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学检测

光学检测

光学检测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3488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5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1233874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无损检测、光学精密工程、光学仪器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第二十六届年会、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第18届全国汽车检测技术年会等;光学检测的相关文献由5958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峰、朱文龙、I·布鲁德等。

光学检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5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33874 占比:99.97%

总计:1234294篇

光学检测—发文趋势图

光学检测

-研究学者

  • 林峰
  • 朱文龙
  • I·布鲁德
  • R·森德
  • 周扬
  • 陈鲁
  • 王小明
  • S·瓦鲁施
  • 不公告发明人
  • E·蒂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小龙; 郑璐璐
    • 摘要: 微流控技术作为建立微型分析平台的关键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不仅逐渐具备了功能化、集成化以及微型化的特点,而且与光学、微生物学、流体物理等研究领域实现了交叉融合。近年来更是涌现了诸多新型微型化芯片应用领域,其中结合光学系统的微流体分析平台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关注。结合微流控技术的概念简要阐明了微流控技术结合光学检测分析的多种前沿科研领域,如微流控光学器件、微流控生物免疫荧光检测以及微流控在光学检测方法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刘国华; 张玉钧
    • 摘要: 机动车运行工况复杂多变,排放的尾气成分浓度范围跨度大。利用常规光学方法检测尾气中污染成分的浓度时,由于受限于光学气池的结构固定和系统对光电微弱信号的检测极限,因此待测气体的量程和精度范围都受到很大限制。基于朗博比尔定律,在待测气体浓度变量上增加指数因子修正,可以在不降低测量精度的同时,实现尾气CO、 CO_(2)大量程检测。用标准气体对便携式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进行标定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线性修正方法得到的CO拟合度为0.988, CO_(2)拟合度为0.998;而增加了非线性修正因子后得到的CO拟合度为0.999, CO_(2)拟合度为0.999。进一步外场对比实验表明,修正后的仪器测量结果与同类先进仪器的一致性较好,柴油车实验拟合度为0.93,汽油车拟合度为0.95,验证了非线性修正方法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 彭梦颖; 冯慧成; 常洪龙; 寻文鹏
    • 摘要: 微流控芯片天然具有小型化、微重力适用等优点,基于该技术的微流式细胞仪能够有效满足航天应用需求,实现仪器的小型化、自动化、微重力适用等功能。综述了微流式细胞仪各功能模块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微流式细胞仪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介绍了一款航天用微流式细胞仪,着重阐述了各功能模块的创新设计与工作性能。
    • 郑昊天; 殷鸣; 王宗平; 欧登荧; 谢罗峰; 殷国富
    • 摘要: 针对叶片型面检测,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线激光轮廓传感器的四轴检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前缘局部特征标定转轴中心的叶片型面检测方法。首先,结合倾角传感器和叶片基准面特征实现了系统位姿校准;其次,提出了基于协方差矩阵的叶片前缘特征匹配算法,完成了系统转轴的标定和多视场数据坐标系的建立;最后,对两块典型汽轮机叶片进行测试实验。测试数据与三坐标机的实测数据对比表明,型面待测型线的平均偏差在0.018 mm以内,标准偏差小于0.01 mm。验证了该方法面向叶片型面检测的精确性与可行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程小勇; 韩春; 蔡进松; 方辉; 卫俊生; 谢宁
    • 摘要: 目前,平板显示产品在多个行业中得到广泛使用。同时为了更好地视觉体验,无论是分辨率还是视觉角度等,对显示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光学检测技术相当发达,采用何种光学检测仪器对液晶玻璃基板进行品质检验是一项重要的研究。缺陷如何区分表面和内部以及缺陷在上下表面的位置,在光学检测过程中均能较好地体现。通过光源的透射、反射等区分缺陷的明暗场。光源的要求、高倍相机的构造等均会影响缺陷检出的精度。掌握液晶玻璃基板的缺陷光学检测,能更好地帮助对产品的质量分析和等级划分,实现产品质量保证,使用户在下一步制造工艺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 欧登荧; 殷鸣; 王宗平; 刘浩浩; 郑昊天
    • 摘要: 叶片型面精度直接影响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高效和精确的叶片型面检测对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对此,建立了一套面向叶片型面精度测量的四轴光学检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叶片侧边基准面快速标定其回转轴线的型面光学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在不引入外部标定物的情况下,完成叶片型面的快速测量与重构。该方法测得实验数据与三坐标机检测数据相比,其轮廓度平均偏差在0.010 0 mm以内,最大标准偏差为0.010 4 mm,在简化检测流程、优化检测方法的同时,保证了叶片型面的检测精度,为叶片型面光学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 蔡志华; 王孝坤; 胡海翔; 程强; 王若秋; 张海东
    • 摘要: 单光楔补偿检测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鲁棒性和灵活性,但是在检测光路中存在多种误差耦合,误差解耦困难,影响了单光楔补偿检测的精度和可信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计算全息法(Computer Generation Hologram,CGH)标定单光楔补偿检测光路系统误差的新方法。文中首先分析了单光楔补偿检测法系统误差的来源,并对CGH标定光楔补偿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口径为150 mm的单光楔补偿器设计了CGH,经分析可得CGH的标定精度为1.98 nm RMS,CGH标定后单光楔补偿检测精度为3.43 nm RMS,该精度能够满足大口径凸非球面反射镜的高精度检测要求。结果表明:CGH可以准确标定单光楔补偿器的位姿和检测光路的系统误差,解决了检测光路中误差解耦困难的问题,提高了单光楔补偿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用CGH标定得到Tap#2和Tap#3的检测光路系统误差分别为0.023λRMS和0.011λRMS。
    • 吕思达; 李明茁; 胡海翔; 薛栋林; 张学军
    • 摘要: 干涉补偿检测系统中检测波前在补偿光路传播中发生退化,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干涉相干成像像差,使得仪器的传递函数在高频段急剧下降,严重限制了检测精度。建立了一种干涉相干成像像差模型来揭示波前空间频率信息受干涉相干成像像差影响的退化机制,提出了非回转对称波前传播理论来阐述非回转对称波前的演化机理。然后,结合细光束追迹与波前演化的混合分析方法建立了干涉相干成像像差的数学模型,实现了次波前非回转对称传播条件下调频函数的数值化,进一步建立离焦量与波前分布的函数关系。最后,利用干涉补偿检测系统完成模型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实际值与预计值的残差结果均小于0.05 waves,模型的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SMAPE)为8.26%,平均相对误差(MRE)为3.35%,相比亚利桑那大学提出的基于Talbot效应与菲涅尔衍射分析得到的理论模型有更好的契合度。由此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与预测性,该模型对于提高干涉补偿检测的检测精度有重要意义。
    • 摘要: “薄膜与光学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是2008年由教育部批准建设的代表性特色平台,主要依托西安工业大学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和“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光学工程是西安工业大学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具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于1993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培养权,1998年获批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验室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
    • 徐飞
    • 摘要: 现代医疗科技是提高人民生命健康水平、发展生物医药新兴产业的关键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基于光学方法的检测与治疗技术在生物基础研究和医学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日益凸显。而光学检测与成像技术的突破取决于先进硬件设备的制造与优异光学探针的构筑,光学治疗效果的提高往往依赖于光敏剂、光热试剂等光学探针的创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