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复会

光复会

光复会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6篇、专利文献1486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浙江学刊、世纪行、炎黄纵横等; 光复会的相关文献由195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国枢、姚辉、周雷鸣等。

光复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6 占比:13.20%

专利文献>

论文:1486 占比:86.80%

总计:1712篇

光复会—发文趋势图

光复会

-研究学者

  • 胡国枢
  • 姚辉
  • 周雷鸣
  • 孙玉祥
  • 朱顺佐
  • 汤志钧
  • 游宇明
  • 潘鹤松
  • 倪墨炎
  • 傅国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小惠
    • 摘要: 鲁迅的辛亥记忆或隐或显地带有其师章太炎的印迹。光复会在民国时渐被淡化、湮没,章太炎多为其鸣不平。鲁迅也站在光复会的阵营中,通过书写陶成章、范爱农的悲剧,折射出光复会成员在民国时或被迫害、或被挤得穷极而死的遭遇,表达对由同盟会演化而来的国民党之不满。在革命设计思路上,鲁迅遵循其师以思想革命为核心的民族革命设想,强调改造国民精神的重要性,反思辛亥革命未割掉奴于异族而形成的"无形的辫子"。同时章太炎在清末提出"国愿"论,警惕投机者潜入革命中。鲁迅也据此反思由于诸多假称革命以图利的"国愿"钻入而使辛亥革命"内里蛀空"的现象。章太炎的影响,加以对辛亥革命的切实体验,使鲁迅的辛亥记忆明显异于胡适等从政治制度、历史宏观视野所塑造的辛亥想象。
    • 唐承达
    • 摘要: 图示挂号封是1908年由王子余寄王叔梅,贴蟠龙1分、2分、4分、5分各1枚,销绍兴“戊申八月十七”英汉腰框干支戳,寄奉天浙绍会馆,旁盖牛庄“戊申八月廿五”腰框中转戳、奉天“戊申八月廿七”腰框到达戳,正面盖绍兴中英文长框挂号戳,邮程10天,邮路记录完整。
    • 吴中杰
    • 摘要: 我国现代美学的三位创导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政治观点大不相同:王国维是保皇派,辛亥革命之后,还在清室小朝廷里做南书房行走,长期拖着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不肯剪去;蔡元培和鲁迅则是革命派,他们都是光复会会员,从事推翻清室,建立民国的活动。但是,在美学思想上这三位却有一个共同点,即打算通过审美教育来开启民智。从这一点上看,他们都是启蒙主义者。当然,在具体做法上,也不尽相同。
    • 杨云荃1
    • 摘要: 尹锐志、尹维峻姐妹是近代革命史中的重要人物,其生平交往关涉秋瑾、徐锡麟、陶成章、李燮和等光复会领袖。尹氏姐妹的事迹在尹锐志自己的回忆录中已经存在严重变形,加之严肃研究的缺失,使通俗作者和小说家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他们有意无意的文学想象侵入了历史真实,成为尹氏姐妹革命叙事的主流话语,使尹氏姐妹原本就传奇的人生经历变得离奇甚至荒诞起来。
    • 杨天石1
    • 摘要: 1912年1月14日,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在上海广慈医院被刺。关于此案,当时人已经普遍怀疑是陈其美指使蒋介石所为;后来,毛思诚在编著《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一书时,也承认不讳。近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中正自述事略》残稿一册,发现它的记载较毛思诚所著详尽,且系蒋介石“自白”,因此,史料价值更高,有助于解读蒋介石刺陶这一疑案。
    • 裴毅然1
    • 摘要: 世人一般只知清末光复会浙皖起义失败,1907年7月13日下午,鉴湖女侠秋瑾被捕于山阴大通学堂,7月15日晨被杀于绍兴轩亭口,时年22岁。不过,这则著名历史故事背后,隐立着一位鲜为人知的人物——革命同情者、山阴知县李钟岳。
    • 俞子夷1
    • 摘要: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的现代大学理念、融会东西文化观、以美育代宗教等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被奉为现代教育的奠基人。然而,这样一位教育界的“大拿”,早期却是光复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曾策划过以武力方式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本文讲述的,就是他领导光复会初创时的一些情景。作者俞子夷(1886—1970),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曾追随蔡元培投身民主革命,加入光复会,参加反清革命运动,并且暗中研制炸弹,谋划暗杀清朝高官。
    • 陕庆
    • 摘要: 重读《范爱农》是为了重新认识有计划的个人史写作,如何处理作为背景或事件的社会政治史."信史"这一晚清至民国重要的学术思想问题深深扭结在鲁迅文学作品中,《范爱农》所呈现的记忆与遗忘、纪实与虚构是鲁迅对于这一问题的独特回应.《范爱农》内容涉及范爱农的个人史、辛亥革命史实以及晚清革命会党光复会的历史.其中,对历史背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中如何择取和改写,体现了鲁迅对历史的价值提炼和认识历史的方法.重读《范爱农》不仅为了呈现文本的丰富性,而且是对深嵌在中国近代知识转型中的、自身包含着复杂张力的鲁迅文学的一次回溯与再认.
    • 韩福东
    • 摘要: 上海1911年光复之后,革命党内部起了冲突。谁当沪军都督呢?这是个问题。本来李英石的功劳最大,但他不是同盟会会员;立首功的李燮和则是光复会会员;他们二人最终都没能争过同盟会的陈其美。自革命的第一天起,革命阵营内部的权力如何分配,就是个天大的问题。
    • 俞菀
    • 摘要: 行走在浙江绍兴东浦小镇的青石板上,过锡麟中学,走5分钟路程,就可见到一尊徐锡麟烈士塑像。太阳下,烈士身穿长袍,脚着浅口布鞋,手执书卷,昂首前视。从铜像处出发,穿过锡麟老街,便是徐锡麟故居。在这里工作了11年的讲解员刘丽华说,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孙中山亲自到杭州致祭,说:"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并书写挽联"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以此告慰先烈。如今,此联悬于徐锡麟故居大厅"一经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