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凉山彝族

凉山彝族

凉山彝族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895篇,主要集中在民族学、风俗习惯、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1篇;相关期刊454种,包括思想战线、中国西部、贵州民族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凉山彝族的相关文献由850位作者贡献,包括徐铭、张建世、胡小平等。

凉山彝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4 占比:95.5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41 占比:4.38%

总计:936篇

凉山彝族—发文趋势图

凉山彝族

-研究学者

  • 徐铭
  • 张建世
  • 胡小平
  • 罗边伍各
  • 丁木乃
  • 肖雪
  • 马林英
  • 冯敏
  • 周雯
  • 易谋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芬; 顾尔伙
    • 摘要: 城镇化背景下,凉山彝族家支存在的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家支的社会功能也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嬗变。这些嬗变反映了其社会转型的过程。社会体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调控和社会发展的重任,但家支还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凉山彝族地区相关部门需要与时俱进、因势利导,使家支力量更好地为凉山彝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 罗曲
    • 摘要: 凉山彝族传统社会普遍存在一些生活、生产禁忌。这些禁忌反映了彝族先民历史上对生活和自然的认识,是适应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行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彝族中的禁忌行为在淡化。
    • 乔琦
    • 摘要: 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促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和宗教体系,并因之创造了极具民族意蕴的音乐和舞蹈,并将彝族最古朴的服饰文化传承了下来。凉山彝族服饰可以说是彝族文化的代表,两者相辅相成,彝族人民借助服饰塑造个性鲜明的舞蹈形象,呈现和谐之美,抒发富有意味的人生情感,从而传递彝族人民对待生命的热情。笔者通过凉山彝族丰富的服饰文化对舞蹈的影响来分析和挖掘其在不同的服饰理解上如何进行舞蹈,通过分析和探讨舞蹈中折射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这个古老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审美习俗、族群来源等多重文化信息,从形式上去理解拥有古老文化传承的彝族人民是如何通过舞蹈去理解和体现自己民族的文化气质。
    • 周雯; 陈璐; 杜佳灿
    • 摘要: 四川凉山地区作为彝族最大的聚集地,因其经济、社会及环境多种因素,凉山彝族服饰保留了较多的古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目前关于凉山彝族服饰的研究概述居多而实证偏少,地域分类为主而时代特征区分不足。本文以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收藏的实物服装为样本,通过考据、测绘和结构分解,并结合文献和田野调查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凉山彝族女衫的形制与结构特征,对民族传统服装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益补充。
    • 罗边伍各
    • 摘要: 彝族是中华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西南民族人口最多、分布区域最广的少数民族。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凉山彝族代代传承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后,大小凉山彝族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独特的彝族民风民俗也体现出其价值。但是,由于历史、自然、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凉山彝族民风民俗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多年来形成的婚姻习俗中的高额彩礼、厚葬铺张浪费、频繁的人情礼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凉山彝族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因此,研究凉山彝族婚丧嫁娶消费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对加快推进凉山彝族脱贫攻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奂平清; 王策明
    • 摘要: 凉山彝族以“血缘-等级”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家支制度,曾在国家缺场的情况下维系了彝族社会的基本运行。1956年民主改革后,在国家权力不断介入、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家支制度的运行空间紧缩,自身凝聚力下降;改革开放后,家支组织活动和制度有所复苏,在毒品防治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基层治理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加强,再加上彝区经济的发展和外出流动人口的增加,家支制度出现组织弱化、行动力减弱、认同下降等趋势。由于家支制度自身在功能上具有双重性,其衰微也就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深入分析这种影响及其机制,对传统家支制度及文化加以创造性发展并发挥其积极功能,对实现彝区乡村振兴目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刘文琳
    • 摘要: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种类丰富、针法多样,不同年代、地域、种群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和人文内涵,彝族支系繁多、文化丰厚,刺绣品种类多样,风格独特。刺绣是一种技艺,蕴含了不同的风土人情、民俗信仰和文化氛围,可从民族、地域、社会性别、针法技艺等方面对其进行划分和研究。刺绣的艺术本质是女性主体通过手艺对日常生活进行美学转化,以此来传情书意,表达自我。以社会性别意识的民族性为立足点,将从女性视角下解读大凉山彝绣的艺术特征和人文价值,探究彝绣中的女性艺术。
    • 高吕斌
    • 摘要: 彝族谚语是中华谚语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凉山彝族谚语词句精炼,音韵铿锵,旋律和谐,想象丰富,句式整齐,吟咏上口。文章分析了凉山彝族谚语的来源及特点,总结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谚语以及凉山彝族谚语的英译现状,提出了凉山彝族谚语英译策略。
    • 比曲莫土扎; 徐晓光
    • 摘要: 家支制度作为一种特殊存在于彝族中的父系氏族组织,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以其独特有效的管理组织形式,长久存在于彝族居住的地区,并且也适应时代发展而相应改变其功能。在凉山彝族的基层社会治理中,家支制度建构着古老的社会秩序,将其合理化运用于当代社会生活,能使政府更易于“善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因此,正确认识现代社会彝族地区家支制度的功能是必要的。针对彝族家支制度转型创新,发现家支制度在彝族地区基层治理、文化传承、法律、价值观的树立四个层面的积极作用以及不足,并进行相应的反思与转型创新,以推动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 张威威; 石玉娇
    • 摘要: 作为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凉山彝族自治州,这里拥有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多元文化的不断涌入,彝族文化传播方式正悄然转变,如何保存、传承彝族的传统文化已然成为当今学者关注的话题。《凉山彝族情》网站的设计与制作,以向外界传递浓厚的彝族文化特色为出发点,唤起人们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度,进而为延续彝族文化内涵与艺术意蕴添砖加瓦。本网站设计与制作使用Adobe Dreamweaver CC 2018作为网页基本制作工具,运用DIV和CSS对网页结构布局和效果进行设计。网站由八个版块组成,较为丰富且全面地展现了彝族的特色风貌,色彩方面以彝族服饰的蓝色为主色调贯穿设计始终,并在网页中加入“游戏”元素,增强网站的趣味性,与以往宣传彝族文化类网站相比较为独特,这也是本网站的亮点所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