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创伤骨折

创伤骨折

创伤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1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5760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光明中医、中外医疗、健康大视野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等;创伤骨折的相关文献由81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凯、王毅、余海波等。

创伤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1 占比:2.5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5760 占比:97.38%

总计:16184篇

创伤骨折—发文趋势图

创伤骨折

-研究学者

  • 张凯
  • 王毅
  • 余海波
  • 白雪
  • 章东明
  • 陈金雄
  • 丁健
  • 乐礼祥
  • 何亚娟
  • 刘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宗洲; 何学艺; 韩高超; 沈保磊; 朱昹融
    • 摘要: 目的:观察创伤骨折后术后应用补肾活血方的效果。方法: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用钙尔奇D,研究组加用补肾活血方。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LP、BGP高于对照组,而PIN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腰椎、股骨近端、桡骨远端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和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而QOL-1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骨折后用补肾活血方可有效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缓解疼痛。
    • 董婵; 韩青
    • 摘要: 目的关于手术室护理和疼痛干预相结合应用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对患者恢复和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开展创伤性骨折治疗的122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将单纯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而通过手术室护理结合疼痛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评估两组调查对象的睡眠、运动状况、疼痛、并发症、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并实施统计学比较。结果①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16分,FMA评分均>50分,VAS评分均>6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SQI、FMA、VAS评分均有明显的转变,但观察组转变的效果相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有提升,但观察组的提升更为显著(P<0.05)。④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60例,占96.77%)相比对照组(53例,占85.48%)具有更高水平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和疼痛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对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对机体的损害,提升整体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 杨永华; 胡斌; 杨敏捷; 万香莲; 杨海龙; 高展望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固定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肢体、骨盆创伤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先行石膏固定,卧床或骨牵引,后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损伤控制性治疗,后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前后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3 d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固定行损伤控制性治疗能缩短肢体、骨盆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郭伟锋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补肾活血汤联合碳酸钙D_(3)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2例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_(3)治疗,观察组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ype 1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β-Ⅰ型胶原羧末基端交联肽(β-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Collagen,β-CTX)、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血清钙、血清磷等骨代谢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拆除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碳酸钙D_(3)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骨密度,有效调节骨代谢和骨吸收,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骨质疏松症状,值得推广。
    • 刘敏; 米豪杰; 李黎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对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至6月通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16例创伤骨折患者,将其纳入研究组(158例股骨骨折、123例胫骨和腓骨骨折、85例椎骨和肋骨骨折,以及50例趾骨、指骨和髌骨骨折),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在通江县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0例健康受检者,将其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较对照组受检者更高(P<0.05);研究组不同部位创伤患者中股骨骨折、胫骨和腓骨骨折、椎骨和肋骨骨折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同部位创伤程度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FIB水平及D-二聚体、FIB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创伤程度的加重(根据AIS-ISS分轻、中、重度创伤),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与健康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病情的进展D-二聚体与FIB水平增高,可将两者作为继发纤溶检测标志物之一供临床参考。
    • 孙超
    • 摘要: 目的:研究使用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骨折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8年6月到2019年9月期间在骨科急诊治疗的创伤骨折患者共64例,将这64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2例,方法是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的骨折患者则采取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分析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的最终护理效果有何种不同之处.结果:结果不同模式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对护理人员采用护理模式的满意情况以及并发症出现率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情况要高,且差距显著(P<0.05);接受护理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在心理上应激反应情况的指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情况明显好转(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骨折患者通过Orem模式护理之后能够将患者的自理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得患者的康复水平能够恢复得更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 张柏
    •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胫骨与股骨干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胫骨与股骨干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36.1±25.8)min、术中出血量(348.2±60.5)ml、切口长度(15.1±2.3)cm、术后引流量(91.3±12.6)ml、骨折愈合时间(21.8±4.1)d均优于对照组的(160.4±28.7)min、术中出血量(472.6±60.4)ml、切口长度(18.1±2.4)cm、术后引流量(179.2±28.6)ml、骨折愈合时间(36.1±4.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 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与股骨干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效果优良.因此,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刘立东; 尹宏兵
    •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外敷内服治疗创伤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创伤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90例.给予对照组现代医学治疗,给予观察组中医外敷内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中医外敷内服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使用现代医学治疗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中,使用中医外敷内服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较好地加快了骨折的愈合,提高了患者的恢复效率,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 蔡东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创伤骨折中四肢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和使用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纳入74例该院收治的创伤骨折中四肢骨折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各37例。对参照组实施内固定术治疗,对实验组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检验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高于参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5.68%(28/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0,P<0.05);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2/37),明显低于参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7.03%(10/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6,P<0.05);相比于实验组,参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较长,切口长度较长、出血量较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骨折中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相关手术指标水平相比于实施内固定术治疗较优,有利于患者预后。
    • 郝春艳; 陈伟伟; 檀飞
    • 摘要: 目的:创伤骨折患者出现脂肪栓塞综合征行早期监测与护理的实践措施分析.方法:样本来源: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脂肪栓塞综合征治疗的40例创伤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均分样本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临床护理,监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监测,比较两组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监测组预后效果(95.00%)好于对照组(60.00%)(X2=7.0251,P=0.0080);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65.00%)(X2=12.9067,P=0.0003);监测组护理总满意度(90.00%)高于对照组(50.00%)(X2=7.6190,P=0.0057).结论:为创伤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开展早期监测与护理时非常关键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避免医疗纠纷,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