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傅-克反应

傅-克反应

傅-克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6409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教育教学论坛、绥化学院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等;傅-克反应的相关文献由352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兆友、王英龙、张方坤等。

傅-克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6409 占比:99.96%

总计:176476篇

傅-克反应—发文趋势图

傅-克反应

-研究学者

  • 朱兆友
  • 王英龙
  • 张方坤
  • 解令海
  • 官智
  • 张俊杰
  • 柏一慧
  • 王永辉
  • 薛靖文
  • 严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毅
    • 摘要: 以异戊烯、α-甲基苯乙烯、α-蒎烯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傅克反应合成了高品质的液体石油树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对液体石油树脂的影响。确定了聚合最佳工艺条件:m(异戊烯)∶m(α-蒎烯)∶m(抽余C_(5))∶m(α-甲基苯乙烯)=360∶72∶96∶72,进料阶段反应温度40°C,反应时间70 min,保温阶段反应温度50°C,反应时间80 min,成品树脂色度(YI)≤35,软化点0~15°C,相对分子质量为600~700。
    • 赵永男; 高国伟; 高海燕
    • 摘要: 为了获得一种新型富含氮氧杂原子的共价嗪基框架,以富含氮、氧杂原子的2,4,6-三苯氧基-1,3,5-三嗪和三聚氯氰为单体,通过傅克反应合成了这种聚合物(CTFO);IR、XPS证实了三聚氯氰在2,4,6-三苯氧基-1,3,5-三嗪的苯氧基对位上发生缩聚,形成三连接的片层状框架结构;XRD、HRTEM测试结合结构拟合表明了CTFO的AB堆叠多孔层状结构,孔径为0.52 nm;氮气吸附测试证实了CTFO中存在0.5 nm的微孔和堆积形成的24.14 nm的介孔,比表面积为87 m^(2)/g,孔容为0.47 cm^(3)/g;热重分析表明了CTFO在低于450°C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 刘海龙; 侯俊将; 贺素姣; 赵扬; 刘清雷
    • 摘要: 在功能化离子液体结构中引入了体积较大的杂多酸阴离子磷钨酸盐,制备了5种离子液体杂多酸盐催化剂[MimPS]H2PW12O40、[MimPS]2HPW12O40、[MimPS]3PW12O40、[PyPS]3 PW12 O40和[TeaPS]3 PW12 O40,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催化间苯二酚和苯乙烯的傅克反应生成4-(1-苯乙基)-1,3-间苯二酚的性能研究表明离子液体配位的数量越多,催化剂的性能越好,即[MimPS]3PW12O40>[MimPS]2HPW12O40>[MimPS]H2PW12O40.实验选择了3种离子液体来探究配体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吡啶磺酸做配体催化性能最好.通过正交实验进行条件优化,在物料配比n(苯乙烯):n(间苯二酚)=1:2.0,反应温度为75°C,催化剂用量为3.0%,反应时间为2.0 h条件下,催化剂[PyPS]3PW12O40对间苯二酚和苯乙烯的傅克反应催化产率达到89.63%.
    • 孟令超; 蔡玉群; 张琛; 陈礼辉; 苗庆显
    • 摘要: 以大粒径聚苯乙烯树脂微球(PS)为原料,采用傅克反应以三溴化铝为催化剂、对氯苯甲醛为醛基化试剂在树脂表面接枝醛基官能团,并对其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优化的反应条件为:对氯苯甲醛初始浓度350 mmo1/L,溴化铝催化剂浓度50mmo1/L,反应温度40 °C,反应时间5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树脂表面醛基质量摩尔浓度为1.5 mmol/g.通过红外(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及热重(TG)对改性后的醛基化聚苯乙烯树脂微球(PS-CHO)进行特征分析,表明醛基化改性成功.
    • 刘海龙; 侯俊将; 贺素姣; 赵扬; 刘清雷
    • 摘要: 在功能化离子液体结构中引入了体积较大的杂多酸阴离子磷钨酸盐,制备了5种离子液体杂多酸盐催化剂[MimPS]H_(2)PW_(12)O_(40)、[MimPS]_(2)HPW_(12)O_(40)、[MimPS]3PW_(12)O_(40)、[PyPS]_(3)PW_(12)O_(40)和[TeaPS]_(3)PW_(12)O_(40),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催化间苯二酚和苯乙烯的傅克反应生成4-(1-苯乙基)-1,3-间苯二酚的性能研究表明离子液体配位的数量越多,催化剂的性能越好,即[MimPS]_(3)PW_(12)O_(40)>[MimPS]_(2)HPW_(12)O_(40)>[MimPS]H 2PW_(12)O_(40)。实验选择了3种离子液体来探究配体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吡啶磺酸做配体催化性能最好。通过正交实验进行条件优化,在物料配比n(苯乙烯)∶n(间苯二酚)=1∶2.0,反应温度为75°C,催化剂用量为3.0%,反应时间为2.0 h条件下,催化剂[PyPS]_(3)PW_(12)O_(40)对间苯二酚和苯乙烯的傅克反应催化产率达到89.63%。
    • 李万方; 邓钦月; 黄明贤
    • 摘要: 傅克反应(Friedel-Crafts Reaction)是迄今为止最古老、应用最长久的碳-碳键形成反应之一,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石油等化学工业的各个分支.自1877年被发现以来,傅克反应已经发展成为最经典的有机反应之一,被写进现代有机化学教科书.跟其他重大化学发现类似,傅克反应的发现过程也充满着惊喜和意外,折射出化学家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同寻常的逻辑推理能力.本文通过整理一些早期的国内外文献和相关化学史料,简述了傅克反应发现的历史背景、发现过程,回顾了两位化学家查理斯·傅列德尔(Charles Friedel)和杰姆斯·克拉夫茨(James Crafts)的一些重要成长经历以及他们接近40年的伟大合作历程.
    • 李万方; 邓钦月; 黄明贤
    • 摘要: 傅克反应(Friedel-Crafts Reaction)是迄今为止最古老、应用最长久的碳-碳键形成反应之一,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石油等化学工业的各个分支。自1877年被发现以来,傅克反应已经发展成为最经典的有机反应之一,被写进现代有机化学教科书。跟其他重大化学发现类似,傅克反应的发现过程也充满着惊喜和意外,折射出化学家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同寻常的逻辑推理能力。本文通过整理一些早期的国内外文献和相关化学史料,简述了傅克反应发现的历史背景、发现过程,回顾了两位化学家查理斯·傅列德尔(Charles Friedel)和杰姆斯·克拉夫茨(James Crafts)的一些重要成长经历以及他们接近40年的伟大合作历程。
    • 韩吉来; 唐美麟; 孙逊
    • 摘要: 研究了白藜芦醇二聚体quadrangularin A (3)和pallidol (4)的全合成新方法学,设计了以廉价易得的3,5-二甲氧基苯乙腈(5)和3,5-二甲氧基苯甲醛(6)为原料,经9步反应得到天然产物quadrangularin A (3),总收率为2.6%;经11步反应得到天然产物pallidol (4),总收率为1.3%.其中,利用Knoevenagel反应在室温无需无水无氧条件下,简单高效地引入A、B两个对称或非对称芳环,拓展了二苯乙烯基多样性骨架结构中间体7,产率达98%以上,改善了文献报道中非对称结构拓展受限,产率低,操作复杂等问题.此外,通过巧妙构建4-烯醛骨架结构的关键中间体9,可高效地构筑C、D芳环,为拓展A、B、C和D芳环多样性结构的白藜芦醇类二聚体提供了新思路.所合成的中间体及天然产物结构均经1H NMR, 13C NMR, HRMS表征确证.
    • 滕星星; 古金华; 王媛媛; 石培琪; 叶连宝
    • 摘要: 目的 优化绵马酚B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2,4,6-三羟基甲苯为原料,经过傅克酰基化反应,异丁酸保护,甲基化,最后去保护制得目标化合物绵马酚B,经1HNMR、13C NMR和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成功制备绵马酚B,产率为17.6%.结论 本合成工艺降低了实验难度,提高了目标化合物的收率.对于合成此类天然产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