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黑陶

黑陶

黑陶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39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艺美术、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2篇;相关期刊181种,包括东南文化、紫禁城、绥化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中国陶瓷艺术高等教育高峰论坛、2010年中国桂林·史前文化遗产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等;黑陶的相关文献由46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兴印、李闻雷、秦占春等。

黑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9 占比:70.6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1.01%

专利文献>

论文:112 占比:28.35%

总计:395篇

黑陶—发文趋势图

黑陶

-研究学者

  • 刘兴印
  • 李闻雷
  • 秦占春
  • 李慧芝
  • 魏春霞
  • 任峰
  • 王秀文
  • 何成贵
  • 佟雨航
  • 刘正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蓝天
    • 摘要: 尼西是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的一个乡,由迪庆前往西藏,开车出州府30来公里,就到了尼西,一直就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据考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尼西的土著先民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黑陶制作和烧制工艺。先民们的舌尖对美味的追求,和现在的吃货是一样一样的。如今德维路边的汤堆村,140余户藏族人家,就有22家传承制作黑陶
    • 谭宇羚; 汪常明
    • 摘要: 陶器的渗碳是在一定烧制温度范围,碳粒逐渐渗入并沉积在陶胎的孔隙之内,成为陶胎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得陶胎的表面乃至胎心都变成黑色,黑陶即渗碳所致。[1]致使陶器渗碳的物质有稻草、稻壳、粟壳、木柴、木屑、草末、松枝等。中国陶器的渗碳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贾湖文化、裴李岗文化。
    • 由卫娟
    • 摘要: 说起黑陶,“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耳熟能详,已成为现代黑陶人的追求。在齐河黑陶艺术家王志水看来,“黑如漆”“亮如镜”之外,黑陶之美可以有更多维度。任何一项传统艺术传承至今,从业者都要面对现代性问题。
    • 徐彩; 于程杨
    • 摘要: 以黑陶作品为例,探索现代符号在传统工艺产品中的应用价值、应用方法,采用实践的方式验证现代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结论是现代符号是当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当代文化的重要载体,现代符号在黑陶文创设计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姜坤鹏
    • 摘要: 龙山文化时期黑陶始于文化崇拜,通过渗碳技术实现艺术之美.龙山黑陶的造型摆脱模仿,强调意象象形,成为有生命形式的艺术品.黑陶造型简洁、单纯、规整,曲直结合,富有灵动气息.龙山黑陶还体现在色泽上,黑、光、亮是当时的审美取向.
    • 王庆伟
    • 摘要: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虽然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囿于其自身发展规律,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黑陶文化就是其中一种.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黑陶文化当下的发展困境,结合数字化的时代背景,对其保护与传播方式的创新进行探究,以期这份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焕发新的光彩.
    • 戚靖
    • 摘要: 黑陶起源于龙山文化,是该文化中最显著地标志.龙山文化的发现是在1928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对山东省章丘龙山镇进行考古发掘的时候,发现了这一文化遗址,并以此地命名的远古文明.这一文明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黑陶,它的历史时期是大约距今4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其特点鲜明、工艺精湛、器型优美,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文化精品.它的制作方法已经失传很久,近代经过陶瓷制作专家们的不断的努力,其工艺已经复活,并创作出中众多的黑陶精品,因为现代科技的进步,很多制作工艺含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使黑陶的制作更为多样化,并呈现出一些的创新成果.本人将对现代黑陶的制作工艺做出分析,以将这一中华文明奇葩的制作理论总结出来,为黑陶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 赵爱丽; 王黎明; 于猛; 曲庆峰
    • 摘要: 通过调研绥棱黑陶技艺的发展现状及制作流程,探索绥棱黑陶创新设计趋向.运用文化探析与CMF设计方法,传达寒地文化内涵与意蕴,并开展创新设计探索.利用对色彩、材料、工艺的设计转译手段,突破传统技艺的不足与限制,并以案例的形式验证其可行性,为绥棱黑陶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 任峰
    • 摘要: 距今4600年前的黑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其工艺曾一度失传四千多年,首次发现以陶器的"黑色"为主要特征,因而被称为"黑陶文化".黑陶以其工艺的精妙绝伦,和造型的别具一格,成为今天东方陶瓷艺术文脉宝库中的遗珠,自发现以来,经过一批又一批陶瓷艺术学者、艺术家及专业人士的不懈努力,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将黑陶的制作工艺完全破译,并且在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从而使黑陶这一远古的艺术获得了重生.本文以黑陶工艺的发展和创新为主线,进行探索性的回顾与延伸.
    • 摘要: cqvip:黑陶,是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黑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均有发现。黑陶不靠彩绘来装饰,而是素面朝天,只靠独特的造型和刻镂花来装饰自己。黑陶是一种单色陶,表面又黑又光又亮,如同被髹了一层黑漆,它的特点,可以用黑、薄、光、钮四个字来概括。黑陶的坯胎非常薄,真正达到了"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磐、亮如漆"的地步。龙山文化时期,先民已经开始用快轮的方法制坯,因此制成的黑陶极薄,表面经过打磨,显得极亮,这一特点使它获得了"蛋壳陶"的美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