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社会建设》 >彝族传统家支制度衰微对新时代彝区乡村振兴的影响

彝族传统家支制度衰微对新时代彝区乡村振兴的影响

         

摘要

凉山彝族以“血缘-等级”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家支制度,曾在国家缺场的情况下维系了彝族社会的基本运行。1956年民主改革后,在国家权力不断介入、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家支制度的运行空间紧缩,自身凝聚力下降;改革开放后,家支组织活动和制度有所复苏,在毒品防治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基层治理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加强,再加上彝区经济的发展和外出流动人口的增加,家支制度出现组织弱化、行动力减弱、认同下降等趋势。由于家支制度自身在功能上具有双重性,其衰微也就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深入分析这种影响及其机制,对传统家支制度及文化加以创造性发展并发挥其积极功能,对实现彝区乡村振兴目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