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先导试验

先导试验

先导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19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86342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石油地质与工程、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内蒙古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石油第六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年会、中国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交流大会、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2012年天然气学术年会等;先导试验的相关文献由595位作者贡献,包括伍浩松、刘建英、吴月先等。

先导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6342 占比:99.88%

总计:186561篇

先导试验—发文趋势图

先导试验

-研究学者

  • 伍浩松
  • 刘建英
  • 吴月先
  • 张吉磊
  • 张爱美
  • 曹绪龙
  • 杨剑
  • 薛兆杰
  • 付焘
  • 何应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兰; 陈德飞; 刘敏; 于志楠; 王鹏; 苏州; 吴红军; 刘己全
    • 摘要: 哈得逊油田整体以水平井开发为主,水平井井数占比83%,综合含水85.3%,大部分水平井已进入高含水阶段,稳油控水难度越来越大。以H27井为例,在分析含水上升规律、剩余油潜力、饱和度、产液剖面监测等资料对出水层段预测及控水效果评价等油藏研究的基础上,首次采用AICD调流控水工艺技术进行合理分段调控后,综合含水下降了40%,取得了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H27井控水的成功,对哈得逊油田老井后期高含水油井控水,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
    • 肇启龙
    • 摘要: 4月13日20时,大庆油田重庆分公司潼深402井一开正式开钻,标志着大庆油田今年在川渝流转区块最大投资建设项目--合川气田合深4区块开发先导试验工程进入地面工程施工阶段。
    • 巩亮; 韩东旭; 陈峥; 汪道兵; 焦开拓; 张旭; 宇波
    • 摘要: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开发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主要手段,但其目前存在高温作用下人工压裂缝网不合理、多尺度多场耦合规律不明、井内闪蒸流动造成采热效率低下、地热流体热电转换效率低等关键问题,不利于地热资源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围绕上述重大瓶颈问题,针对EGS开采干热岩型地热资源涉及的4大关键技术,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各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①在干热岩储层人工压裂技术方面,详述了储层改造方法、人工缝网形成机制和裂缝扩展预测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②在干热岩开采数值模拟技术方面,分别从岩心尺度多场耦合模型、储层尺度多场耦合模型和尺度升级方法3个角度,阐述了裂缝表征方法、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的研究进展;③在井筒热流体高效提取技术方面,讨论了井筒内流体闪蒸的原理、闪蒸流动特性研究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④在干热岩地热发电技术方面,介绍了地热发电原理、发电系统类型和主要的应用市场。结论认为,EGS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系统,但由于地下储层工况的复杂性和地面设备的不稳定性,机理研究往往与实际脱节,需与先导试验项目密切结合、互相指导,开展产—研结合模式,在不断往复中提高认知、突破关键点,从而大幅提升EGS的应用价值。
    • 孟令强
    • 摘要: 可动微凝胶深部调驱是进一步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目前其调驱机理还无法利用商业数值模拟软件直接模拟,严重制约了深部调驱油藏方案的快速编制。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可动微凝胶深部调驱机理,将调驱过程划分为生成、运移和封堵三个阶段,然后利用ECL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上述过程进行模拟表征,得到可动微凝胶深部调驱的模拟表征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储层非均质性和可动微凝胶性质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非均质性越强,深部调驱效果越好,同时可动微凝胶性质对调驱效果影响较大,需针对具体油藏进行优化。将以上认识应用于南海西部W油田A10井组的深部调驱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调驱效果,证实了该模拟表征方法的可靠性及实用性,为南海西部注水油田深部调驱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经验借鉴。
    • 摘要: 2010年至今,川南页岩气体积压裂经历先导试验、自主研发、系统完善、技术升级4个阶段,形成了以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设计技术、体积压裂工艺、裂缝监测与压后效果评价技术为核心的3500m以浅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压裂工艺现场试验200余井次,推广应用400余井次,长宁井均首年日产量由4.8×10^(4)m^(3)提至11.18×10^(4)m^(3),井均EUR由0.53×10^(8)m^(3)提至1.24×10^(8)m^(3);深层取得突破,近期完成井井均EUR达1.6×10^(8)m^(3)。
    • 张运来; 周海燕; 缪飞飞; 梁潇; 许亚南; 张吉磊
    • 摘要: 针对海上稠油油田开发中后期面临水窜严重、产量递减加大等问题,以渤海Q油田开发为例,利用室内实验和数学分析方法系统开展了新型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胀时间增加,聚合物微球粒径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并趋于稳定,微观形态上,中前期形成均匀分布的网状球形结构,后期分子结构降解形成大规模“团聚”现象;微球体系对于高渗储层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影响封堵率大小为岩心渗透率>微球浓度>溶胀时间;微球体系能够大幅调整层间吸水剖面、实现液流转向和扩大微观驱油效率的作用。利用该方法进行了Q油田微球调驱现场试验,采用“高浓度前置段塞、低浓度主段塞”的组合配方,微球质量浓度为3 000~6 000 mg/L,注入段塞为0.02~0.03 PV。调驱的有效率达到100%,平均井组日增油20 m^(3)/d,含水率下降2.6%,累计增油8.5×10^(4) m^(3),控水增油效果明显。
    • 吴子现; 王宝贵
    • 摘要: 某海上油田生产末期,油井综合含水升高,产量严重下降,导致桶油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过技术评选,计划采用有机采油技术油藏进行改造,提高油井产量和采收率。先导试验研究表明,对单井实施有机营养物质注入处理后,油层微生物数量从不到10^(6)/mL增加到最大2.3×10^(7)/mL,产出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从高于150 mg/L降到低于100 mg/L,累计增油18300~27400桶,增量桶油作业成本约9美元。试验过程中,没有对平台生产流程造成影响,生产水处理方式和含油量(OIW)没有任何变化。有机采油先导试验的显著成效增强了对油田开展进一步试验和全面应用的信心,该试验的分析方法、试验过程和研究结论对其他油田提高产量和采收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 刘云华
    • 摘要: 东濮老区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积极开展油藏三次采油关键技术研究攻关。经筛选发现适合天然气驱的油藏地质储量6700余万吨,先后在文88沙三中、文72沙三上区块开展天然气驱先导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采收率15百分点。鉴于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先后在濮城、胡状等油田开展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攻关。
    • 陈钊; 王天一; 姜馨淳; 余玥; 卢海兵; 易新斌; 姜伟; 赵洪
    • 摘要: 水平井段内多簇射孔技术已成为页岩气压裂工艺发展的新方向,暂堵转向技术能有效提高射孔孔眼开启效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为了给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工艺参数优化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了"单段5簇射孔+投球暂堵转向"工艺的相关参数,并在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YS112HX-1水平井开展了"段内多簇+暂堵转向"先导性试验;最后,结合微地震监测、微形变监测以及压力恢复试井分析等技术进行了压后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投球时机为注入压裂液量为900 m3时对应的时间,投球数量为所需封堵孔眼数的1.0~1.2倍,暂堵球直径不小于13.5 mm;(2)微地震、测斜仪和试井结果一致,单段5簇射孔+投球暂堵转向压裂对比常规3簇射孔压裂裂缝复杂度要更好,虽然HX-1井基质区渗透率较低,但高渗区渗透率更高,改造效果更好;(3)试井解释HX-1井裂缝半长不超过100 m,与数值模拟的裂缝半长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试井结果可以反过来对数值模拟参数进行优化;(4)采用"段内多簇+暂堵转向"技术的HX-1井压后返排具有见气时间早、井口压力大、日产气量高的特点。结论认为,该研究及试验成果对于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工艺参数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 夏海帮; 包凯; 王睿
    • 摘要: 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是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中国页岩气开发向常压领域的不断拓展,压裂工艺的提速提效变得迫切,现有的泵送桥塞射孔联作工艺存在泵送时间长、工具易遇卡、固井投球滑套压裂段数有限、连油拖动封隔器压裂规模受限等各种局限.基于新型无限级全通径滑套压裂技术,阐述了滑套工具的结构原理与工艺技术特点,并在南川页岩气田开展了2井次16段滑套压裂先导试验.试验表明该技术通过预置滑套替代泵送射孔与连续油管钻塞,滑套开启成功率100%,压裂段数无限制且施工过程连续,单段压裂平均耗时3.5 h,完成了单日7段压裂施工,是一种快速、安全、高效的分段压裂技术,为我国页岩气井压裂作业提速提效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