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F波

F波

F波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6379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3476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中国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2017中国心电学论坛暨21世纪新概念心电图战略研讨会等;F波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刘若鹏、李九生等。

F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3476 占比:99.50%

总计:63792篇

F波—发文趋势图

F波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若鹏
  • 李九生
  • 刘伟
  • 王磊
  • 赵治亚
  • 吕佩师
  • 宫玉彬
  • 王伟
  • 焦李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何紫艳; 肖晗; 洪永锋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健患侧上肢F波的观察和健康人及脑卒中患者上肢神经传导的研究,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周围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特点。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37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双侧正中、尺神经神经传导的波幅、潜伏时、传导速度,同时观察组采集双侧正中神经F波的最短潜伏时、平均波幅、F/M比值、出现率,运用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评估观察组患侧上肢的肢体功能,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健侧相比,患侧F波的最短潜伏时延长,正中、尺运动神经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健侧正中神经电位波幅降低、潜伏时延长,尺神经电位潜伏时延长,尺感觉神经电位波幅降低,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P<0.05)。(3)偏瘫侧FMA-UE评分与患侧尺运动神经CMAP的波幅、尺运动神经患侧与健侧CMAP的波幅比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双侧周围神经受损,且偏瘫侧上肢运动神经受损程度与该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因而在脑卒中康复中应注意评估并改善周围神经的功能。
    • 邱嘉茗; 谢欢欢; 冼珊
    • 摘要: 目的研究联合电生理检查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16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烧灼感或凉感等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84例,无症状组76例。所有患者均行电生理检查,检测神经传导(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及F波,检测指标包括运动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SNAP)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F波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离散度(Fchd)。比较2组电生理检查指标。结果有症状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DML均高于无症状组(P<0.05),胫神经及腓总神经CAMP均低于无症状组(P<0.05)。有症状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SCV、SNAP均低于无症状组(P<0.05)。有症状组正中神经及胫神经Flmean、Fchd均高于无症状组(P<0.05)。NCS、F波联合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0.829、准确率0.844、阳性预测值为0.847、阴性预测值为0.840、kappa值0.687。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联合电生理检查具有一定价值。
    • 曹春艳; 刘祖翔; 田璐; 曹可馨; 富奇志; 彭慧芳
    • 摘要: 目的分析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神经肌电图的特征性表现。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21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9例MND患者,收集其临床和神经电生理资料。结果MND患者运动神经受损而感觉神经传导正常(年龄>50岁和糖尿病患者除外)。159例患者针极肌电图发现颅、颈、胸、腰骶段的肌肉广泛存在神经原性损害,34.3%的肌肉具有临床无症状性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其中束颤比率高的肌肉是肱二头肌为40.4%、胫前肌为32.1%及第一骨间肌为30.8%,F波潜伏时延长、出现率低和巨大F波异常率为35.2%,重复电刺激(RNS)异常率为18.2%。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为MN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的电生理学依据,并且可动态观察疾病的病程及进展。
    • 苏丽梅; 李秀红; 周芬; 杜珺; 仇杰
    • 摘要: 目的探讨F波、H反射及瞬目反射对尿毒症患者近端神经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尿毒症患者32例,健康对照组17例。检查瞬目反射的潜伏期,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和下肢胫后神经F波的出现率和潜伏期,H反射的潜伏期及波幅,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瞬目反射检测尿毒症组R1、R2波和R2′波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尿毒症组尺神经F波出现率降低(P<0.05)。尿毒症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后神经F波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反射潜伏期尿毒症组较正常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H反射、瞬目反射及尺神经F波等近端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尿毒症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 漆文静; 聂湘涛; 马永博; 郭秀明
    • 摘要: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肌电图检查是诊断ALS的重要方法。本文将着重分析总结ALS患者F波与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的特点,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ALS提供参考。
    • 吴雪燕; 苏秋菊; 李红勤
    • 摘要: 目的:评价瞬目反射(BR)、面神经F波对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损害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45例单侧发病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面瘫组,同时选择4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测定双侧面神经F波及BR,而面瘫组分别于发病第7天(治疗前)与第30天(治疗后)进行双侧面神经F波及BR检测。比较两组F波出波率、最短潜伏期及BR潜伏期。结果:患侧F波及BR在疾病早期均出现异常。治疗前,面瘫组患侧F波潜伏期较健侧及对照组均延长,出波率较健侧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均<0.001);治疗后,患侧F波潜伏期仍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出波率降低,但患侧F波出波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面瘫组治疗前,患侧R1、R2及健侧R2'较健侧R1、R2及患侧R2'潜伏期延长,并且较对照组双侧R1、R2、R2'潜伏期均延长(P<0.001);治疗后患侧R1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患侧R1、R2及健侧R2'仍较对照组双侧R1、R2、R2'潜伏期延长(P<0.001)。结论:F波及BR检测在周围性面瘫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治疗后面瘫患者患侧的F波及BR与健侧及正常人群比较仍存在差异,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肖天祎; 李延峰; 沈忱; 李继来; 徐晓彤; 蔡征硕; 王培福
    • 摘要: 目的探讨标准化F波潜伏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48例,另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自愿者48名为对照组。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FLmin)、F波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潜伏最长期(FLmax),并结合臂长和腿长计算标准化FLmin、标准化FLmean、标准化FLmax。比较两组间F波潜伏期及标准化F波潜伏期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F波潜伏期在DPN中的诊断价值。结果除尺神经身高标准化FLmax外,DPN组4条神经的肢长和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1或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除尺神经常规F波潜伏期及身高标准化FLmean和FLmax外,4条神经常规F波潜伏期、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及肢长标准化F波潜伏期对DPN均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1~0.995(P<0.05),其中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肢长标准化FLmin的诊断价值最高,其AUC分别为0.995、0.934、0.940、0.969(均P<0.01)。结论针对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标准化F波潜伏期优于常规F波潜伏期,其中肢长标准化F波潜伏期的诊断价值优于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标准化F波潜伏期可作为临床诊断DPN的一个参考指标。
    • 李钰青; 陈建松; 张洪宇; 柯英杰; 刘媛; 路媛媛; 梁小恬; 曾嵘
    • 摘要: 目的探讨非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f波的关系。方法收集非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80例,根据心律情况分为窦性心律组、阵发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各60例,分析三组间的基本资料、Lp-PLA2水平、生化检查、心脏彩超数据的差异性。并将阵发房颤及永久性房颤两组的心电图f波相关数据与Lp-PLA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ro-BNP、左房内径、双瓣膜病变例数在阵发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中均高于窦性心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窦性心律组(P均<0.05);阵发性房颤组中的Lp-PLA2、甘油三酯水平及房颤f波的间期大于永久性房颤组(P均<0.05);阵发性房颤组中Lp-PLA2与f波时限呈负相关(r=-0.259,P<0.05),与f波间期呈正相关(r=0.460,P<0.05)。结论非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f波有关,阵发性房颤发生可能与炎症因子Lp-PLA2表达升高引起的电生理改变有关。
    • 谢莉红; 陈江君; 王颖; 谷有全; 周喆; 王强; 陈军
    • 摘要: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双上肢及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不同时期患侧上肢F波各参数的变化特征,探讨F波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比较57例脑卒中患者与30名健康者F波各参数。在肌电图导引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分别在注射当日,注射后第2、4、6、8和12周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行F波检测。结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患侧F波潜伏期延长,F波传导速度减慢,F波波幅增高,F波面积增大;与脑卒中组健侧比较,患侧F波传导速度减慢,F波出现率下降,F波波幅增高,F波面积增大。与注射当日比较,注射后第2、4和6周F波波幅降低,注射后第2、4、6、8和12周F波面积减小。其中注射后第4~6周F波波幅降低及F波面积减少最明显。结论 评价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电生理指标可选择F波波幅和F波面积。脑卒中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结合康复锻炼,可提高疗效。
    • 江峰; 王波娜; 金春园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F波联合常规神经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腕管综合征患者36例(病例组,61手)及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例(对照组,50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神经传导相关指标及F波相关指标。结果病例组正中神经SCV和MC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正中神经MCV-DM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正中神经F波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F波辅助常规神经肌电图可用于腕管综合征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