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Nd同位素

Nd同位素

Nd同位素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355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海洋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0750篇;相关期刊28种,包括安徽地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第三届青年矿山地质学术会议、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等;Nd同位素的相关文献由6724位作者贡献,包括杜晓宁、罗勇、李美华等。

Nd同位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0750 占比:99.93%

总计:100821篇

Nd同位素—发文趋势图

Nd同位素

-研究学者

  • 杜晓宁
  • 罗勇
  • 李美华
  • 赵立友
  • 任秀艳
  • 景燕
  • 贾永忠
  • 吴灵美
  • 陈武炼
  • 姜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何岸北; 闫义; 朱作飞
    • 摘要: 华南沿海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和岩浆活动,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反转,这一地貌演变过程在华南沿海晚中生代盆地和南海北缘新生代盆地沉积地层中得到了完整的记录。本文以华南沿海的闽西永安盆地白垩纪沉积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分析,示踪盆地物源演化,结合台湾新生代地层沉积地球化学资料,推测出华南沿海晚中生代以来的地貌演化过程。野外调查及镜下鉴定发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样品成熟度相对晚白垩世样品较高。地球化学判别图显示,样品均落入中酸性长英质物源区域。中侏罗世‒晚白垩世地层的^(143)Nd/^(144)Nd值介于0.511772~0.512253之间,ε_(Nd)值为−16.9~−7.5。其中中侏罗统漳平组ε_(Nd)值最小,介于−16.9~−16.2之间,平均值为−16.6。下白垩统坂头组ε_(Nd)值增大为−14.8~−12.4,平均值为−13.3;而上白垩统沙县组和崇安组则具有较高的ε_(Nd)值,达到−9.3~−7.5,平均值为−8.7。从漳平组到崇安组,La/Sc、Th/Sc等微量元素比值与ε_(Nd)值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东南沿海中生代早期地貌较低,武夷山等华南内陆古老块体是永安盆地最重要的物质来源;晚白垩世,随着太平洋板块的持续俯冲,华南沿海山脉抬升,沿海花岗岩岩体近源快速剥蚀,成为永安盆地主要物源。相较于永安盆地晚白垩世地层,中国台湾新生代地层ε_(Nd)值明显偏低,且呈现出缓慢减小的趋势,对应于海岸山脉裂解及南海扩张。闽江等沿海水系向内陆袭夺,华南的古老基底成为南海北缘盆地及台湾新生代地层主要物质来源。
    • 张宏辉; 谢财富; 陈凯; 袁永盛; 余杨忠; 张沥元; 陈贵仁; 李鸿; 詹华思; 石海涛; 蔡泉宇; 于一帆
    • 摘要: 为了加深对粤西北地区加里东期岩浆岩演化的认识,对粤西北地区大桂山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岩相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研究显示:大桂山岩体位于广东佛冈复式岩体的北西缘,岩性为中粗粒含斑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其年龄为(445.9±3.6)Ma,属晚奥陶世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具有高硅、富钾、高分异指数和低钙、低镁、贫铁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中等-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低,具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La、Ce、Nd等的富集,亏损P、Sr、Ba、Ti等高场强元素;(^(87)Sr/^(86)Sr)_(i)为0.0253~0.1002,ε_(Nd)(t)值较高,为-3.15~-5.26,T_(DM2)值较低。以上特征表明大桂山岩体为高分异或低熔融程度的铝质A型花岗岩,其源区为成熟度较低的地壳物质或者是一定比例壳幔物质的混合,因造山带垮塌、软流圈上涌引起地壳伸展,由于地幔上隆,幔源基性岩浆岩和钾玄质岩浆岩上侵或底侵而形成。
    • 曾香兰; 李杰; 张晶; 姚会强
    • 摘要: 海水中的放射成因同位素被广泛地应用于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的研究。本研究简要综述了100Ma以来海水中Nd和Pb同位素在海洋循环、物质来源方面的应用和与古气候、古地理之间的关系,以及Sr同位素对海平面变化和构造变化的指示。研究表明,海水Nd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海洋循环以及岛弧风化输入的影响;Pb同位素组成受大陆物质输入的影响;Sr同位素则主要受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目前,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一是基于准确的定年方法识别同位素信息;二是寻找到年代更久远的同位素组成变化信息;三是探究长时间尺度上同位素组成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 周佳骏; 李力力; 姜小燕; 任同祥; 赵立飞
    • 摘要: 铀矿石浓缩物(UOC)是核法证学中溯源研究的核材料之一,通过测量其中Nd同位素丰度比能提供地理指示信息.本文基于T RU树脂对铀和稀土元素的吸附特性,通过条件实验获得了最佳淋洗酸度和体积,分离稀土元素和大量铀基体;利用LN树脂分离镧系元素的特性,分离具有同量异位素干扰的Sm,使用TRU和LN树脂联用方式有效分离了Nd,建立了一种能分离UOC中U、Sm和Nd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UOC样品进行多次测量,洗脱液中U含量低于5 ng/g,有效实现了UOC中大量U与微量Nd的分离.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对Nd同位素进行测量,测量精度达0.002%,满足Nd同位素测量需求.该方法已用于实际UOC样品中的Nd分离,并进行了初步溯源研究.
    • 范维佳; 韩喜球; 邱中炎; 叶黎明; 郭栋山
    • 摘要: 随着北半球冰盖的发育,全球气候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太平洋经向翻转流(PMOC)对全球海洋热量分配和大气CO2在深海的封存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关于PMOC与北半球冰盖的形成之间的关系还欠缺研究.本文收集了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的Nd同位素记录,通过对比不同区域Nd同位素记录的演化特征,分析风尘输入、水团演化等因素对Nd同位素记录的影响,探讨了太平洋经向翻转流演化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北太平洋深层水下沉的停滞和亚洲风尘输入增加可能是导致深层水Nd同位素从距今3~4?Ma开始降低的原因.同时,因北太平洋深层水下沉停滞,PMOC改组,使得更多的CO2在深水封存,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冷和北半球冰盖形成产生了积极的贡献.
    • 杨成栋; 丁建刚; 杨富全; 李强; 张忠利
    • 摘要: 新疆阿尔泰别也萨麻斯锂铌钽矿区广泛分布着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是矿化伟晶岩脉群的直接围岩.该岩体是北阿尔泰至今唯一识别出的奥陶纪花岗岩体.本文对别也萨麻斯矿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全岩主微量以及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岩体具有以下成分特征:富硅(SiO2=72.93%~73.14%)和铝(Al2O3=14.60%~14.82%),相对富钾(K2O/Na2 O=1.17~1.27),全碱含量中等(Na2O+K2 O=7.96%~8.30%),铝饱和指数A/CNK值高(1.21~1.28),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特别是Ti)、LaN/YbN值低(6.70~9.28),具明显的铕负异常(δEu=0.43~0.47);具有负的εNd(t)值(-4.2~-2.9),Nd模式年龄值在1.42~1.52 Ga.以上特征表明别也萨麻斯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其原始岩浆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混入了部分新生地壳物质组分.别也萨麻斯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初始的陆缘弧环境,与中阿尔泰、南阿尔泰识别出的奥陶纪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一致.别也萨麻斯稀有金属成矿不是发生在奥陶纪的陆缘弧环境下,结合区域资料,奥陶纪陆缘弧环境不是新疆阿尔泰稀有金属矿化发生的有利环境.
    • 王汾连; 何高文; 赖佩欣
    • 摘要: 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富含稀土元素(ΣREY,REE+Y),稀土含量达到或超过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品位.富稀土沉积物类型主要为远洋黏土和(含)沸石黏土.为了解富稀土元素深海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其对稀土富集机制的影响,本文对中、西太平洋远洋黏土和(含)沸石黏土分别进行了全岩和黏土组分(<2μm)的元素地球化学、Nd同位素及黏土矿物研究.结果表明,沸石黏土的ΣREY最高,远洋黏土次之;全岩及黏土组分的ΣREY与P2O5显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且P2O5全岩/P2O5黏土和ΣREY全岩/ΣREY黏土正相关,说明不同类型沉积物黏土组分及全岩的稀土元素均主要由磷酸盐贡献;沉积物全岩εNd值为?5.20~ ?6.02,表明其中的Nd来自火山源、陆源和自生源物质的混合源区;西太平洋含高REY的沸石黏土较中太平洋同类型沉积物具有较低的εNd值,表明火山物质并不是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富集的重要物源,但沸石含量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的高低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沉积物εNd值接近海水εNd值,表明稀土元素更多的直接来自于海水,但是成岩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物源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比全岩及黏土组分的稀土元素特征,认为黏土矿物一定程度上可能承担了沉积物中稀土元素过渡载体相的作用.
    • 于皓丞; 李俊; 邱昆峰; 勾宗洋; 耿建珍; 刘文刚; 庞瑶; 王博雄
    • 摘要: 西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脉状金锑矿化,但其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仍存在争议,影响了对该区矿床成因的深入认识.甘南早子沟超大型金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矿体赋存于三叠系古浪堤组板岩和中酸性侵入岩内,包括蚀变岩型矿化和脉状矿化两种样式,是研究脉状金锑矿化成矿年代学和成矿物质来源的理想选区.本研究选择早子沟金锑矿床脉状矿化中与辉锑矿、金密切共生的白云石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Sm、Nd同位素组成.结果 表明,早子沟金锑矿床脉状矿化白云石Sm含量为0.3221×10-6~4.918×10-6,Nd含量为0.5667×10-6~22.76×10-6.147 Sm/144 Nd和143Nd/144 Nd分别为0.1306 ~0.2891和0.511847~0.512141,Sm-Nd假等时线年龄为282.5±5.1Ma.白云石εNd(0)为-15.42~-9.70,εNd(t)为-13.66~-12.19,tDM2为2.03~2.10Ga,变化范围相对较窄,表明样品源区相同.εNd(t)值与秦岭及其周边地区对比显示,早子沟金锑矿床成矿流体与英安斑岩围岩具有相同的Nd源区,可能来源于扬子板块北缘或南秦岭的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白云石Sm/Nd分馏很弱且成矿流体混染了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物质可能是Sm-Nd假等时线产生的原因.这表明白云石Sm-Nd同位素体系可能无法为西秦岭广泛发育的脉状(金)锑矿床提供正确年代学信息.
    • 郭京梁12; 张宏飞12; 徐旺春12; 郭亮12; 吴耀2; 崔丹丹12
    • 摘要: 造山带地壳结构和成分的基本特征对于认识大陆地壳成分演化和区域成矿背景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部地球物理、高温高压岩石物性和岩浆岩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该地区地壳整体成分特征,并探讨其可能成因.该地区平均地壳波速显著低于全球大陆和造山带地壳的平均值,表明地壳整体具有中酸性成分,下地壳特征也可由中性岩石(残余体性质的中性含石榴石麻粒岩)解释.拉萨地体东南部整体地壳成分特征应与多阶段长英质化有关,包括碰撞前大陆弧演化阶段(以堆晶或残余体下地壳拆沉为主)和碰撞后高原垮塌阶段(以加厚下地壳拆沉为主,伴随印度古老长英质陆壳物质的俯冲回返/构造底侵).拉萨地体是研究大陆地壳成分演化的绝佳区域,亟待进一步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
    • 陈伟; 陈斌; 孙克克
    • 摘要: 江西省大湖塘钨(铜、钼、锡)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九岭山脉,是世界级钨矿.茅公洞岩体位于大湖塘矿集区南部,由花岗斑岩和白云母花岗岩组成,后者有显著钨矿化.本文对此岩体进行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云母-长石矿物化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及Nd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33±2Ma,野外穿切关系表明含矿白云母花岗岩侵位稍晚.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表明白云母花岗岩属于高分异花岗岩,与花岗斑岩相比,具有高硅,富碱,过铝质,较低的Ga/Al值,高Rb/Sr,Eu负异常明显,稀土四分组效应和异常的微量元素特征(non-CHARAC性质),以及较高的εNd值.基于以上特征,我们提出高分异的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模式:双桥山群变质沉积岩经部分熔融形成花岗斑岩之后留下麻粒岩相残余体,后者在幔源高温玄武岩底侵交代作用下再次发生深熔作用而形成白云母花岗岩;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不仅为麻粒岩相残余的部分熔融带来高温,同时也带来挥发份F、B等,以及少量幔源物质的添加(导致白云母花岗岩具有较高εNd值).F、B的加入改变了岩浆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显著降低了岩浆的粘度、密度和固相线温度,这导致岩浆体系分离结晶过程的延长和高度的分离结晶;延长的岩浆演化过程活化了围岩中的水,导致强烈的熔-流体相互作用,形成白云母花岗岩的稀土四分组效应.同时,围岩流体的活化也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加剧成矿物质的富集.而较还原的岩浆体系阻止了钨的分离结晶,为成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