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十日谈》

《十日谈》

《十日谈》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9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9678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北方论丛、宜春学院学报、西江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等;《十日谈》的相关文献由301位作者贡献,包括付江涛、王小波、任红红等。

《十日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7 占比:1.5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678 占比:98.40%

总计:19997篇

《十日谈》—发文趋势图

《十日谈》

-研究学者

  • 付江涛
  • 王小波
  • 任红红
  • 何晓鹏
  • 刘勇强
  • 刘清玲
  • 刘爱琳
  • 姜仲华
  • 李慧宏
  • 李雅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清华
    • 摘要: 一、小引虚构性写作,或更狭义地说--“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在现代以来,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向度,即“戏剧性”与“抒情性”。古典时代的小说只注重故事,所以中外都有“传奇”“历险记”“纪传”等小说类型,这些小说都刻意突出故事性;中古以后的小说更强化了“寓意”,如带有教化或训诫意味的各种故事,在西方的有《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阿拉伯世界有《一千零一夜》;中国则有“三言二拍”和大量笔记小说行世,主题不外“警世”“醒世”“喻世”“惊奇”,这些大概都属于古典小说形态。
    • 张咪
    • 摘要: 14世纪至17世纪中期,封建中国基本处于明朝时期,这个阶段中国在海外探索和商品经济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时的文学作品如“三言”“二拍”中就出现了从事海外商业活动和出海贸易的商人。这个阶段在西方恰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巨匠薄佳丘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十日谈》也因此涉及不少商人的故事。由此,二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可比性,展现了不同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商业贸易盛况。两国的商人作为作品中的文学主体,为对比研究两个国家的商人形象、贸易规则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中西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因此,从中西海外贸易文化入手,采用历史文本梳理的方式对两国海洋文学的异同性进行思考是本文的研究意义。
    • 冯璐
    • 摘要: 文艺青年喜欢将佛罗伦萨称作"翡冷翠",发音更接近意大利语中的Firenze(佛罗伦萨)。1925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赴欧游历,途经佛罗伦萨时思念恋人陆小曼,作《翡冷翠的一夜》,诗中情绪变幻,幽怨又缠绵,与佛罗伦萨浪漫又神秘的气质不谋而合,言有尽而意无穷,确是神来之笔。
    • 赵超
    • 摘要: 文艺复兴是在黑暗愚昧的中世纪过后,资产阶级所带来的绝对光明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反对过去对神的绝对愚昧崇拜,提倡个人所追寻的自由。薄伽丘便是其中作家阵营的重要人物,他的经典作品《十日谈》以十位男女的叙述为基础,讲述了一百个善恶的故事,反映出对人性的批判。本文通过新历史主义的方法,对十日谈当中的故事进行分析,进而对时代、作者个人背景进行剖析,从而揭示那个时代历史、阶级等对于薄伽丘创作的影响。
    • Fiorelady(文/图)
    • 摘要: 神秘的阿斯旺和努比亚村落,辉煌雄伟的底比斯帝王宝藏,碧蓝澄澈的红海,古老繁华的开罗……在10天的旅行中,作者沿着尼罗河而下,由南向北,展开了一场美妙的埃及之旅。对我而言,埃及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度。熟悉来自于它在文学、影视作品里的辉煌,而陌生则来自于,之前从未到访过这个古老的国家。因此,那些跨越数千年留存至今的灿烂古迹,始终如磁石一般牢牢吸引着我,直至亲身前往探寻。
    • 林精华
    • 摘要: 《十日谈》在1952年以后的中国被阐释为反封建和反基督教会的短篇小说集.实际上,薄伽丘写该作的动机和过程,与全球面临着一场束手无策的自然灾害相关联:1348—1353年蔓延欧亚非许多地区的黑死病,在意大利尤甚,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未得到神的救助,或逃或坐以待毙,薄伽丘的父母罹难于其中.如此危局,促使热衷于写爱情小说的薄伽丘写下《十日谈》,并在序言和第一天故事引言中专门论及佛罗伦萨的瘟疫之恐怖景象,由此所讲的100个故事,无论正面书写爱情、情欲、性行为之魅力,还是否定性叙述限制性欲的制度、观念,皆是指向人在自然生命过程中的尊严问题.令人疑惑的是,曾洛阳纸贵之作,随着基督教会地位的衰落,却多以删节版流行;此后包括瘟疫在内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断促使医学进步,但人类再未出现这种超然于疾病及其隐喻的杰作,其边际效益不及文艺复兴时代的其他经典.作为"故事"的《十日谈》及其传播承载着太多的"政治",致使瘟疫的审美功能丧失殆尽,被曲解为反西部教会之作.
    • 毛华雪
    • 摘要: 《十日谈》以故事会形式书写了100个追求欲望和爱情、揭发教会黑暗腐烂、赞美人的智慧等主题的故事.学界解读《十日谈》的两大方向集中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思维启蒙,但在《十日谈》的角色塑造上,"孩子"角色出现了缺失,薄伽丘几乎没有描写"孩子",将"孩子"角色的设置与物品的设置摆在了同一高度,这在表现作者创作喜好的同时展现了时代特色和民族差异,也展现了中西方对待"下一代"的思想异同.
    • 周启华; 刘久明
    • 摘要: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以亲历者的身份对黑死病流行期间佛罗伦萨悲惨的生活情形进行了生动描绘,不仅还原了欧洲中世纪那一段悲怆历史的真实图景,为后来的历史学家和人文学者研究欧洲黑死病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文献,也为今日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下的我们提供了镜鉴.与此同时,小说通过一群青年男女隐居乡间别墅躲避瘟疫这一具有乌托邦性质的情节设置,隐喻性地表达了作者针对黑死病的流行所开出的"社会处方".《十日谈》中的故事是瘟疫流行期间的一剂"叙事预防"的良药,薄伽丘堪称"叙事治疗"的最早提倡者和践行者.薄伽丘的处方不仅为那个时代乃至后世的人们在一场突发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幸存下来提供了有效的帮助,而且对当时的医学界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王秋新
    • 摘要: 本文运用美国学派所提出的平行理论,将《聊斋志异》与《十日谈》两部短篇小说集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从叙事空间、框架式结构、创作主题三方面分析两部作品之间的异同,旨在对异质文化孕育下的两部经典巨著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解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