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L-组氨酸

L-组氨酸

L-组氨酸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47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4424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生物技术通讯、新疆农业科学、发酵科技通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1年国际氨基酸产业创新与联盟发展高峰论坛、全国氨基酸、活性肽研究开发与综合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2008年全国氨基酸技术交流研讨会等;L-组氨酸的相关文献由1126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希贤、陈宁、翁连进等。

L-组氨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4424 占比:99.56%

总计:24533篇

L-组氨酸—发文趋势图

L-组氨酸

-研究学者

  • 谢希贤
  • 陈宁
  • 翁连进
  • 徐庆阳
  • 沈旭
  • 瞿涤
  • 蒋华良
  • 堵国成
  • A·J·莫菲
  • J·麦克沃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秀云; 徐双意; 曹思瑜; 张雅玮
    • 摘要: 研究低盐(0.2 mol/L NaCl)及高盐(0.6 mol/L NaCl)条件下L-组氨酸(L-histidine,His)添加量(0、0.2、0.4 g/100 mL)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盐和高盐条件下,His的添加均引起MP发生解折叠,使其分子构象发生转变,α-螺旋结构含量降低,并伴随其他二级结构(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含量的增加;同时暴露出埋藏在蛋白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表面疏水性增加;随着His添加量的升高,MP的α-螺旋结构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面疏水性显著升高(P<0.05);体外消化结果表明,His的添加使得MP体外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酶解产物粒径显著降低(P<0.05)。因此,在低盐或高盐条件下,His的添加可引起MP结构发生解折叠,暴露出更多酶切位点,进而促进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MP的酶解作用,从而提高MP消化率。
    • 李加慧; 狄雨晗; 王文琪; 廖博群; 张雅玮
    • 摘要: 为研究低盐(1%NaCl)条件下添加L-组氨酸(L-histidine,L-His)及L-赖氨酸(L-lysine,L-Lys)调节宰后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鸡胸肉加工特性(蒸煮损失、质构、蛋白溶解度、流变特性)的影响,提取腌制后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再通过荧光染色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结果表明:L-His和L-Lys的添加不影响肌原纤维蛋白的整体磷酸化水平,但是可以改变单个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相比于1%NaCl处理组,1%NaCl+0.06%L-His/L-Lys处理组硬度和蛋白溶解度均有显著提高,蛋白流变特性改善,蒸煮损失无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得出,多个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与肉的蒸煮损失及蛋白溶解度等加工特性呈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且单个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还会受到其他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将11条磷酸化水平差异显著的条带进行质谱鉴定后,发现大多是与肌肉收缩或糖酵解有关的酶,表明L-His、L-Lys的添加可能通过对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水平产生正面效应影响宰后僵直成熟过程,进而影响肉品品质。
    • 张申; 蔡志峰; 郭玉玉
    • 摘要: 三硝基苯酚(PA)是废水中酚类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成分,鉴于其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实现PA简便、准确的检测意义重大.本文以L-组氨酸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通过一步法在室温下合成了铜纳米团簇(Cu NC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红外(FT-IR)等手段被用于研究样品的结构与性质.结果显示,该铜纳米团簇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82和492 nm,所得样品分散性良好且尺寸均匀,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水溶性的Cu NCs荧光探针对PA的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内滤效应(IFE)的存在导致了PA对荧光探针的有效淬灭.在0~80μM浓度范围内F0/F与PA的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最低检出限为0.25μM(S/N=3).另外,Cu NCs被成功用于实际水样中PA的检测,说明此种荧光探针有很好的实用性.
    • 王耀松; 马天怡; 胡荣蓉; 张唯唯; 应瑞峰; 黄梅桂; 唐长波
    • 摘要: 采用L-组氨酸(L-His)作为蛋白凝胶功能性的增强剂,将其加入乳清分离蛋白溶液中制备热诱导凝胶,研究L-His对乳清蛋白结构及其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乳清蛋白等电点(pI 5.2)时蛋白形成尺度约1 700 nm、具有极小比表面积且几乎不带电的蛋白聚集体,远离蛋白等电点时则所形成的聚集体大小约为400 nm;L-His抑制蛋白聚集体的形成而减小粒径、显著提高聚集体比表面积,促进蛋白分子结构展开并提高其带电量.在经历热诱导后,乳清蛋白在其等电点时形成持水性差的白色凝胶,而在其他pH值时则形成持水性高的黄色凝胶且越远离等电点,胶体黄度值越大;L-His的加入对凝胶颜色变化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凝胶的持水性(P<0.05);有效提高凝胶的质地特性,特别是在pH 7.59和pH 9.74时显著提高乳清蛋白凝胶的弹性及咀嚼性(P<0.05).这些质构变化可能主要归结于L-His改变了凝胶内的氢键、二硫键和疏水作用力的重排.总之,L-His修饰乳清蛋白结构而改变其凝胶性能且同时受到pH值的影响.
    • 邓磊; 张豪; 郑穗平
    • 摘要: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野生型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TCC 14067诱变处理.通过全自动高通量微生物液滴培养系统(MMC)和平板选育组氨酸结构类似物的抗性突变株.使用48孔板发酵初筛及摇瓶发酵复筛,最终从耐受3-氨基-1,2,4-三氮唑10 g/L和D-组氨酸8 g/L的抗性突变株中筛选得到菌株Cg-F4,其L-组氨酸产量为(0.561±0.016)g/L,并且经过7次连续传代实验验证了该菌株稳定性良好.
    • 李振; 王亚伟; 张建周; 付中贞; 单明娥
    • 摘要: 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是测定环境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标准方法,但所用偶合试剂有较高的毒性,若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可能会对自身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为此以对氨基苯磺酰胺(即磺胺)为重氮试剂,以 α-氨基β-咪唑基丙酸(即L-组氨酸)为偶合试剂,对环境水体中亚硝酸盐氮进行测定,可有效避免实验中有毒物质的使用,同时优化了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摩尔吸光系数为2.20×104 L/(mol·cm),线性范围为0~0.200 mg/L,检出限可达到0.002 mg/L,加标回收率为98.5%~101%,通过与《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 7493—1987)比对发现,该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且具有安全环保、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等优点.该方法可用于环境监测中常见的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废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 李梦莹; 吕雪芹; 刘延峰; 李江华; 堵国成; 吴剑荣; 刘龙
    • 摘要: 该研究主要通过多种代谢工程策略对大肠杆菌进行改造从而增强菌株L-组氨酸的合成.首先,用人工的开放阅读框(hisL′-λattB′-trpE)替换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L-组氨酸操纵子的前导区,同时表达来源于E.coli的ATP转磷酸核糖基酶突变体基因hisGE271K后,菌株L-组氨酸产量达到872.50 mg/L;其次,通过比较来自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C.glutamicum)ATCC130132、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S.marcescens)ZJZ626和E.coli BL21(DE3)的11种hisG在不同抑制物浓度下的酶活力以及过表达11种hisG基因时L-组氨酸的产量,筛选出最优hisG基因,L-组氨酸产量提高至1480.42 mg/L;然后,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最优hisG整合至基因组;进一步比较不同来源的Prs对菌株L-组氨酸产量的影响,从中筛选出较优Prs进行基因组整合,结果显示,摇瓶发酵72 h后,菌株L-组氨酸产量提高至3898.06 mg/L,96 h时产量提高至5574.63 mg/L.该研究为将来L-组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毛安琪; 魏春英
    • 摘要: L-组氨酸(L-His)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在酶催化、金属元素转运和神经调节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快速灵敏的L-组氨酸检测方法.文章通过在富C单链DNA上连接一段富G序列,合成了发射强橙色荧光的C-T30695-G-银纳米簇(C-T30695-G-Ag NCs).利用Ni2+与G碱基相互作用对C-T30695-G-Ag NCs的荧光猝灭以及His与Ni2+的强配位作用,实现了对His的快速“turn on”检测,检测线性范围为20-160 μmol/L,检出限为4.17 μmol/L,并表现出强的选择性和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 吴鹤云; 张悦; 蒋帅; 田道光; 谢希贤; 陈宁
    • 摘要: 以1株L-组氨酸生产菌Escherichia coli HIS1为研究对象,优化其L-组氨酸合成关键酶HisG的诱导条件.通过摇瓶发酵的方式确定诱导剂木糖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0 g/L;通过5 L发酵罐发酵的方式确定最佳诱导时间为发酵8 h时诱导;因发酵过程中木糖会被消耗,故通过多次添加木糖或敲除xylA基因阻断木糖代谢途径保持发酵液中的木糖浓度,以稳定诱导条件.结果表明,木糖同时作为诱导剂和碳源更有利于L-组氨酸的发酵生产,为此摸索出了木糖和葡萄糖共发酵生产L-组氨酸的发酵工艺.该工艺主要控制要点为发酵8h之后添加质量浓度为10 g/L的木糖,发酵过程中流加木糖和葡萄糖质量比为1:5的糖溶液.最终L-组氨酸的产量可达56.5 g/L,是纯葡萄糖发酵时的2倍.
    • 李丛胜; 罗雨; 刘馨雨; 刘笑; 田佳佳; 刘金平; 尚校兰
    • 摘要: 以添加质量浓度为1.5%NaCl的牛肉糜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方法,以无磷保水剂处理前后牛肉糜的蒸煮损失为试验指标,考察不同的L-组氨酸、L-赖氨酸和柠檬酸钠的添加量对牛肉糜蒸煮损失的影响,进而优化出3种无磷保水剂的最佳配比,并与磷酸盐的保水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的最佳配比为:L-组氨酸0.20%、L-赖氨酸0.30%、柠檬酸钠0.23%.此复配保水剂可以使牛肉糜蒸煮损失显著降低至10.85%,且效果优于磷酸盐保水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