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1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80809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颈腰痛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六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等;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浩、丁琛、洪瑛等。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0809 占比:99.93%

总计:180935篇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发文趋势图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研究学者

  • 刘浩
  • 丁琛
  • 洪瑛
  • 李涛
  • 龚全
  • 孟阳
  • 侯勇
  • 娄纪刚
  • 宋跃明
  • 杜杏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廷奎; 黄康康; 何俊波; 胡旭; 刘浩; 王贝宇; 丁琛; 孟阳; 陈华; 杨毅; 洪瑛
    • 摘要: 目的 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伴术前反弓的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201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单节段Prestige-LP ACDR和单节段Zero-P ACDF且伴术前可复性反弓的患者.ACDR组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37~51岁,平均(42.3±6.9)岁.ACDF组29例,男12例,女17例;年龄38~53岁,平均(43.7±7.6)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包括颈椎整体和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C2~7角、脊柱功能单位角(functional spine unit,FSU),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异位骨化(helerotopic ossification,HO).结果 ACDR组随访时间25~66个月,平均(40.6±10.4)个月.ACDF组随访时间21?63个月,平均(39.7±9.5)个月.两组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组术前相比,两组的C2~7角和FSU显著增大,而术后两组的C2~7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间FSU、C2~7ROM和C2~7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DR组手术节段ROM显著大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DR组3例发生ASD,ACDF组5例发生AS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McAfee分级,ACDR组有59.3%(16/27)的患者发生HO,其中5例3级HO,2例4级HO.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减压融合术均在伴术前反弓的单节段颈椎病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该类患者,ACDR在改善颈椎曲度方面不劣于ACDF,但是ACDR组患者有较高的HO发生率.
    • 祝元丰
    • 摘要: 目的 分析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78例实施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人工颈椎间盘角度为负值,42例为正值,分别设为正角度组与负角度组.比较两组的人工颈椎间盘角、椎体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度、远期疗效及椎旁骨化发生情况.结果 正值人工颈椎间盘患者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负值人工颈椎间盘患者(P<0.05);正值人工颈椎间盘患者的椎旁骨化发生率明显低于负值人工颈椎间盘患者(P<0.05).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人工颈椎间盘角的远期疗效有一定影响,颈椎间盘角度为正值时的远期疗效较负值更佳,临床在实施手术时需注重人工颈椎间盘角度的调整.
    • 孙勇伟; 霍红军; 李萍; 关凯; 金鑫; 王劲乐; 胡全文; 何学军; 陈政宇
    •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术后椎体前缘骨吸收(anterior vertebral bone resorption,AVBR)情况及风险因素,以及AVBR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于2015年3月~2019年3月开展ACDR手术的12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对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疗效和假体相关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组间单因素分析(AVBR组vs无AVBR组)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AVBR的风险因素.结果 1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ACDR手术,术后获访17~41个月,平均(27.3±9.2)个月.随访期间发生AVBR 68例,发生率53.1%,其中49例(72.1%)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①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NDI和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②术后即刻,AVBR组患者的节段曲度显著大于无AVBR组(P0.05);末次随访时,AVBR组患者的上、下终板长度均显著短于无AVBR组患者(P0.05).结论 AVBR现象在颈椎ACDR术后3个月内较为常见,但对手术疗效无明显影响.年龄偏小、BMI偏低者,是ACDR术后出现AVBR的高风险人群.
    • 艾超; 李颖贤; 刘志恒; 李伟民; 李惠锡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选取8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研究组使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活动度与颈椎活动度比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3.27±0.60)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食管损伤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颈椎椎间盘突出活动度,减轻疼痛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肖棋; 许森婷; 梁勃威; 刘晖; 黄宇敏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DR)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髄型颈椎病(CSM)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SM患者120例,上述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58,ACDF治疗)和B组(n=62,AD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围术期指标、生活质量简表(SF-12)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后12个月的优良率为74.19%(46/62),高于A组的53.45%(31/58)(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躯体健康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JOA评分和颈椎活动度均高于A组(P<0.05).B组住院时间、术后颈托固定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ACDF治疗相比,ADR治疗CSM的近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脊椎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张悦; 李增花; 刘霞; 侯伟
    • 摘要: 背景:医护一体模式和加速康复外科均是新的外科模式,两者均在临床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两者能否有效的结合,成为临床上需要研究的课题.目的:探讨医护一体模式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加速康复流程(FT)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0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创新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模式,创新组实施医护一体的FT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创新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结合加速康复外科能有效的提高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Zhang Ge; Zhang Yazhong; Zheng Peiyan
    • 摘要: 目的 比较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F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对符合标准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组,其中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5例,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20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局部前凸椎间盘Cobb角和颈椎整体前凸C2~7 Cobb角,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对术前及随访时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均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末次随访椎间盘Cobb角、C2 ~7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末次随访椎间盘Cobb角及C2~7 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颈椎整体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椎间盘Cobb角、C2~7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椎间盘Cobb角、C2~7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可以取得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更好地保持了颈椎活动度,可以作为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 陈耀武; 龙法余; 钟招明; 陈建庭
    • 摘要: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CDDD)时牺牲了融合节段的活动度,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TDR)可保留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在生物力学方面,双节段CODD行CTDR后置换节段可以较好地模拟椎间盘的正常生理活动.在疗效研究方面,双节段CODD行CTDR后受术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影像学上可保留颈椎原有的活动度和曲度,疗效可与ACDF相当.在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研究方面,CTDR应用于双节段CDDD治疗的标准仍存在争议.在术后并发症研究方面,双节段CTDR后再手术、邻近节段退变、异位骨化和假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发生机制未完全明确,远期应用研究相对不足,制约了其在CDDD治疗中的应用.
    • 越经纬; 何达; 田伟
    • 摘要: 虽然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已成为标准的术式,但是融合手术导致颈椎活动范围减小,邻近节段的间盘退变加速,甚至可能因神经受到压迫而需二次手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在不牺牲颈椎活动度的情况下,使病变的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