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业土壤

农业土壤

农业土壤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62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31237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现代地质、科学新闻、土壤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等;农业土壤的相关文献由1414位作者贡献,包括万洪富、杨国义、张天彬等。

农业土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31237 占比:99.77%

总计:131534篇

农业土壤—发文趋势图

农业土壤

-研究学者

  • 万洪富
  • 杨国义
  • 张天彬
  • 谢小聪
  • 高原雪
  • 何锦林
  • 周永章
  • 张平
  • 罗薇
  • 不公告发明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雪; 崔向坡
    • 摘要: 农业土壤中的重金属会被农作物吸收和富集,从而影响食用者身体健康。因此,要积极监测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做好农业土壤修复工作,合理利用土壤资源。通过详细分析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方法、技术,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以期提升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 赵靓
    •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此前提下,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们所赖以生存的人居环境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污染问题。例如,工业化废水污染会导致地下水污染,电子生产厂的重金属污染也会导致农业土壤条件的变化和污染,而大气污染、水污染、农业土壤污染等,也都会导致农产品栽培条件的变化。
    • 郭凡婧; 申卫收; 熊若男; 王一頔; 李天玲; 王玉军
    • 摘要: 氧化亚氮(N_(2)O)是一种会破坏平流层臭氧的长寿命温室气体,农业土壤是大气N_(2)O人为排放源中的最大贡献者,因此减少农业土壤N_(2)O排放十分迫切.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在低温限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碳材料,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已有研究表明,生物质炭是减少土壤N_(2)O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其影响效应和机理的系统报道很少.本文论述了生物质炭对土壤中N_(2)O排放的影响,重点从生物与非生物的角度讨论了生物质炭影响土壤N_(2)O排放可能的机制.从生物角度来看,生物质炭的“石灰效应”会升高土壤pH、改变土壤中微生物过程从而促进N_(2)O还原为N_(2),同时生物质炭也会作为“电子穿梭体”加快这一过程.另外,生物质炭还会增加含有nosZ基因的反硝化细菌数量,促进N_(2)O的还原.而当土壤中N_(2)O主要来自于硝化作用时,生物质炭增加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moA丰度,进而增加土壤N_(2)O排放量.从非生物角度来看,生物质炭能吸附N_(2)O降低土壤N_(2)O释放量,随后其表面的C=C可能会与N_(2)O发生加成反应进而消耗N_(2)O.最后,本文归纳了生物质炭对土壤N_(2)O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生物质炭特性(原料、热解条件、C/N、施用量、老化程度)、氮肥施用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等,同时总结了当前利用生物质炭减少土壤N_(2)O排放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利用其减排土壤N_(2)O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陈碧珊; 郑康慧; 王璟; 叶林海; 宋军霞
    • 摘要: 汞是能在生态系统中完整循环的重金属元素。在工农业生产中,汞的广泛使用使汞污染愈发严重。随着大型工业企业入驻湛江,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重金属元素经过扩散、淋溶和下渗等方式,对土壤和农作物等造成污染。雷州半岛地势平坦,热量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农业战略地位。该研究旨在了解雷州半岛地区农业土壤和农作物中汞元素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对生态和人体健康的风险,为当地农作物的科学合理种植、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改良和农业生态建设与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理论依据。以水稻田、蔬菜地和果园地土壤3种典型的农业土壤类型及相应的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共采集了128份农业表层土壤样品和65份农作物可食用部分的样品,采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了雷州半岛农业土壤及其农作物的汞元素的累积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农业土壤中汞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121 mg·kg^(−1),超过研究区的背景值,呈现明显的累积效应。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大致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特征。蔬菜的平均汞含量最大,为0.033 mg·kg^(−1);叶类蔬菜的富集能力最强。水果中菠萝的富集能力强,其余水果的富集能力较弱。研究区出现强潜在生态风险的采样点占43.75%,农业土壤中汞元素的整体生态风险较高。农业土壤以及农作物中的汞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需继续关注。
    • 高梦泽; 费腾
    • 摘要: 有效测定农业土壤的颜色可以帮助获取其属性、发生过程、肥力等重要信息。而在传统土壤学中,土壤颜色的主要识别手段为肉眼比照孟塞尔土壤色卡。该识别方法存在主观性强、个体误差大、不便操作等问题。针对该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端的农业土壤颜色识别应用,并完成了系统案例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可通过移动端自带的相机和闪光灯获取数据并计算其RGB均值,依据RGB-HV/C转换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识别测试和结果显示。该应用具有易获取易携带、识别误差低、操作方便直观等特点。
    • 刘国强; 顾轩竹; 胡哲伟; 徐建
    •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有机污染物及其衍生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到农业土壤中,对土壤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生物修复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少及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成为土壤修复领域的热点。基于此,笔者对农业土壤有机污染现状、生物修复技术及外源强化生物修复手段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微生物是生物修复中的主要参与者,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巨大的代谢能力,并能通过与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结合的几种外源生物强化方法提高被有机污染农业土壤的修复效率,但其对目标污染物的生物利用度、种类、浓度要求较高,且易受环境条件制约。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鉴定新的污染物降解基因或开发高效工程菌株是提升生物修复技术实用性的重要方向。
    • 赖黎明; 美丽; 杨旸
    • 摘要: 河套灌区位于寒旱区的内蒙古河套平原,具有独特的农业土壤。尽管有关河套灌区农业土壤性质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缺乏对其整体特征的研究。通过文献综述与调查,探索河套灌区农业土壤的整体特征与发展规律及其原因,旨在为增效土壤利用及制定土壤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农业土壤起源于黄河改道产生的沉积层及其人工熟化,具有周期性的次生盐渍化特征,其pH值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但变化趋势稳定,氮磷含量较低、钾硫含量较高,养分分布不均衡,生产性能多样性,生态性能较弱但趋势稳定,土壤质量具有异质性但变化趋势稳定。这些发现预示着耐不同盐碱的、需不同养分的、多样化的作物能够在此土壤中生产;此农业土壤具有可持续性,但也面临一定程度的碱化增加、养分流失、污染等问题。
    • 李鹏; 张惠娟; 徐莉; 李辉信; 胡锋; 焦加国
    • 摘要: 为全面了解旱地两熟区典型轮作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风险状况,通过采集150个耕层土壤样品调查分析了我国高利用强度下麦玉轮作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Ni、Cr、Cu、Cd、Zn、Pb、Hg、As),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富集因子(EF)和生态风险评价(RI)4项指标进行土壤污染评价。结果表明:PN和RI指数表明,旱地两熟区土壤整体为清洁状态。As(29.04±9.21 mg·kg^(-1))、Cd(0.15±0.14 mg·kg^(-1))、Pb(17.84±18.10 mg·kg^(-1))含量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除As处于轻微污染外,其他重金属均未达到污染水平。不同区域间,云南地区的重金属含量高于其他区域,处于较低潜在生态风险,但逼近中等生态风险警戒。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成土母岩和人为活动,其中Ni、Cr、Cu、Cd和Zn含量受成土母岩影响更大,而Pb、Hg和As含量受人为活动影响更大。研究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在成土母岩的基底含量基础上通过人为活动进一步积累。
    • 康凌宇(编译)
    • 摘要: 2021年12月,针对农业用地塑料污染的新报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下简称粮农组织)呼吁对塑料进行管理。该报告指出,用于种植粮食的土地如果受到塑料的污染,对粮食安全、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将构成重大威胁。大多数关于塑料污染的科学研究都针对水生生态系统,特别是海洋。
    • 李丁; 周自强; 洪扬
    • 摘要: 首先阐述了土壤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内涵,然后提出了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方法,通过分析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原因,重点论述了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土壤污染法律体系的构建、运用农艺修复措施、调整种植结构,旨在不断增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效果,促进农业领域健康发展与进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