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协议转换

协议转换

协议转换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43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0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136542篇;相关期刊312种,包括自动化仪表、电力系统通信、电子技术应用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第八届研究生IT创新学术论坛、NCIS2015第21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等;协议转换的相关文献由329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冬培、吕平、沈剑良等。

协议转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0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36542 占比:99.53%

总计:137181篇

协议转换—发文趋势图

协议转换

-研究学者

  • 刘冬培
  • 吕平
  • 沈剑良
  • 李沛杰
  • 汪欣
  • 陈艇
  • 叶海武
  • 佘定辉
  • 包志舟
  • 张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王博; 王雪迪; 时广轶; 严伟
    • 摘要: 无线网络与TSN(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的融合是目前工业界的关注点之一。传统的基于应用层软件的网关存在CPU利用率高、处理延迟长、性能差等缺点。因此提出了一种WiFi-TSN低时延转换架构,来实现WiFi网络与TSN网络的集成。该架构采用Verilog语言实现,通过硬件来保证通信信道之间可预测的延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协议转换和协议数据的转发。采用Vivado EDA工具来完成电路的设计,并进行足量的仿真测试来评估电路的端到端延迟性能。
    • 王飞; 黄盼盼
    • 摘要: 光纤通道和以太网一直都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异构网络的协议转换将成为网络技术突破的关键点。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光纤通道和千兆以太网桥接方案。首先设置特定的条件,筛选出需要转换的FC数据包和ICMP、TCP以及UDP数据包;然后运用哈希查表映射出对应的寻址信息,其余首部信息相互填充;最后对数据包的格式进行重组并发送。实验结果表明,FC协议和ICMP、TCP、UDP协议之间的相互转换使得不同以太网设备通过FC网络实现了相互通信,其转换速率满足千兆以太网传输带宽要求,未出现丢包或者错包的情况。
    • 郭振宇; 谭爱国; 钟建伟
    • 摘要: 基于目前我国现有的配电网系统中的设备普遍能够支持IEC61850规约的实际状况,该文研究了IEC60870-5-104规约和Modbus规约向61850进行数据转换的过程,硬件选择嵌入式Linux系统的米尔开发板,利用XML架构技术对协议和协议映射的数据进行建模,最后进行测试,验证了平台功能的可靠性。
    • 黄姝
    • 摘要: 移动外场4K UHD NDI管理和传输系统可以使4K UHD NDI转播车系统和4K UHD NDI演播室系统实现更好的数据交互。本文论述了移动外场4K UHD NDI管理和传输系统与转播车系统、演播室系统之间,部署和联调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介绍移动外场NDI设备管理、流切换管理、网关管理、编码与传输等,为轻量级NDI IP制播传输实现广电4K UHD专业应用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 孟博洋; 武方达; 郭浩
    • 摘要: 为了解决现代电子工程应用中带有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接口和RS232接口的列车车载设备与多功能车辆总线MVB(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自主化核心控制芯片的多功能车辆总线通信网关。该网关从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两部分进行设计,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主处理器及网关应用设备选型、网关架构的搭建及硬件系统开发,软件部分主要包括RS232串口/CAN通信机制、MVB芯片及接口驱动程序设计、自定义通信协议、总线协议转换等。搭建通信网关测试平台,对MVB网络与其他两种网络间数据转换过程进行监测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通信网关能够实现CAN、UART两种总线与多功能车辆总线之间的通信,完成了MVB总线和CAN/UART总线之间通信的协议转换。和普通MVB网关相比,该网关性能更加稳定良好,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更高,且集MVB、CAN、UART 3种网络为一体的组网设计成果推进了国内MVB通信网关的研究进程。
    • 王雪迪; 王博; 时广轶; 严伟
    • 摘要: 针对目前多种现场总线协议共存的现象,在分析了CAN总线协议、MODBUS总线协议和HART总线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总线协议转换的原理,包括总线地址转换原理、总线协议帧转换原理以及总线错误通知转换等,并在此协议转换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场总线协议转换硬件架构,以提升协议转换的实时性。
    • 罗志会; 林泽坤; 向昊; 杨雄波; 叶永
    • 摘要: 滑坡状态的实时监测是灾害预防与治理的重要依据.针对目前滑坡监测系统中存在测点间距离远、多传感器接入繁琐、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LoRa的滑坡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节点单元、LoRa集中器、云服务器及滑坡信息监测网页.采用STM32单片机设计的节点单元,完成对滑坡现场各种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协议转换;待LoRa集中器将数据汇聚后通过4G通信发送到云服务器;开发滑坡信息监测网页,实时刷新监测结果并保存历史数据.实验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多参数远程无线监测,且具有功耗低、组网方便、可网页显示等特点.
    • 袁平路; 张捷; 张子皿; 杨晋
    • 摘要: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现地控制单元(LCU),需要采集很多仪表的数据,这些仪表普遍采用串口通信,联网很不方便,无法上送数据,本文提出采用基于嵌入式ARM平台的智能通信控制器ICS0208,实现对各种串口设备的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转换为以太网协议的数据发送给PLC,数据汇集后最终上送监控系统。
    • 程明; 卢建福; 罗晋
    • 摘要: 由于国产核心交换芯片的时间和日期(ZDA)接口一般为移动ZDA标准接口,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北斗标准ZDA接口不一致,因此在以国产芯片为核心处理单元的骨干网中无法实现北斗时间的传输。设计了一种北斗ZDA接口标准协议与移动ZDA接口协议的转换方案,通过详细对比两者的日时间(TOD)数据帧的异同之处,以Unix时间戳作为中间媒介实现两者不同时间表达的转换。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搭建的网络环境下,北斗卫星接收机输出的ZDA可以稳定地转换成移动标准的ZDA,且转换后的移动时间数据可正常稳定地被国产芯片解析并传输到核心骨干网中。
    • 鲍建波; 张道
    • 摘要: 为解决地铁综合监控系统(ISCS)项目中不同厂商的协议转换、网络隔离及通信实时性的需求,提出一种在ISCS上层应用软件与现场各子系统之间配置通信前置处理器(FEP)的设计方案。首先,分析地铁ISCS的复杂性,从而引出设置通信FEP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FEP可实现的主要功能,重点论述了FEP软硬件设计方案、系统冗余设计等关键技术要点。通信FEP的使用,有效地提升了ISCS通信的可靠性和数据转发的及时性。目前,该设计方案已经在国内多条城市地铁ISCS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设计方案也可用在对数据实时性、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其他系统集成应用场合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