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NAO

NAO

NAO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专利文献36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人天科学研究、信息系统工程、审计月刊等; NAO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伍世虔、余杭、张俊勇等。

NAO—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67.57%

专利文献>

论文:36 占比:32.43%

总计:111篇

NAO—发文趋势图

NAO

-研究学者

  • 伍世虔
  • 余杭
  • 张俊勇
  • 徐正勤
  • 曾文天
  • 杨鸿太
  • 王欣
  • 甄明晖
  • 邹谜
  • 陈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许孟雪; 曹雅丹; 邵慕义; 曹滋悦; 黄志静
    •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NAO机器人的校园导游机器人实施方案,实现和学生语音交互,唱歌跳舞等功能。借助NAO机器人,通过百度API语音转文本、Gensim、Jieba等第三方库以及数据库的调用,实现了问答系统,完成导游功能;借助NAO机器人,通过Choregraphe软件拖动盒子,以及编写盒子代码,实现在语音交互的同时可以唱歌跳舞,增添科技趣味性;借助NAO机器人,通过Choregraphe软件控制机器人模式,实现在语音交互的同时拥有一些动作,使机器人交互更加灵动。
    • 李菲; 李辑; 林蓉; 房一禾; 胡春丽; 秦美欧; 王小桃; 沈玉敏
    • 摘要: 利用1961~2020年东北地区106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梳理了东北地区寒潮频次,探讨了东北地区寒潮频次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诊断了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影响因子的年代际变化,分析了PDO不同位相对东北地区寒潮频次与其影响因子关系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分为寒潮频次偏多期、振荡减少期以及迅速减少期3个阶段。寒潮频次偏多期主要受NAO影响;振荡减少期主要影响因子有AO、西伯利亚高压、NAO和贝加尔湖关键区;迅速减少期受AO、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大槽影响明显。寒潮频次偏多期PDO为冷位相,NAO以负位相为主,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偏强,贝加尔湖附近冷空气活动频繁,东亚大槽强度偏强,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偏多;振荡减少期PDO转为暖位相,AO以正位相为主,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减弱,NAO指数升高,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减弱,贝加尔湖附近位势高度正异常,冷空气势力减弱,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减少;迅速减少期各影响因子振荡加剧,对东北地区寒潮频次的影响减弱。
    • 蔡秋芳; 刘禹
    •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生存环境、生态安全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开展百-千年尺度的高分辨率气候重建可帮助我们有效预测气候变化的短期趋势.最低温变化对植被生长异常重要,然而目前来自我国北亚热带地区的相关研究还较为缺乏.在精确定年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河南桐柏山1897~2013年的树轮宽度年表,分析了树轮宽度在过去百年的变化特征.在与现代气候观测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重建了过去百年来研究区5~7月平均最低气温变化历史.重建气温对观测时段记录(1957~2013年)的方差解释量达到48.90%.从发展趋势来看,研究区气温变化呈现“V”型特征,即1975年之前气候呈缓慢变冷过程,而后呈现变暖趋势.过去百年研究区存在一个持续了31年(1963~ 1993年)的低温期,2000~2013年为百年最暖.分析表明过去百年来我国北亚热带地区夏季气温变化在年与年代际尺度上基本同步,与亚(洲)-印(度洋)-太(平洋)交汇区海温变化密切相关,同时受到上一年北大西洋海盆尺度气候变化模态AMO(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和NAO(北大西洋涛动)的影响.
    • 施春华; 孙伟佳; 郭栋
    • 摘要: 利用NCEP/NCAR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遥相关型(Western Pacific teleconnection,WP)和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的不同配置对中国东南部冬季气温的影响.结果 表明:WP正位相年,中低纬太平洋被异常暖性高压控制,其局地作用使得中国东南部温度偏高;NAO正位相年,其遥相关作用通过南、北两支波列,分别调控南、北支槽系统,协同作用使得中国东南部30°N附近温度偏低.考虑这两种遥相关型的共同作用,当WP和NAO同位相时,两者作用部分抵消,中国东南部温度变化不显著;当WP正位相、NAO负位相时,两者同步的加热效应使得中国东南部显著暖异常;当WP负位相、NAO正位相时,两者同步的冷却效应使得中国东南部显著冷异常.
    • 胡希颖; 王大东; 陈佳欣
    • 摘要: 针对于NAO机器人自身语音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AO机器人的BLSTM-CTC的声学模型研究方法。基于BLSTM-CTC的声学模型进行建模,以BLSTM为声学模型和CTC为目标函数,以音素作为基本建模单元,建立中文语音识别端到端系统。实验结果证明,本文算法相较于NAO机器人自身,取得了良好识别效果。
    • 胡希颖; 王大东; 陈佳欣
    • 摘要: 针对于NAO机器人自身语音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AO机器人的BLSTM-CTC的声学模型研究方法.基于BLSTM-CTC的声学模型进行建模,以BLSTM为声学模型和CTC为目标函数,以音素作为基本建模单元,建立中文语音识别端到端系统.实验结果证明,本文算法相较于NAO机器人自身,取得了良好识别效果.
    • 王明菱; 肖军浩
    • 摘要: 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是一项国际级竞赛,它为多机器人协同控制、运动控制、模式识别等技术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测试环境.其中标准平台组要求参赛团队在竞赛中采用统一的硬件平台,更加侧重于考察参赛队伍的软件设计能力.采用竞赛规定的基于Aldebaran NAO仿人型机器人平台,参考国际强队B-human公开出来的部分开源程序代码,设计出顶层程序方案以及小部分底层程序改进方案,并且在仿真环境下实现了分布式多机器人的协同策略.
    • 叶洋波; 余锦华
    • 摘要: 热带北大西洋(Northern Tropical Atlantic,NTA)海温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对美洲乃至全球的气候变率有着重要影响。利用再分析资料对NTA的暖SSTA进行诊断,分析有、无El Nino影响下春季增暖的差异以及可能的成因。结果表明,与El Nino有关的情形中关键区(5~25°N,10~60°W)平均春季SSTA为0.55°C,无El Ni?o情形是0.37°C;前者与冬季的显著正偏差出现在NTA,后者主要发生在NTA的东侧,且正偏差的数值较小。El Nino激发的热带外Rossby波活动通过加强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负位相,引起El Ni?o峰值后NTA海域显著的西风异常,暖Kelvin波加热NTA对流层大气,增强其容纳水汽的能力,减小海-气界面的垂直湿度梯度,两者共同作用使海表蒸发减弱,在NTA春季呈现显著暖SSTA。与El Nino无关的情形中,NTA SSTA的变化主要受热带海-气反馈过程的调制,其与热带外NAO的季节内振荡有关,NAO的季节平均负位相较弱,异常西风值较小,同时海-气垂直湿度梯度异常增大,使春季NTA的增暖较弱。
    • 段均泽; 毛炜峄; 黄迤静; 陈静;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姚俊强; 沈永平
    • 摘要: 利用1951—2016年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当年7月到翌年6月为统计年,对比分析了中亚地区的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寒潮、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气候变化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与中亚两个城市同期寒潮活动关系。结果显示:努尔苏丹的年平均寒潮过程频数(15.7次·a^(-1))是乌鲁木齐(4.1次·a^(-1))的3.88倍,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分别是乌鲁木齐的5.91倍和7.55倍;努尔苏丹的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月分布呈单峰型,1月最多,乌鲁木齐的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1月和4月。努尔苏丹的寒潮过程持续日数普遍比乌鲁木齐短。65 a来,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春季寒潮过程频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的线性递减率分别为-0.111次·(10a)-1和-0.445次·(10a)-1;两城市秋、冬、春季寒潮、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线性趋势大多以递减为主,但是努尔苏丹冬季和乌鲁木齐春季的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均呈递增趋势。努尔苏丹的年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在近5 a最多。努尔苏丹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序列有31 a、20 a左右的显著周期,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序列有39 a、8 a左右显著周期。北大西洋涛动(NAO)与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寒潮过程的关联程度比北极涛动(AO)与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更为密切;努尔苏丹的寒潮过程频数受NAO以及AO的影响程度更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