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优势菌

优势菌

优势菌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44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轻工业、手工业、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3360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天津科技大学学报、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08年全国氨基酸技术交流研讨会、第六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重金属污染监测与控制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等;优势菌的相关文献由1007位作者贡献,包括庞金钊、杨宗政、郭全友等。

优势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2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3360 占比:99.65%

总计:83649篇

优势菌—发文趋势图

优势菌

-研究学者

  • 庞金钊
  • 杨宗政
  • 郭全友
  • 杨云龙
  • 杨宪时
  • 许钟
  • 施安辉
  • 孙永军
  • 张卫
  • 张英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蕾; 陈乃明; 杨振德; 周浩; 李琼; 韦善方
    • 摘要: 【目的】研究寄主转换对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从肠道细菌的角度解析云斑白条天牛的寄主适应性以及开发利用微生物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核桃作为原寄主,桉树作为转换寄主饲养云斑白条天牛幼虫,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16Sr RNA基因测序以及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转换寄主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共获得19株可培养细菌,从核桃饲养的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中分离出10株细菌,转换寄主后,从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中分离出9株细菌;两种寄主饲养处理均分离出6个属的可培养细菌,其中有5个属为共有菌属。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寄主转换前后的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样本中细菌分别属于20个门32个纲55个目90个科170个属,其中两种处理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优势菌均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下未确定属(Uncultured bacterium f Enterobacteriaceae)【结论】两种处理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细菌种类组成相似,肠道细菌群落整体多样性比较丰富且菌群较为稳定,短期内改变寄主很难使其肠道细菌多样性发生改变。
    • 刁体伟; 陈晓姣; 魏鑫; 赖晓琴; 冷银江; 马懿
    • 摘要: 为更好分析低盐榨菜胀袋原因,寻求抑制腐败菌、延长榨菜货架期的方法,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货架期低盐大头菜胀袋组和未胀袋组中的细菌结构,通过比较两组细菌结构组成,从而全面揭示胀袋和未胀袋大头菜中细菌菌群同异性及优势菌属,同时以传统可培养法筛选、验证胀袋大头菜中腐败菌并进行热致死率分析。结果显示:胀袋组优势菌属为unidentified_Rickettsiales、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肉胞菌属、谷氨酸杆菌、芽孢杆菌属(新增菌属);未胀袋组主要优势菌群有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unidentified_Rickettsiales、肉胞菌属、乳杆菌属、unidentified_Rhizobiaceae、马赛菌属、嗜盐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在属水平上两组菌群构成差异性显著的有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和unidentified_Rickettsiales。传统培养法从胀袋大头菜中筛出两株腐败菌N3(解淀粉芽孢杆菌)和N5(枯草芽孢杆菌),高温瞬时法60 s(121°C/103 kPa)能基本将其杀灭且保持榨菜较好的口感。总体而言,胀袋组因腐败菌的存在与未胀袋组相比优势细菌较为单一,细菌菌群结构组成差异较大,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是引起胀袋变质的主要原因,工业水浴灭菌并不能完全杀死芽孢杆菌。
    • 赵宏岩; 谭君伟; 张杰; 陈浩楠; 王春旭; 赵地; 李海鹏; 朱李霞; 韩毅强
    • 摘要: 为了解小豆和绿豆茎基感病部位的真菌组成,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小豆和绿豆茎基感病部位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豆和绿豆6个茎基感病部位真菌群落样品测序优化后共得到231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共同OTU为97个。2种作物茎基感病部位真菌群落中共同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菌纲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优势菌目为肉座菌目(Hypocreales),优势菌科为从赤壳科(Nectriaceae)。对优势菌属分析发现,小豆和绿豆茎基感病部位镰刀菌属(Fusarium)处于绝对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32.94%和18.38%。Alpha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绿豆茎基感病部位的真菌群落丰度高于小豆茎基感病部位的真菌群落丰度,但二者真菌群落多样性相似,为进一步研究小豆和绿豆茎基感病部位真菌群落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徐素云; 李佳佳; 方伟; 王艳萍; 耿伟涛
    • 摘要: 目的:了解红茶菌菌相结构及获取发酵菌株。方法: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对红茶菌菌相组成和优势菌株进行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显示红茶菌的细菌群落丰富度与多样性大于真菌。结论:细菌中驹形氏杆菌(Kohmagataeibacter)、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优势菌株,真菌中德克酵母属(Dekkera)、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ormyces)为优势菌株。传统平板培养法分离得到7株醋酸菌、3株酵母菌和1株乳酸菌,其中食糖驹形氏杆菌(Komagataeibacter saccharivorans)1株、腐烂苹果醋酸杆菌(Acetobacter malorum)1株、木驹形氏菌(Komagataeibacter xylinus)4株、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1株、拜耳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2株、布鲁塞尔德克酒香酵母(Dekkera bruxellensis)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1株。
    • 王娜; 陈万轩; 张伟萍; 张剑霜
    • 摘要: 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贵州干豆豉、湿豆豉和水豆豉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其组成差异。通过对测序结果进行分类注释,共得到1098891条有效数据,88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共注释获得5个门类,96个属类。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要菌门,在3类豆豉中丰度高达99.0%以上;属水平上,干豆豉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变形杆菌属(Proteus);湿豆豉丰度最高的为芽孢杆菌属和普罗威斯登菌属(Providencia);水豆豉则主要由芽孢杆菌属和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组成。3类豆豉均以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在干豆豉和湿豆豉中芽孢杆菌属的平均相对丰度为93.0%和74.3%,水豆豉中为42.3%。此外,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干豆豉与湿豆豉细菌组成更为相似,而水豆豉细菌种类更加丰富。该研究拟为贵州豆豉的标准化及其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李志燕; 王莉; 谷瑶; 刘静远; 杨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测分析中,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4 841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同时使用常规镜检法和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检测。依据就诊情况分为妊娠组和妇科组,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对异常者的检出量多于常规镜检法(χ2=23.020,P=0.000)。两组形态学结果:菌群密集度Ⅰ级和Ⅳ级、菌群多样性Ⅰ级和Ⅳ级、优势菌、滴虫、菌丝、孢子、芽生孢子、Nugen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功能学结果比较,过氧化氢(H2O2)、白细胞酯酶(leucocyte esterase,LE)、唾液酸苷酶(sialy glycoside enzyme,SNa)、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GUS)、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acetylglucosaminidase,NAG)和pH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临床就诊的女性患者,在做阴道分泌物检查时,采用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能从形态学和功能学对阴道分泌物全面分析,提高阳性检出率;相较于常规镜检法,该系统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 干佳玥; 杨保同; 赵大治
    • 摘要: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将患者分为肠道菌群正常骨质疏松组(29例)和肠道菌群失调骨质疏松组(31例),另选择51例老年胃肠道疾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无骨质疏松组)和60例体检肠道菌群正常无骨质疏松老人(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肠道菌群与骨密度和β-CTX、B-ALP、PINP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菌群与老年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 双歧杆菌、梭状芽胞杆菌、韦荣氏球菌相对丰度在对照组、肠道菌群正常骨质疏松组、肠道菌群失调无骨质疏松组、肠道菌群失调骨质疏松组依次降低(F=254.724、141.006、139.338,P<0.01),粪便拟杆菌、单形拟杆菌、多行拟杆菌、诺迪拟杆菌相对丰度依次升高(F=114.496、139.730、354.754、1 227.073,P<0.01)。骨密度、血清B-ALP、PINP水平在对照组、肠道菌群失调无骨质疏松组、肠道菌群正常骨质疏松组、肠道菌群失调骨质疏松组依次降低(F=152.316、25.390、124.455,P<0.01),血清β-CTX水平依次升高(F=166.962,P<0.01)。双歧杆菌、梭状芽胞杆菌、韦荣氏球菌相对丰度与骨密度、B-ALP、PINP呈正相关(r=0.741、0.805、0.812;0.762、0.809、0.821;0.749、0.796、0.763,P均<0.01),与β-CTX呈负相关(r=-0.749、-0.782、-0.766,P均<0.01),粪便拟杆菌、单形拟杆菌、多行拟杆菌、诺迪拟杆菌相对丰度与骨密度、B-ALP、PINP呈负相关(r=-0.752、-0.759、-0.801;-0.769、-0.763、-0.795;-0.803、-0.748、-0.762;-0.811、-0.748、-0.762,P均<0.01),与β-CTX呈正相关(r=0.750、0.749、0.769、0.758,P均<0.01)。糖尿病、肠道菌群失调是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1),校正糖尿病影响后肠道菌群失调(OR=1.307,95%CI:1.015~1.543,)仍与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P<0.01)。结论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紊乱和骨密度下降有关。
    • 尹秀; 陈蕊; 常萌; 孙自立; 乔旭辉; 禄亚洲
    • 摘要: 以西藏野生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菌塘土壤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鸡腿菇菌塘土壤样品共获得1899个细菌OUTs,871个真菌OUTs.菌塘土壤中RB41为细菌群落相对优势属,谷菌根菌属(Archaeorhizomyces)为真菌群落优势属.通过分析野生鸡腿菇菌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优势菌属及有益菌属,以期为西藏自治区野生鸡腿菇的驯化和栽培提供参考.
    • 尚家澄; 吴丽红; 马思扬; 邵楠
    • 摘要: 采用富集培养、以中药废水为单一碳源定向梯度驯化的方法,从处理中药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分离,筛选对高浓度有机物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株,从水解酸化段筛选到5株功能菌、接触氧化段筛选到4株功能菌,在进水COD浓度为6500 mg/L条件下,该9株微生物对COD的去除率均在85%以上,其中菌株sj2、sj5、jc1降解效果尤为突出,COD降解率分别约为97.8%、96.1%和97.3%.对9株微生物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初步判定8株为细菌、1株为霉菌.
    • 张彦龙; 侯悦; 荣欣; 张多英; 井立强
    • 摘要: 为解决光催化生物耦合(ICPB)技术存在生物活性易受损和生物膜易脱落的问题,从农田表层土壤分离获得耐紫外光菌株T4,可以用作ICPB工艺的优势菌.通过对菌株形态观察和16 S rRNA基因初步鉴定,推测菌株T4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菌种.BIOLOG试验结果表明,优势菌株T4可利用二糖和多糖,可以生长的pH范围为5~9,温度范围为10~45°C,渗透压范围为0% ~10%,说明菌株T4具有对高温、酸性和高渗透压环境耐受力强的特点.紫外光照射可以缩短菌株T4的适应期,促进菌株T4的生长.将优势菌株T4固定于聚氨酯海绵构建ICPB工艺,对难降解有机物(腐殖酸)的去除率为30.23%,证实菌株T4可作为ICPB的优势菌.本结果可为光催化提供新思路和菌种资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