollicutes_RF9)的相对丰度(P0.05);降低了瘤胃中乙酸浓度,但差异不显著(P>0.05);1%酵母培养物组和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组显著提高了瘤胃中丙酸浓度(P0.05);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单独添加或同时添加都显著降低了乙/丙(P<0.05),表明瘤胃发酵从乙酸型向丙酸型转变,有利于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综上所述,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单独或同时添加都促进了瘤胃有益菌群生长,使瘤胃发酵从乙酸型向丙酸型转变,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合用具有叠加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