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剑突下

剑突下

剑突下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专利文献100280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消化杂志等; 剑突下的相关文献由56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冬、张淼、张辉等。

剑突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100280 占比:99.80%

总计:100477篇

剑突下—发文趋势图

剑突下

-研究学者

  • 刘冬
  • 张淼
  • 张辉
  • 杨敦鹏
  • 武文斌
  • 胡正群
  • 蒋雷
  • 姜格宁
  • 丁建勇
  • 何春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彬东; 陈豪; 黄国忠; 张强; 陈鹏飞; 蔡茂恩; 姚金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在前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前纵隔肿瘤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15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4.9±7.5)岁,肿瘤的直径为2.0~5.0 cm,平均(3.47±0.78)cm。手术方法为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无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无胸腔内大出血、纵隔感染、膈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为62~380 min,平均(134.5±60.1)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平均(71.6±26.2)mL,术后胸液引流量30~680 mL,平均(384.4±118.4)mL,留置胸管时间26~90 h,平均(44.4±16.8)h,术后住院时间为3~8天,平均(4.7±1.4)天,术后1天和7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6.5±0.84),(2.9±0.77)分。结论对于病灶包膜完整且肿瘤直径≤5 cm的前纵隔肿瘤,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鲍峰; 车云; 元及; 吴宗阳
    • 摘要: 目的评估在Rul-tractor装置辅助下,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和学习曲线。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胸外科29名前纵隔肿瘤患者,由年轻外科医生独立完成Rul-tractor装置辅助下剑突下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手术。总结临床特点和手术结果,并以手术时间的累积和(CUSUM)值评价学习曲线。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胸腺切除术,包括肿瘤R0切除,无中转至正中胸骨切开。如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则需行前纵隔脂肪扩大清扫术,合并MG的患者有4例(13.8%);临床特点中肿瘤直径为2.6~7.0 cm,平均直径4.3±1.8 cm;位置较高骑跨于无名静脉的肿瘤18例(62.1%);术后组织学病理特征中胸腺瘤17例(59.0%)、胸腺囊肿9例(31.1%)、胸腺癌1例(3.3%)、胸腺增生1例(3.3%)、畸胎瘤1例(3.3%);手术时间70~150 min,平均时间(103.0±19.8)min,术中出血量15~100 mL,平均为(31.5±15.8)mL,带管时间1~5 d,平均(2.9±2.2)d,住院天数3~9 d,平均(5.4±2.1)d;术中术后并发症4例(13.8%),无肌无力危象发生;无术后死亡及复发病例。手术时间在19例后趋于下降平稳趋势。结论在Rul-tractor胸骨牵拉装置的辅助下实施剑突下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学习曲线约为19例,可被无丰富手术经验的年轻外科医生快速掌握,获得的手术结果可以接受。
    • 伍治强; 王洪; 曾小飞; 李英; 何东升; 马瑞东; 贾维坤
    • 摘要: 目的探讨充气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3月~2021年5月我科对20例胸腺肿瘤行充气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剑突下2 cm做3 cm横行切口,应用单孔套管穿刺器行充气式单孔胸腔镜手术完整切除胸腺肿瘤。结果20例顺利完成充气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胸或增加辅助切口。手术时间平均110 min(60~150 min),出血量平均50 ml(10~80 ml)。前8例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平均时间1.5 d(1~3 d),后12例未放引流管。术后病理:胸腺瘤13例,胸腺囊肿5例,胸腺增生2例。20例术后随访1~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单孔套管穿刺器行充气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肿瘤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 张晶; 张柯婷; 叶琳娜; 时佩君; 赵丽鸽; 刘莎
    • 摘要: 目的总结系统护理对剑突下三孔胸腔镜辅助胸腺瘤扩大切除术患者的应用经验。方法将40例接受剑突下三孔胸腔镜辅助胸腺瘤扩大切除术患者的病案资料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接受系统的护理支持,对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中转开胸手术及主要并发症病例出现,手术疗效满意;患者平均手术用时(102.37±9.46)min,平均拔管用时(8.15±1.04)h,平均术中失血量(62.38±7.42)ml,平均住院用时(4.46±0.32)d,患者治疗与护理满意度达97.50%。结论予以剑突下三孔胸腔镜辅助胸腺瘤扩大切除术患者系统的护理支持,能够帮助手术顺利进展,认为良好、系统且全面的护理干预,是胸腺瘤患者实现理想预后的关键。
    • 彭彩霞; 张志辉; 秦涛
    • 摘要: 1病例患者女性,62岁,因“剑突下疼痛2 h”于2019年5月18日入我院急诊。患者2 h前因解大便费力后突发剑突下绞痛,疼痛持续不缓解,伴腰背部疼痛及大汗,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就诊当地医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ST-T改变(V1~V3抬高约0.3~0.4 mV),考虑急性心肌梗死,转至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氨氯地平片5 mg Qd”降压治疗,最高收缩压达200 mmHg(1 mmHg=0.133kPa),最高舒张压不详。
    • 马云霞; 陈何伟; 武晓丽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中的系统护理支持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经剑突下入路胸腺切除术MG(重症肌无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系统护理支持模式,评价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前1 d(T0),入手术室即刻(T1)焦虑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手术室后5 min(T2)、10 min(T3)患者的焦虑评分、血压、心率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快,拔管时间短,疼痛评分低,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环境管理、设备管理、消毒隔离、手术流程、护理操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未发生器械故障,患者未出现寒战,未发生角膜炎,患者未发生压疮。无中转开胸,胸腺组织均完整切除,术中神经保护良好,手术成功率100%。结论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中采用系统护理支持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成功,预防术中护理并发症。
    • 吴凯; 杨大彬; 任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截石位经剑突下及侧卧位经肋间前胸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20年6月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侧卧位经肋间前纵隔肿物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截石位经剑突下入路前纵隔肿物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使用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VAS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观察组术后3、5 d的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5 d的VAS均低于术后1 d(P<0.05).观察组镇痛泵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截石位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效果理想,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缓解疼痛,安全性高.
    • 郭俊唐; 王彬; 申磊磊; 梁朝阳; 刘阳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54例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经剑突下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经肋间入路的前纵隔肿物切除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经肋间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2d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经剑突下组与经肋间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后2d疼痛分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剑突下后期组与经肋间后期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术后带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2 d VAS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个月VAS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剑突肋缘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术中有更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手术安全性,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度过20余例学习曲线后,术后带管时间及引流量明显减少,在加速康复方面较经肋间组有明显优势.
    • 蔡剑桥; 施哲; 吴亮; 陈志刚; 王瑾; 蒋雷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经剑突下与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治疗的308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临床诊断为胸腺上皮性肿瘤,临床分期Masaoka Ⅰ-Ⅱ期,不合并肌无力症状.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组(剑突组)和肋间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组(肋间组),其中剑突组77例,男40例,女37例,年龄32~ 80岁,平均(58.0±11.8)岁;肋间组231例,男114例,女117例,年龄25~ 78岁,平均(54.8±11.4)岁.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基线资料进行匹配,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短期和长期疼痛指标.结果 全组无死亡,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胸腺切除术,无中转开胸.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共62对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肺功能、合并症、病灶直径、病理类型、Masaoka分期、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剑突组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额外追加镇痛次数、术后疼痛持续时间≥3个月的患者比例均低于肋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剑突组患者术后出现肌无力症状,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其他均未出现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安全可行.相比肋间入路而言,剑突下入路具有不损伤肋间神经、术后疼痛(短期和长期)更轻的优势.
    • 最后一支多巴胺
    • 摘要: 那天夜班,急诊室里来了一位15岁的小伙子,他已经腹痛超过9个小时了。事实上,来到医院时,病人已经腹痛难忍,只有弯着腰才能感到好受一些。查体发现,患者腹痛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剑突下和左上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