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倾斜保护

倾斜保护

倾斜保护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98106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法制与经济(上旬刊)、法制与社会、当代法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第九届机械加工技术学术年会等;倾斜保护的相关文献由196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先锋、李西臣、刘博涵等。

倾斜保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8106 占比:99.96%

总计:398251篇

倾斜保护—发文趋势图

倾斜保护

-研究学者

  • 侯先锋
  • 李西臣
  • 刘博涵
  • 刘晗悦
  • 吴新开
  • 姜涛
  • 张勇
  • 张琳超
  • 曹媛
  • 朱留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超; 张蓓洁
    • 摘要: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将人脸这一敏感信息置于风险之地。在自治性保护规范下,人脸识别个人信息的保护面临着知情同意规则失灵、合理信赖关系失衡以及救济机制失准等制度困境。走出困境,人脸识别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可转向“倾斜保护”:采取倾斜配置权利义务的方式强化保护,一方面,保障信息主体有意义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另一方面,对信息处理者设定“受托人义务”,明确双方特殊的信任关系,提升其作为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和勤勉尽责义务;同时,救济上对信息主体以有利且便利的原则给予制度保障。如此,可恢复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下信息授受双方的实质平等,促进强弱双方的利益平衡,走向公平正义的法秩序。
    • 刘博涵
    • 摘要: 在金融普惠与金融抑制矛盾加剧、金融犯罪愈演愈烈的现实背景下,重塑金融刑法实现金融刑事法治成为当务之急。分层社会结构、社会法思想和倾斜保护理念是重塑金融刑法的内在驱动力。重塑金融刑法是为了有效保护以金融消费者利益为核心的金融法益,追求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实质平等的金融刑事法治,建立适应金融结构、改善金融结构的理性金融刑法制度。为此,需在合理的刑法分层保护结构中贯彻比例原则的平衡思维,建立区别对待金融强势主体和弱势主体的轻重并举的罪刑结构,制定刚柔并济的相对强制性金融刑法规范。
    • 刘凡
    • 摘要: 《民法典》第275条和第276条延续了《物权法》第74条的规定,实质上是采用了“开发商所有说”。业主权利保护的重心应当转移到“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上来。在倾斜保护弱者利益的导向下,拆分理解“首先”、“业主”与“需要”的含义,从而采用比例限制、禁止只售不租、价格调控、禁止外售、控制外租、信息公开的多样化手段,才能遏制“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之趋势;在权利救济方面,要明确广泛的行政责任与“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的效力性强制规定性质,从而使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同时发力,禁止开发商滥用权利;在义务主体的范围上,将其限定为开发商与特殊情形下的第三人,方能使权利保护主次有别、张弛有道。
    • 侯志杰; 李勇; 赵青云; 高晨舒
    • 摘要: 如实说明义务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所在,但现行法律规定却并不完善。就说明义务履行期间而言,应限定在劳动者为意思表示时;在说明义务履行方式上,应采用被动说明方式并否定概括性条款;就说明义务的范围而言,现行法采用的是有限说明主义,并明确劳动者免于说明的情况。劳动者出于故意违反如实说明义务时,用人单位可以选择变更而非解除劳动合同,但不能行使撤销权;劳动者因重大过失违反如实说明义务时,用人单位解除权的行使应受到单方变更权的限制,此外,用人单位可依缔约过失主张损害赔偿责任;劳动者因一般过失或无过失违反如实说明义务时,应允许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但终止仅向将来发生效力。
    • 袁文全; 毛嘉
    • 摘要: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人们创造劳动价值、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工具,法律规定的滞后性导致互联网从业人员权利义务边界处于模糊状态。网络直播作为近年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平台灵活用工方式之一,其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已引发诸多关注与讨论。全面深入认识网络直播用工特点及其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现状,分析现行法律框架下网络主播的法律地位认定与权益保障面临的尴尬境地,判断网络直播用工过程中从属性强弱并将其作为网络主播法律地位认定的依据和前提,根据倾斜保护原则和利益平衡理念规范网络主播群体最为需要的权益保障类别,最终实现用工双方之间的实质平等,对于保障此类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直播用工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从业者群体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有别于他种新业态用工方式,为更好地保护网络直播行业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同时保持劳动法律体系的稳定性,我国可尝试将其作为特定群体给予单独保护,特别重视工伤保险制度、休息制度和竞业限制违约责任制度的完善与调整,促进网络直播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 张同胜; 钱继磊
    • 摘要: 一、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核心概念界定(一)金融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过从其相关条款可知,消费应是基于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行为,这就把基于追求利润的投资行为,以及基于生产需要的购买行为排除在外。由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消费者在地位、信息等方面与经营者不对称而对其倾斜保护的立法目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常被排除在外。
    • 丁晓东
    • 摘要: 引言:不平等关系与倾斜保护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和行业领域的功能分化,在特定行业与领域诞生了一系列倾斜保护型法律,例如《消费者保护法》《劳动合同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综观之,可以发现它们具有某些类似特征。一方面,此类法律常常对弱势主体赋权,对强势主体施加责任和监管;另一方面,此类法律赋予双方自治合作空间,在很多情形下认可双方所达成的合意的效力。
    • 王治江
    • 摘要: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精髓在于"平等",要义在于"人民".《民法典》中直接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条款有30多条;通过给予残疾人民事权益的平等保护、民事行为能力的补正和支助、民事权利的倾斜保护、社会责任的导入等方式,《民法典》主导构建了我国残疾人民事权利保护的制度体系,以实现残疾人与其他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地位.本文对《民法典》关于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主要规定进行了梳理分析,对相关立法背景 、立法旨趣、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释探讨,以期对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有所裨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