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冈瓦纳大陆

冈瓦纳大陆

冈瓦纳大陆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9779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2010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等;冈瓦纳大陆的相关文献由21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彦旺、李才、尹福光等。

冈瓦纳大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9779 占比:99.80%

总计:39858篇

冈瓦纳大陆—发文趋势图

冈瓦纳大陆

-研究学者

  • 吴彦旺
  • 李才
  • 尹福光
  • 潘桂棠
  • 王冬兵
  • 王明
  • 解超明
  • 余珊
  • 张兴亮
  • 张玉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文昌
    • 摘要: “西南三江”位于中国西南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条大江并流地区,是特提斯构造带由东西转向近南北的转折部位,该构造域完整记录了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特提斯洋形成与消亡,以及随后两个大陆拼合、碰撞等地质演化历史,是全球最复杂的造山带和中国最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之一。数十年来,前人在西南三江地区开展了基于翔实地质资料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西南三江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模式。
    • 罗亮; 王冬兵; 尤廷海; 谢韬; 姜丽莉; 黄晓明
    • 摘要: 原—古特提斯洋之间的构造转换方式一直是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南段组是昌宁-孟连结合带东侧地层重要组成部分,其沉积时代、沉积环境和与特提斯演化的关系均存在争议,制约了对昌宁-孟连结合带乃至东特提斯洋演化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对南段组变质砂岩样品开展了岩石学、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其为泥盆纪—石炭纪被动大陆边缘的浅海沉积,物源来自成熟的大陆。南段组碎屑锆石年龄谱可识别出560Ma、950Ma和1130Ma三个明显的年龄峰值,与来自澳大利亚北缘的拉萨地体上古生界碎屑锆石年龄谱可以对比。南段组物源特征具有亲冈瓦纳大陆属性,但不能据此限定所在地体泥盆—石炭纪古地理位置。保山地块东缘泥盆系曼信组碎屑锆石年龄谱可识别出440Ma和950Ma两个年龄峰值,与南段组存在显著区别。本文新获得昌宁-孟连特提斯洋两侧泥盆纪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为原特提斯洋与古特提斯洋之间为连续演化提供了新的沉积学证据。
    • 摘要: 在恐龙时代,澳大利亚只是一片巨大大陆中的很小部分,你能拼凑出古老的超级大陆——冈瓦纳(Gondwana)吗?实验条件及材料剪刀打印模板活动步骤(1)在模板上大致剪出不同大陆的轮廓(图1),不用严格按照海岸线的边缘剪切。
    • 张佳明; 徐备; 颜林杰; 王炎阳
    • 摘要: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扎兰屯地区铜山组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首次发现中国东北地区记录了泛非造山岩浆事件,并探讨了中国东北微陆块的构造归属.年代学研究表明:(1)扎兰屯地区铜山组碎屑岩最年轻锆石年龄峰值为569 Ma,与泛非造山岩浆活动(东、西冈瓦纳大陆碰撞-拼贴事件)的时代一致;其他3个峰期年龄为873 Ma、1847 Ma和2073 Ma,与兴安-艾力格庙地块东北部的基底年龄相对应.(2)锆石Hf同位素显示兴安-艾力格庙地块与松辽-浑善达克地块新元古代早期年龄峰值(~900 Ma)的 εHf(t)值有正有负,二阶段模式年龄反映其是古元古代地壳再造的产物;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800 Ma)岩浆岩的 εHf(t)值为正高值,二阶段模式年龄与形成年龄相近,为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再造的产物,与兴安-艾力格庙和松辽-浑善达克地块的新元古代早期基底存在明显差异.(3)兴安-艾力格庙地块和松辽-浑善达克地块均记录了泛非造山岩浆事件,揭示其与冈瓦纳大陆东北部存在亲缘性.
    • 赵磊; 张艳斌; DHARMAPRIYA Prasanna Lakshitha; 翟明国
    • 摘要: 地球表生环境的演变及生命演化过程,与地球构造过程密切相关,新元古代-寒武纪时期的冈瓦纳大陆汇聚过程见证了 一系列剧变.东非造山带(ca.650~620Ma)和Kuunga造山带(ca.600~500Ma)是冈瓦纳大陆块体汇聚过程中形成的两条主要造山带,二者在斯里兰卡所在的区域十字交叉.因此斯里兰卡地质演化历史的准确梳理,对理解新元古代时期全球构造过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斯里兰卡的四个前寒武纪地质体(Wanni、Kadugannawa、Highland和Vijayan杂岩地体)中,中部的Highland杂岩地体最古老(ca.2000~1800Ma)、变质程度最高(普遍麻粒岩相,局部为超高温麻粒岩相),其余三个地质体主要岩石的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ca.1100~700Ma),岩石记录的变质级别略低于Highland地体,为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现有研究表明斯里兰卡几个地质体在新元古代-寒武纪时期(ca.610~500Ma)的变质作用记录最为显著,并伴随有广泛的陆壳重熔再造.该构造热事件晚于东非造山带的变质时代(ca.650~620Ma),与Kuunga造山带活动时间(ca.600~500Ma)吻合度较高,这与前人提出的莫桑比克缝合带(东非造山带)穿过斯里兰卡的认识相矛盾.斯里兰卡的高级变质作用究竟是单次造山作用的结果,还是代表了两期造山事件的叠加效应,目前尚无定论.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是斯里兰卡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显著特征,其中超高温麻粒岩具有假蓝宝石+石英、紫苏辉石(Al2O3含量可达~13%)+夕线石、尖晶石+石英等的矿物组合,不同研究者给出超高温峰期变质温度在950~1150°C的范围内,峰期变质压力在10~16kbar的范围内,多显示顺时针演化P-T轨迹.斯里兰卡中东部地区的基性麻粒岩,发育由斜方辉石+斜长石、角闪石+斜长石或单斜辉石+斜长石组成的环绕石榴石的蠕虫状后成合晶结构,指示近等温降压的P-T演化样式,以及峰期变质作用之后地体相对快速抬升的演化过程.紫苏花岗岩在斯里兰卡不同地体中都很常见,与所有的高级变质岩(如泥质、基性麻粒岩和钙硅酸盐岩等)密切伴生,是研究斯里兰卡地质演化不可忽视的岩石类型.紫苏花岗岩的原岩成因较为复杂,其最古老部分的形成时代可能为太古宙或古元古代(~1850Ma),但是没有很好的年代学限定.部分紫苏花岗岩原岩时代为ca.1100~750Ma,具有钙碱性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并记录ca.580~500Ma的变质作用,还有一部分紫苏花岗岩时代与区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峰期时代相当,为ca.580~550Ma.在一些地区的角闪片麻岩中,还可以观察到补丁状分布的初始紫苏花岗岩,其形成时代多被认为晚于峰期麻粒岩相变质时代.斯里兰卡四个前寒武纪地质体在岩石组合、变质级别、地质年代学格架等方面的差异被普遍认同,暗示这些地质体具有不同的演化历史.但是斯里兰卡不同地质体的汇聚过程是否对应于莫桑比克洋的闭合,以及Kuunga造山带如何改造斯里兰卡的基底岩石,目前并不清楚.本文综述了前人发表的研究结果,主要从斯里兰卡不同地质体岩石组合、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Highland地体)、变质地质年代学及其对冈瓦纳大陆重建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对斯里兰卡地质演化研究进行归纳和小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斯里兰卡基底构造框架、新元古代晚期-寒武纪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紫苏花岗岩成因、地质演化的年代学格架、斯里兰卡在冈瓦纳大陆重建中的位置和作用、下地壳热状态和热源机制等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和争议,是值得未来开展深入研究的方向.
    • 刘奕志; 庞崇进; 冯佐海; 康志强; 蓝健宁; 朱家明; 肖冰清; 喻文亮
    • 摘要: 桂东北位于南岭西段,为江山-绍兴断裂带的南部延伸地带,较好地保存了华南晚震旦世-寒武纪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本文对桂东北晚震旦世-寒武纪砂岩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工作,试图揭示其物质来源及地质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永福、贺州两地浅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和石英杂砂岩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弱Ce负异常,明显Eu负异常的特征,母岩以上地壳长英质岩石和再循环古老沉积物组分为主.地球化学构造判别图显示,研究区在晚震旦世-寒武纪时可能处于类似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永福地区晚震旦世砂岩中900~780 Ma的碎屑锆石含量丰富并少量出现2.0 Ga的锆石,与扬子陆块具有明显的亲缘性;但贺州地区晚震旦世砂岩以含大量~1.0 Ga碎屑锆石,与华夏陆块具有明显的亲缘性.永福与贺州地区寒武纪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均以~1.0 Ga为主,暗示其物源区在早-中寒武世前(>520 Ma)由扬子陆块转变为华夏陆块.结合古地理特征,这一物源变化暗示早寒武世开始南华裂谷盆地逐渐变浅和缩小.受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扬子与华夏陆块于早-中寒武世再次拼合,其西南分界线可能从永福与贺州之间通过.依据碎屑锆石物源分析,我们认为晚震旦世-寒武纪时期华南位于东冈瓦纳大陆北缘,可能在印度北西缘的外围.
    • 姚金龙; 赵国春; 韩以贵; 刘潜; 余珊; Simon Williams; 何艳红; 李阳
    • 摘要: 板块构造是维持岩石圈与表生系统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循环、保持地球生命力的一级动力学机制,但是板块构造在地球上并非与生俱来.板块构造的演化主要受控于地幔温度下降,并部分受俯冲带富水沉积物的影响.自太古代板块构造启动以来,其经历了热俯冲、浅俯冲为特征的早期板块构造阶段、地球中年期以及冷俯冲、深俯冲为特征的现代板块构造阶段.新元古代晚期,特别是显生宙以来,地球上开始广泛出现低温/压(T/P)比的超高压变质岩;与此同时,同样受控于地幔温度的马里亚纳型大洋初始俯冲蛇绿岩开始出现于地球上了.这显示新元古代以来,由于地幔温度下降,板块构造体制进入深俯冲阶段.在此阶段,随着冈瓦纳古大陆的逐步聚合,在530~520 Ma,其周缘形成了俯冲带并发生了全球性的构造联动.此外,活动陆缘数量、温压比(T/P)、锆石Hf-O同位素演化趋势等都在早寒武世达到了峰值或低谷,表明早寒武世全球俯冲通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俯冲作用达到全板块尺度.因此,启动于新元古代的现代板块构造,很可能在早寒武世才建立起来,在此之前,经历了构造转换阶段.板片的深俯冲造就了冈瓦纳古大陆聚合阶段史无前例、高耸入云的造山带,这些巨型山脉显著改变了地球的气候,为海洋输送了大量Fe,P等营养物质,促进了海洋初级生产力.此外,这一时期的高俯冲通量导致CO2的构造排气量达到峰值.全球性构造过程显著提高了初级生产力,引发新元古代大气增氧事件(NOE),为早寒武世生命大爆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此之后,地球表生气候环境逐渐接近现代地球,多门类高级生命繁盛,多圈层密切协同演化的现代地球系统逐渐建立.
    • 王保弟; 王立全; 周道卿; 王冬兵; 于云鹏; 闫国川; 吴喆
    • 摘要: 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的界线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及三江造山带构造格局、特提斯演化等方面的深刻认识.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与研究成果,在梳理有关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界线不同观点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龙木错-双湖结合带与昌宁-孟连结合带不同时期蛇绿混杂岩的地质特征、发育时限及其构造环境,二者洋盆经历了相似的洋盆扩张、俯冲消减及弧-弧(陆)碰撞造山过程,发生深俯冲及折返的时间也基本相当,一致表明二者在构造属性上具有亲缘性,认为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特提斯洋共同构成了原-古特提斯大洋最终消亡后的残迹.南、北羌塘地块基底具有不同的航磁异常,指示龙木错-双湖特提斯洋两侧陆块演化过程不同.以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特提斯洋为界,南北分别为冈瓦纳大陆北缘中生代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和泛华夏大陆南缘晚古生代羌塘-三江造山系,两大造山系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结合生物区系、地球物理等其他区域资料,认为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结合带是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的界线.
    • 郭涛; 胡作维; 李云; 史格; 詹旗胜; 李韶昱; 管晋红
    • 摘要: 扬子板块与冈瓦纳大陆在中泥盆世是否存在亲缘性一直有较大的分歧,两者的古地理位置关系对扬子板块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扬子板块西北缘四川北川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的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谱主要集中在1 000~900、850~720、650~500 Ma等3个区间,与冈瓦纳大陆以及下伏地层志留系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特征,均显示出典型的冈瓦纳特征.结合古地磁数据、养马坝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岩相古地理特征、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等信息,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养马坝组陆源碎屑的可能来源,认为其碎屑物质可能来自于下伏地层志留系沉积岩的沉积再旋回,中泥盆世扬子板块与冈瓦纳大陆不具有亲缘性.
    • 徐涛; 陈峰; 徐明钻; 冯自成
    • 摘要: 莫桑比克作为全球重要的前寒武纪变质单元之一,是冈瓦纳古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基础地质研究过程从19世纪初至今主要经历了 4个阶段,本世纪初至今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应用使得其基础地质研究得到飞跃发展.莫桑比克的前寒武纪地质单元可划分为津巴布韦-马尼卡克拉通基底、莫桑比克构造带及伊鲁米德构造带3个部分,其每部分又可进一步细分不同的构造单元(细化).结合地质特征及矿产分布情况明确了莫桑比克的优势矿产资源为天然气、煤、钛、金、钽及石墨等矿种.莫桑比克可划分为北赞比西河成矿省、津巴布韦克拉通边界-巴鲁埃杂岩成矿省、乌南戈-利欣加成矿省、莫桑比克带-鲁伍马-赞比西成矿带省等四大成矿省和21个具有找矿前景的多金属成矿远景区.本文详细地划分了莫桑比克前寒武纪重要成矿区带并分析其成矿地质条件,结合近年来的矿产勘查工作认识,系统梳理了莫桑比克前寒武纪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条件和规律,重点总结了优势矿种的成矿特征,为莫桑比克矿业投资提供参考,并针对开展莫桑比克重要战略矿产的投资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