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E-cad

E-cad

E-cad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中国免疫学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国际中西医结合、中医肿瘤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术会议暨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等;E-cad的相关文献由547位作者贡献,包括沈金辉、吴璇、廖鹏程等。

E-cad—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97.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1.19%

专利文献>

论文:3 占比:1.79%

总计:168篇

E-cad—发文趋势图

E-cad

-研究学者

  • 沈金辉
  • 吴璇
  • 廖鹏程
  • 曾绍文
  • 王敏
  • 聂敏海
  • 谭红
  • 仇加高
  • 伊铁忠
  • 佟丽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程辰; 李雪平; 徐艺; 赵红艳; 赵海涛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5月至2021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连云港市中医院经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167例,随访并整理患者病例资料,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分析评价生物学预后因子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评价体系Neo-bioscore相关性的研究;总生存期、生存分析观察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开展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排除混杂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结果乳腺癌标本167例,其患者平均年龄为46.4岁。(1)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子分型与Ki-67、EGFR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463、P<0.001,χ^(2)=25.652、P<0.001);Ki-67与EGFR,EGFR与E-cad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67、P=0.007,χ^(2)=18.576、P<0.001)。(2)EGFR与Ki-67的表达水平有紧密的正相关性(r=0.207,P=0.007),与E-cad的表达水平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325,P<0.001);乳腺癌Neo-bioscore评分体系分值高低与Ki-67、EGFR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324、P<0.001,r=0.176、P=0.023),与E-cad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162,P=0.037)。(3)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和Neo-bioscore评分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χ^(2)=3.950、P=0.047,χ^(2)=13.372,P=0.004),且为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i-67、EGFR及E-cad表达对增殖活性分子表达等产生了辅助判断作用,使得个性化、靶向治疗成为可能,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直接或间接相关性,动态监测肿瘤靶向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 张镇健
    • 摘要: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S100P、VEGF及E-cad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5月于信宜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65例为此次研究组,按疾病分期分为Ⅰ期组(33例)和Ⅱ期组(32例),并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女性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人员宫颈组织S100P、VEGF及E-cad的表达水平,分析各指标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S100P、VEGF及E-cad的表达水平与疾病分期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Ⅱ期组患者宫颈组织中S100P阳性表达率56.25%>Ⅰ期组30.30%>对照组16.67%,Ⅱ期组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62.50%>Ⅰ期组36.36%>对照组13.33%,Ⅱ期组患者E-cad阳性表达率为18.75%<Ⅰ期组45.45%<对照组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的宫颈癌组织中S100P、VEGF及E-cad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S100P、VEGF表达阳性和E-cad表达阴性均为影响宫颈癌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S100P和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E-cad表达阴性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疾病早发现,更对临床宫颈癌疾病发展、浸润情况的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 白建云; 张菁; 刘小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E-cad)、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及骨桥蛋白(OPN)对甲状腺癌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74例甲状腺癌患者(174份甲状腺癌组织标本)作为癌组织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41例甲状腺瘤患者(141份甲状腺瘤组织标本)作为腺瘤组织组。比较两组E-cad、TIMP-2及OPN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与甲状腺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关系,统计随访期间甲状腺癌患者预后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联合E-cad、TIMP-2及OPN三者检测对甲状腺癌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癌组织组E-cad阴性率及TIMP-2、OPN阳性率高于腺瘤组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阴性及TIMP-2、OPN阳性的患者病理分类为乳头状癌、TNM分期为T3~T4、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为多个的患者占比高于E-cad阳性及TIMP-2、OPN阴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死亡33例(18.97%),生存141例(81.03%)。E-cad阴性表达及TIMP-2、OPN阳性表达的甲状腺癌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E-cad阳性表达及TIMP-2、OPN阴性表达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E-cad、TIMP-2、OPN检查对预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死亡的灵敏度(0.896)、特异度(0.912)、AUC(0.988)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 E-cad、TIMP-2、OPN参与甲状腺癌患者病情进展的过程,临床可通过联合三项指标检测评估甲状腺癌患者预后。
    • 姜波; 何伟; 孙晓明; 王怀伟; 康飞; 范显生; 张腾飞; 钱颖; 蒋晓春
    • 摘要: 目的 探讨BRCA-1、Ki67、E-cad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检测ER、PR、HER-2据此进行病理分型,检测Ki-67、BRCA-1、E-cad观察它们在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BRCA-1在各型乳腺癌中表达无显著差异,BRCA-1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等因素无显著关联.Ki-67在Luminal A型中表达显著升高,Ki-6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联,与肿瘤大小、年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等因素无显著关联.E-cad在各型乳腺癌中表达无显著差异.E-cad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相关联,与年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显著关联.结论 联合检测BRCA-1、Ki67和E-cad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预后有一定预后价值.
    • 周戌; 肖敏; 李三荣; 童树红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cad、Ki-67的表达,探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0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甲乳外科收治的13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病理资料及石蜡组织做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E-cad及Ki-67的表达情况;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及E-cad和Ki-67表达的关系;Pearson检验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E-cad、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3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证实79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总转移率为58.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E-cad主要定位于细胞膜,Ki-67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核.135例乳腺癌患者中E-cad阳性表达率为57.8%,Ki-67阳性表达率为68.1%.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分子分型、AR、E-cad及Ki-67等显著相关(P<0.05).肿瘤大小、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AR、E-cad及Ki-67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检验显示E-cad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476,P=0.000),Ki-67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554,P=0.000).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cad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Ki-67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E-cad低表达与Ki-67高表达在乳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通过检测E-cad及Ki-67表达水平可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胡锋超; 安秀英; 张晶; 王萍; 窦艳; 张华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CD137配体(CD137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95例食管鳞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CD137L、VEGF和E-cad表达,分析CD137L、VEGF和E-ca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分析CD137L、VEGF和E-cad与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CD137L和E-cad主要表达在细胞膜或少量细胞质,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于胞质,食管癌组织CD137L和E-cad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Ⅰ~Ⅱ期、肿瘤最大径<5 cm、浸润深度T1-T2食管癌患者CD137L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TNM分期Ⅲ~Ⅳ期、肿瘤最大径≥5 cm、浸润深度T3-T4患者(P<0.05);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5 cm食管癌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5 cm患者(P<0.05);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食管癌患者E-cad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P<0.05).CD137L、E-cad阳性表达的食管癌患者生存期长于阴性表达患者(χ2=17.980、7.197,均P<0.05);VEGF阳性表达的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短于阴性表达患者(χ2=17.940,P<0.001).COX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淋巴结转移、VEGF阳性表达是食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3.394、2.803、3.019,CD137L、E-cad阳性表达则是食管癌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 CD137L、VEGF和E-cad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 袁铁超; 陈国忠; 彭振西; 易志忠; 欧智海
    • 摘要: 目的:基于TGF-β/smad信号通路探讨七方胃痛颗粒对人胃腺癌AGS-EMT细胞ZEB2、E-cad及Vimentin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用TGF-β1处理AGS细胞建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组、七方胃痛颗粒(含药血清+EMT模型)组、LY2109761(TGF-β/Smad抑制剂+EMT模型)组,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ZEB2、E-cad及Vimentin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七方胃痛颗粒及LY2109761干预后能上调E-ca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下调ZEB2蛋白及其mRNA和Vimenti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与七方胃痛颗粒组相比,LY2109761组ZEB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七方胃痛颗粒与LY2109761作用相似,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上调E-cad表达,下调ZEB2及Vimentin表达,抑制EMT形成,从而抑制人胃腺癌AGS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 纪倩倩; 陈福建; 刘欣
    • 摘要: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上皮钙黏素 -E(E-cad)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 化(P-V)法对 40 例腺肌病患者的在位内膜、内膜 - 肌层界面(EMI)、异位内膜以及 30 例正常对照组内膜检测 VEGF 和 E-cad 的表 达水平。结果 :① VEGF 在异位内膜、EMI、以及在位内膜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 E-cad 在异位内膜、EMI、以及在位内膜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 表达 水平的异常升高、E-cad 表达水平的异常降低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
    • 李元春; 王峰; 王鑫; 杨帆; 赵春阳; 冯春玲; 李铁军
    • 摘要: 目的分析细胞粘附分子(CD44v6)、E-钙粘蛋白(E-ca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是否可作为PTC的诊断或预后工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48例PTC为实验组,35例甲状腺腺瘤(TA)及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G)为对照组。应用S-P法,检测CD44v6、E-cad、MMP-9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PTC组织中CD44v6的阳性率(72.9%)高于TA(22.9%)与MNG(6.3%)组织(P0.05)。PTC组织中E-cad的阳性率(64.6%)低于TA(100.0%)与MNG(100.0%)组织(P0.05)。PTC组织中MMP-9的阳性率(81.3%)高于TA(25.7%)与MNG(6.3%)组织(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CD44v6与MMP-9表达升高,呈正相关,E-cad表达减低,呈负相关。MMP-9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CD44v6、E-cad、MMP-9参与了PTC侵袭和转移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的反映PTC的侵袭程度,也可作为PTC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