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H9N2亚型

H9N2亚型

H9N2亚型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425524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专业委员会(SPDC)第二届禽病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等;H9N2亚型的相关文献由75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秀梵、陈化兰、何奇松等。

H9N2亚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5524 占比:99.95%

总计:425723篇

H9N2亚型—发文趋势图

H9N2亚型

-研究学者

  • 刘秀梵
  • 陈化兰
  • 何奇松
  • 孙翔翔
  • 熊毅
  • 王泽霖
  • 于康震
  • 廖明
  • 李明义
  • 辛朝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倪温碧; 崔明仙; 颜焰; 胡伯里; 周继勇
    • 摘要: 为调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浙江地区的流行变异情况,采用RT-PCR方法对采集自浙江多个集散中心的共475份样品进行检测,并采用鸡胚接种分离病毒的方法从核酸阳性的样品中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从阳性样品中分离获得3株H9N2毒株,其HA裂解位点均为PS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序列特征,HA受体结合位点第234位氨基酸为亮氨酸,具有与哺乳动物唾液酸受体结合的特征;3株分离株均增加了第313位糖基化位点。结果表明,3株H9N2分离株的HA、NA基因均属于Y280-like分支,PB2、M基因均属于G1-like分支,PB1、PA、NP、NS基因均属于F/98-like分支。本研究结果为禽流感疫苗研发提供了流行病学参考。
    • 杨志艳; 杨茜; 赵福琼; 李杰; 陈启青; 倪兴维; 马卫红
    • 摘要: 采集贵州惠水县家禽血液488份,用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抗体情况,以期了解H9亚型AIV在惠水县的流行情况,为做好低致病性禽流感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奠定基础。结果显示,惠水县家禽血液中H9亚型AIV抗体阳性率为10.45%,鸡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6.67%,鸭和鹌鹑较低,分别为2.94%和2.08%。H9亚型禽流感已经在惠水县普遍存在,鸡血清中H9亚型AIV阳性率较高,应加强鸡H9亚型AIV监测,提前做好禽流感的预警与防控工作。
    • 杨景; 张新宇; 梁志鹏; 程晴; 王聪颖; 池仕红; 袁生; 郭锦玥; 黄淑坚; 温峰
    • 摘要: 【目的】对华南地区分离到的1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流行株NP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制备H9N2亚型AIV NP蛋白多克隆抗体。【方法】将1株H9N2亚型AIV的NP基因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NP蛋白原核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同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并比较NP蛋白在两种表达菌中的表达量,进一步优化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及诱导温度等条件,提高蛋白的表达效率。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对NP蛋白进行纯化,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以纯化的NP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对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进行鉴定,通过间接ELISA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试验成功构建pET-32a-H9N2-NP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重组NP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均表明,重组NP蛋白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水平远高于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其大小约73 ku。诱导条件优化结果显示,重组NP蛋白在37°C、IPTG终浓度为1 mmol/L诱导7 h时的表达量最大,且通过镍柱纯化后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结果均表明,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高效地与H9N2亚型AIV发生特异性结合。间接ELISA测得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409600。【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兔抗NP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较高,表明NP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今后N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王艳文; 王梦静; 张虹; 高鑫鑫; 郭晶; 李旭勇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1998—2021年间我国人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例的发病时间、所在省份、年龄和性别等信息,明确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分析人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阐明人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演化规律;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的预警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流感基因数据库、病例报道和文献资料,获得1998—2021年我国人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病例信息和毒株序列数据。从时间、空间、性别和年龄的分布对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明确人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DNASTAR中的MegAlign软件对人源H9N2病毒的各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MEGA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和分析病毒蛋白关键位点,揭示遗传演化趋势和病毒蛋白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情况。通过GISAID网站下载2019—2021年间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利用mafft比对后在MEGA7.0中查看人源与禽源H9N2病毒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差异,揭示当前人源和禽源H9N2病毒可能引起的风险。【结果】1998—2021年我国人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病例共71例,从空间分布分析,病例分布于16个省市,其中91.55%的病例来自于南方12个省市;从时间分布分析,2013年以后,我国报道的感染病例呈增长趋势,2013—2021年累计感染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1.97%;从性别和年龄分布分析,男、女性别比为1:1.68,感染病例主要见于幼儿和少儿,占总病例的74.14%。对人源H9N2病毒进行基因组比对分析,发现这些病毒均属于欧亚分支,但是这些病毒各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大,HA、NA、PB2、PB1、PA、NP、M和NS的同源性分别为75.3%—100%、80.1%—100%、78.7%—100%、82.5%—100%、72.6%—100%、74.1%—100%、65.5%—100%、82.0%—100%;22株具有完整基因片段的病毒分为8个基因型,2003、2008和2013年的基因型与1999年的基因型有明显差异。1998—2021年共有42株人源H9N2病毒株上传HA序列,其中有38株病毒的HA蛋白发生Q226L的突变;共有30株人源H9N2病毒株上传PB2序列,其中9株病毒的PB2蛋白发生E627V突变,1株病毒的PB2蛋白发生E627K突变;1株病毒的PB2蛋白的701位点发生D701N突变,共有31株人源H9N2病毒株上传NS与M序列,NS1蛋白的42位点均为S,M1蛋白的30和215位点的氨基酸分别为D和A。2019-2021年人源H9N2病毒的HA蛋白183与190位点、NS1蛋白42位点均发生突变,人源与禽源H9N2病毒的PB2蛋白701位点均未发生突变。【结论】自2013年以来,我国人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例数量呈增长趋势,且具有显著的地域、年龄和性别差异。1998年至今,人源H9N2病毒的基因同源性差异较大,不同分支间病毒基因重排频繁,形成了复杂的基因型,提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不断地进化。人源H9N2病毒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出现突变,且在2019—2021年人源比禽源H9N2病毒的关键位点突变率高,提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跨种感染人的潜力逐渐增强。该结果丰富了对人源H9N2病毒认知,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防控提供参考。
    • 葛菲菲; 吴杰; 李鑫; 刘健; 杨德全; 鞠厚斌; 周锦萍
    • 摘要: 为了解上海市活禽市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8年分离的6株H9N2 AIV的8个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获得的HA和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和关键位点分析.结果 显示:6个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均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并对6株分离株HA基因分析了糖基化位点;受体结合位点除198位、202位和203位有变异外,其他位点均保守;226位氨基酸均为L,因此具有与哺乳动物唾液酸α2-6受体结合的特征.此外也对NA基因红细胞结合位点,活性中心以及抗原决定簇进行了分析,在红细胞结合位点403位发生突变,在活性中心(同时为抗原决定簇)143位发生突变,这6株病毒其余位点均保守.HA基因进化树显示,上述6株分离株均属于近几年在中国鸡群中流行的Y280分支.从8个基因片段组成方式分析这6个毒株属于G57基因型.以上研究为H9N2亚型AIV的防控和疫苗研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 程邓芳; 梅晨; 刘娟; 王宏俊; 先宏
    • 摘要: 为了筛选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有独特防治效果的中药复方,本试验基于禽流感发病临床症状、结合中药复方用药基本原则,组方芩根提取液(Qingen extract,QG),以奥司他韦(达菲,DF)为阳性对照药,通过研究药液对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抑制作用,采用CCK-8法测定药液对犬肾上皮细胞(MDCK)毒性作用,并从病毒吸附、增殖和灭活3个方面做了药效评价.结果表明,QG对NA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增高,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1 130 μg/mL;QG和DF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2 500和500 μg/mL,H9N2 AIV 的TCID50为10-4.36/100μL;QG浓度为156.25?2 500 μg/mL 范围内,对H9N2 AIV的病毒毒力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在MDCK细胞上呈现出一定的抗吸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表明QG在对抗H9N2 AIV的NA活性、抑制H9N2 AIV吸附靶细胞和在细胞内复制有一定的作用.
    • 李三木; 颜健华; 孙翔翔; 孔子荣; 何奇松; 马琳; 冯淑萍; 杨可妍; 曾咏芳; 熊毅
    • 摘要: 目的 对广西犬只尤其是宠物犬中携带H9N2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以及小鼠的致病性研究,为流感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测序全基因组,DNAStar和MEGA6.0软件分析氨基酸同源性和进化树,通过小鼠感染实验探究其致病性.结果 13株H9N2毒株8个基因节段来源于5个不同谱系的毒株,属于新基因型,氨基酸同源性与广西分离株A/equine/Guangxi/3/2011≥99.0%,6个内部基因与2013年自人流感病毒分离株H7N9亲缘关系密切.毒株HA的裂解位点均为RSSR↓ GLF,表明低致病力.氨基酸位点HA226、NA119、NP375和PB2的701位等有变化,其中HA226位为亮氨酸L,具有与人SAα2,6-Gal结合的特性.BALB/c小鼠感染健康犬只中分离的H9N2病毒未在体内复制,而源自感冒犬只的毒株Ca/GX/8和Ca/GX/10能够在体内复制,临床症状明显但不致死.病毒经小鼠体内传代后致病力增强,推测是PB2的611位和PA623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结论 从广西各地犬只中获得的13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株经分析发现虽源于禽源,但具备和人源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且内部基因遗传进化关系复杂,对哺乳动物及人类存在较大威胁,亟需加强防控.
    • 高鑫鑫; 王艳文; 郭晶; 赵聪慧; 王文婷; 刘文强; 李旭勇
    • 摘要: 为了解山东省活禽市场上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规律,试验选取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3株H9N2 AIV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并对数据库中历年分离的H9N2毒株血凝素(HA)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残基组成、变异趋势,以及分离株与疫苗株HA、NA基因的核苷酸差异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的基因同源性依次为PB2 96.4%~96.8%、PB1 94.8%~97.6%、PA 96.3%~96.9%、HA 95.6%~98.0%、NP 97.3%~98.7%、NA97.3%~97.6%、M94.2%~97.8%、NS 97.4%~98.3%.PB1、NP、PA基因属于F98分支,M基因属于G1分支,PB2、NS 基因与早年分离的代表性流感病毒毒株的遗传进化关系比较远,形成单独的Unknown Avian分支.H9N2 AIV的HA蛋白第183位(对应H3亚型位置)由早年的H逐渐向N转化,第190位点主要比例由A向T转化,第226位氨基酸由早年的Q突变为L.本试验说明H9N2 AIV不断变异,与疫苗株的差异性逐渐增大,需对其关键位点变异及跨种间传播进行持续监测.
    • 邓斐; 祁贤; 余慧燕; 王慎骄; 许可; 黄昊頔; 鲍倡俊
    • 摘要: 目的 近年来,H9N2亚型禽流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文中旨在对1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进行分子溯源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3月18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份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及从患者住处附近的农贸市场采集禽类和外环境样本共40份.标本的流感病毒分型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病毒分离采用SPF鸡胚,用特异性引物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Blasts、ClustalX和Mega 6.1等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标本中的病毒为A型H9N2亚型流感病毒.分子进化分析表明,4株病毒的HA和NA都属于H9N2禽流感Y280-like基因型.HA和NA进化树显示,人分离株和3株农贸市场分离病毒同处于一个进化分支上,遗传关系较近.HA蛋白的受体结合位点有4个氨基酸位点(包括I155T、H183N、A190T/V和Q226L)发生突变,增强了病毒对人类SAα2-6Gal受体的结合力.NA蛋白274(H→Y)位点没有发生突变.结论 江苏省首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属于Y280-like基因型,对人类SAα2-6Gal受体的亲和力增加,跨种传播感染人的能力增强,病毒的进化值得关注.
    • 房敬真; 侯玉杰; 尹馨; 王冬雪; 邓国华; 崔鹏飞; 施建忠; 陈化兰
    • 摘要: 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子特征及其对家禽和哺乳动物小鼠的致病性,本研究对2020年分离到的两株H9N2亚型AIV:A/chicken/Jiangsu/S1625/2020 (H9N2)(简称CK/JS/S1625/2020)株和A/duck/Sichuan/S1537/2020(H9N2)(简称DK/SC/S1537/2020)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序列分析及其对SPF鸡、鸭和BALB/c小鼠的致病力评价.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两株病毒HA和N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3.3%和95.8%,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4%和95.9%,同源性较低.且两株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分别为333PSRSSR↓GLF341、333pSRSNR ↓ GLF341,均不存在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 HA序列特征.两株病毒的HA蛋白均为典型的人源受体结合特征,即155T、183N和226L.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两株病毒的HA、NA基因均属于欧亚分支,但二者的亲缘关系较远.鸡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CK/JS/S1625/2020株感染组鸡可通过喉头和泄殖腔向外界环境排毒.虽然在全部鸡的喉头中检测到了DK/SC/S1537/2020株,但仅在部分鸡的泄殖腔检测到了该病毒,且喉头的排毒量明显高于泄殖腔.鸡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两株病毒感染鸡血清的HI抗体全部阳转,效价在1:128~1:2048.表明,鸡源H9N2病毒比鸭源H9N2病毒在鸡体内的适应性和复制能力更强;鸭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两株病毒均只能通过鸭的喉头向外界环境排毒,但病毒滴度均较低,且均不能在鸭体内有效复制;小鼠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两株病毒仅能在小鼠的鼻甲中有效复制,而在小鼠的脑、脾脏和肾脏中均未检测到病毒.以上结果表明两株H9N2亚型AIV对家禽和小鼠均呈低致病力.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H9N2 AIV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有必要对自然界中传播的H9N2流感病毒持续监测和进化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