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刻石

刻石

刻石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书法、篆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8499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文物春秋、收藏.拍卖、收藏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甘肃秦文化研究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首届广东省书法研究生论坛等;刻石的相关文献由24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古雪、全红霞、宗志武等。

刻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8499 占比:99.38%

总计:38740篇

刻石—发文趋势图

刻石

-研究学者

  • 刘古雪
  • 全红霞
  • 宗志武
  • 徐燕斌
  • 敏歧
  • 李发
  • 薛良
  • 赵耀辉
  • 路远1
  • 陈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崔建华
    • 摘要: 石材应用的诸多记录表明,秦人刻石的特殊性在于其强烈的政治宣示意图。秦人之所以将石材作为政治宣示的载体,首先基于人类对石材的神秘认知。在此基础上,秦人的神秘认知具有积极的情感取向,以及秦人便于与西北方向开展交流、秦人政治进取的阶段性等,均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受秦人刻石传统的影响,汉武帝、光武帝泰山封禅皆有刻石的计划或行动。而上寿刻石与碑刻的流行则意味着,汉代石刻政治宣示所牵涉的内容,已由单一的君臣关系扩展至形式多样的社会关系,石材向基层社会文化的渗透愈发深入了。
    • 摘要: 本词条收录于《中国饮食文化百科全书》饮食艺术卷饮食绘画艺术部分。庖厨图刻石1978年出土于山东诸城前凉台村孙琮墓,现藏于诸城市博物馆,该刻石属东汉中晚期,两石均高151厘米,宽75厘米,厚16.5—19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庖厨图刻石呈现了中国汉代劳动人民日常厨事活动的景象,其中庖厨内厨人各司其职、忙而不乱,画中也反映了汉代厨事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种灶具、炊具、盛装食物用的鼎、罐、盘等。庖厨图刻石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展现烤肉串全过程的场面图画,是研究汉代饮食文化的重要图像资料。
    • 李平; 吴若男
    • 摘要: 湖北省竹山县有“东方绿松石之乡”之称。在这里,有一群爱石、刻石之人,多年坚守绿松石雕刻工艺的传承,曹红星就是其中一位。他独具匠心的创意、巧夺天工的手艺,将绿松石厚重的文化底蕴表现得淋漓尽致。
    • 苏衡; 一介(摄)
    • 摘要: 秦始皇遍巡天下,立石刻铭,所求为何?巡视疆域,刻所立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位第三十七年,始皇帝开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出巡。十月,在丞相李斯陪从下,自国都咸阳出发。
    • 曲学朋
    • 摘要: 这批紫砂印作品只在宜兴刻制了四天多时间,但前期准备花费的时间却很漫长。从篆刻题材、内容的选择到材质的比较、钮制的设计,以及创作构思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吴昌硕有言:"写篆字,熟读周秦汉碑碣、砖瓦文字、古泉文字,烂熟胸中然后奏刀,字字有来历,方能不俗,否则以刀刻石有何难处。"构思好了,以刀刻石又有什么难处,何况刻这些泥坯子呢?我对禅宗不甚了解,于是从浩瀚的禅学典籍中遴选出一些著名者一本一本阅读,再把合我心意的语句记录下来。
    • 柳篱
    • 摘要: 闻名遐迩的山东蓬莱阁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但它早先只是一座海神庙,是当地官吏和百姓祭祀海神的地方。北宋年间,当地政府在海神庙址上修建了蓬莱阁,并立下《蓬莱阁记》的刻石。从《蓬莱阁记》上可以看出,蓬莱阁是专为人们观赏海市蜃楼自然景观而修建的。
    • 杨超(图); 崔秀娜
    • 摘要: "在我们岱庙里,有两处地方,每到刮风下雨天,就需要定时过来看看是否完好,这就是其中的一处。"泰安市博物馆文博副研究员耿波指着千年古柏下的一座石碑给我们看。这座石碑就是名扬海内外的稀世珍宝——秦泰山刻石。秦篆实物真迹之一相信任何一个稍微对相关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对这件珍宝了然于心。字字千金,都不足以描述它的珍贵。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纪功刻石,是目前所能见到的重要秦篆实物真迹之一,它不仅是研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政治和经济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研究秦代书法艺术及书体的珍贵文物。乾隆时期举人王家榕曾作诗《颂秦刻石》,内有两句诗"零星两片石,卓越两千年"一直流传至今。此处"零星两片石",道出了这件稀世珍宝的坎坷命运。
    • 摘要: 张焉如此帖为汉书字像造型稀典格高形奇字量盈足精于线绝于型大收放于恰极用率真而罗万象拙巧相生古歌漫咏而观一派自性静出或若天籁婴孩或若照水初莲本然、无染、自在玄美而不可言张东辉《任城王墓刻石》是十五年前买的一本字帖,置于案头,常读常美,美了十五年,动手临摹的少,这次活动给了理直气壮的动手理由,写了,也傻了,相去甚远,还是常看着,养养眼吧!
    • 杨海波
    • 摘要: 学艺感言:黄牧甫金文印秀中含拙,刀法独出,字形直入三代,后乔大壮、蒋维松诸先生承而广大之。余习黄日久图变,然不欲近于黄式金文,遂以平日书西周金文法径直刻石,唯刀法师黟山。此间所列数印,多摇摆探索者,期于识者教我。
    • 续鸿明
    • 摘要: 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刻石书法的艺术价值不言而喻。自魏晋以降,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传统始终占据书法风格史的主流,刻石书法则长期难以进入经典的行列。清代碑学兴起之后,刻石书法才逐渐受到重视。随着书法形式在当代中国视觉艺术领域中的独立发展和地位提升,对刻石书法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理应进一步加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