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流叶片

分流叶片

分流叶片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213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75009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应用科技、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叶轮机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会议、西华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水力机械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水力机械及其系统学术会议、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流体机械学术年会等;分流叶片的相关文献由465位作者贡献,包括袁寿其、张金凤、窦华书等。

分流叶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5009 占比:99.82%

总计:75142篇

分流叶片—发文趋势图

分流叶片

-研究学者

  • 袁寿其
  • 张金凤
  • 窦华书
  • 袁建平
  • 付跃登
  • 叶丽婷
  • 李红军
  • 杨徽
  • 杨鹏
  • 袁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泽君
    • 摘要: 为加强通风机性能及安全性,保证气体的良好流动状态,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式,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分流叶片对通风机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为分流叶片及通风机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提高通风机的安全稳定性,更好地为矿井作业提供通风保障。
    • 张成烽; 张国臣; 徐志晖; 皋天一; 刘鹏程
    •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分流叶片长度对离心压气机的性能影响,利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NUMECA对分别带有不同长度分流叶片的离心压气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长度的分流叶片对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长度分流叶片的离心压气机的压比、效率和质量流量的变化规律不同。分流叶片能够延迟附面层分离,减少通道内低速区面积,降低叶轮尾缘压力载荷,提高流通能力,缓解通道内的堵塞,改善离心压气机的内部流场结构。随着分流叶片长度的增加,压比曲线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分流叶片也不是越长越好,较长分流叶片会引起严重的摩擦损失和流动损失,效率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所研究范围内,综合分析认为分流叶片长度为主流叶片0.4倍时,离心压气机通道内部流场结构最优越。
    • 周月; 宋文武; 宿科; 邓强; 石建伟
    • 摘要: 低比转速离心泵普遍应用于水利农业以及工业等领域之中,是一类小流量高扬程泵。我国河流普遍存在多泥沙现象,固相颗粒的存在会对离心泵过流部件造成很大影响。在固液两相条件下,设置分流叶片不仅可以提高离心泵性能,还能改善其内部流场使其运行更加稳定,输送两相介质的能力增强。当颗粒粒径在0.5 mm以内时,有分流叶片的低比转速离心泵的扬程和效率可能由于泥沙絮凝作用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固液两相条件下,离心泵叶轮叶片吸力面中后部的磨损最为严重且主要由大粒径颗粒造成。
    • 张毅会
    • 摘要: 针对离心通风机的叶轮结构,采用增加分流叶片的形式,提高流场的稳定性及速度.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对不同长度系数下的分流叶片及原始叶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可知,增加分流叶片的结构对于离心通风机的静压效率及全压效率在低流量及额定流量系数下具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且能够提高出口处的径向速度.
    • 张金凤; 宋海勤; 张帆; 蔡海坤; 赖良庆; 洪秋虹
    • 摘要: 以带分流叶片的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基于CFD与FSI方法分析其泵工况下转子的振动特性,对3种开度即小开度9.8°、最优开度17.5°和大开度24.8°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额定工况下的流场结果导入转子结构实现单向流固耦合,对带预应力的转子模型进行形变与等效应力分析.此外,还计算了转轮的干湿模态,对比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转轮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开度对应的预应力下转轮形变与等效应力分布规律相似,转轮形变主要发生在上冠低压侧.按节径数ND在转轮圆周方向划分振动扇区描述振型规律时发现,各扇区内转轮上冠、下环低压侧的振幅较大.湿模态下水介质对转轮振型影响不大,但会明显降低转轮的振幅.预应力对转轮固有频率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但在湿模态下,转轮固有频率会显著下降,这表明分析结构振动特性时应充分考虑水介质作用.
    • 张成烽; 张国臣; 徐志晖; 皋天一; 刘鹏程
    •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分流叶片长度对离心压气机的性能影响,利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NUMECA对分别带有不同长度分流叶片的离心压气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长度的分流叶片对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长度分流叶片的离心压气机的压比、效率和质量流量的变化规律不同.分流叶片能够延迟附面层分离,减少通道内低速区面积,降低叶轮尾缘压力载荷,提高流通能力,缓解通道内的堵塞,改善离心压气机的内部流场结构.随着分流叶片长度的增加,压比曲线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分流叶片也不是越长越好,较长分流叶片会引起严重的摩擦损失和流动损失,效率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所研究范围内,综合分析认为分流叶片长度为主流叶片0.4倍时,离心压气机通道内部流场结构最优越.
    • 谢星; 王红彪; 李振林; 祝宝山; 王宏
    • 摘要: 针对目前带分流叶片离心式叶轮缺乏全参数优化设计的问题,提出结合试验设计、响应面模型、三维反问题设计和遗传优化算法,对一离心叶轮的叶片载荷分布、分流叶片周向位置、分流叶片前缘轴面流向位置、叶片尾缘倾角以及做功比进行优化,并引入熵产诊断对叶轮内流场进行流动损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载荷设计参数NCs(s)、SLh (m)和NCs(m)对叶轮效率影响较大,分流叶片的尾缘倾角θ、周向位置PL、做功比WR和前缘流向位置LL均对叶轮的效率具有较大影响,并且其相较叶片载荷设计参数的影响程度更大.在叶轮内,壁面、湍流和脉动熵产损失占主导地位.在设计时,分流叶片宜采用主叶片做功0.5倍,10°倾角,周向位置应靠近主叶片吸力面,流向长度不应太短.
    • 张旭; 王鹏飞; 阮晓东
    • 摘要: 为研究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分流叶片对混流式水泵的性能影响,以某型号的大流量混流式水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和动网格变形技术对有/无分流叶片混流泵进行流场和结构场计算.对比分析了有/无分流叶片对混流泵非定常流动特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流叶片的添加使得动静干涉产生的压力脉动幅值的最大值大幅降低,但减小了脉动衰减的速度.有/无分流叶片对轴向力平均值影响不大,但考虑流固耦合效应时轴向力有所减小并有波动产生.分流叶片的添加可以降低应力以及形变的波动幅值.叶片最大应力区主要集中于靠近叶轮轮毂及轮缘处,分流叶片的添加使得叶片最大应力减小,且改善了应力变化梯度,使得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分流叶片的添加也使得叶片形变在圆周方向更加均匀,改善了形变分布的偏心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混流泵叶片的优化设计提供相应参考.
    • 王弼; 饶杰; 常超; 陈启明; 胡四兵; 黄文俊; 王枭; 孙丽娟
    • 摘要: 以一种小型压缩机的叶轮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叶片数和分流叶片长度对叶轮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叶片数较少,会增大叶片的当量脚,使得叶片边界层增厚,叶轮效率下降;叶片数过多,叶片在做功过程中会使得气体的摩擦损失和叶片阻塞增加,因此存在一个最佳叶片数,以该叶轮而言,最佳稠密度为1.9,叶片数为18时,叶轮的性能最好;分流叶片的长度对叶轮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当短叶片与长叶片垂直长度比为0.7时,叶轮性能较好。
    • 吴国桥; 张井超; 蒋小平; 王莉; 王鑫伟
    • 摘要: 针对高速井泵采用分流叶片设计带来的稳定性问题,运用Creo3.0软件建立了叶轮、导叶等关键零件的三维模型;在CFX数值模拟数据与外特性试验数据吻合较好的基础上,将分流叶片的进口直径d1与叶轮外径D2的比值定义为一个表达分流叶片综合特性参数的量纲一化系数σ.σ分别取值0.60,0.62,0.65,设计分流叶片长短不同的3个叶轮方案,且对各方案的动静干涉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压力脉动数值模拟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压力脉动幅值大小与监测点和交界面的径向距离有关,径向距离越大,压力脉动幅值越小;各监测点压力脉动随分流叶片长度的减小逐渐减弱,当分流叶片长度减小到某一临界值以后,压力脉动基本保持不变;当σ=0.62时,压力脉动幅值较小,脉动周期清晰;除中流线上的监测点以外,各监测点压力脉动主频受叶轮叶频的影响较大,分流叶片对中流线上监测点的压力脉动影响较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