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医患会话

医患会话

医患会话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一般理论、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专利文献8567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才智、现代交际、华章等; 医患会话的相关文献由9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茜、崔婉星、冯小玮等。

医患会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1.05%

专利文献>

论文:8567 占比:98.95%

总计:8658篇

医患会话—发文趋势图

医患会话

-研究学者

  • 王茜
  • 崔婉星
  • 冯小玮
  • 隆娟
  • 李振
  • 王雷宏
  • 罗茜
  • 马莹
  • 武宜金
  • 谭晓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柳玫屹
    • 摘要: 修辞手法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常常在文章中被写作者加以运用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展现人或物的生动性、增加文章的美感。事实上,修辞不仅可以在写作中被使用,在日常的言谈交际和机构性会话中,交际双方为了达到各自的交际目的也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段。本文通过观察门诊中医患之间对话,发现医生通常会使用比喻、对比、双关、反问等修辞技巧向就诊患者传达医疗信息,这对患者充分理解病情、积极接受医疗建议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患者在就诊时也会使用少量修辞向医生陈述病情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基于这种修辞语境,可以设想在医学专业开设修辞课堂、建立医学修辞预案库,这为培养和谐良好的就诊环境提供了可能。
    • 王茜
    • 摘要: 医生查房环境下使用的语码主要有医学术语、医学缩写符号、医学数据、药品(名)和对患者语言的解释语码。医患交际涉及医学、社会、生活、文化、心理、认知等多个层面,医生为了实现交际目的,必须熟练掌握运用各种语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诊断治疗的需要进行转换。查房是医疗的重要环节,在查房过程中,医生通过逻辑编码运行医学诊断思维;通过翻译转译理解患者疾病叙事;通过解释分析实现对疾病的推理诊断治疗;通过转换语码顺应不同患者对象。
    • 乔鸿飞
    • 摘要: 语言的功能不仅在于传递信息,也能够帮助交际者完成不同身份的构建。通过开展临床研究发现,在群体层面医生具有 双重身份,即专家职业身份、医院成员的机构身份。医生在与患者的对话过程中,利用言语上的策略,用不同身份与患者进行交流,通 过传递具有人文关怀性质的主观愿望,能够有效的管理医患关系,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 王雷宏; 李振
    • 摘要: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CiteSpace软件为工具,以“医患会话”为主题,对2000-2019年期间中国知网(CNKI)中的269篇期刊论文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医患会话研究的总体发展态势、发文期刊、文献引用、基金资助、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发现:①国内医患会话研究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状态;②发文期刊集中于医药卫生科技类期刊等;③60.59%的论文受到基金项目的支持;④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⑤研究热点包括医患会话的语言艺术研究、医患会话的语言学研究、医患会话的社会学研究;⑥实证研究方法占据主流;⑦医患会话的对比研究、网络在线问诊中的医患会话研究、医患会话的叙事学研究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热点。针对国内医患会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旨在推动医患会话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 王茜
    • 摘要: 医生查房环境下使用的语码主要有医学术语、医学缩写符号、医学数据、药品(名)和对患者语言的解释语码.医患交际涉及医学、社会、生活、文化、心理、认知等多个层面,医生为了实现交际目的,必须熟练掌握运用各种语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诊断治疗的需要进行转换.查房是医疗的重要环节,在查房过程中,医生通过逻辑编码运行医学诊断思维;通过翻译转译理解患者疾病叙事;通过解释分析实现对疾病的推理诊断治疗;通过转换语码顺应不同患者对象.
    • 王雷宏; 李振
    • 摘要: 在社会建构主义的动态语用身份观视阈下,基于儿科医患会话的相关语料,探究儿科医生身份的动态建构.鉴于医患会话是机构性话语,医生建构的主流身份为机构身份和职业身份.然而,随着交际目的、交际需求、交际情景的变化,医生会主动、动态地建构教育者身份、平等同伴身份、理解者身份以及多元身份.通过语言策略的使用动态构建儿科医生的语用身份,有利于实现医患的有效沟通,缓和医患矛盾.
    • 王雷宏; 李振
    • 摘要: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CiteSpace软件为工具,以"医患会话"为主题,对2000-2019年期间中国知网(CNKI)中的269篇期刊论文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医患会话研究的总体发展态势、发文期刊、文献引用、基金资助、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发现:①国内医患会话研究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状态;②发文期刊集中于医药卫生科技类期刊等;③60.59%的论文受到基金项目的支持;④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⑤研究热点包括医患会话的语言艺术研究、医患会话的语言学研究、医患会话的社会学研究;⑥实证研究方法占据主流;⑦医患会话的对比研究、网络在线问诊中的医患会话研究、医患会话的叙事学研究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热点.针对国内医患会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旨在推动医患会话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 胡宗兵; 吕新博
    • 摘要: 不礼貌话语是人类自然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人际交往中.近年来,医患会话中的人际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语用学研究的焦点话题之一.基于Spencer-Oatey人际关系管理理论框架,以美剧《豪斯医生》中医患会话为语料,对医患会话中不礼貌话语进行人际语用分析.我们认为医患会话中不礼貌话语是对人际关系和谐管理的违反,具有人际和谐—挑战语用倾向,容易导致医患冲突的发生,因而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 陈嘉文; 马利军; 罗美丽; 王钰茵; 刘晓静; 范春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医患会话的类型和心理交流机制,以构建医患会话的和谐模式.[方法]基于交互分析沟通理论,对中医医患会话语料进行分类并编制问卷,结合杰弗逊共情量表、成人依恋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互补沟通PC-CP型得分最高,为(23.28±4.76)分,是最佳中医医患会话模式;其次是AA-AA型,得分为(21.01±4.42)分;PP-PP型得分最低,为(11.59±4.63)分.冲突命令性用语越少,会话有效性越高.中医学生中,女生对AA-AA的评分高于男生;非医学生中,男生对AA-AA的评分高于女生.共情能力高的中医学生对PC-PC和AA-AA互补沟通有所偏好(r=0.22,P<0.05;r=0.27,P<0.01),低共情者对PP-PP和AA-CP有选择倾向(r=-0.47,P<0.01;r=-0.42,P<0.01).有依赖倾向的非医学生表现为对除AA-AA以外的其他类型的选择偏好.[结论]中医医生应提高共情能力和沟通技能,根据不同病人调整会话类型,加强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 张丽; 何丽
    • 摘要: 医患沟通不畅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研究医患会话对实现有效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至关重要.对我国医患会话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进行梳理,在语言学领域,医患会话的研究视域大致可以分为五类: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其在不同视域下研究现状具体表现为:相关文献的数量越来越多,医患会话在各研究视域下均呈百花齐放之势,取得的成果颇丰,但也尚存不足之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