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危重症新生儿

危重症新生儿

危重症新生儿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6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儿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专利文献16978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家庭保健、母婴世界、医疗装备等; 危重症新生儿的相关文献由12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璐、刘艳青、吕元红等。

危重症新生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16978 占比:99.62%

总计:17042篇

危重症新生儿—发文趋势图

危重症新生儿

-研究学者

  • 丁璐
  • 刘艳青
  • 吕元红
  • 吴纯婉
  • 周燕群
  • 庄少玲
  • 彭粤铭
  • 方安帅
  • 李素芳
  • 杨志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冰杰
    • 摘要: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护理应用于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血糖控制、生长促进等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新生儿科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50例,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营养支持护理组、常规基础护理组,每组25例。常规基础护理组患儿接受常规基础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组在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患儿接受营养支持护理。比较护理实施前、后两组患儿的营养生化指标、临床疗效、生长相关指标(头围增长量、体质量增加量、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血糖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营养支持护理组患儿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水平均高于常规基础护理组(P<0.05),血清脂蛋白(L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均低于常规基础护理组(P<0.05)。营养支持护理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基础护理组(P<0.05)。营养支持护理组患儿的头围增长量大于常规基础护理组(P<0.05),体质量增加量高于常规基础护理组(P<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常规基础护理组(P<0.05)。血糖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基础护理组(P<0.05)。营养支持护理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基础护理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护理在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患儿护理中的效果较常规基础护理好,能更有效地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缩短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血糖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郭少云; 陈巧琳
    • 摘要: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危重症新生儿或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较为广泛,是新生儿长期静脉输液和/或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1].PICC的使用可只按一定程度避免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且有留置时间较长以及操作相对简便等优势[2].此外,PICC置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药物或高营养液体对新生儿血管造成的刺激,避免外渗引起的组织坏死、水肿或挛缩[3].
    • 高忆墨
    • 摘要: 目的探讨“三合一”疼痛护理模式对危重症新生儿静脉穿刺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88例进行静脉穿刺治疗的危重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12月接收的44例新生儿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护理,另将2020年1月—12月接收的44例新生儿纳入观察组,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护理联合“三合一”疼痛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危重症新生儿的疼痛程度、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三合一”疼痛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量表评分、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水平变化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啼哭与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18:362022/12/29“三合一”疼痛护理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新生儿静脉穿刺护理中,能够有效减轻危重症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维持其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稳定,缩短其啼哭与疼痛面容持续时间,提高静脉穿刺效果。
    • 徐晓燕; 莫春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将营养支持护理应用于危重症并低血糖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联合运用营养支持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5.71%,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以及血糖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并发低血糖的危重症新生儿进行营养支持护理效果满意,且有助于加快患儿病情康复.
    • 王晓琴; 刘美娟; 吴婵凤; 林俊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症新生儿院前转运急救与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危重症新生儿2083例为观察对象,在接到转运电话后,立即出车接诊,为患儿实施急救与护理,根据患儿疾病类型分为新生儿内科、外科两组。新生儿内科男613例、女420例,新生儿外科男637例、女413例。分析患儿的一般情况、转运结果、意外拔管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转运的危重新生儿中,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的性别、通气情况、转运新生儿类型、日龄、转运路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生儿内科转运成功率为100.00%(1033/1033)、到院后病死率为0.19%(2/1033)、放弃治疗率为0.29%(3/1033)、治愈/好转率为99.52%(1028/1033),新生儿外科转运成功率为100.00%(1050/1050)、到院后病死率为0.10%(1/1050)、放弃治疗率为0.57%(6/1050)、治愈/好转率为99.33%(1043/10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生儿内科转运过程中意外拔管率、皮肤损伤发生率与新生儿外科[6.87%(71/1033)比6.19%(65/1050)、3.19%(33/1033)比2.86%(30/10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危重症新生儿院前转运过程中开展急救与护理有利于稳定患儿病情,使患儿得到安全转运,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使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改善预后。
    • 胡明霞
    • 摘要: 目的 分析对危重症新生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运用密闭式吸痰法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科室2020年度收治的66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数字选择基础上划分为QH组和QJ组,前者实施开放式吸痰法,后者实施密闭式吸痰法,对两组患儿的疾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QH组临床疾病治疗效果低于QJ组,但是并发症概率高于后组,数据比较呈现统计差异.结论 对危重症新生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运用密闭式吸痰法能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也能减少患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值得在后续临床中运用以提高患儿疾病的治疗效果.
    • 吴秩珊; 肖珮; 徐燕珊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对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患儿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50例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患儿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营养组(n=25)与对症组(n=25).对症组患儿实施常规对症护理干预,营养组患儿在对症组基础上实施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结果:营养组低血糖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比对症组短,总有效率比对症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症组低(P<0.05).结论:对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患儿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快速纠正患儿血糖水平,改善患儿营养状态,加快患儿康复速度,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疗效,确保患儿生命安全,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田慧敏; 王艳静; 张欣欣
    • 摘要: 目的:探讨抢救危重症新生儿时如何更好的医护配合及抢救后的护理.方法:对两年来收入我科的危重症新生儿抢救室的医护配合进行分析,并对复苏后患儿的延续性护理进行总结.结果:经过默契的医护配合及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复苏成功率.结论:默契的医护配合,分秒必争的抢救,恰当的护理,可有效提高危重症新生儿复苏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全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症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凝血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5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新生儿167例设为观察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选择同期治疗的非SIRS新生儿74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PCT、NSE水平;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水平.对危重症新生儿PCT、NSE与凝血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危重症新生儿PCT、NSE、APTT及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PCT、NSE、APTT及D-D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危重症新生儿PCT、NSE与APTT及D-D水平呈均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危重症新生儿PCT、NSE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CT、NSE在危重症新生儿中呈高表达,且与凝血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加强PCT、NSE水平测定可指导临床治疗,评估患儿疾病严重程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