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制礼作乐

制礼作乐

制礼作乐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专利文献9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江汉论坛、求索、唐都学刊等; 制礼作乐的相关文献由165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国伟、余全介、修海林等。

制礼作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95.00%

专利文献>

论文:9 占比:5.00%

总计:180篇

制礼作乐—发文趋势图

制礼作乐

-研究学者

  • 丁国伟
  • 余全介
  • 修海林
  • 刘勰娇
  • 刘怀荣
  • 周博健
  • 孙宝民
  • 宋文婕
  • 张劲锋
  • 彭林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吉艳菊
    • 摘要: 周代姬旦“制礼作乐”使中国进入“礼乐文明”阶段,开创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礼乐文明之先河。礼乐相辅相成,互为推手,实现了周公“修身齐家,治国安邦,为万代开太平”的治理构想,其精髓在于“和合万物”——“和”思想。放眼当今,我国也以乐舞艺术的传统“和”思想为美学依托,打造繁荣、和谐、美丽的中国梦,以歌舞艺术中的真善美为手段,构建中国未来发展蓝图,使“和”思想在当代得以延续,开出新时代的文化艺术之花。总之,纵观古今,乐舞艺术都具有“和”思想的美学意义,以动人的艺术形态承载历史发展,以“和”思想的哲学内涵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
    • 王齐洲
    • 摘要: 王莽主政后于平帝元始四年奏立《乐经》,而平帝之前的西汉朝廷所立儒家经学皆今文经学,平帝时所立《左传》、《毛诗》、逸《礼》、《周官》、《古文尚书》皆古文经学,《乐经》自然不会例外。古文经学被今文经学压制一个半世纪后获得突破性发展,既体现了王莽政治改革和文化改良的政教理念,也反映了王莽"制礼作乐"追迹周公的理想追求。从先秦儒家经学文献在西汉的遭遇中可以发现,王莽奏立的《乐经》文本既不是三代曲调曲谱,也不是阳成子张衡所作《乐经》,而是战国初年在魏国流传的《大司乐》。而孔子弟子子夏在魏西河教授儒学,魏文侯拜子夏为师并在国内提倡儒教,故此文本应是子夏传授的孔子"乐教"文本。王莽利用《周礼》和《乐经》作指导所进行的改革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反思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在今天仍然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王齐洲
    • 摘要: 近人刘师培据传世文献认定虞舜时代即有“乐教”,且将其基本内涵理解为音乐(含歌舞)教育。考古学已经证明,新石器时代即有乐器与歌舞的遗存。不过,殷商甲骨文和金文虽有“乐”字,却均为地名而不指音乐,周公时代才以“乐”指称人内心的愉悦,这种愉悦虽包含音乐却不特指音乐。明晰的“乐教”思想、完备的“乐教”体系及有效的“乐教”管理是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的。虽不能说原始音乐歌舞对周代“乐教”没有影响,但二者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前者是服务于“通天”的巫觋文化,后者是落脚于“治民”的世俗文化。前者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在任何一个史前民族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后者的文化精神却只有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中才绽放异彩。如果说“制礼”乃“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那么,“作乐”则是用以协和万邦、融洽上下、调节情感的文化创制,其旨则在让周人这一“道德之团体”在宗法封建的制度环境下享有和谐生活与艺术感受,培育出快乐精神,以保周天下的长治久安。因此,“乐教”是礼乐文化的重要内涵和制度保障,培养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向度和民族性格,故值得特别珍视和努力弘扬,以促进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 摘要: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美育传统。蔡元培认为,我国古代教育的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中“自数以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六艺是三千年前周朝官学所教授的六种技艺,《周礼》中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王国维在论及殷商制度时讲到,周公“制礼作乐”即“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可见,从甫一发生,中华美育就不只是面向个体的一种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还包含着一种家国天下的“美治主义”理想,即以美育人、以美齐家、以美立国的有机统一和有序进阶。
    • 张小雨; 曾振宇
    • 摘要: 中华文明相较西方文明的一大特点,是在较早时期便意识到音乐所具备的道德属性与教化价值,并自觉将其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最终促使中国呈现出"礼乐之邦"的文明样态.但先民对乐教价值的认识存在漫长发展过程,周公"制礼作乐"与孔子"删诗正乐",便分别实现乐教在周代的两次人文化转折,它们对商代乐教活动从一种原始且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发展为一种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血缘亲情与道德修养的教化方式起到重大作用.其蕴含的人文观念与道德内涵至今仍具备现实价值,值得做出细致研究与阐发.
    • 谈晟广
    • 摘要: 武王凭借"天命",首先完成革"大国殷之命"的任务。伐纣灭商两年后,武王病逝,成王幼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辅之。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继承文、武二王的遗志,"受天命",扫平商纣王子武庚、"三监"(即周武王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及东方各国武装叛乱,营建成周(洛邑)。最重要的是:在周公主导下,总结上古以来的政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中"为基本原则,实现了对于礼乐制度划时代的改革,即所谓"制礼作乐"。
    • 冉英
    • 摘要: 《白虎通》意图从天道规律中寻求人类"秩序性"生活的依据.天子"象法天地"以制礼作乐,通过对天道规律的履行实现对人道秩序的建设,以宾礼、嘉礼表达了人伦关系尊卑有序、敬而有亲,社会秩序融合协调、和睦亲亲的美好愿景.
    • 马俊利
    • 摘要: 洛阳是个好地方!洛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以洛阳为核心地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制礼作乐"这一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以及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伟大工程,就是周公在洛阳完成的。周公何许人也?他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没错,就是咱们看的那个《封神榜》里面,讨伐商朝纣王的那个姬发的弟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