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黏膜下肿瘤

黏膜下肿瘤

黏膜下肿瘤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23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42156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临床医学、中国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1年全国微创外科高峰论坛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创刊十周年庆典、2011上海国际消化内镜切除新技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日ESD高峰论坛、2010上海国际消化系早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日ESD高峰论坛等;黏膜下肿瘤的相关文献由77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平红、姚礼庆、钟芸诗等。

黏膜下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2156 占比:99.84%

总计:142387篇

黏膜下肿瘤—发文趋势图

黏膜下肿瘤

-研究学者

  • 周平红
  • 姚礼庆
  • 钟芸诗
  • 徐美东
  • 张轶群
  • 陈巍峰
  • 秦新裕
  • 陈涛
  • 马丽黎
  • 余福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佳丽; 周玉保; 詹翔
    •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与CT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上消化道SMTs患者的术前EUS及CT检查资料,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两者对SMTs的影像学特点及对不同长径SMTs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SMTs与间质瘤在肿瘤位置、表面黏膜、起源层、回声特点及特异表现、多普勒血流信号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径>50 mm增强CT诊断准确性88.89%,EUS诊断准确性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在不同长径SMTs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尤其是对长径<50 mm者明显优于CT,联合CT可帮助制定更优治疗措施。
    • 王超; 王柏清; 李甜甜; 王珏磊; 孙光斌
    • 摘要: 背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对于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临床医师常采用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切除;然而对于胃底黏膜下肿瘤应用传统方法有诸多缺点,应用悬吊法辅助EFTR可解决传统方法的弊端,对其效果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尚不多.目的探讨“悬吊法”在胃底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7-08/2021-06期间22例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的患者接受EFTR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传统EFTR组和改良“悬吊法”+EFTR组.对照组12例患者进行传统EFTR,观察组10例患者进行改良“悬吊法”+EFTR.比较两组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缝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缝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悬吊法”+EFTR可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及创面缝合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对于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肿瘤是一种安全的、可行的、有效的方法,适合在临床应用.
    • 肖志强; 于嫔; 王跃平
    • 摘要: 目的:研究体外牙线牵引(dental floss clip traction,DFCT)对小于2 cm的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的内镜下全层切除(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6年07月至2019年07月确诊固有肌层来源的胃底黏膜下肿瘤并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术的患者,按是否行术中牙线牵引分为DFCT组和传统内镜下全层切除术组(conservative EFTR,cEFTR)。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进行1∶1匹配,最终纳入40例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FTR组行常规内镜下全层切除术,DFCT组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中行牙线+和谐夹牵引辅助,两组患者术后均用和谐夹完整闭合创面。结果:DFCT组手术时间为(44.6±5.5)min,穿孔时间为(10.0±2.0)min;cEFTR组手术时间为(67.2±12.3)min,穿孔时间为(24.8±6.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迟发性出血、穿孔及弥漫型腹膜炎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86)。结论:牙线牵引辅助的胃底EFTR具有明显更短的手术时间及穿孔时间,减少了手术相关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刘凯鹏; 李德亮; 贺德志; 刘丹; 赵丽霞; 郑庆芬; 王盟; 刘冰熔
    • 摘要: 目的探索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STER)治疗起源于固有肌层(MP)的食管上段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用STER治疗的,起源于MP的41例食管上段SM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变距门齿22.0(20.0,23.0)cm,病变直径1.5(1.2,3.0)cm,长隧道STER(隧道长度≥3.0 cm)切除15例(36.6%),短隧道STER(隧道长度0.05)。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39例,神经鞘瘤2例。术后随访(34.2±18.7)个月,均无肿瘤复发,无食管狭窄发生。结论STER治疗起源于MP的食管上段SMT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于长径<3.0 cm的食管SMT。短隧道STER治疗食管上段SMT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初步证实。
    • 刘雅莉; 贾明贤; 何熹丽娅
    • 摘要: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非乳头区黏膜下肿瘤内镜下治疗与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105例十二指肠非乳头区黏膜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将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且平均肿瘤直径较大(P<0.05);观察组整块切除率、纵向及横向切缘阴性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随访1年,创面愈合良好,均未发现复发及胆胰管通道狭窄及十二指肠主乳头狭窄。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非乳头区黏膜下肿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其整块切除率、纵向及横向切缘阴性率及治愈性切除率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曹阳; 杨卓; 刘传宏; 高峰; 王静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内镜黏膜下肿瘤隧道切除术(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内窥镜科自2016年7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52例接受内镜治疗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STER组(n=18)与ESD组(n=3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STER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多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R组、ESD组患者长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55%(1/18)、5.88%(2/3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患者中,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共36例(69.23%),其次为间质瘤11例(21.15%)。结论ESD与STER治疗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但ESD手术治疗过程更快。
    • 梁艳青; 冯国勇
    • 摘要: 目的 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 60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依据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超声检查及切除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半年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半年后总有效率为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常规的检查及治疗的方式,运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方式具有精确度高、安全性高、低并发症、高满意度的特点,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的应用中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房康; 陈涛; 徐美东
    • 摘要: 十二指肠解剖位置特殊,特别是十二指肠乳头部,毗邻较多重要组织器官,该部位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一直是外科和内镜领域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如何有效、安全地治疗十二指肠各部位病变一直是一个热点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内镜器械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十二指肠病变的各种内镜下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目前十二指肠乳头病变、黏膜病变和黏膜下肿瘤3种不同病变内镜治疗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贞亭; 杜莹
    • 摘要: 目的: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应用体外圈套器改良牵引辅助技术治疗上消化道早癌和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70例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上消化道早癌与黏膜下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体外圈套器改良牵引辅助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黏膜下补充注射量、一次完整切除率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早癌与黏膜下肿瘤,应用体外圈套器改良牵引辅助技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提高一次完整切除率.
    • 郑林福; 王雯; 李达周; 郑允平; 许斌斌; 陈俊果; 王丽清; 王蓉; 张观坡; 文晓冬
    • 摘要: 目的 比较线阵型超声内镜(L-EUS)与微探头超声内镜(MPS)在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肿瘤(SM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81例在该院消化内镜中心应用内镜切除十二指肠降部SM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评估方法分为L-EUS组(n=40例)和MPS组(n=41),以术后病理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十二指肠降部SMT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L-EUS组的诊断率符合率为82.5%,MPS组为6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当病变>10.0 mm时,L-EUS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MPS组(84.0%和47.6%,P=0.012);当病变≤10.0 mm时,L-EUS组的诊断符合率虽然高于MPS组(80.0%和75.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病灶位于壶腹侧或非壶腹侧,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US组及MPS组发生检查后咽部疼痛的比例分别为7.5%(3/40)及2.4%(1/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声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出血和穿孔事件.结论 L-EUS对于十二指肠降部SMT的诊断符合率高于MPS,特别是当病变>10.0 mm时,L-EUS的诊断效能更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