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入路

入路

入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107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2468篇;相关期刊278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临床骨科杂志、创伤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骨与关节损伤学术会议等;入路的相关文献由317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爱悯、赵杰、吕世文等。

入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1 占比:0.9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2468 占比:99.03%

总计:63080篇

入路—发文趋势图

入路

-研究学者

  • 吴爱悯
  • 赵杰
  • 吕世文
  • 张鹏云
  • 林仲可
  • 王向阳
  • 王旭东
  • 倪文飞
  • 傅裕杰
  • 周唐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晁祥嵩; 王强; 陈秉魁
    •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方式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根治术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通过中间入路方式进行手术,试验组通过头侧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右半结肠癌活力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转移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总手术时间、中央淋巴结清扫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更短,术中失血量明显更少(P0.05)。两组复发率和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根治术中应用头侧入路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手术指标、右半结肠癌活力指标,降低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
    • 凌祥伟; 朱金萍; 李江悦; 张静芬
    • 摘要: 本文探讨了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不同入路方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差异。选取经骨科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患者。两组均采用全麻+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A组神经阻滞入路采用腘窝上外侧入路,B组采用大转子下外侧入路。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操作完成时间、穿刺次数、进针深度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B组(P<0.05);A组在术后24 h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在术后12 h、术后24 h的咳嗽状态下VAS评分低于B组(P<0.05)。可见全麻+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中采用腘窝上外侧入路较大转子下外侧入路具有进针深度更浅、穿刺次数更少、操作时间更短,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的优势。
    • 马珍普; 王建华; 李雄
    • 摘要: 目的研究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联合前外侧单一切口入路Ⅰ期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延安市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单一切口入路Ⅰ期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MIPPO技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9个月后的Mazur(1979)踝关节评分;治疗9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235.2±12.6)mL、(121.6±7.5)min,明显多(长)于对照组的(164.6±8.9)mL、(86.9±6.4)min,而骨折愈合时间为(16.8±4.7)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4±5.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azur踝关节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Mazur踝关节评分为(94.8±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联合前外侧单一切口入路Ⅰ期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韩俊柱; 朱勋兵; 张仲传; 徐文弟; 王旭东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前内侧入路拉力钉固定并自体骨植骨治疗陈旧性内踝骨折的疗效,为此类临床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陈旧性内踝骨折患者9例,均为扭伤所致,术前曾行时间不等的非手术治疗,病程为43~128(83.0±34.6)d。采用前内侧入路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固定并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3例伴三角韧带损伤者加用带线锚钉修复。术后观测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内踝间隙宽度及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9例患者随访12~36(24.7±7.6)个月,术后3~5(3.8±0.7)个月骨折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踝关节不稳或创伤性关节炎。末次随访时,内踝间隙宽度由(4.4±0.9)mm缩小至(2.4±0.3)mm,AOFAS评分由(47.3±6.2)分升高至(93.4±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依据AOFAS评分,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前内侧入路拉力钉固定并自体骨植骨治疗陈旧性内踝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足踝功能恢复良好。
    • 沙明法
    • 摘要: 目的:比较用不同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枣庄市台儿庄区中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患者63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常规组(31例)。为试验组患者采用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为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入路的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氧化应激指标和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扫病灶周围淋巴结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其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多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术后6个月内,试验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采用常规入路的腹腔镜手术,用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更好,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清扫病灶周围淋巴结的时间。
    • 邓利平; 余媛媛; 张理; 廖羽; 常山
    • 摘要: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31例;年龄24~72岁,平均52.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4例,高处坠落伤22例,摔伤5例,其他2例;按照入路不同分为Wiltse组(n=43)和对照组(n=40)。Wiltse组行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对照组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PPSF)。观察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d、1年疼痛程度,术后半年及1年椎体功能,术前、术后1d、半年及1年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Wiltse组术中失血量(79.09±8.22)mL、术中透视时间(2.14±0.22)min、手术时间(52.86±5.43)min、术后下地时间(2.2±0.2)d均少于对照组[(108.39±12.14)mL、(3.82±0.40)min、(68.17±7.15)min、(3.9±0.4)d],P0.05)。术后3d,Wiltse组VAS(2.27±0.25)分低于对照组(4.81±0.51)分(P0.05)。术前及术后1d、半年及1年,Wiltse组后凸Cobb角[(23.76±2.48)°、(4.83±0.53)°、(4.75±0.51)°、(4.74±0.49)°]、伤椎前缘高度比[(47±5)%、(90±9)%、(88±9)%、(86±8)%]与对照组[(23.73±2.45)°、(4.78±0.52)°、(4.73±0.50)°、(4.80±0.52)°,(47±5)%、(90±9)%、(89±9)%、(8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得与经后路一致的疗效,并且具有术后短期疼痛轻、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势。
    • 董志杰; 高尚聚; 邢栋; 李文毅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镜下“对侧”与“同侧”入路治疗臀筋膜挛缩症的手术疗效,并评估术后臀肌容积。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臀肌筋膜挛缩症患40例,其中13例行“对侧”入路下关节镜松解术,27例接受“同侧”入路下的关节镜松解手术,平均随访周期(29.4±17.6)个月。评价所有患者臀肌容积情况,并纳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发症发生情况、VAS评分治疗满意度等。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满意度及并发症感染率为(26.3±4.1)min、(3.8±1.5)ml、(3.6±0.4)cm、97.5%、10%;股骨头水平截面和小转子水平截面臀部肌肉面积较术前增加(P>0.05),大转子水平截面和转子间水平截面臀部肌肉面积较术前减少(P0.05)。结论关节镜下“对侧”及“同侧”入路臀肌肌膜挛缩症松解术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经治疗患侧臀部肌肉的容积有所增加。
    • 张志昌; 王国伟; 徐海斌; 杨挺; 黄媛霞
    • 摘要: 目的 比较直接上方入路(DSA)和外侧(Hardinge)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行THA患者112例。男性58例,女性54例;年龄35~78岁,平均64.2岁。股骨头坏死60例,股骨颈骨折32例,骨关节炎20例。根据采用手术入路不同分为DSA组(48例)与Hardinge组(64例),DSA入路从大粗隆中后1/3交界处往后上方45°延伸切口,Hardinge入路沿股骨大粗隆向近端行倒J形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起始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围术期指标;比较术后1、3d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3、6、12个月Harris评分等髋关节疼痛及功能指标;测算双下肢长度差异(LLP)、髋臼假体前倾角度及股骨偏心距等影像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1个月。与Hardinge组比较,DSA组切口长度更短(8.6±0.6)cm vs.(11.5±0.7)cm,起始下地时间更早(15.4±1.2)h vs.(18.2±1.7)h,住院时间更短(4.4±1.2)d vs.(7.2±1.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14.6%vs.20.3%),但手术时间更长(97.5±15.1)min vs.(79.9±14.3)min,P0.05。DSA组术后1d VAS(3.56±0.47)分vs.(4.68±0.78)分、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82.63±5.83)分vs.(77.34±5.71)分均优于Hardinge组(P0.05)。结论 DSA入路THA在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早期减轻疼痛、快速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更长期的效果差异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更全面的评估。
    • 张吉斌; 谢纪兆; 张家骐; 尚旭涛; 张国范; 赵勃荣; 云飞; 凌峰
    • 摘要: 目的 比较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骨一科收治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96例,男性58例,女性38例;年龄25~62岁,平均47.9岁。道路交通伤45例,高处坠落伤33例,摔伤11例,击打伤7例。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57例)和后正中入路组(39例)。Wiltse入路组以伤椎为中心作Wiltse入路切口,后正中入路组以伤椎为中心作后正中入路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影像学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多裂肌肌电图的测定,分析原始肌电图波形,记录平均振幅(AA)、中位频率斜率(MF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少于后正中入路组(117.5±51.3)mL vs.(219.3±62.5)mL、(4.0±1.0)次vs.(6.3±1.3)次,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第1天血清CK、LDH水平低于后正中入路组(325.76±61.73)U/L vs.(386.21±66.39)U/L、(162.35±30.53)U/L vs.(212.78±33.86)U/L,P0.05);Wiltse入路组末次随访AA及MFs高于后正中入路组(78.85±17.92)μV vs.(70.83±15.28)μV、(5.17±1.23)Hz/min vs.(4.02±1.18)Hz/min,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血管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X线暴露次数,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沈政; 余润泽; 喻德富; 陈涛; 张彪; 于水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5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其中21例应用经股内侧肌入路,29例应用内侧髌旁入路。记录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量,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膝关节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K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经股内侧肌入路组在手术时长及切口引流量方面略高于内侧髌旁入路,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KSS临床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在膝关节功能恢复过程中无明显差异,两种入路方式都是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良好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