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保肝药物

保肝药物

保肝药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6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00029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江苏卫生保健、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2014年全国年会、2013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等;保肝药物的相关文献由64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敏、王晓梅、陈洁等。

保肝药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0029 占比:99.91%

总计:200217篇

保肝药物—发文趋势图

保肝药物

-研究学者

  • 李敏
  • 王晓梅
  • 陈洁
  • 严永江
  • 刘东锋
  • 叶红
  • 周媛
  • 周海玉
  • 张可锋
  • 张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后药物治疗过程中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总结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6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性肿瘤类型、肝功能、肝损伤发生时间、保肝药物应用情况等。分析对患者实施DP方案、EP方案、GP方案所产生药物性肝损伤情况及愈后。结果 3种化疗方案的肝损伤严重程度均发生在1级和2级,经检验3种方案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种不同肺癌化疗中,GP方案所致的患者化疗后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最高,EP方案、DP方案的肝损伤均存在不同特点。在临床治疗中需充分考虑并对症使用保肝类药物,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 孟佳佳; 乔进; 陈霞; 窦志华
    • 摘要: 目的:了解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16—2019年五类西药保肝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这五类保肝药物在医院的使用特点与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保肝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16—2019年抗炎、肝细胞膜修护保护、解毒、抗氧化与利胆五类保肝药物的全院使用资料,对五类药物的消耗量、销售金额与累计限定日剂量数(defined daily doses, DDDs)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横向比较10种药物,5种保肝药物的消耗量逐年升高,分别是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双环醇、S-腺苷蛋氨酸及熊去氧胆酸;4种保肝药物的消耗量逐年下降,分别为甘草酸二铵、多烯磷脂酰胆碱、N-乙酰半胱氨酸与硫普罗宁;水飞蓟宾的消耗量变化不明显。10种保肝药物中,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S-腺苷蛋氨酸与熊去氧胆酸这4种药物的销售金额占据所有保肝药物销售金额的70%。保肝药物DDDs最高的是甘草酸二铵,其次为熊去氧胆酸、水飞蓟宾与双环醇。结论:2016—2019年的数据显示,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在西药保肝药物的选择上选药趋于稳定,消耗量、销售金额与DDDs的排名与药物的价格与用法用量密切相关,总体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 王金利; 石慧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UR)联合药物利用评估(DUE)模式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保肝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20例化疗后使用保肝药物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10例;对照组为回顾性分析,干预组根据DUE标准由临床药师指导保肝药物使用;依据DUE标准选择13种保肝药物,以药物利用指数(DUI)1(日处方剂量超出常规用药剂量)评价保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三项指标评价保肝药物使用前后的肝功能。结果在选择的13种保肝药物中,对照组有3种药物DUI>1、8种药物DUI<1、2种药物DUI=1,而干预组有10种药物DUI=1、仅3种药物DUI<1,干预组DUR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利用DUR联合DUE模式干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保肝药物应用,可起到较好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 姚华星; 赵一丹
    •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保肝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并且对抽取的794张处方进行分析,为临床使用提供合理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用药方案.方法 抽取医院2019年1—12月门、急诊保肝药处方794张(急诊60张,门诊734张).研究涉及的保肝药共分为5大类10个品种.分析各个科室保肝药的使用情况,对保肝药的适应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分析,判断临床用药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进行分析的794张保肝药处方中:抗氧化剂/降酶药占比35%,促肝细胞修复药占比30%,中药制剂占比26%,抗炎保肝药占比5%,解毒保肝药占比4%.保肝药使用例数前三位的科室是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和血液风湿免疫科.不合理用药主要为三种:选药不合理11例、3例用药存在禁忌证,给药剂量不合理82例.结论 不同保肝药在不同科室的使用情况不太一样,主要取决于各类保肝药的作用机制和患者的自身情况.通过对各个科室处方的分析,医院保肝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趋于合理,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加强临床用药合理规范.
    • 王东
    • 摘要: 40多岁的李女士一直身体状态不错,3年前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在当地医院检查排除了肝炎病毒感染,但没有查清楚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就开了些保肝药物。半年前,李女士开始觉得身体乏力,还经常觉得身上发痒。家人也发现李女士面色发暗。李女士来到北京求医,这时化验结果不仅是转氨酶升高,还出现胆红素的明显升高(黄疸)以及不少指标异常。经过包括肝脏穿刺活检及血清抗体筛查等一系列检查,李女士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经过积极治疗,李女士病情得到很好控制,逐渐恢复了昔日的健康。
    • 马海军
    • 摘要: 目的:分析肺癌治疗中保肝药物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比49例肺癌治疗加用保肝药物与未用保肝药物患者转氨酶变化情况,分析保肝药物对肝损害的预防性作用.结果:32例未使用保肝药物者中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而17例使用保肝药物者中未见转氨酶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加用保肝药物并不能有效减少患者肝损害的发生.
    • 胡伟华
    • 摘要: 目的:讨论针对推动肿瘤内科保肝药物合理使用充分发挥的功效.方法:根据药师药学干涉和重点评价工作中,剖析对比2019年1月—2020年1月(干涉前)、2020年2月到2020年12月(干涉后)肿瘤内科放化疗病人保肝药物的有效运用状况.结果:在药学干涉下,肿瘤内科保肝药物在种类挑选、应用条件、应用治疗过程、药品联用、使用方法使用量等层面的不适合状况显著降低(P<0.05).结论:历经药师的干涉,能够明显提升临床医学保肝药物应用的有效使用率,确保病人安全用药、合理,较大水平减少药品的副作用和病人的经济负担.
    • 邓娜; 陈斌; 王晓梅
    • 摘要: 目的: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分析恩替卡韦与保肝药物合用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58例,是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保肝药物治疗)和实验组(恩替卡韦+保肝药物治疗),每组29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均有显著降低,但实验组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降低,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保肝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邓娜; 陈斌; 王晓梅
    • 摘要: 目的: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分析恩替卡韦与保肝药物合用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58例,是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保肝药物治疗)和实验组(恩替卡韦+保肝药物治疗),每组29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均有显著降低,但实验组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降低,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保肝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