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华文报刊

华文报刊

华文报刊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04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东南亚研究、华人世界、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二届中美高校图书馆合作发展论坛、2011年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华文报刊的相关文献由115位作者贡献,包括彭伟步、王士谷、赵晓兰等。

华文报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24.8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1.46%

专利文献>

论文:404 占比:73.72%

总计:548篇

华文报刊—发文趋势图

华文报刊

-研究学者

  • 彭伟步
  • 王士谷
  • 赵晓兰
  • 姚文华
  • 廖小健
  • 方积根
  • 李君哲
  • 梁源法
  • 王竹敏
  • 程道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雨来
    • 摘要: 民间信仰是海外华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宗教学、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等诸多学术领域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但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专门以某一国家华人的民间信仰作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仍不多见。2020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广西民族大学郑一省教授新作的《印度尼西亚华人民间信仰》一书,该书发轫于暨南大学石沧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民间信仰海外传播图谱与功能研究”,也是作者十几年来田野调研和学术思考的综合性成果。作者从2008年开始即对印度尼西亚的华人进行田野调查,足迹遍布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地。从田野经历上看,此书的田野调查历时久,调查范围广,包含了大量作者一手访谈资料和当地的华文报刊、社团出版物、古籍、碑刻等文献,内容客观充实;在视角上,作者以社会历史文化变迁为视角,着重分析印度尼西亚华人民间信仰的演变轨迹和发展现状,对于民间信仰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 侯俊英
    • 摘要: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南亚国家的报刊出版实践活动,非常注重在编辑人才培养、报刊内容建设、报刊运营实践三个方面的工作,在抗战时期的对外宣传实践构成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形象认知,对中国共产党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塑造政党形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龚韵洁
    • 摘要: 秘鲁是拉美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以秘鲁华文媒体史上最具影响力,也是世界华文报纸元老之一的《公言报》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其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与阶段特点,探讨了《公言报》在塑造中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平统一、对秘友好的国家形象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公言报》既是增进在秘华侨华人对祖国认同与热爱的情感连接器,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信息、消除涉华偏见、密切中秘关系的公共外交利器。新形势下,以《公言报》为代表的广大海外华文媒体应始终秉持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与时俱进,在合作传播、双向互动、新媒体融合上多下功夫,搭建起民心相通的桥梁,使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走得出去,更走得进去。
    • 赵婧楠
    • 摘要: 在泰国传媒领域创办发行华文报刊最早始于20世纪初期,至今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办报历史,因其起步较早,发行范围广,因而其在东南亚华人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文章从泰国华文报刊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就泰国地区华文报刊的内容与受众两方面实施了分析研究,并就其发展现状实施了解析,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传媒领域更好地探讨东南亚地区的华文传媒提供有益的参考.
    • 刘颖慧
    • 摘要: 近代北美华人从淘金、筑路到定居唐人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从阅书报社、征诗、征联到粤剧、白话剧的以报刊为中心的文学活动,以及近代北美华文传媒的出现与报载小说从兴起到繁荣的轨迹,是研究近代北美华文小说的重要切入点。传媒视角的近代北美华文小说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重大,但学界目前的相关研究却相对薄弱。
    • 刘颖慧1
    • 摘要: 19世纪中叶是北美华文报刊的发展的萌芽与创始时期,华文报刊数量之多,为各国非主流文字报刊所仅见,是世界报坛的一个壮丽而独特的景观。这一时期的华文报刊从内容到形式既不同于外文报刊,同中国报刊也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以反映华侨生活,维护华侨利益为使命;这一时期的海外华侨尤其是广东华侨的报业活动,在北美华文报业的创办和发展史上影响巨大。
    • 王兵
    • 摘要: 在1881年《叻報》創辦之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漢詩創作無法進入公衆的視野。而在《叻報》創立至1941年底新馬淪陷前的60年間,新馬中文報紙的發展異常迅猛,陸續誕生的報紙計有《檳城新報》、《星報》、《天南新報》、《日新報》、《總匯新報》、《中興日報》、《南洋商報》、《星洲日報》等二十餘種。這些華文報紙,幾乎每一種都定期或不定期地登載舊體詩。因此,華文報刊的定位、副刊主編的喜好等也會影響到新馬漢詩的發展。同時,新馬地區這一時期出現的"新派詩"亦可視爲這一傳播載體影響下的産物。另外,就華文報刊對於傳統漢詩發展的意義而言,近現代華文報刊登載漢詩的意義不僅僅局限於提供傳播渠道和保存原始史料,更爲深層的價值在於詩人的創作成果從"私人領域"進入了"公共空間",從而實現向廣大讀者傳達審美欣賞、文化再現和社會政治參與等層面的價值。
    • 高艳杰
    • 摘要: 近十余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不仅体现在研究深度和广度的提升以及一系列周边国家研究机构的建立,而且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利用周边国家的解密档案,使"另一侧"的历史面貌得以更加全面的呈现。
    • 凌鼎年12
    • 摘要: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华文文学、华文教育、华文报刊、华文出版等等在印尼都备受限制、打压,一落千丈,跌入低谷。一直到30多年后的20世纪90年代末,情况才发生了好转,印尼的华文文学在袁霓、林万里等华人作家的组织和推动下,开始复苏。晓星就是其中的中坚力量之一。
    • 郭熙
    • 摘要: 全球华语媒体中,马来西亚政府首长的中文名称很引人注意。中国称“总理”,马来西亚华文报刊则称“首相”。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则是五花八门,有“首相”,也有“总理”,还有既“首相”又“总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