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冲击破坏

冲击破坏

冲击破坏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6373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金属矿山、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力学学会2012颗粒材料计算力学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SAMPE CHINA 2009暨中国国际先进材料与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等;冲击破坏的相关文献由403位作者贡献,包括臧孟炎、解北京、张德坤等。

冲击破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6373 占比:99.82%

总计:56472篇

冲击破坏—发文趋势图

冲击破坏

-研究学者

  • 臧孟炎
  • 解北京
  • 张德坤
  • 张欣悦
  • 郭永波
  • 刘建康
  • 吴兴荣
  • 张学朋
  • 徐伟
  • 李成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宁; 朱瑾; 陈明; 殷达; 荣冠
    • 摘要: 水下岩体冲击破坏模拟过程中,岩体参数取值对破坏动态分析有重要影响,如何快速估算工程岩体RHT参数对工程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体纵波波速和Hoek-Brown准则,确定弹性模量、密度、抗压强度等岩体基本物理参数,并依据这些物理参数确定全部RHT模型参数,所得岩石参数能有效表达水下岩体物理特性,更能反映工程实际,为相关工程和研究提供参考。
    • 陈胜; 黄鹏; 顾明
    • 摘要: 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风致飞掷物对建筑浮法玻璃的冲击破坏效应。首先进行钢球冲击浮法玻璃面板的破坏试验,然后基于LS-DYNA建立与试验对应的飞掷物冲击浮法玻璃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比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基于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以板状飞掷物为代表,研究风致飞掷物的冲击位置、冲击姿态和外形等特性对其冲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浮法玻璃在风灾中非常容易受到飞掷物的冲击而破坏。采用JH-2作为浮法玻璃的本构模型并以SIGP1=75 MPa作为失效准则,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浮法玻璃在冲击荷载下的破坏特性。板状飞掷物的冲击位置对其冲击效应影响不大,但其冲击姿态和边厚比对冲击效应有较大的影响。
    • 程树范; 高睿; 曾亚武; 张嘉凡; 陈世官
    • 摘要: 为研究煤岩的动态破坏规律,利用Φ5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装置,开展了煤岩冲击破坏试验。基于零厚度的内聚力单元建立了煤岩有限离散元方法(finit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FDEM),标定了模型参数;最后在LS-DYNA软件平台上模拟了SHPB冲击试验,讨论了FDEM模型在模拟动态破坏时的适用性,并对煤岩的破坏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煤岩动态抗压强度与应变率满足经验关系,当应变率为98.05 s^(-1)、119.22 s^(-1)和135.85 s^(-1)时其动态强度因子(dynamic strength factor,DIF)分别为1.92、2.08和2.23;②冲击作用下煤岩的弹性变形阶段较短,塑性变形能力较强,动态弹性模量的应变率相关性不显著;③FDEM模型通过零厚度内聚力单元的失效能够模拟岩石类材料的脆性破坏,当网格尺寸合理时,由于惯性效应的存在,通过准静态试验标定的模型参数,也适用于冲击破坏的模拟;(4)冲击作用下煤岩的破碎程度与冲击速度正相关,其破坏形式表现为压缩波引起的局部剪切破坏和泊松效应导致的整体张拉破坏。
    • 李耀谦; 王晓东
    • 摘要: 为探究煤在冲击破坏中表现出来的动力学特征,使用直径5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试验系统对煤样进行不同应变率下的冲击破坏实验。结果表明:碎裂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压实阶段、线弹性阶段、裂纹扩展阶段、破坏阶段。在不同应变率下,煤样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应变率越大,煤样的应变-时程曲线斜率越大;煤岩的动态变形模量和动态抗压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煤样冲击破碎块度分布和应变率有明显的相关性。
    • 陈海华; 张先锋; 刘闯; 林琨富; 熊玮; 谈梦婷
    • 摘要: 高熵合金作为一种多主元合金,突破了传统合金单主元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不同于传统合金的优异性能,特别在高温、高压、高应变率等极端环境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从微观、细观与宏观尺度分析高熵合金的冲击变形特性对于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涉及元素效应、细观结构以及高温高应变率条件对高熵合金冲击损伤演化、微观结构变化和冲击变形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元素效应主要讨论了原子半径差异较大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对高熵合金冲击变形行为的影响;根据细观结构不同,将高熵合金分为单相与多相结构,单相高熵合金为塑性较好的面心立方(face centered cubic,FCC)结构、强度较高的体心立方(body centered cubic,BCC)与密排六方(hexagonal close-packed,HCP)结构.多相高熵合金的细观结构为这三种单相结构或者与其他相的组合,多相高熵合金的协同变形能够使其获得更为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高温与高应变率作为外部条件对高熵合金的影响与其他金属相似,高温促进材料软化而高应变率促进材料硬化,部分高熵合金在高温下具有更优异的抗变形能力.针对高熵合金的冲击特性,总结了目前高熵合金在国防工程冲击领域的应用,归纳了高熵合金冲击变形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高熵合金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孟嫣然; 王星尔; 杨健; 徐涵; 岳峰
    • 摘要: 在诸如风致飞射物撞击等刚体冲击作用下,建筑夹层玻璃因自身脆性特征极易破坏.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在刚体冲击下夹层玻璃破坏状态的预测方法,综合考虑了玻璃构型、中间胶层、支撑条件及尺寸等多种设计参数.首先针对多类夹层玻璃进行往复刚体冲击试验,建立567组PVB及210组SGP的两种不同中间胶层的夹层玻璃试验数据库;随后基于鲸鱼优化下的核极限学习机(WOA-KELM)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夹层玻璃破坏状态的预测模型,并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建立的相应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WOA-KELM模型破坏状态预测精度达88.45%,能较好地预测夹层玻璃的破坏,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且预测模型精度及实时性均优于其他模型.
    • 姚俊辉; 陈辉; 管伟明; 温颖远; 李虎威
    • 摘要: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SHPB)结合高速摄影设备研究了微波加热0、50、125、200 s后饱水煤样力学参数上的变化、动态加载过程中裂纹的发展以及冲击破碎后的块度特征.研究表明:微波加热对饱水煤岩的作用具有时间效应;加热125 s后煤样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下降幅度较大,并且破碎后的块度更加均匀和细碎;此外,微波加热的时间越长,煤岩就越早发生破碎;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煤岩中的水分在微波的作用下快速汽化,随着加热的进行煤样内部的蒸汽压力不断上升并在加热125 s后达到最大,造成煤岩内部孔隙和微裂隙的发育和扩张,从而导致煤样动态力学性能的劣化.
    • 邱鹏奇; 宁建国; 王俊; 杨尚; 胡善超; 谭云亮; 韦欣; 闫顺尚
    • 摘要: 冲击动载作用下巷道围岩锚固承载结构的破坏是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动载作用下锚固围岩的抗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研究了冲击动载作用下无锚、端锚、全锚和全锚+柔性锚杆4种锚固岩石试件的冲击破坏响应,获得了不同锚固岩石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锚固方式对加锚岩石试件动态裂纹扩展发育的影响,通过对比锚固岩石冲击破坏过程中锚杆与岩石的动态应变演化特征,结合锚固界面滑移破坏形态,提出了锚固岩石抗冲时效的概念,并以锚杆与岩体两者协同变形为原则提出冲击动载作用下保障锚固围岩稳定的合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冲击动载作用下锚固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呈"闭口型",锚固岩石动态强度与应变峰值的排序为:无锚岩石<端锚岩石<全锚岩石<全锚+柔性锚杆岩石;②冲击动载作用下锚杆与岩石之间的变形可分为"协同变形阶段"、"不协同变形阶段"和"失效阶段",其中锚固岩石在前两个阶段抵抗动载冲击的作用为"抗冲时效";③锚固岩石抗冲时效与岩石/锚固剂和锚固剂/锚杆之间不协同变形直接相关,提高岩石、锚固剂和锚杆的抗滑移特性及协调变形能力可有效延长锚固岩石抗冲时效的时长,降低冲击动载对锚固围岩支护结构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深部巷道锚固支护工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 焦建康; 鞠文君
    • 摘要: 冲击地压是威胁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矿井灾害之一。作为冲击地压的最后一道防线,预紧力锚杆支护系统与其作用范围内围岩共同形成的锚固承载结构决定了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为研究冲击地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力学机制和能量机制,以发生过冲击破坏的回采巷道为地质原型,建立了动静载联合作用下巷道锚固围岩数值模型,采用FLAC^(3D)内置动力模块模拟分析了动静载联合作用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动载响应特征及冲击破坏过程;根据锚固承载结构的受力状态、强度特征、能量特征以及冲击破坏演化过程,提出了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准则;基于弹性波动力学、弹塑性岩石力学,建立了动载和静载荷联合作用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稳定性力学和能量模型,得到了动载扰动冲击地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破坏的力学判据和能量判据。研究结果表明:动载扰动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演化过程为:动载扰动→浅部围岩损伤变形破坏→锚固系统失效→锚固承载结构失去对深部围岩控制→围岩损伤破坏范围骤增→深部围岩能量瞬时释放→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动载扰动冲击地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必须满足应力和能量的双重“超载”条件,必要条件是:动载和巷道围岩静载叠加强度大于锚固承载结构的承载能力,即应力“超载”;充分条件是:动载余能和巷道围岩释放的弹性能量大于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耗能,且有盈余能量并可转化为冲击动能,即能量“超载”;从力学角度分析,锚固承载结构稳定性与锚固围岩体参数、支护强度、所受静载大小和动载荷特征(震源强度、震源距离、衰减系数)相关;从能量角度分析,锚固承载结构动态稳定性主要与动载能量、动载距离和能量衰减系数、主应力量值、锚固承载结构强度、锚杆(索)动载强度和延展性相关。最后通过冲击实例验证了力学判据和能量判据的正确性。
    • 张军胜; 郭帅房; 张新生; 王利; 曹运兴; 刘高峰
    • 摘要: CO_(2)气相压裂已经成为我国高瓦斯突出煤矿一种有效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是低频、低速、长波非炸药爆破技术,破坏煤体的机理和过程与炸药爆破高应变率冲击作用不同,可能更接近于中应变率冲击条件下的破坏机制。为研究CO_(2)气相压裂冲击作用下煤体破坏特征,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阳泉矿区新元矿的煤样进行10~100 s^(-1)中应变率条件下的动态冲击试验,分析煤在冲击荷载下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化的特性和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前硬化、峰值后软化机制。引入受应变率控制的动态弹性模量E_(D),建立煤的塑性硬化-软化过程动态损伤本构模型,并给出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及拟合方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1)冲击荷载下煤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近似为理想弹塑性变形过程,表现为应力峰值前的应变硬化与峰值后的应变软化特性。其内部裂隙损伤演化破坏过程呈现Ⅰ-无损伤、Ⅱ-微裂隙演化、Ⅲ-宏观裂纹成核、Ⅳ-宏观裂纹扩展及崩塌破坏4个阶段。(2)构建的方程描述了煤塑性硬化-软化全过程,发展了应力-应变曲线BC段应变软化过程的精确描述方法。(3)新模型仅含有5个动力参数,具有力学意义明确、参数少和拟合计算方便的优点。其中动态弹性模量E_(D)、极限应变ε_(s)、峰后应变ε^(B)_(I)随应变率ε的增大而增大,脆性指数n随应变率ε的增大而整体减小;同时ε_(s),ε^(B)_(I)控制损伤累积和宏观裂纹成核过程。(4)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表明,新模型精度高、普适性更强,同时适用于表征中、高应变率冲击条件下煤的塑性软化损伤破坏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