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LMDI

LMDI

LMDI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370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科技管理研究、自然资源学报、资源开发与市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等;LMDI的相关文献由92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陈俊、章恒全、侯保灯等。

LMDI—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4 占比:98.3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1.35%

总计:370篇

LMDI—发文趋势图

LMDI

-研究学者

  • 张陈俊
  • 章恒全
  • 侯保灯
  • 夏琳琳
  • 杨志峰
  • 王丽川
  • 王长建
  • 蔡宴朋
  • 陈晓清
  • 陈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子怡; 张廷龙
    • 摘要: 为定量评价西安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本文分析和评估了西安市2010~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等多项指标,并应用LMDI法剖析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1) 2010~2020年间水资源生态足迹呈先逐年上升后略有下降的趋势;降水量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有较大影响,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趋势。2) 除2011年外,水资源生态盈亏均处赤字状态;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有波动下降趋势;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亦呈缓慢下降趋势。3) 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在总水资源生态足迹中占比最大,生态用水足迹占比逐年上升;一产用水生态足迹占比呈现缓慢下降,二、三产占比波动上升。4) 经济因素是西安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子。技术因素对其增长有抑制作用。
    • 张瀚亓; 李璐骥; 高坤
    • 摘要: 为解决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本研究根据水足迹理论测算东北地区2009—2018年主要农作物水足迹总量,运用对数均值指数分解法,将影响水足迹总量驱动因素分解为产量因素、种植规模因素、虚拟水含量因素和作物结构因素,从时间和空间格局双重视角下进行驱动因素贡献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水足迹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时间角度看,作物产量和种植面积占主导地位,作物结构因素的贡献相对较小,虚拟水因素从抑制作用逐渐转变为促进作用;在空间格局上,东北地区水足迹总量存在由南向北的递增趋势。前期各省主要的水足迹总量增长由产量和面积因素贡献,后期种植结构变化以及作物自然因素的不同需求,导致虚拟水因素加剧了各省之间水足迹的差异。从优化空间布局和作物结构,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及灌溉用水资源利用率,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 戴胜利; 张维敏
    • 摘要: 本文以中部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2009~2019年中部六省9种主要的工业能源消费量进行碳排放计算。通过Tapio脱钩模型、LMDI指数分解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中部六省工业能源碳排放与工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发现,现阶段,中部六省碳排放量增速减缓,工业经济增长趋于平稳。且中部六省整体呈现出从弱脱钩向强脱钩发展的变化趋势。与此同时,中部六省实现最佳脱钩状态的顺序为: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山西。经熵值法优化后得出,能源消费效应是促进碳排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能源结构效应是促进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依靠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方式具有较大的潜力促进中部六省节能减排。
    • Yuwei Du; Yunxi Liu; Md.Afzal Hossain; Songsheng Chen
    • 摘要: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related CO_(2)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from 2000-2017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sing the LMDI method and Tapio decoupling model.The decoupling driving force was decomposed into emission,energy intensity,industrial structure,economic activity,and population factors.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restructuring of China’s industries has not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O_(2) emissions.Specifically,from 2000 to 2017,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s are generally in a weak decoupling state.Strong decoupling occurred from 2000 to 2001 and from 2013 to 2016.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has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primary sector(agriculture),followed by the tertiary sector(services),while the impact on the secondary sector(industry)is negligible.The GDP contribution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is small,but it is an indispensable guarantee for a count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technology,human and animal power in this industry has been decreasing year by year,and large-scale planting has improved energy efficiency.The level of technology should be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to promote the decoupling of carbon emissions.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to GDP is around 40%,but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ccounts for more than 80%of CO_(2) emissions,mainly caused by the use of fossil energy.In 2017,fossil energy still accounted for about 86.2%of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so fossil energy remains the most critical energy source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Coal,in turn,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share of 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Therefore,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increas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nversion from fossil to non-fossil energy sources.The Chinese government considers the service industry a new engine for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ertiary sector to GDP has increased from 2000 to 2017,followed b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Although the current share of CO_(2) emissions directly caused by the tertiary sector is not high,as the tertiary sector continues to grow,plans to reduce the decoupling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the tertiary sector should be made in advance.
    • 刘芳; 江海涛
    • 摘要: 长三角作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其能源消耗碳排放引人关注。本文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2005—2019年三大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逐年增长,经济产出、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以及能源结构等都与碳排放变化相关。本文建议不断研发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加大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并结合地区碳排放量,采取差异化碳减排措施,引导全民树立零废低碳生活风尚。
    • 王以恒; 王晓辉; 刘亚风; 张威振; 刘亚萍
    • 摘要: 针对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作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内陆省份,安徽省面临着巨大的减碳压力。分析了安徽省2015—2019年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变化,对安徽省碳排放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以2019年为基准年,依据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解模型预测了基准情景、柔性低碳情景和刚性低碳情景下安徽省2020—2035年碳排放量。最后,针对安徽省实现2030年“碳达峰”所面临的问题,从多方面提出了安徽省“碳达峰”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有利于安徽省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安徽省碳排放达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 李曼; 李沁峰; 刘焕才
    • 摘要: 水资源是绿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水资源匮乏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关键。基于2005-2018年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数据,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nic Mean Divsia Index,LMDI)将影响流域用水量的因素分解为经济效应、人口效应、定额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分析不同因素对用水量变化的影响;引入脱钩弹性指标,进一步分析累计效应最大的经济效应与用水量间的相对关系。结果表明:(1)在疏勒河流域,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对水资源利用变化起到拉动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定额效应为抑制效应。(2)流域水资源利用综合效应整体为负向效应,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流域水资源利用综合效应呈上升趋势;第二阶段水资源利用综合效应表现为波动下降趋势。(3)流域水资源利用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经历了强脱钩-强负脱钩-衰退脱钩的过程,不同产业脱钩状态存在差异,其中第一产业脱钩状态最好。
    • 代大为; 张凌
    • 摘要: 根据安徽省工业2010—2019年相关能源消费量计算碳排放量,运用扩展的Kaya公式并结合LMDI模型对安徽省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量化相关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运用EGM(1,1)模型对安徽省工业未来10年(2020—2029年)碳排放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劳动规模、经济产出和能源结构因素促进碳排放量的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因素会抑制碳排放量的增长,其中,经济产出因素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另外,安徽省工业碳排放量未来10年仍然呈上涨趋势,但增长速度减缓。基于此,提出从经济产出与技术创新等方面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安徽省工业碳排放量等建议。
    • 王梦凯; 白艳萍
    • 摘要: 碳排放强度严重约束了各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LMDI模型,将江苏省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解为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得出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江苏省的碳排放量逐年上升,但是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能源结构对江苏省碳排放强度的驱动效应最大,贡献率达61.48%,能源强度的贡献率为38.47%,产业结构的影响潜力尚未完全发挥.江苏省应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 吴寿平; 谢振华; 黄新锋; 张亮
    • 摘要: 财政农业支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采用2008—2020年广西年度数据,引入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解法),实证检验了广西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规模效应的正向作用较为显著,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并不理想,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和资金效率。据此,提出保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适度、促进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优化、引导财政农业支出效率提升等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地方财政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地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