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共情疲劳

共情疲劳

共情疲劳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8912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护理管理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国际中华应用新心理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共情疲劳的相关文献由445位作者贡献,包括尹绍雅、赵静波、周秀敏等。

共情疲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912 占比:99.77%

总计:69069篇

共情疲劳—发文趋势图

共情疲劳

-研究学者

  • 尹绍雅
  • 赵静波
  • 周秀敏
  • 孙炳海
  • 张磊
  • 施雁
  • 曹晓翼
  • 李伟健
  • 梁欣
  • 海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石足
    •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一致感在肿瘤医院护士工作压力与共情疲劳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21年1-6月随机选取本院护士62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及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评价护士的工作压力、心理一致感、共情疲劳,分析心理一致感在护士工作压力与共情疲劳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呈正相关(P<0.05),与心理一致感呈负相关(P<0.05);心理一致感与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呈负相关(P<0.05);心理一致感在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二次创伤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直接效应为0.364,间接效应为0.305,在总效应中的比例分别为54.41%、45.59%,工作压力对二次创伤的直接效应为0.316,间接效应为0.161,在总效应中的比例分别为66.25%、33.75%。结论心理一致感在肿瘤医院护士工作压力与共情疲劳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通过评估护士心理一致感水平并及时干预,可减轻工作压力引起的共情疲劳问题。
    • 李佳怡; 胡银环; 吴晓悦; 朱西敏; 漆振; 张泽苗
    • 摘要: 目的:探析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与前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2-2021年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医护人员共情疲劳为主题发表的文献,并运用CiteSpaceV(5.7.R5)软件从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637篇文献。该领域近10年的年度发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包括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的现状、影响因素、不良结局和干预措施。个性特征对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的影响是近期的研究前沿。不同国家、机构和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结论: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不同国家、机构和作者之间的合作,在概念内涵、发生机制和干预措施等方面不断深入。
    • 于兆丽; 杨兴菊; 孙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共情疲劳在ICU护士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为加强ICU护士管理、减少护士流失、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6月—2018年8月对多家三级医院ICU护士222人应用护士道德困境量表、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分析ICU护士共情疲劳、道德困境、职业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ICU护士道德困境水平可直接影响共情疲劳状况,解释率为58%;ICU护士共情疲劳状况可直接影响职业倦怠情况,解释率为96%;ICU护士道德困境水平可通过影响共情疲劳对职业倦怠有间接效应,解释率为55.68%。ICU护士共情疲劳在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ICU护士的伦理教育和心理辅导,降低ICU护士的道德困境水平,从而降低共情疲劳程度,最终达到降低ICU护士职业倦怠,提高工作满意度,稳定护理人力资源,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 梁玉锋; 黄小龙; 范珍珠; 苗澍; 郑书传; 徐乃滨
    • 摘要: 目的调查福建省男护士共情疲劳及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0—11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及共情疲劳量表对福建省男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护士满意度总体均分(3.15±0.41)分,得分最高和最低的维度分别是与同事关系(3.81±0.59)分和工资及福利(2.66±0.76)分;男护士共情疲劳程度重,中、重度共情疲劳占比79.23%,其中共情满意与满意度呈正相关(r=0.638),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r=-0.585);多元线性回归表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压力、共情疲劳程度、每月夜班数量(P<0.01)。结论福建省男护士共情疲劳程度重,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共情疲劳程度、是否担任行政及教学职务、每月夜班数量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工作满意度。
    • 张玲; 朱洪
    •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恢复措施对护理人员共情疲劳(CF)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医院CF护理人员72名,随机分为两组,各36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试验组采取加速恢复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生活品质评分(包括共情满意、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压力评分)和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共情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工作倦怠及二次创伤压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恢复措施可在短期内强化护理人员正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缓解CF。
    • 陈莉莉; 杨红梅; 花霞; 寇红艳
    • 摘要: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共情疲劳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为制定措施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降低共情疲劳度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共情疲劳量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及一般资料问卷对南充市2所三甲医院15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共情疲劳量表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共情满意(35.80±7.18)分、职业倦怠(25.15±5.18)分、继发性创伤应激(26.48±9.24)分,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总分为(110.04±17.85)分;职业认同与共情满意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与职业倦怠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认同感高是护士共情疲劳的保护因素。结论手术室护士共情疲劳程度处于中度,且与职业认同感密切相关。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手术室护士共情疲劳情况,从提升职业认同感角度出发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其共情管理能力,减轻共情疲劳
    • 庄淑虹; 周雅慧; 郭彩琼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等级医院助产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抽取福建省不同等级的18所公立医院符合要求的365例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等级分为三级甲等组、三级乙等组、二级甲等组、二级乙等组,共四组,分别纳入人数为91例、91例、91例和92例。采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量化评估助产士共情疲劳情况,对比四组各维度评分情况,同时对影响助共情疲劳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65例共情疲劳的程度分级:正常33例(9.04%),轻度40例(10.96%),中度193例(52.88%),重度99例(27.12%)。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共同显示:年龄、婚姻状态、学龄前子女数量、经历分娩创伤事件次数、工作待遇满意度、睡眠质量、工作负荷是否过大、工作氛围是否融洽均是影响助产士共情疲劳状态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助产士普遍存在明显的共情疲劳状态,该状态与助产士婚姻状态、学龄前子女数量、分娩创伤事件经历等因素密切相关,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从根本上改善助产士共情疲劳状态。
    • 汤鹤年; 刘莉
    •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科护士的共情疲劳与岗位胜任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反刍思维在二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月在本院肿瘤科就职的4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肿瘤科45名护士展开问卷调查。采用反刍思维量表(RRS)共情疲劳量表、国际通用临床护士岗位胜任力量表分别对肿瘤科护士反刍思维、共情疲劳以及岗位胜任力水平调查。采用Pearson分析护士反刍思维、共情疲劳以及岗位胜任力相关性。使用Amos17.0进行结构方程图检验反刍思维在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与岗位胜任力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5份,共回收有效问卷45份,回收有效率为100%。45名肿瘤科护士RRS总分为(21.36±3.23)分,共情疲劳总分为(81.77±6.52)分,岗位胜任力总分为(25.36±3.29)分;肿瘤科护士反刍思维与共情疲劳与呈正相关(P<0.01),与岗位胜任力呈负相关(P<0.01),护士共情疲劳与岗位胜任力呈负相关(P<0.01);反刍思维在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与岗位胜任力发挥着完全的中介效应,其中中介效应0.314,直接效应为0.423、总效应为0.737,中介效应与总效应比为0.416;中介效应Bootstrap95%百分位数置信区间0.725-0.886,95%偏差矫正置信区间0.661-0.76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定期评价肿瘤科护士的共情疲劳水平,并采取相应疏导策略缓解护士的反刍思维,提高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 金泳霖; 王淑合
    • 摘要: 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使其在工作中频繁共情,导致警察成为共情疲劳的高发群体。为探究警察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通过440名在职警察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警察情绪共情对共情疲劳的影响以及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和有无更换工作岗位意愿的调节作用,并以此为警察共情疲劳的预防提供对策建议。
    • 陈道演
    • 摘要: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18名新生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新生儿科护士一般资料量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护理专业核心价值观量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科护士共情疲劳量表中共情满意维度得分为(32.69±4.94)分,职业倦怠维度得分为(29.18±3.24)分,继发性创伤应激维度得分为(23.38±3.6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个人月收入、护理专业核心价值观得分对共情满意维度得分有影响(P<0.05),第一学历、工作年限、护理专业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支持得分对职业倦怠维度得分有影响(P<0.05),健康状况、个人月收入、社会支持得分对继发性应激维度得分有影响(P<0.05)。结论:新生儿科护士处于重度共情疲劳水平,其中个人月收入较低、工作时间较长、第一学历较低、护理专业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护士更容易出现共情疲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